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月→蛾眉月→上弦月→凸月→满月→凸月→下弦月→蛾眉月→新月。
初一时月亮是不可见的,十五、十六左右是满月。
月相是以日月黄经差度数(以下的度数就是日月黄经差值)来算的,共划分八种:
新月(农历初一日,即朔日):0度;
峨眉月(一般为农历的初二夜左右至初七日左右):0°至90°;
上弦月(农历初八左右,即半月):90°;
渐盈凸月(农历初九至农历十四左右):90°至180°;
满月(农历十五日夜或十六日左右,即望日):180°;
渐亏凸月(农历十六至农历二十三左右):180°至270°;
下弦月(农历二十三左右,半月):270°;
残月(农历二十四左右至月末):270°至360°;
另外,农历月最后一天称为晦日,即不见月亮。
另附:《月相变化歌》
初一新月不可见,只缘身陷日地中。
初七初八上弦月,半轮圆月面朝西。
满月出在十五六,地球一肩挑日月。
二十二三下弦月,月面朝东下半夜。
满月以前(即农历每月十二、十三日)的凸月称为“渐盈凸月”,又称“上凸月”,明亮部分朝向西方。满月前后的月相。月球圆面上绝大部分是明亮的,天文学术语中称为凸月。
一般在日没以前东升,次日日出以前西没;满月以后(即农历每月十七、十八日)的凸月称为“渐亏凸月”,又称“下凸月”,明亮部分朝向东方。一般在日没以后东升,次日日出以后西没。凸月主要出现在夜间,它的明亮部分愈大,出现在夜间的时间也愈长。
扩展资料
以月球绕行地球一周(以太阳为参照物,实际月球运行超过一周)为一月,即以朔望月作为确定历月的基础的,月相分别如下:
1、上弦月:阴历初七—初八
2、渐盈凸月:阴历十三
3、渐亏凸月:阴历二十一
4、满月:阴历十五
5、残月:阴历二十八
6、下弦月:阴历二十二—二十三
7、娥眉月:阴历初五
8、新月:阴历初一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凸月
月球在各个阶段的相位,依照下列的顺序皆有特定的名称:
月相
北半球
南半球
可见时段
中天标准时间 (中间相位)
朔 看不见 看不见 6:00或18:00,肉眼无法看见 12am
新月(初二既朔、初三朏) 难见,传统上对首见眉月的称呼 日落后一小时内 1pm
娥眉月 右侧的1-49%可见 左侧的1-49%可见 下午到黄昏之后 3pm
上弦月 右侧的50%可见 左侧的50%可见 中午之后到后半夜 6pm
盈凸月 右侧的51-99%可见 左侧的51-99%可见 午后至夜晚的大部分时间 9pm
满月(望) 可见整个月球 可见整个月球 日落后至日出前(整夜) 12pm
亏凸月 左侧的51-99%可见 右侧的51-99%可见 入夜之后到清晨 3am
下弦月 左侧的50%可见 右侧的50%可见 子夜到次日中午 6am
残月(亏眉月) 左侧的1-49%可见 右侧的1-49%可见 曙光前到清晨 9am
晦 难见,传统上对最后的残月的称呼 日出前一小时内 11am
当太阳和月球对齐在地球的同一侧,月球是朔,而月球朝向地球的是未被阳光照亮的一侧当月球的亮面渐增(从地球看见的明亮表面逐渐增加),月相的变化依序是朔、新月、眉月、上弦月、盈凸月、和满月的相位,然后成为亏凸月、下弦月、残月和晦虽然眉月较为普通与常见,但眉月和残月的位置是互换的,上弦月和下弦月有时也被称为半月
当一个被照亮一半的球体被从不同的角度观看时,可见到的被照明区域是一个被圆和椭圆(椭圆的长轴和圆的直径是一致的)的交集所定义的二度空间(平面)如果半椭圆相对于半圆是凸出的,则这种形状是凸月(凸起朝外);如果半椭圆相对于半圆是凹下的,则这种形状是眉月或残月(凹下朝内)
在北半球,如果月球的左边是黑暗的,则明亮的部份会逐渐增加,同时月球会逐渐凸起(朝向满月接近)如果月球的右侧是黑暗的,则明亮的部份会逐渐缩减,同时月球会逐渐凹陷(朝向残月接近)假设观测者是在北半球(面向南方),则月球逐渐增亮的部分永远都是右边的部分
月球在圆缺变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形状叫做月相,月相实际上是人们从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被太阳照亮的部分。
按照阴历,月相变化规律是:新月—娥眉月—上弦月—凸月(盈凸)—满月 —凸月(亏凸)—下弦月—娥眉月(残月)—新月,就这样循环,月相变化是周期性的,周期大约是一个月。
阴历就是依照月相变化规律制定的,农历月初时,月亮正好在地球和太阳之间,称为新月,或者叫做朔月;农历十五十六时,就是满月,或者叫做望月,如此循环。
扩展资料
月相变化的原因
1、月球本身不发光也不透明,太阳每一时刻只能照亮其一个半球,被照亮的半球为“昼半球”,黑暗的一面为“夜半球”。
2、月球绕地球转的同时,又和地球一起绕太阳转,日、月、地三者间的相对位置不断变化。而人的位置不变,一直在地球上观察月球,所以不同时间看到月球的不同半球。
