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氏许的始祖 祖籍 郡望 堂号 源流 名人的资料

姓氏许的始祖 祖籍 郡望 堂号 源流 名人的资料,第1张

一、姓氏源流

许(Xǔ 许)姓源出有三:

1、源于姜姓,出自周成王分封的姜姓诸侯国之一许国,属于以国名为氏。

姜姓与姬、媙等二十个古姓均起源于公元前两、三千多年前的母系氏族社会,是我国最古老的姓氏之一。与姜姓同为神农氏后裔的还有齐、甫申、吕、纪、许、向等姓。

据史籍记载,许氏与齐氏同祖,为上古四岳伯夷之后。西周灭商后,周成王大规模地分封诸侯,其中商的旧地也分封了一些姬姓诸侯国和姜姓诸侯国,许国正是被周分封的姜姓诸侯国之一,其始祖为文叔,为太岳之嗣,也称为许文叔。许国地在今河南许昌市,春秋时为郑、楚等国所逼,公元前576年许灵公被迫南迁叶地,为楚国的附属;公元前534年许惮公又被迁城父;公元前538年又迁荆山;公元前529年复迁叶地;公元前506年再迁容城。战国初期终于被楚国所灭,迁于容城,后子孙分迁中原及江南各地,以国名为氏,称为许氏,史称许姓正宗。

相传炎帝是上古部落首领少典的儿子,少典娶娇氏而生炎帝。由于炎帝居于姜水流域,故以姜为姓,他本人也是姜姓部落的首领,号烈山氏,一作厉山氏。后来炎帝向东发展,势力达到中原地区,这样就与黄帝的势力发生冲突,他们在阪泉(今河北涿鹿东南部)进行了一场战争,结果炎帝战败,于是便退出了中原。还有一种说法认为炎帝即神农氏,传说他是农业和医药的发明者。远古时代人们过着采集渔猎生活,神农氏用木制作未、耜,教民从事农业生产。他还遍尝百草,发现药材,教人治病。

据载,炎帝的后世子孙伯夷,是唐尧时期的四岳,他的裔孙文叔参与了周武王的伐商战争,西周建立时大封诸侯,文叔被封于许(今河南许昌东部),世称许侯,是西周在中原的诸侯国之一。

春秋时期郑、楚等国势力强大,许国不断地遭到这些诸侯国的进攻,由于力量弱小,无力抵御,只能忍辱负重,委曲求全。如公元前654年,楚国伐许,许侯无力抵抗,遂肉袒谢罪,楚国才退兵而去。楚成王在位时,又一次进攻许国,许侯只好再次肉袒谢罪,使其退兵。在这种情况下,许国所能做的惟有迁徙,以避其锋芒。公元前576年即许灵公时被迫迁到了叶(今河南叶县西南部);公元前533年又迁其国于城父(今安徽亳县东南部);公元前529年再次迁回叶;公元前524年又迁到了容城(今河南鲁山东南部)。后来几乎每三至五年就迁徙一次,可见当时其所面临的局势之险恶。

许国迁到容城后,虽然得到了一个较长时期的喘息机会,但是当时周王室衰弱,无力阻止诸侯纷争,象许国这样的小国仍不能避免被吞没的命运。到战国许元公在位时,便被楚国攻灭了,一说为魏国所灭。

许国灭亡后,国室宗亲四散逃走,他们虽散居异乡,却不忘故国,便以国为姓,这是许姓的主要来源。

2、源于姜姓,出自尧舜时期的高士贤人许由之后,属于以祖先名字为氏。

据文献史料及考古发掘所证,许由相传是尧舜时期的高士贤人,居住在箕山。他逝世后被葬在箕山,后人称为许由山。四千多年前活动于颖水流域的箕山之下,正是当年许国之地。其后人在许由逝世后取其名讳为氏,称为许姓。

许由,又作许繇,尧帝年老后曾有意把帝位让给他,他固辞不受,避而逃至箕山之下,农耕而食。后来尧帝又请他出来作九州长官,他跑到颍水边洗耳,表示不愿听到。

据说,许由之所以这样做,是受了古代隐士巢父的影响。尧帝先是想请巢父接替自己的君位,巢父不接受。尧又想让位于许由,巢父便教许由隐居躲避。不过后世的许姓人中到底哪些人是许由的后代,却不得而知,其世系也需要进行详细的考证。许姓以汝南(今河南鲁山、平舆、叶县一带)、高阳(今河北高阳东旧城)为郡望,他们都是许国之后裔,故许姓的起源实际上应以出之姜姓为主。

3、出自各民族变姓。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清朝广西泗城府(今广西凌云)土司及满族、黎族、瑶族、彝族、土家族、阿昌族、回族、蒙古族、朝鲜族等少数民族均有许姓。

二、得姓始祖:许由。

许由亦称许繇,是尧舜时期的高士贤人。尧帝老了以后,曾打算把帝位让给许由,许由坚决不接受,逃到了箕山下面,自己农耕而食。后来尧又请他做九州长官,他就到颖水河边去清洗耳朵,表示不愿听到这件事。许由逝世后被葬于箕山,后人称为许由山。许由的后代子孙便以其名讳为姓,称为许姓,许由则被纪念为许姓始祖。

三、迁徙分布

许姓最初的发源地是今河南省许昌东。春秋时,源于姜姓后裔文叔一支,被郑、楚所逼,多次辗转于叶(今河南省叶县西南)、城父(今安徽省亳县东南)、荆山(今属湖北省)、容城(今河南省鲁山东南)等地,后被楚所灭,子孙有流落于今湖南省新晃、芷江一带者。这可以说是许姓第一次的繁衍迁徙。秦汉时期,许姓已遍布河南、河北两省的绝大部分地区,后形成许姓历史上最大望族:汝南郡望。此郡望又分支出高阳郡、太原郡、会稽郡等许姓发展中占据主要地位的名门望族。据载,汝南郡的祖先秦末高逸之士许猗,其玄孙许德任西汉安定(今甘肃省平凉、宁夏回族自治区西部一带地区)、汝南(今河南省中部偏南和安徽淮河以北一带)太守,在汝南平舆县定居。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随着为避北方战祸而南徙的人群,许姓迁居于今江苏、浙江、湖北、福建、广东等地。汝南一支后裔许猛任曹魏幽州刺史,许式任平原(今山东省平原县西南地区)太守,许茂任高阳(今属河南省)太守,许王圭任南朝桂阳太守,许彦任相州刺史,许永慧萧齐时被封为晋陵县侯,许宗之任北魏定州刺史,许懋任梁朝天门太守。隋唐时期,社会趋于稳定,不管是居于北方的许姓,亦或是迁居南方的许姓,都得到了相当的发展,许姓人口日益增长。上述汝南许姓一支后裔也有新的发展,如许逊任平原(今属山东省)太守,许弘周任楚州刺史,许远任睢阳太守,许岘任袁州刺史。宋元至明清之际,许姓主要特点为南迁及移居海外。宋元时的南迁,促使许姓在南方长于北方的发展趋势,清代移居台湾的许姓,多出汝南一郡,集居于台北、屏东、高雄等地。至此,许姓可谓枝遍天下,广播各地。今日许姓以江苏、山东、云南、广东、河南、安徽、浙江等省居多,上述七省许姓约占全国汉族许姓人口的百分之五十五。许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三十五位的大姓,人口众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五三。

