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秦桧也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大奸臣。艺术源于生活,但是高于生活,也许各种影视剧中存在对历史的扭曲成分,但是大的方向是不会改变的,秦桧的所作所为真的是一个奸臣的表现,他诬陷岳飞,蒙蔽上下,为自己谋取私利也都是真实的史实。
秦桧是一个主张不和其他国家交兵的人,所以宋朝错失了很多机会可以打败侵略者的机会,导致宋朝在战略上已经输给了对手,丢失了很多土地。勾结外患,出卖国家利益,不择手段就是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后来他的欲望被无限放大,各种投降主义出现,甚至轻易屈服于敌人的威逼利诱,之后一发不可收拾。
秦桧最为人熟知的过错就是诬陷抗金名将岳飞了,这也是很多影视剧中对秦桧最深刻的描绘。秦桧确实对岳飞的死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然而他只是这推波助澜之中的一个棋子,岳飞死亡的根本原因是宋朝的军事制度,是来自宋朝统治者的忌惮,宋朝的统治者对于岳飞是很不信任的,岳飞的功绩越大,手中的兵力越多,统治者就越担心自己的政权不稳。
秦桧前期也是一个热血青年,但是自从当了金国的俘虏彻底改变了他的人生观,从金国回来之后就成了一个谄媚的奸臣。秦桧一回到南宋,就积极为金国服务,推出了南人归南北人归北的政治主张。其本质就是认可金国在北方的统治。
关羽的谥号本来不成问题,《三国志·蜀书·后主传》记录了追谥的经历“(景耀)三年(公元260年)秋九月,追谥故将军关羽、张飞、马超、庞统、黄忠。”《赵云传》也说“於是关羽、张飞、马超、庞统、黄忠及云乃追谥,时论以为荣。”在《关羽传》明确记载“追谥羽曰壮缪侯”。
但是随着关羽在日后地位的越来越高,人们反倒从中发觉了问题,“缪”在谥法中是恶谥,名与实爽曰缪。也就是说盛名之下,其实难符。堂堂武圣,怎么能用这个谥号呢?如在《三国志集解》中,明朝的程敏政就说:
按缪穆古通用,若秦穆鲁穆在《孟子》,汉穆生、晋穆彤在史皆为缪。宋岳飞谥武穆,意与此同。今乃以为恶谥,如谥法“武功不成曰缪”,蔡邕《独断》“名实过爽曰缪”,岂理也哉!若果为恶谥,则史不应云追谥之典,时论以为荣矣。考谥法“布德执意曰穆,中情见貌曰穆”。《礼记•大传》“以序昭穆”,古本“穆”作“缪”,左传“穆”多作“缪”,是“穆”“缪”古今皆通。
也就是认为穆缪是通假字,关羽的谥号应该是“布德执意”“中情见貌”的“穆”。编辑《三国志集解》的卢弼也说“程说极允”,也就是对程敏政的观点好顶赞。随着《三国志集解》的流行,这种说法简直成了定论。
但这种说法真的可靠吗?
汉朝谥法大体使用《逸周书·谥法解》中的谥号,时人认为《逸周书》是孔子删《尚书·周书》之余篇,以两汉经学之繁盛,可见其神圣地位。当然,现在我们知道《逸周书》本为先秦典籍汇编而成,其中《谥法解》当出自战国中期(见汪受宽《谥法研究》)。并明确记载了“穆”“缪”为两条,要是两字通假,那意思应该类似,哪有一为美谥,一为恶谥,而且意义完全不搭的情况?《独断》不过引用《谥法解》罢了,这事和蔡邕何关?
