修己以清心为要,处世以慎言为先是什么意思

修己以清心为要,处世以慎言为先是什么意思,第1张

修己以清心为要,处世以慎言为先的意思是:“修炼自己,以清心寡欲最为重要。在社会上做事,要以谨慎说话为首先。”出自清代金缨的《格言联璧·接物类》。

修己,指自我修养。 五代王定保 《唐摭言·入道》:“士之谋身,得之者以才,失之者惟命,达失二揆,宏道要枢,可谓勤於修己者与!”

意思是说,人要生存,有才能才有可能成功,如果不成功,就是命运的问题,最根本的还是要进行修身。

清心指心境恬静,没有挂虑,如:清心修行,清心苦读。

处世,指 待人接物,应付世情;与世人相处交往。语出司马迁《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夫贤士之处世也,譬若锥之处囊中,其末立见。”

意思是锥子放在口袋里,锥尖就会露出来。比喻有才能的人不会长久被埋没,终能显露头角。

慎言指说话十分小心注意。出自《论语·为政》:子张学干禄。子曰“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

意思是说:多听别人说话,把你觉得可疑的放在一旁,其余的,也要谨慎地说,便少过。多看别人行事,把你觉得不安的,放在一旁,其余的,也要谨慎地行,便少悔。说话少过失,行事少后悔,谋求禄仕之道就在这里面了。

孔子说: “君子慎言” 。慎言的重要性和不慎言的危害性,翻开历史或是古人的教导,可以说是比比皆是。

明朝时期由洪应明收集编著的一部论述修养、人生、处世的语录集《菜根谭》一书中有文:“十语九中未必称奇,一语不中则愆尤骈集。”

意思是说:即使十句话能说对九句,也未必有人称赞你,但是假如你说错了一句话,就会接连受人指责。可见慎言的重要性。

扩展资料:

中国文化的儒释道三家,各有三句话需要了解的,就是佛家讲“明心见性”,儒家叫“存心养性”,道家说“修心炼性”。实际上,这就是生命的大科学。

《大学》里头有几句话:“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这是大原则。中国自古的传统文化,六岁入小学,十八岁已成为成年人了,便进入大学。大学者,大人之学也。

所谓大人,就是成年人的意思,成年人的第一课,先要认知生命心性的基本修养。所谓“明明德”,就是明白心性问题。这个“德”字,“德者得也”,得到生命本有的学问,这属于内学,也叫内圣之学。

儒家所谓的圣人,在道家老庄的讲法叫真人,一个人成年以后没有真正修养心性,都是不够成熟的,就不足以称为成年人。以真人这个名称来说,必须要有真正心性的修养,认得那个生命根本。道家所说的真人就是神仙,超乎一般平庸的人了。

换句话说,没有明白自己生命根源的心性以前,都是行尸走肉的凡人,也就是假象的人而已。“大学之道,在明明德”,是在说明“内圣”以后,才可以起大机大用之“外王”。

这个“王”字,“王者用也”,上至帝王,下至贩夫走卒,不过是职务的不同,其实都是启动心性外用的行为。所以“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这样才是一个完成圆满人格的人,也可以叫他是圣人或真人了。

《大学》之道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首先须从知、止、定、静、安、虑、得的内圣的静养开始,这是中国几千年以来的教化的传统。

所谓慎言,按《说文·心部》“慎,谨也”就是说“慎”本义是指严谨、小心这样,“慎言”之义即指人们在传播活动中要做到言行小心谨慎“笃行”是为学的最后阶段,就是既然学有所得,就要努力践履所学,使所学最终有所落

敏事慎言的意思是办事勤勉,说话谨慎。其中敏是奋勉,慎:小心。出处:先秦·孔子《论语·学而》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使用这个成语一般就是告诉人们做人需要多做实事,少说废话,不乱说话,事情才能办得更好。

以上就是关于修己以清心为要,处世以慎言为先是什么意思全部的内容,包括:修己以清心为要,处世以慎言为先是什么意思、慎言笃行是什么意思、敏事慎言是什么意思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life/3838724.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07
下一篇 2023-05-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