四、许姓迁徒史

春秋时期

春秋时期郑、楚等国势力强大,许国不断地遭到这些诸侯国的进攻,由于力量弱小,无力抵御,只能忍辱负重,委曲求全。公元前654年,楚国伐许,许侯无力抵抗,遂肉袒谢罪,楚国才退兵而去。楚成王在位时,又一次进攻许国,许侯只好再次肉袒谢罪,使其退兵。在这种情况下,许国所能做的惟有迁徙,以避其锋芒。公元前576年,即许灵公时被迫迁到了叶(今河南省叶县西南);公元前533年,又迁其国于城父(今安徽省亳县东南);公元前529年,再次迁回叶;公元前524年,又迁到了容城(今河南省鲁山东南)。公元前523年,许悼公患疟疾,太子止献药,悼公饮后非但没有治好病,反而送了性命。太子止见闯了大祸,于是便逃到了晋国。此外,楚国有许伯,郑国有许瑕,晋国有许偃、赵国有许钧、许历、魏国有许绾,他们都是因各种原因从许国流亡到各国的,由于无法归国,便定居于当地。后来几乎每三至五年就迁徙一次,可见当时其所面临的局势之险恶。许国迁到容城后,虽然得到了一个较长时期的喘息机会,但是当时周王室衰弱,无力阻止诸侯纷争,许国这样的小国仍不能避免被吞没的命运。

这一时期分布在各国的许姓人大都是许国灭亡后被迫迁去的,他们通常仍可保留贵族的身份。但在战国后期由于社会变革加快,社会分化剧烈,有一部分许姓人已经逐渐失去了原有的贵族地位,如赵人许历,便是一例,所以他们必须以自己的才干重新博取功勋,以获得较高的社会地位。此外,除了以上诸国外,齐、韩、燕等国也有许姓分布,所从事的职业五花八门,其中也有处于社会下层的人。通观这一时期的各国许姓,人数并不很多。形成这一状况的原因有二:一是许国本来就是小国,人口有限;二是许国灭亡后,许姓失去了原有的政治基础,他们的活动不为史书记载,故今天便很难了解其全部情况了。

秦汉时期

秦汉时期除了高阳地区有许姓分布外,在今山东、河北、河南、陕西、辽宁、山西、湖北、浙江等地均有分布,其中以陕西、河南、河北的人数为最多,也最为集中。在这些地区也不是均匀分布,而是集中于某一区域,如陕西主要集中在关中,河南则集中在洛阳及豫南一带,河北主要集中在冀中平原。

隋唐时期

许姓南迁始于魏晋南北朝之时,唐代以后,许姓已大举南迁繁衍于今江苏、浙江、湖北、福建、广东等省地,故唐代以后的许姓名人也多出于此地。

宋元时期

辽国地处我国北方,其境内许姓分布较少。金国消灭北宋后,占据了淮河以北广大地区,这里主要是汉族聚居区,所以金朝统治时期许姓分布要比辽广泛得多。元朝的统治地域广大,人口众多,民族复杂,故境内分布有大量的许姓人。此外,这一时期许姓的民族构成也发生了变化,在少数民族中也出现了不少许姓人。

明清时期

明清时期人口迁徙相对比较频繁,有的是政府行为,也有因躲避战乱,从而构成了这一时期姓氏分布的又一显著特点明清以来的许姓状况。明清时期是许姓人口的大发展时期,见之于记载的许姓人数大大地超过了前代。此外,文化素质也大大地提高了,出现了一批学者,考中进士的人数也空前增加。还有一个特点,即这一时期在少数民族中涌现了大批许姓,人数之多远远超过了以前历代的总和。

五、郡望堂号

1、郡望

汝南郡:汉高帝时置郡,治所在上蔡(今河南上蔡西南)。此支许氏,其开基始祖为秦末隐居不仕的高逸之士许猗。

高阳郡:东汉桓帝时置郡,治所在高阳(今河北高阳县东)。此支许氏,为汝南许氏分支,是十六国许据的5世孙高阳太守许茂之族所在。

河南郡:汉高帝时改秦三川郡置郡,治所在雒阳今河南洛阳市东北)。此支许氏,为文叔直系后裔。

太原郡:战国时秦庄襄王置郡,治所在晋阳(今山西太原西南)。此支许氏,为汝南许氏分支,是东汉末年大名士许劭之后。

会稽郡:秦始皇时置郡,治所在吴县(今江苏苏州市)。此支许氏,其开基始祖为东汉著名文学家许慎之后。

2、堂号

洗耳堂:尧帝时有一位高士叫许由。尧老时,想把天下禅让给他,他不肯接受,跑到箕山脚下去种地;尧又请他出任九州长,他就跑到颖水边去洗耳朵,认为尧说的话污了他的耳朵。许氏因以“洗耳”为堂号。

得仁堂:伯夷、叔刘在周灭商后,耻食周粟,饿死在首阳山。孔子夸他"求仁而得仁"。许氏因以“得仁”为堂号。

训诂堂:汉代时有许慎字叔重,博览经籍,当时人夸他说“五经无双许叔重”。他著有《说文解字》,集古今经学和训诂的大成,到现在还是研究文字学必备的工具书。

此外,许姓的主要堂号还有:“高阳堂”、“汝南堂”、“世德堂”、“永吉堂”、“高丽堂”、“敦叙堂”、“敦本堂”、“麟振堂”、“惜阴堂”、“希范堂”、“怀义堂”、“绍鲁堂”、“承文堂”、“聚族堂”、“长兴堂”等。

六、宗族特征

1、以许猗为源头的汝南许姓,不但是众多郡望的主干,而且也是许姓历史上迁徙的主源,就其本支来说,冠冕累世,簪缨不绝,辉煌至极。

2、许姓禀承先人贤德高洁的品质,仁德克俭、惜阴勤勉,涌现出众多名人佚事。

3、许姓字行规整鲜明,透出许姓族人独有的特征,如许步云所参与修纂的《许氏家谱》,内有浙江许姓一支字行为:“龙凤麟彪,聪明智慧,簪缨继美,耕读贻谋。”许引之主修的《许氏家谱》,内有河北许姓一支字行为:“立崇文新金学,乃身宝儒以道德。”许秀堂所修《许氏支谱》,内有江苏许姓一支字行为:“永林鼎瑞,昌秀敏宗,贻俊泽辉。”

七、许姓典故、趣事

〖许允娶妻〗

许允,许据的子孙,在三国魏影响颇大,许允的妻子阮氏贤而丑,当初许允与其成婚时,交礼完毕,见了其面,竟然大吃一惊,不愿入洞房。后来在别人的劝告下,许允勉强入了新房,但稍作停留,便又要离去,其妻急忙拦住。许允问:“妇有四德,你占多少”其妻回答说:“我所缺乏的只有‘容貌’一条,我还听说君子有百行,请问夫君占有几行”许允说我全都占有了。阮氏反问说:“君子有百行,以德为首,今君好色而不好德,如何能说全都占有了呢”许允无言以答,知道其妻贤明,肃然起敬,从此夫妻相互敬爱,人皆称赞。