穆缪在上古可能是通假字,但在后代决然不是。如程敏政提到的宋孝宗加岳飞谥号为“武穆”,而在宋宁宗时,把秦桧的谥号由“忠献”贬为“缪丑”。要是穆缪古今皆通,那么岂非岳飞和秦桧同谥一字,这也太荒谬了。
而“缪”谥呢?用“缪”这样恶谥的非常少见,时代较近的有西汉张勃、北周薛善,不过距三国都有几百年。巧合的是,《晋书·何曾传》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何曾为人贪鄙,在礼官议论谥号时,博士秦秀提议谥为“缪丑”,虽然最终未获采纳,但可见时人明确“缪”为恶谥,断无和美谥“穆”相混的道理,两字非通假甚明。(何曾死于咸宁四年(公元278年),据追谥关羽不过18年,还在陈寿编纂《三国志》之前)
综上,穆缪不但不是古今皆通,而且魏晋时肯定不通。而程敏政所举的例子如秦穆鲁穆均早于战国中期,也就是在《谥法解》成书以前,以先秦的例子论魏晋,可谓价值堪忧(汉穆生晋穆彤不知何人,望方家解惑)。如果按照清朝钱大昕的说法,秦穆公的穆是昭穆排序的穆,而其谥号应为缪(见《史记·蒙恬列传》),如果可信的话,穆缪就完全没有通假过,只是古书有些窜乱而已。
历代多不认为关羽谥号的“缪”有争议,在宋朝洪迈的《容斋随笔·名将晚缪》描述关羽当时功名盛矣,“而不悟吕蒙、陆逊之诈,竟堕孙权计中,父子成擒,以败大事。”可见还是按照“缪”来解释的。
包括对谥号最为了解的皇室。宋高宗加谥关羽“壮缪义勇武安王”,宋孝宗加“壮缪义勇武安英济王”,而元文宗删去壮缪二字,改为“显灵义勇武安英济王”,为何?显然觉得壮缪配不上被神话的关羽。到了神话关羽最厉害的清朝,最喜欢多事的乾隆也来参和了一脚:
乾隆三十三年,以壮缪原谥,未孚定论,更命神勇,加号灵佑。殿及大门,易绿瓦为黄。四十一年,诏言:“关帝力扶炎汉,志节懔然,陈寿撰志,多存私见。正史存谥,犹寓讥评,曷由传信?今方录四库书,改曰忠义。武英殿可刊此旨传末,用彰大公。
竟然在四库全书中把关羽的谥号改为“忠义”!因为谥号不满意而更改千余年前的原文,也实在过于奇葩。不过从中可以看出,乾隆认为壮缪不是好谥号。如果是美谥壮穆,怎会有此一出?
值得一提的是,关羽谥号的另一字“壮”,在现时《谥法解》版本中均无。现存的“壮”解如“死于原野”“胜敌克乱”“好力致勇”“屡征杀伐”“武而不遂”“武德刚毅”“非礼勿履”出自元朝《经世大典》,“威德刚武”“赫圉克服”出自《永乐大典》引《唐会要》。
《经世大典》的谥解除“非礼勿履”条外均出自东汉刘熙失传的《谥法注》(《谥法解》最早的注本),查其意向,和《谥法解》“庄”条“兵甲亟作”“叡圉克服”“胜敌志强”“死于原野”“屡征杀伐”“武而不遂”几乎一致,可知“壮”谥通于“庄”谥。而“缪”倒也确实有通假字,但是是通“谬”而绝不是通“穆”。
死于原野,胜敌克乱,好力致勇,屡征杀伐,武而不遂,武德刚毅,加上一点名过其实,壮缪的谥号可谓关羽的完美写照。本不需要溢美关羽的人多次一举,要是没有失荆州的令人扼腕,关羽何能为武圣!