月相和海洋的潮汐有关系,因为潮汐和月球的引力作用有直接关系,比如在满月的时候会引起大潮。
潮汐变化直接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像军事、旅游、远洋航海、海洋渔业、海水养殖,海洋工程、科学实验及沿岸各种生产活动都要受到潮汐的影响。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月相
朔月:
当月亮轨道上绕行到太阳和地球之间,月亮的黑暗半球对着地球,这时叫朔,正是农历每月的初一。而在这个时候,我们是看不见月亮的,因此称为朔月。朔月这天通常也称为“朔日”。
弦月:
弦月分为上弦月、下弦月,这是由于日、地、月三者位置不断发生变化,月相便有盈亏的变化。
上弦月
月亮上半夜出来,在西面出来,月面朝西的状态被称为上弦月(crescent)。
在不太强调天文学上的月相概念时,很多情况下,上半月的蛾眉月也被统称为上弦月,农历大约初二到初八九。上半月蛾眉月有时也被称为新月。
下弦月
农历每月二十二、二十三日只能看到月亮东边的半圆,这种月相叫“下弦”,这时的月亮人们称为下弦月。
满月过后,随着日、月位置逐渐靠近,月亮日渐“消瘦”起来。它依次经历凸月、下弦月和蛾眉月几个阶段,最后,又重新回到新月的位置。我国习惯上把下半月的“蛾眉月”称为“残月”。
凸月:
天文学术语。满月前后的月相。月球圆面上绝大部分是明亮的,故称凸月。满月以前(即农历每月十二、十三日)的凸月称为“渐盈凸月”,又称“上凸月”,明亮部分朝向西方。一般在日没以前东升,次日日出以前西没;满月以后(即农历每月十七、十八日)的凸月称为“渐亏凸月”,又称“下凸月”,明亮部分朝向东方。一般在日没以后东升,次日日出以后西没。凸月主要出现在夜间,它的明亮部分愈大,出现在夜间的时间也愈长。
望月:
望月是指月和太阳的黄经差达到180度时的瞬间(也称望),以及此时的月相(也称满月)。
残月:
残月,满月过后,随着日、月位置逐渐靠近,月亮日渐“消瘦”起来。它依次经历凸月、下弦月和娥眉月几个阶段,最后,又重新回到新月的位置。我国习惯上把下半月的“娥眉月”称为“残月”。残月表示伤感。
阴历17月亮是凸月。
月球圆面上绝大部分是明亮的,故称凸月。满月以前(即农历每月十二、十三日)的凸月称为“渐盈凸月”,又称“上凸月”,明亮部分朝向西方。
一般在日没以前东升,次日日出以前西没;满月以后(即农历每月十七、十八日)的凸月称为“渐亏凸月”,又称“下凸月”,明亮部分朝向东方。一般在日没以后东升,次日日出以后西没。凸月主要出现在夜间,它的明亮部分愈大,出现在夜间的时间也愈长。
月球(Moon)是围绕地球旋转的球形天体,同时也是地球的天然卫星。在汉语中被俗称为月或月亮,古时又称为太阴、玄兔、婵娟、玉盘。
月球是太阳系中体积第五大的卫星,其平均半径约为173710千米,相当于地球半径的0273倍;质量则接近7342×1022千克,相当于地球的00123倍。月球的表面布满了由小天体撞击形成的撞击坑。月球与地球的平均距离约3844万千米,大约是地球直径的30倍。
蛾眉月
农历每月初三、初四,月球的圆面只有一小部分是明亮的,形状呈蛾眉状,称之为蛾眉月黄昏时出现在西方天空,此时月球的明亮部分朝向西方
凸月
满月前后的月相月球圆面上绝大部分是明亮的,故称凸月满月以前(即农历每月十二、十三日)的凸月称为“渐盈凸月”,明亮部分朝向西方一般在日没以前东升,次日日出以前西没;满月以后(即农历每月十七、十八日)的凸月称为“渐亏凸月”,明亮部分朝向东方一般在日没以后东升,次日日出以后西没凸月主要出现在夜间,它的明亮部分愈大,出现在夜间的时间也愈长
残月
农历每月月尾(廿七、廿八)的蛾眉月称为残月此时,月球位于太阳以西不远处,在日出以前东升因此,在清晨的东方天空可见残月的圆面只有小部分是明亮的,月球的明亮部分朝向东方(与蛾眉月的亮部正好相反)
按照阴历,从初一到月末,月相分别经历(北半球):新月—蛾眉月—上弦月—凸月(盈凸)—满月 —凸月(亏凸)—下弦月—蛾眉月(残月)—新月,既朔月→望月→朔月。
阴历就是依照月相变化规律制定的(中国农历属于阴阳历),农历月初时,月亮正好在地球和太阳之间,称为新月,或者叫做朔月;农历十五十六时,就是满月,或者叫做望月,如此循环。
扩展资料:
月球绕地球公转一圈需要2732天,但是受地球自转的影响,地球上看到的月相变化周期,是要滞后于月球公转周期的,月相周期为2953天,这也是农历中定义大月30天、小月29天的原因。
所以,想了解月相看农历,想了解季节变化看公历,因为两者分别是根据月球和太阳的运转规律制定的,各有优缺点:
(1)地球潮汐变化主要受月球引力影响,对古代生活在海边的渔民来说,农历非常重要;
(2)地球四季变化主要受太阳辐射影响,对古代内陆的农耕社会来说,公历非常重要;
以上就是关于初一到十五的月相名称全部的内容,包括:初一到十五的月相名称、什么是渐盈凸月、月球各种圆缺的形态叫什么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