〖许攸不受帝位〗

许由一作许繇,相传是尧舜时期的高士贤人,尧年老后曾有意把帝位让给他,他固辞不受,逃至箕山之下,农耕而食。后尧又请他作九州长官,他到颍水边洗耳,表示不愿听到。他死后葬于箕山,后人称为许由山。四千多年以前许由活动于颍水流域的箕山之下,正是当年许国之地,因此后世许氏人士多以他作始祖。

〖许攸之死〗

许攸青年时与曹操、袁绍关系密切。初平中(190—193),跟随袁绍前往河北,成为其主要谋士。袁、曹官渡之战时,许攸因袁绍不听劝谏,遂投奔曹操,帮助曹操取得了这一关键战役的胜利。许攸自以为功高,又是曹操故交,时常称呼曹操的小名,并时常当众臣之面对曹操说:“你如果没有我不可能夺得河北。”曹操虽然点头称是,但内心十分反感,后借故除掉了许攸。

〖许绾智劝魏王〗

许绾,魏国大夫。魏王欲建造一座高台,取名中天台,意为直插云天的高台。为了避免大臣谏阻,下令曰:“敢谏者死。”许绾得知此事后,不顾安危,求见魏王。许绾对魏王说:“听说大王将要兴建中天台,臣愿意为大王助一臂之力。”魏王见许绾不但不反对此事,而且愿意出力,十分高兴,便问他有何高见。许绾说:“臣听说天离地:有一万五千里之高,即使按一半计,这座台也要高达七千五百里,其占地至少也要八千里。魏国全部土地也不够建台之用,大王一定要建此台,必须兵伐诸侯,以攻占其地。如果仍然不足,还要攻伐四夷,尽占其地,才可以满足需要,否则就不能称中天台。八千里之外,才能作为农业耕地,其收入足够大王建台之费用。请大王立即采取行动,兵伐诸侯。”魏王听了这些话,无言可答,建台之事只好作罢。许绾机智地阻止了魏王建台行动,使魏国的财力免遭耗费,使姓免受劳役之苦,受到后人的赞扬。

〖贞洁娘子〗

许义方的妻子刘氏,常常以正派贞洁自诩。有一次,许义方出发在外一年多,刘氏在家独守闺房。

一天,许义方处理完事务后突然回到家里,对妻子说:“我出门在外,一年有余,你在家中独居无聊,岂不经常和邻居亲戚们走动走动吗?”

刘氏告诉他:“自从郎君外出后,我就像没了头魂一般,每天只是闭门自守,从来没出过家门。”

许义方听了,连连叹息不已。又问妻子平时如何自寻乐趣,刘氏答道:“哪里有什么乐趣?只不过经常作点小诗以寄托情性罢了。”

义方闻之甚喜,便让妻子把诗取来观看。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原来开卷第一首诗的题目就是:《月夜招邻僧闲话》。

——宋·范正敏《遁斋闲览》

八、历史名人

许 行:最早出现于史籍的许姓著名人物,是战国时楚国人,主张“贤者与民耕而食,饔飧(自理炊事)而治”,反映了古代社会中农民的一种理想,有学生数十人。

许 慎:汝南召陵(今河南省郾城)人,东汉经学家、文字学家,中国古代首部字典作者,著有《说文解字》十四卷并叙目共十五卷。

许 劭:汝南平舆(今属河南省)人,三国曹魏时名士,喜评人物,其评曹操为:“清平之奸贼,乱世之英雄。”

许 衡:元朝理学家。元世祖即位后,与刘秉忠等定朝仪官制,为元统治者策划“立国规模”。与刘因、吴澄并称为元朝三大理学家。

许 劭:三国魏大名士。好评论人物,每月更换一名,时称汝南“月旦评”。曾评曹操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这句话几乎称为曹操一生的定论,“一代奸雄”也成了曹操的代名词。

许 浑:唐代诗人。其诗作中有"山雨欲来风满楼"之句为世人传唱。

许孟容:唐代京兆长安(今陕西省西安)人,官至吏部侍郎、东都留守等职。

许敬宗:唐初为秦王府十八学士之一。杭州新城(今浙江富阳西南)人,历任著作郎、中书舍人、侍中、中书令等职。助武后逐褚遂良,逼杀长孙无忌、上官仪等。参与编撰了《武德实录》、《贞观实录》、《晋书》等。

许道宁:长安(今陕西省西安)人,宋代画家,擅画林木、平远、野水三景。

许道宁:宋代画家。以擅写林木、平远、野水三景闻名。张士逊曾赠诗有“李成谢世范宽死,惟有长安许道宁”之句,以赞其作。

许叔微:真州(今江苏省仪征)人,宋代医学家,著作有《伤寒发微论》等。

许夫人:元初畲民起义女英雄。1278年,她联合黄华起义。当时,元军已入福建,宋臣蒲寿庚降元。抗元将领张世杰转战至闽西南,在她的支持下,讨伐蒲寿庚及元军,屡次获胜。

许有壬:汤阴(今属河南省)人,元代著名政治家,他历官七朝近五十年,官至中书参知政事、集贤殿大学士。

许天赐:闽县(今福建省闽侯)人,明朝弘治年间进士,为官刚直不阿,著有《黄门集》。

许孚远:明代浙江省德清人,官至南京兵部左侍郎,著有《敬和堂集》。

许自昌:明代吴县(今江苏省苏州)人,好奇文异书,作传奇《水浒记》、《灵犀佩》等,另著有《樗斋诗钞》、《樗斋漫录》、《捧腹编》等书籍。

许鸿磐:清代山东省济宁人,历任安徽同知、泗州知州,作品有《方舆考证》、《西辽记》等。

许宗扬:清代广西省人,太平军将领。曾随石达开赴皖,随韦昌辉杀杨秀清,后不详。

许景澄:浙江嘉兴人,清末外交大臣,曾出使法、德、意、奥、荷等国,后任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

许雪秋:广东省海阳(今潮安)人,近代民主革命者,曾任职中华革命军东江都督。

许广平:广东番禺人,鲁迅夫人,建国后,任职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副秘书长、中华全国妇联副主席、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副主席等职。

许地山:原籍福建,生于台湾,著名小说家、散文家,著作有《缀网劳蛛》、《空山灵雨》、《印度文学》、《中国道教史(上)》、《大藏经索引》等。

许世友:河南省新县人,著名军事家,少年时曾在少林寺学习武术,早年加入国民革命军,后入中国***,一生极负传奇色彩,酒量过人,领导并指挥了许多著名战役,战功卓著。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于1979年中共对越南发动的边境战争中,时任广州军区司令员的许世友指挥了东线的战斗。1985年10月22日因患有肝癌在南京军区总医院去世,享年80岁。去世后,当时的国家***邓小平根据本人“死后尽孝”的意愿,特批许世友将军土葬,邓小平的批示为,“下不为例”。

九、许姓各支始祖

许必珍:字席儒,由江西南昌县瓦砾街,明洪武间官湖南省有政声,明永乐二年占籍於湖南长沙县旧善邑八都后建家庙於此,士人遂呼许家湾,至今称巨族公,葬家庙后上首园山癸山丁兼丑未向有碑有图说。子三。是为湘西许氏始祖。