岳飞,据说是金翅大鹏雕转世,下凡来的任务是结束南北纷争乱世,维护汉人大一统江山的完整;岳飞一生南征北战,无一败绩,曾先后收复郑州、洛阳等地,又于郾城、颍昌大败金军,进军朱仙镇,弹指间就能收复北宋旧都了。
奈何遭奸人陷害,十二道“金字牌”下令岳飞班师,后被构陷污蔑下狱,并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岳飞的死是金人之福,是宋人之不幸,从此南宋再无一人能达到如此成就;现在来看看坑害岳飞的四大奸臣都有谁。
TOP、4 罗汝楫
罗汝楫是秦桧党羽,陷害岳飞的时候官至殿中侍御史;在岳飞下狱后与中丞何铸交章论岳飞罪(何铸曾经试图免除岳飞死罪。 但是,皇帝坚持重判。后来,何铸因反对议和, 降为秘书少监,谪贬徽州。)
罗汝楫作为秦桧党羽,是坚决要处死岳飞的,于是就劾黜岳飞旧幕及大理寺欲轻判岳飞者数人,又沦罢镇江知府刘子羽;后来因“功”升为吏部尚书、龙图阁学士知严州。死后被封为新安开国侯,赠少师开府仪同三司。
TOP、3 张俊
张俊十六岁时为弓箭手,于在宋徽宗时期参与对西夏作战及镇压山东、河北农民起义。曾随种师中救援太原。康王赵构任兵马大元帅时期,他即率部往从。高宗赵构即位后,任张俊为御营司前军统制。
苗刘之乱时,他和韩世忠等受张浚节制,平定事变。绍兴年间,镇压农民起义和叛将李成等部,并阻击伪齐刘豫及金军南侵。与岳飞、韩世忠合称三大将,所部称张家军。
1141年,高宗以赏柘皋之功为名,升张俊与韩世忠为枢密使、岳飞为枢密副使。张俊知道高宗、秦桧想收兵权,遂首请纳宣抚司兵权,高宗、秦桧乘势罢三宣抚司,也收韩世忠、岳飞兵权。张俊协助秦桧推行乞和政策,又追随秦桧制造伪证,促成岳飞冤狱。
张俊贪婪好财,大肆兼并土地,年收租米达六十万斛。高宗曾亲临其家,礼遇优厚,诸将都不能比。张俊死后追封循王,并谥号“忠烈”。
TOP、2 秦桧
秦桧早年是坚定的抗金派,而且在北宋时期还曾因为拒绝割地求和而闹罢官;在“靖康之难”时期,秦桧也被俘了,在这期间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导致秦桧成了坚定的降金派,并被金国送回了南宋朝廷。
秦桧归宋后,自称杀了监视自己的金兵,抢了小船逃回。朝臣多持怀疑态度,宰相范宗尹、枢密院李回与秦桧关系要好,竭力保荐他的忠心。之后秦桧一路平步青云,最终升任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知枢密院事,首次拜相。
在后来南宋和金国的战斗中,宋军诸路战线捷报不断:张俊攻克亳州,王胜攻克海州,岳飞败兀术于郾城;但因为秦桧的缘故,最终诸路将帅皆被召回,蔡州、郑州、淮宁府等地再次落入金人之手。
1141年,兀术再次南下,宋将邵隆、王德等连战皆捷,收复商州、庐州等地;但是不久后秦桧就传谕张俊、杨沂中、刘锜班师,濠州失陷,金兵北还。
但是秦桧觉得这样太折腾了,想一劳永逸,于是密奏高宗“论功行赏”,收回诸将兵权,韩世忠、张俊、岳飞相继回朝,分别被任命为枢密使和副使。
当时金国被岳飞等人折腾的国力大损,兀术有求和之意,秦桧上奏宋廷,派刘光远、曹勋出使金国,商议以淮水为界,宋割唐、邓二州。但是金国有一个最重要的条件,那就是杀掉岳飞。
于是秦桧让谏官万俟卨弹劾岳飞,张俊又诬告岳飞部将张宪谋反,岳飞父子被押送大理寺,后又因岳飞在议和、立嗣等问题上和自己冲突,秦桧便诬告岳飞曾说自己和宋太祖都是三十岁任节度使,谩侮先皇、意图谋反,又以受诏不救淮西等罪名,将岳飞赐死狱中。秦桧死后谥号“忠献”。
TOP、1 万俟卨