许君枑:行良二,原贯吴西吉安府吉水县民籍,元初游学於楚爱其山水秀丽风俗淳美因徙居於潭之姜畲黄泥井今永陂汑黎塘桥田山墓庐俱在卽其下屯处也,傅流至今是为我族之始祖,生没葬地旧谱未详。子一。是为湘潭许氏始祖。

许通一:字觉富,原籍豫章吉水元至正年间游于楚爱潇湘山水秀丽风俗淳美因携妻絜子来长沙府湘潭县地名洙洲白石港,明洪武元年徙居新康五十八都卽今宁邑四都九区长冲社路遂入籍焉。元顺帝元统年卽至元二年丙子正月十六日辰时生,明建文三年辛巳二月初四日辰时没,葬宁邑四都九区长冲尾南岳冲住屋上首雷打岭龟形山亥巳向有碑墓华表,清乾隆乙丑年许江有业售崔惊伯契批其有许宅觉富坟山田塅中两小蕊上齐横沟左右下齐田边为界同治七年又价买崔寅楼加丈禁一契在横沟上加扦二丈五尺周围砌石为界契存祠。元配:鲁氏,元元统三年卽至元元年乙亥八月初六日午时生,明洪武三十一年茂寅七月十八日未时没,葬合夫冢丑山未向共碑。生子一:颜。湘潭颜家坝许氏始祖。

许觉富:号通一,原籍江右吉安府永丰县宋德佑二年现子正月十六日辰时生,元至正无年辛巳二月初四日申时没,元元贞年来湖广长沙府湘潭县洙洲白石港至元元年徙居新康五十八都后改名宁乡四都九区卽今宁乡麟峰乡十四保长冲社路,遂占籍焉,葬本县本乡十三保长冲尾南狱冲住屋上首雷打岭龟形山亥山巳向有墓有华表有宁潭嗣孙竖立石碑有石图周围一围有许江有售崔管业契批南狱冲住屋上首田段中二小乳许觉富公夫妇坟二家不入契内为据清同治七年崔寅楼于来脉上加迁丈禁有契存湘潭潮瑞公祠抄契附刊。元配:鲁氏,宋德佑元年乙亥八月初六日午时生,元至元五年已卯七月十八日未时没,葬与公合冢丑山未向共墓共碑共批。生子:子颜。是为沩宁许氏始祖。

许 荆:字孟和,会稽人也,东溪司曹武公五世藻仕潢历官桂阳太守。东阳一世祖:许志,字大节,登后唐天成戊子科进士授庆元府庆支员外郎由前塘迁于治南通儒坊今为东阳第一世祖。巧溪一世祖,许骥,行正四,居策山外婆家复迁金华婺东巧溪而居焉。是为浙江金华许氏始祖。

十、许氏歌

无邑兮鄦都;言午兮许男。

尚祖兮上古;伏羲兮华胥。

雷泽兮履迹;成纪兮降登。

怀崩兮娲继;观物兮作卦。

日食兮屠鳌;炼石兮驱尨。

少典兮皇夫;姜氏兮皇女。

赤色兮火德;火德兮炎帝。

蒙峪兮降卋;龙泉兮沐浴。

斫木兮作耜;揉木兮作耒。

天地兮八卦;八八兮成爻。

疗疒兮尝艸;天台兮误食。

炎居兮帝承;帝临兮帝朙。

帝直兮帝来;帝衰兮榆罔。

八卋兮帝传;榆罔兮干戈。

神农兮数终;五帝兮历始。

三卋兮不仕;四岳兮助尧。

伐挚兮兴夏;拔舜兮纳贤。

东岳兮伯夷;由降兮崩喾。

封鄦兮始侯;赐许兮兴族。

天下兮圾乎;洗耳兮颍水。

穷达兮皆乐;寒暑兮一也。

由子兮皐陶;大理兮刑服。

助禹兮平水;东流兮九河。

舜崩兮禹立;立政兮先卒。

伯益兮继政;余子兮英六。

禹崩兮丧毕;益贤兮让启。

归耕兮颍水;以德兮事夏。

桀*兮夏终;汤兵兮商兴。

妲妃兮滑商;干戈兮牧野。

夷齐兮逃嗣;文叔兮从周。

称霸兮诸侯;名齐兮申鄘。

五卋兮尚礼,穆游兮赠骏。

幽王兮戏姬;周都兮东迁。

春秋兮失序;诸侯兮纷争。

庄公兮败郑;家运兮始衰。

穆后兮才佳;作驰兮述愁。

僖公兮面缚;背祖兮降楚。

昭公兮盟扈;灵公兮御荆。

悼公兮送榇;子止兮弑君。

元公兮无力;即崩兮国亾。

族人兮四奔;家统兮四散。

楚臣兮许行;耕后兮得食。

西汉兮叔重;说文兮解字。

曺魏兮仲康;戎阵兮西凉。

晋中兮季义,至性兮孝友。

盛唐兮仲晦;遥夜兮清瑟。

两宋兮知可;辩证兮伤寒。

元初兮姽嫿;卫夏兮抗狄。

朙初兮武毅;驱狄兮复夏。

满清兮胤泰,撰谱兮俎祖。

民国兮崇智;放帝兮共和。

新华兮卋友;抗日兮安民。

千秋兮四千;相传兮皕代。

子孙兮五洲;七十兮万计。

滔滔兮族脉;长流兮不绝。

复兴兮家业;列祖兮共望。

许者,“言”、“午”二字所成也。言者,有言子者、言午者之分。言子者,言密;言虚者也。言午者,言朙;言实者也。故,为许氏子弟者,应以“言朙”、“言实”、“不伪”、“不讳”为立足之本。今,吾不才,提笔於闲宁之中,实录我许氏五千年史,以告先祖;以示后人。

屈原(约公元前339~约前278),名平,字原,又字灵均。战国末期楚国归乡乐平里(今秭归县屈原乡屈原村)人,楚国诗人、政治家。

李时珍,字东璧,号濒湖,明朝蕲州(即今湖北蕲春县蕲州镇)人。生于公元一五一八年(好明正德十三年),卒于公元一五九三年(即明万历二十一年)。

毕升(?-1051),湖北省英山县草盘地人。北宋著名发明家。宋仁宗庆历年间(1041-1048)发明活字排版印刷术(沈括《梦溪笔谈》载:庆历中,有布衣毕升又为活版)在当时印刷界反响很大。

张居正(1525—1582)明政治家。湖广江陵(今属湖北)人,字叔大,号太岳。嘉靖进士,任庶吉士、翰林院编修。

王昭君名嫱,西汉南郡(今兴山县)宝坪村人。

庞统(179—214)三国时刘备谋士。字士元,襄阳(今属湖北)人,初与诸葛亮齐名,号凤雏。

陆羽(733-804年),唐复州竟陵(今湖北天门)人。字鸿渐,季疵,一名疾,号竟陵子,桑苎翁,东冈子。陆羽精于茶道,以著世界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而闻名于世,因被后人称为茶圣。

伍子胥(公元前—前484年),名员。襄樊谷城冷集沈湾(原光化富乡村,1949年划归谷城)人。

孟浩然(公元689—740年),名浩,字浩然。襄阳人,人称孟襄阳。

米芾(公元1051—1107年),初名黻,字元章,号襄阳漫士、海岳外史等。祖居太原,迁襄阳,后定居润州(今镇江)。

皮日休(约公元834—883年),襄阳人,字逸少,后改袭美。自号鹿门子

马谡(190—228)三国蜀国人士。襄阳宜城(今湖北宜城南)人。

“公安派”领袖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湖北公安人

在明代后期,文坛沉寂之际,突兀诞生了一个新的文学派别,给文坛带来了生机,这就是中国文学史上有名的“公安”派。这个文学派以提倡“性灵”著称,其领袖是出生于今荆州市公安县的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三兄弟,史称“公安三袁”。他们都是明代著名的文学家,继唐宋古文运动之后,又树起了一面文学革新运动的旗帜

陈友谅(1320~1363)元末大汉政权的建立者。湖北沔阳人,家世业渔。

明代“竟陵派”文学创始人钟惺、谭元春

:::近、现代:::

:::军事、政治:::

李先念同志1909年出生于湖北省黄安(今红安)。1926年参加农民运动。1927年参加黄麻起义,加入中国***。后任区委书记、县委书记,苏维埃政府主席。

董必武,原名贤琮,又名用威,字洁畲,号壁武,从事革命活动后改为必武。1886年3月5日,他出生于湖北省黄安(今红安)县城一个清贫的知识分子家庭。

刘华清(1916~)湖北大悟人,1929年10月入团,1935年10月转党,1929年10月参加工作,1930年12月入伍,苏联海军指挥学院海军指挥专业毕业,上将军衔。

徐海东(1900一1970)名元清,湖北省大悟县新城徐家窑人,出身于窑工之家。9岁,入乡塾读书,13岁因反抗富家子弟欺凌,遭塾师斥责,愤然退学,进窑场学艺,跟随父兄,以窑工为职业。

项英(1898—1941)原名德隆,湖北武昌人。中国***和人民军队的早期重要***之一。

恽代英(1895~1931)1895年出生于湖北省武汉市,祖籍江苏武进县人,中国***政治活动家、教育家,中国早期青年运动的***之一。早期革命家

施洋(1889~1923年),原名吉超,号万里,字伯高。竹山县麻家渡镇双桂村人。早期革命家

王树声,原名王宏信。湖北省麻城市人。军事家。一九二六年加入中国***。曾任区、县农民协会组织部长。一九二七年参与领导黄麻起义

许世友(1905-1985)原籍湖北麻城人。上将。一九二六年在国民革命军第一师任连长,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一九二七年转入中国***。参加了黄麻起义。

聂凤智(1914~1992)湖北大悟人(出生地原属黄安,今黄冈市红安县)。上将。

陈锡联(1915-1999),原名锡廉,字廉甫,1915年1月出生于湖北省黄安(今红安)高桥区陡山彭家村,军事家、上将。陈锡联同志是中国***的优秀党员,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久经考验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和功勋卓著的一代战将。

郭天民,原名郭基逵,1905年出生于湖北省黄安(今红安)县城关区郭受九村。军事家、上将。郭天民是久经考验的中国***的优秀党员,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战功卓著的高级将领和军事教育家。是红安籍开国将领中唯一上过黄埔军校的将军。

国防部长上将——秦基伟

秦基伟同志1914年11月出生于湖北黄安(今红安)七里区秦罗庄。

王建安(1907-1980)原名见安,1907年11月8日出生于湖北黄安县(今红安)桃花沙河村。军事家、上将。

许姓的历史名人有许平君、许慎、许劭。

现代名人有许世友、许光达。

1、许平君

许平君(前90年—前71年),昌邑(今山东金乡)人,平恩戴侯许广汉之女,汉宣帝刘询的第一位皇后,后遭霍光夫人显鸩杀。

许平君本来许配给欧侯氏家族的男子。

但是未过门未婚夫即过世,在掖庭令张贺作媒的情况下,与当时尚是一介平民的刘询成婚,不久她生下后来成为汉元帝的刘奭,元平元年(前74年)刘询被拥戴为皇帝。

许平君进宫成为婕妤,不久被立为皇后,这惹怒了一心想要让自己女儿霍成君成为皇后的权臣霍光的夫人显。

本始三年,许平君再度怀孕待产,显命女医淳于衍在滋补汤药中加入附子。

让许平君在分娩后服用,许平君服用后不久毒发逝世。

汉宣帝非常悲痛,追封她为“恭哀皇后”,葬于杜陵南园(也称少陵)。

许广汉在许平君封后后受封“昌成君”(曾受过宫刑不能封侯)。

直到刘奭被立为太子后才得以封“平恩侯”。

许平君的侄女许氏后来成为她的孙媳,即汉成帝的首任皇后。

本始三年(前71年),大将军霍光的夫人派女医淳于衍将许平君毒死,谥号恭哀皇后。

2、许慎

许慎(约58年-约147年),字叔重,东汉汝南召陵(现河南省漯河市召陵区)人,有“五经无双许叔重”之赞赏。

他是汉代有名的经学家、文字学家、语言学家,是中国文字学的开拓者。

他于公元100年(东汉和帝永元十一年)著《说文解字》,是中国首部字典。

许慎曾担任太尉府祭酒,师从经学大师贾逵。

他历经21年著成的《说文解字》,归纳出了汉字五百四十个部首。

许慎另著有《五经异义》、《淮南鸿烈解诂》等书,已失传。

3、许劭

许劭,字子将,汝南平舆(今属河南)人,东汉末年著名人物评论家。

许劭“少峻名节,好人伦,多所赏识”,和堂兄许靖在年轻时,每个月都会举办月旦评的人物品评会,影响力之强。

甚至是受其评论就能成名的地步。

曾经评价曹操为“君清平之奸贼,乱世之英雄”。

汝南太守徐璆曾聘其为功曹,之后许劭为了避中原战乱,移居江南。

195年病逝于豫章郡,享年46岁。

4、许世友

许世友(1905年2月28日—1985年10月22日),字汉禹,法号永祥,中国湖北麻城许家洼(今河南新县)人,中国人民 著名军事将领、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上将。

抗日战争时期,任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校务部副部长,八路军一二九师三八六旅副旅长,山东纵队第三旅旅长,山东纵队参谋长,胶东军区司令员。

在土地革命时期、解放战争时期立下了赫赫战功,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做出了不朽贡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许世友将军被授予上将军衔。

并担任中国人民 副总参谋长、 司令员、 司令员、国防部副部长, 中央军委常委等。

1985年10月22日16时57分,许世友因病逝世,享年80岁。

5、许光达

许光达(19081119~19690603),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

湖南省长沙县东乡萝卜冲人。

1925年9月加入中国 。

1926年春入黄埔军校第5期学习。

在革命生涯中,历任见习排长、排长、代理连长、军参谋长、师政委、师长,抗日军政大学训练部长、教育长、分校校长, 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参谋部部长兼延安交通司令。

防空司令和卫戍司令,八路军第120师独立第2旅旅长兼晋绥军区2军分区司令,晋绥军区第3纵队司令,西北野战军军长、第2兵团司令员等职,参加了南征作战、马良坪战斗。

绥远战役、高家堡战役、榆林战役、沙家店战役、延清战役、宜川战役、澄郃战役、荔北战役、扶郿战役、兰州战役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许光达任装甲兵司令员、国防部副部长等职,为军队现代化、正规化建设作出了卓著贡献。