万俟卨在中进士后历任相州、颍昌府教授,太学录,枢密院编修官,尚书比部员外郎。因防备盗匪曹成有功,万俟卨被任命为湖北转运判官,又改任为提点湖北刑狱。
后来,岳飞担任荆湖宣抚使,奉旨出兵沅、湘一带,见到了已升任提点湖北刑狱的万俟卨。岳飞知道他人品很坏,就看不起他,万俟卨也感觉到岳飞对自己不尊,从此对岳飞心存不满,结下了芥蒂。
万俟卨朝见宋高宗赵构,被调任湖南转运判官,辞别宋高宗出都时,秉承秦桧的意志,在朝中诬陷岳飞。宋高宗留他担任监察御史,擢升为右正言。
1141年,张浚从楚州回到京城,与秦桧合谋排挤岳飞,让万俟卨弹劾岳飞对部将说山阳不可守的罪状。命令御史中丞何铸审理岳飞一案,何铸说明岳飞是无辜的。秦桧愤怒,用万俟卨代替何铸审理。
万俟卨诬陷岳飞,说岳飞和他的儿子岳云给张宪写信,让张宪谎报军情以动摇朝廷,并命令张宪设法让岳飞回到军中;此案没成立,就又诬告说岳飞在淮西战场迟滞不前的事,陷岳飞于死狱,致使岳飞父子和张宪等以莫须有的罪名被杀害,天下都认为他们冤枉。
大理卿薛仁辅、大理寺丞李若朴、何彦猷说岳飞无罪,遭万俟卨弹劾,知宗正寺循王赵士亻褭请求用自家百口人的性命担保岳飞,遭万俟卨弹劾,被流放并死在建州。刘洪道与岳飞有私交,万俟卨弹劾他取媚于岳飞,听说岳飞被罢去宣抚使,拍掌流涕。于是刘洪道也获罪,终身不许为官。
绍兴二十五年(1155年)二月,沈长卿和芮烨共赋《牡丹诗》,被邻人告发,皆被贬;知府吕愿中赋诗献媚,被召用。有人奏请秦桧乘金根车、设益国府官署、加九锡,秦桧泰然受之。
十月二十一日,高宗去秦桧家探视病情,秦桧无一语,只流泪而已。高宗命沈虚中草拟秦桧父子的致仕制书。当夜,秦熺派秦埙同林一飞、郑木冉见台谏官徐喜、张扶,策划自己的拜相事宜。
二十二日,宋廷加封秦桧为建康郡王,进秦熺为少师,皆致仕。当晚,秦桧去世,终年六十六岁,追赠申王,谥号“忠献”。
开禧二年(1206年),宋宁宗下诏韩侂胄出兵北伐,四月,追夺秦桧王爵,改谥谬丑。嘉定元年(1208年),史弥远掌权,积极奉行降金乞和政策,又恢复了秦桧的申王爵位及忠献谥号。
扩展资料:
人物经历
元祐五年(1090年),秦桧生于湖北黄州(今湖北黄冈黄州区)江边舟中,先居住在常州,后徒居江宁(今江苏南京),遂为江宁人。
父亲秦敏学,做过玉山县令、静江府古县(今广西永福县)县令。秦桧早年做过私塾的先生,靠微薄的学费度日,他对自己的生活处境很不满意,曾作诗说“若得水田三百亩,这番不做猢狲王。”
政和五年(1115年),秦桧进士及第,补为密州(今山东潍坊诸城)教授。接着又考中词学兼茂科,任太学学正。
政和五年(1115年),秦桧进士及第,中词学兼茂科,任太学学正。宋钦宗时,历任左司谏、御史中丞。靖康二年(1127年),因上书金帅反对立张邦昌,随徽、钦二帝被俘至金,为挞懒信用。宋高宗建炎四年(1130年),秦桧逃回临安,力主宋金议和。
绍兴元年(1131年),擢参知政事,随后拜相,次年被劾落职,绍兴八年(1138年)再相,前后执政十九年,历封秦、魏二国公,深得高宗宠信。绍兴二十五年,秦桧病逝,时年66岁。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秦桧
以上就是关于众所周知岳飞被奸臣秦桧所害,可是历史上的秦桧真的很坏吗全部的内容,包括:众所周知岳飞被奸臣秦桧所害,可是历史上的秦桧真的很坏吗、关羽的谥号壮缪 秦桧的谥号是缪很 这说明了什么、四名坑害岳飞的奸臣,哪一个比秦桧还可恶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