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

1969年6月3日逝世,终年61岁。

许世友父亲是河南省信阳市新县田铺乡河铺村许家洼人,许世友出生于1905年2月28日,10岁那年许世友的父亲便离世了,从此家里面的担子便落在许世友母亲的肩上。为了帮母亲减少家里的担子,去了给武术师傅当杂役,后到少林寺学习武术。

元帅:徐向前。

大将没有。上将里,吕正操,周桓是辽宁人,董其武、赵尔陆山西人,许世友河南人,乌兰夫内蒙人,李达、闫红彦、张宗逊陕西人,没了。中将有点记不清楚。总之,高级将领里南方人占绝大多数。

许姓的历史名人有许平君、许慎、许劭。现代名人有许世友、许光达。

1、许平君

许平君(前90年—前71年),昌邑(今山东金乡)人,平恩戴侯许广汉之女,汉宣帝刘询的第一位皇后,后遭霍光夫人显鸩杀。许平君本来许配给欧侯氏家族的男子。

但是未过门未婚夫即过世,在掖庭令张贺作媒的情况下,与当时尚是一介平民的刘询成婚,不久她生下后来成为汉元帝的刘奭,元平元年(前74年)刘询被拥戴为皇帝。

许平君进宫成为婕妤,不久被立为皇后,这惹怒了一心想要让自己女儿霍成君成为皇后的权臣霍光的夫人显。 本始三年,许平君再度怀孕待产,显命女医淳于衍在滋补汤药中加入附子。

让许平君在分娩后服用,许平君服用后不久毒发逝世。汉宣帝非常悲痛,追封她为“恭哀皇后”,葬于杜陵南园(也称少陵)。许广汉在许平君封后后受封“昌成君”(曾受过宫刑不能封侯)。

直到刘奭被立为太子后才得以封“平恩侯”。许平君的侄女许氏后来成为她的孙媳,即汉成帝的首任皇后。本始三年(前71年),大将军霍光的夫人派女医淳于衍将许平君毒死,谥号恭哀皇后。

2、许慎

许慎(约58年-约147年),字叔重,东汉汝南召陵(现河南省漯河市召陵区)人,有“五经无双许叔重”之赞赏。他是汉代有名的经学家、文字学家、语言学家,是中国文字学的开拓者。

他于公元100年(东汉和帝永元十一年)著《说文解字》,是中国首部字典。许慎曾担任太尉府祭酒,师从经学大师贾逵。

他历经21年著成的《说文解字》,归纳出了汉字五百四十个部首。许慎另著有《五经异义》、《淮南鸿烈解诂》等书,已失传。

3、许劭

许劭,字子将,汝南平舆(今属河南)人,东汉末年著名人物评论家。许劭“少峻名节,好人伦,多所赏识”,和堂兄许靖在年轻时,每个月都会举办月旦评的人物品评会,影响力之强。

甚至是受其评论就能成名的地步。曾经评价曹操为“君清平之奸贼,乱世之英雄”。汝南太守徐璆曾聘其为功曹,之后许劭为了避中原战乱,移居江南。195年病逝于豫章郡,享年46岁。

4、许世友

许世友(1905年2月28日—1985年10月22日),字汉禹,法号永祥,中国湖北麻城许家洼(今河南新县)人,中国人民解放军著名军事将领、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上将。

抗日战争时期,任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校务部副部长,八路军一二九师三八六旅副旅长,山东纵队第三旅旅长,山东纵队参谋长,胶东军区司令员。

在土地革命时期、解放战争时期立下了赫赫战功,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做出了不朽贡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许世友将军被授予上将军衔。

并担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南京军区司令员、广州军区司令员、国防部副部长,中共中央军委常委等。1985年10月22日16时57分,许世友因病逝世,享年80岁。

5、许光达

许光达(19081119~19690603),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湖南省长沙县东乡萝卜冲人。1925年9月加入中国***。1926年春入黄埔军校第5期学习。

在革命生涯中,历任见习排长、排长、代理连长、军参谋长、师政委、师长,抗日军政大学训练部长、教育长、分校校长,中共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参谋部部长兼延安交通司令。

防空司令和卫戍司令,八路军第120师独立第2旅旅长兼晋绥军区2军分区司令,晋绥军区第3纵队司令,西北野战军军长、第2兵团司令员等职,参加了南征作战、马良坪战斗。

绥远战役、高家堡战役、榆林战役、沙家店战役、延清战役、宜川战役、澄郃战役、荔北战役、扶郿战役、兰州战役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许光达任装甲兵司令员、国防部副部长等职,为军队现代化、正规化建设作出了卓著贡献。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1969年6月3日逝世,终年61岁。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许姓

编辑于 2019-01-31

TA的回答是否帮助到你了

能够帮助到你是知道答主们最快乐的事啦!

有帮助,为TA点赞

无帮助,看其他答案

查看全部8个回答

名人-免费在线听_英语大咖汇集

本月62888人下载

喜马拉雅手机APP免费下载,海量有声书免费听,无广告,自动连播,定时关闭,听书神器

上海喜马拉雅科技有限公司广告

9条评论

古道妖狐6

!!!!!!!!!!!!!!!

查看全部9条评论

— 你看完啦,以下内容更有趣 —

许姓取名字2021属牛宝宝起名宜用字

许姓取名字,属牛宝宝起名宜用有"豆","禾","米","草"的字根。许姓取名字,名字中有这些字,表现了丰盛感,满足感,属牛宝宝不愁吃穿。比如:显,粟,梁,秉等。

广告2021-03-24

许姓的历史名人和现代名人有哪些

许行:战国时楚国人,农家著名代表。

许杨:西汉末著名经学家、文字学家,有“五经无双许叔重”之称,著《说文解字》。

许衡:宋元之际著名的理学家、能臣,管至集贤大学士兼国子祭酒石酸,有《鲁斋遗书》传世。

许广平:鲁迅夫人,生前出版过四本书《欣慰的纪念》、《关于鲁迅的生平》、《鲁迅回忆录》和《遭难前后》。

许地山:现代作家、学者,笔名落花生,著有散文名篇《落花生》,散文集《空山灵雨》等。

许世友:革命家、军事家,一代名将。

许胜发:台湾实业家,发起并成立了世界许氏宗亲总会,任理事长。

许智明:香港国际投资商会会长,全国政协委员,被评为全国十大扶贫状元。

许芥昱:美国学者、作家。

许晴: 著名演员、艺术家。

14赞·277浏览2017-05-15

历史上许姓的有哪些名人

许由:许姓的始祖。尧舜时代的贤人。帝尧在位的时候,他率领许姓部落活动在今天颍水流域的登封、许昌、禹州、汝州、长葛、鄢陵一带,这一带后来便成了许国的封地,他从而也成为许姓的始祖。

据说帝尧曾多次向他请教,后来想把君位传给他,遭到了他的严词拒绝。他逃到了登封的箕山隐居起来,再也不愿意与世俗社会交往。帝尧派人找到了他,想请他出任九州长官,他跑到颍水边洗耳,表示不愿意听这种话。许由以自己淡泊名利的崇高节操赢得了后世的尊敬,从而被奉为隐士的鼻祖。战国时代的思想家荀子就曾称赞说:“许由善卷,重义轻利行显明。” 许衡:许衡生于金卫绍王大安元年(宋宁宗嘉定二年、元太祖四年)四月初三,即公元1209年5月8日,卒于至元十八年三月初三,即公元1281年3月23日,字仲平,学者称之鲁斋先生,祖籍怀洲河内李封(今河南省焦作市中站区李封村)人。他是中国十三世纪杰出的政治家、教育家、思想家和天文学家(陈正夫、何植靖著《许衡评传》)。

据《元史》,《许文正公世家谱》,《元朝名臣事略》,《元文类》,《蒙兀儿史记》以及《辞源》,《辞海》,《中国人名大辞典·历史人物卷》等记载,许衡年幼时即勤奋好学,闻人有书既前往观之,及长,凡经传、子史、礼乐、星历、兵刑、食货之类,靡不精研,后与姚枢、窦默等讲程朱理学,慨然以道为己任;元世祖忽必烈为亲王时任京兆提学,于关中大兴学校;世祖即位后,任中书省议事、中书左丞,与刘秉中等定朝仪官制,筹划立国规模,上书言立国必行汉法;犯颜谏诤,刚毅不屈,有元代的“魏征”之称;主持元初国学,任集贤大学士兼国子祭酒,培育人才,善教,众多弟子如姚遂、耶律有尚等皆学有成就;对汉蒙文化交流,程朱理学传播和朱陆合流有较大影响;晚年领太史院事,与王恂、郭守敬、杨恭懿等改定历法,主编《授时历》,制作新仪象圭表等;治家严谨,教子有方,其子孙皆学有所成,第四子师敬先后三居相位,阶光禄大夫,为元仁宗推行科举制度及使天灾频生的泰定时期呈现治平的盛世,起了较大作用。许衡对政治、哲学、文化、教育、天文历法、文学、历史、医学、周易等均有研究与著述,谥文正,封魏国公,著有《鲁斋集》,《鲁斋心法》,《读易私言》等,经后世多次修订编辑再版并易名为《鲁斋遗书》、《鲁斋全书》,《许文正公遗书》等并收入《四库全书》。

许劭:三国魏大名士。好评论人物,每月更换一名,时称汝南“月旦评”。曾评曹操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这句话几乎称为曹操一生的定论,“一代奸雄”也成了曹操的代名词。

许浑:唐代诗人。其诗作中有“山雨欲来风满楼”之句为世人传唱。

许夫人:元初畲民起义女英雄。1278年,她联合黄华起义。当时,元军已入福建,宋臣蒲寿庚降元。抗元将领张世杰转战至闽西南,在她的支持下,讨伐蒲寿庚及元军,屡次获胜。

许道宁:宋代画家。以擅写林木、平远、野水三景闻名。张士逊曾赠诗有“李成谢世范宽死,惟有长安许道宁”之句,以赞其作。

许敬宗:唐初为秦王府十八学士之一。助武后逐褚遂良,逼杀长孙无忌、上官仪等。

许 行:最早出现于史籍的许姓著名人物,是战国时楚国人,主张“贤者与民耕而食,饔飧(自理炊事)而治”,反映了古代社会中农民的一种理想,有学生数十人。

许诸:万岁亭侯,迁武卫将军 故号曰虎痴

许杨:西汉末年著名的水利专家,曾修复鸿隙坡。

许仕龙:笔名朗朗的清风,雅称白龙,昵称清风。1991年生于广州。现就读于广州市财经职业高级中学。长于诗词文歌、善于唱诵书棋。浪漫主义诗人、90后新秀作者、优秀朗诵者、演讲者、摄影师、优秀网络写手、80后90后联合发展促进会主席、中国民俗摄影协会会员、中国小作家协会会员、(国家级)神州文学社作家及记者、广州青年摄影家协会会员、炎黄文化促进会会员、当代优秀网络诗歌集荟《梦里寻诗牵百度》最年轻入选作者、《新时期中国青少年作家精品文学大观》入选作者、《中国当代十佳作家·诗人》入选作者、庆祝建国60周年广州青年摄影展入选作者。创作有诗歌作品300余首,摄影作品5000余张。

许慎:东汉著名经学家、文字学家,有"五经无双许叔重"之称,著《说文解字》。

许广平:鲁迅夫人,生前出版过四本书:《欣慰的纪念》、《关于鲁迅的生平》、《鲁迅回忆录》和《遭难前后》。

许地山:现代作家、学者,笔名落华生,著有散文名篇《落花生》,散文集《空山灵雨》等。

许世友:革命家、军事家,一代名将。

许光达:革命家,军事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十大大将之一,时任装甲兵司令。

许胜发:台湾实业家,发起并成立了世界许氏宗亲总会,任理事长。

许智明:香港国际投资商会会长,全国政协委员,被评为全国十大扶贫状元。

许芥昱:美国学者、作家。

许烺光:美籍华裔学者、美国人类学博士。

许连捷:现任恒安国际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副主席、首席执行官。同时担任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乡镇企业协会副会长、全国工商联执委、中国光彩事业基金会副董事长、福建省商会副会长、泉州市商会会长等社会职务。

156赞·1,447浏览2018-11-06

历史上的许姓名人有 哪些

姓氏略考-许姓-历史名人分类:姓氏渊源

八历史名人:

许 行:(生卒年待考),最早出现于史籍的许姓著名人物。

许行是战国时期的楚国人,主张“贤者与民耕而食,饔飧(自理炊事)而治”,反映了古代社会中农民的一种理想,有学生数十人。

许 劭:(生卒年待考),汝南平舆人(今河南平舆)。三国时期魏国名士。

好评论人物,每月更换一名,时称汝南“月旦评”,曾评曹操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这句话几乎成为曹操一生的定论,“一代奸雄”也成了曹操的代名词。

许 浑:(生卒年待考),著名唐朝诗人。

其诗作中有“山雨欲来风满楼”之绝句为世人传唱。

许道宁:(生卒年待考),著名宋朝画家。

以擅写林木、平远、野水三景闻名,张士逊曾赠诗有“李成谢世范宽死,惟有长安许道宁”之句,以赞其作。

许 慎:(公元58~147年),字叔重,汝南召陵姬石乡许庄村人(今河南郾城)。著名东汉经学家、文字学家。

许 衡:(公元1209~1281年),字仲平,号鲁斋,怀州河内人(今河南沁阳)。著名宋元之际学者,著名的理学家、政治家和杰出的教育家,世称“鲁斋先生”。

许孟容:(生卒年待考),京兆长安人(今陕西西安),官至吏部侍郎、东都留守等职。

许敬宗:(生卒年待考),杭州新城人(今浙江富阳)。

历任著作郎、中书舍人、侍中、中书令等职。唐初为秦王府十八学士之一。助武后逐褚遂良,逼杀长孙无忌、上官仪等。参与编撰了《武德实录》、《贞观实录》、《晋书》等。

许叔微:(生卒年待考),真州人(今江苏仪征),宋代医学家。

著作有《伤寒发微论》等。

许夫人:(公元1252~1282年),姓陈名淑桢,南宋兴化籍闽广招抚使陈文龙之女,因嫁给许汉青为妻,故俗称“许夫人”。元初畲民起义女英雄。

许有壬:(生卒年待考),汤阴人(今河南汤阴),元朝著名政治家。

他历官七朝近五十年,官至中书参知政事、集贤殿大学士。

许天赐:(生卒年待考),闽县人(今福建闽侯)。

明朝弘治年间进士,为官刚直不阿,著有《黄门集》。

许孚远:(生卒年待考),浙江德清人。

明朝官至南京兵部左侍郎,著有《敬和堂集》。

许自昌:(生卒年待考),明朝吴县人(今江苏苏州)。

好奇文异书,作传奇《水浒记》、《灵犀佩》等,另著有《樗斋诗钞》、《樗斋漫录》、《捧腹编》等书籍。

许鸿磐:(生卒年待考),山东济宁人,清朝历任安徽同知、泗州知州,作品有《方舆考证》、《西辽记》等。

许宗扬:(生卒年待考),广西人,太平军将领。

曾随石达开赴皖,随韦昌辉杀杨秀清,后不详。

许景澄:浙江嘉兴人,清末外交大臣,曾出使法、德、意、奥、荷等国,后任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

许雪秋:(生卒年待考),广东海阳(今广东潮安),近代民主革命者,曾任职中华革命军东江都督。

许广平:(公元1898~1968年),原名许霞,笔名景宋,鲁迅夫人;广东番禺人。著名近现代妇女运动先驱。

253赞·6,475浏览

历史上许姓的有哪些名人?

姓氏略考-许姓-历史名人分类:姓氏渊源

八历史名人:

许 行:(生卒年待考),最早出现于史籍的许姓著名人物。

许行是战国时期的楚国人,主张“贤者与民耕而食,饔飧(自理炊事)而治”,反映了古代社会中农民的一种理想,有学生数十人。

许 劭:(生卒年待考),汝南平舆人(今河南平舆)。三国时期魏国名士。

好评论人物,每月更换一名,时称汝南“月旦评”,曾评曹操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这句话几乎成为曹操一生的定论,“一代奸雄”也成了曹操的代名词。

许 浑:(生卒年待考),著名唐朝诗人。

其诗作中有“山雨欲来风满楼”之绝句为世人传唱。

许道宁:(生卒年待考),著名宋朝画家。

以擅写林木、平远、野水三景闻名,张士逊曾赠诗有“李成谢世范宽死,惟有长安许道宁”之句,以赞其作。

许 慎:(公元58~147年),字叔重,汝南召陵姬石乡许庄村人(今河南郾城)。著名东汉经学家、文字学家。

许 衡:(公元1209~1281年),字仲平,号鲁斋,怀州河内人(今河南沁阳)。著名宋元之际学者,著名的理学家、政治家和杰出的教育家,世称“鲁斋先生”。

许孟容:(生卒年待考),京兆长安人(今陕西西安),官至吏部侍郎、东都留守等职。

许敬宗:(生卒年待考),杭州新城人(今浙江富阳)。

历任著作郎、中书舍人、侍中、中书令等职。唐初为秦王府十八学士之一。助武后逐褚遂良,逼杀长孙无忌、上官仪等。参与编撰了《武德实录》、《贞观实录》、《晋书》等。

许叔微:(生卒年待考),真州人(今江苏仪征),宋代医学家。

著作有《伤寒发微论》等。

许夫人:(公元1252~1282年),姓陈名淑桢,南宋兴化籍闽广招抚使陈文龙之女,因嫁给许汉青为妻,故俗称“许夫人”。元初畲民起义女英雄。

许有壬:(生卒年待考),汤阴人(今河南汤阴),元朝著名政治家。

他历官七朝近五十年,官至中书参知政事、集贤殿大学士。

许天赐:(生卒年待考),闽县人(今福建闽侯)。

明朝弘治年间进士,为官刚直不阿,著有《黄门集》。

许孚远:(生卒年待考),浙江德清人。

明朝官至南京兵部左侍郎,著有《敬和堂集》。

许自昌:(生卒年待考),明朝吴县人(今江苏苏州)。

好奇文异书,作传奇《水浒记》、《灵犀佩》等,另著有《樗斋诗钞》、《樗斋漫录》、《捧腹编》等书籍。

许鸿磐:(生卒年待考),山东济宁人,清朝历任安徽同知、泗州知州,作品有《方舆考证》、《西辽记》等。

许宗扬:(生卒年待考),广西人,太平军将领。

曾随石达开赴皖,随韦昌辉杀杨秀清,后不详。

许景澄:浙江嘉兴人,清末外交大臣,曾出使法、德、意、奥、荷等国,后任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

许雪秋:(生卒年待考),广东海阳(今广东潮安),近代民主革命者,曾任职中华革命军东江都督。

许广平:(公元1898~1968年),原名许霞,笔名景宋,鲁迅夫人;广东番禺人。著名近现代妇女运动先驱。

1赞·145浏览2017-12-26

姓许的历史名人有哪些???

许 衡:许衡生于金卫绍王大安元年(宋宁宗嘉定二年、元太祖四年)四月初三,即公元1209年5月8日,卒于至元十八年三月初三,即公元1281年3月23日,字仲平,学者称之鲁斋先生,祖籍怀洲河内李封(今河南省焦作市中站区李封村)人。他是中国十三世纪杰出的政治家、教育家、思想家和天文学家(陈正夫、何植靖著《许衡评传》)。据《元史》,《许文正公世家谱》,《元朝名臣事略》,《元文类》,《蒙兀儿史记》以及《辞源》,《辞海》,《中国人名大辞典·历史人物卷》等记载,许衡年幼时即勤奋好学,闻人有书既前往观之,及长,凡经传、子史、礼乐、星历、兵刑、食货之类,靡不精研,后与姚枢、窦默等讲程朱理学,慨然以道为己任;元世祖忽必烈为亲王时任京兆提学,于关中大兴学校;世祖即位后,任中书省议事、中书左丞,与刘秉中等定朝仪官制,筹划立国规模,上书言立国必行汉法;犯颜谏诤,刚毅不屈,有元代的“魏征”之称;主持元初国学,任集贤大学士兼国子祭酒,培育人才,善教,众多弟子如姚遂、耶律有尚等皆学有成就;对汉蒙文化交流,程朱理学传播和朱陆合流有较大影响;晚年领太史院事,与王恂、郭守敬、杨恭懿等改定历法,主编《授时历》,制作新仪象圭表等;治家严谨,教子有方,其子孙皆学有所成,第四子师敬先后三居相位,阶光禄大夫,为元仁宗推行科举制度及使天灾频生的泰定时期呈现治平的盛世,起了较大作用。许衡对政治、哲学、文化、教育、天文历法、文学、历史、医学、周易等均有研究与著述,谥文正,封魏国公,著有《鲁斋集》,《鲁斋心法》,《读易私言》等,经后世多次修订编辑再版并易名为《鲁斋遗书》、《鲁斋全书》,《许文正公遗书》等并收入《四库全书

以上就是关于姓氏许的始祖 祖籍 郡望 堂号 源流 名人的资料全部的内容,包括:姓氏许的始祖 祖籍 郡望 堂号 源流 名人的资料、湖北出生的伟人、许姓的历史名人和现代名人有哪些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life/3838227.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07
下一篇 2023-05-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