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的地貌环境和民族有怎样关系

端午节祝福2023-05-07  23

山西地势险要,四山环抱,背负大西北。

西的政治地位和军事地位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而彰显,历朝历代重视山西的程度,可想而知。

在我国历史的各个朝代,山西始终与京畿之地为临。其东、南、西分布着历朝历代的都城,北京、安阳、开封、洛阳、西安等古都环绕,奴隶社会君主、封建社会领主的意志、治国政策等,首当其冲地影响着山西,中央集权的统治力,直接干预到山西社会政治经济的各个方面。

山西经济发达、科学先进,一直是都城的粮仓和交通要道,也是战争物资的重要储藏地。山西北部与草原游牧民族相邻,是历史上从秦汉以来主要屯兵把守的地方,也是中原文化向游牧文化传播、辐射,或者是草原游牧文化向中原农耕文化渗透的前沿阵地。

山西北部和西北部处于农牧边缘地带。对山西农业牧业生产的发展产生积极影响。农牧边缘地带,是指以农牧分界线为轴,分别向农区和牧区有不同程度纵深的这一带状地区。

其在地域上,处在传统农牧两大区的接壤地带,在经济和文化的交流互动中承担着桥梁和纽带作用。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农牧经济间的交流是恒久的。

双方的生产技艺、作物品种等以边缘地带为桥梁,绵延不绝地互通有无,深刻作用于各自的经济结构,这种作用明显地反映在农牧边缘地带的经济体系之中。

农区的生产技艺,如金属冶炼之法、水利之法、育蚕织丝、先进的生产经营制度等,牧区先进的畜牧业养殖技术等,在农牧边缘地带广为流传。

山西这种特殊的地缘环境也为民族融合创造了契机和奠定了基础,山西成为天然的民族熔炉。山西地区自古以来就是华夏族和北方游牧民族混合聚居的地方。

在历史的长河中,华夏族与游牧民族虽有过征战和对抗,但更深远的却是彼此和睦共处,取长补短,相互渗透,直至以汉族为主,融为一体,共同创造了灿烂的山西文化。

山西省是内陆省份,位于黄河中游东岸,华北平原西面的黄土高原上。省境四周山环水绕,与邻省(区)的自然境界分明。东以太行山与河北为邻;西、南隔黄河与陕西、河南相望;北以外长城为界与内蒙古毗连。全境总面积为156万平方千米,占全国总面积的16%。疆域轮廓呈东北斜向西南的平行四边形,南北间距较长,纵长约682千米:最南端在芮城县南张村南,北纬34°34′;最北端在天镇县远头村北,北纬40°44′。东西间距较短,宽约385千米:最东端在广灵县南坑村东,东经114°33′;最西端在永济市长旺村西,东经110°14′

山西是典型的为黄土广泛覆盖的山地高原,地势东北高西南低。境内大部分地区海拔在1500米以上,最高点为五台山主峰叶斗峰,海拔30611米,为华北最高峰,有“华北屋脊”之称;最低点在垣曲县境内西阳河入黄河处,海拔仅180米。高原内部起伏不平,河谷纵横,地貌类型复杂多样,有山地、丘陵、台地、平原,山多川少,山地、丘陵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801%,平川、河谷面积占总面积的199%。山西境内主要山脉:太行山、吕梁山、恒山、五台山、中条山、太岳山等。山西境内六大盆地:大同、忻州、太原、临汾、运城、长治盆地;此外,东部还散布着阳泉、寿阳、襄垣、黎城、泽州等小盆地。

山西地处大陆东岸中纬度的内陆,东距海岸虽只有300~500千米,但由于省境东部山岭阻挡,气候受海洋影响较弱,在气候类型上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北部由于受内蒙古冬季冷气团的袭击,比较寒冷;南部受到从河南黄淮海平原和豫北平原北上的夏季暖湿气团的滋润,比较温和;南北气候差异明显。气候特征是:冬季漫长,寒冷干燥;夏季南长北短,雨水集中;春季气候多变,风沙较多;秋季短暂,天气温和。全境日照充足,热量资源较丰富;灾害性天气较多,“十年九旱”;昼夜温差较大。

山西共有大小河流1000余条,主要特点是河流较多,以季节性河流为主,水量变化的季节性差异大。山西河流源于东西高原山地,向西向南流的属黄河水系,向东流的属海河水系。黄河流域在山西境内的面积有97138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62%;海河流域在山西的流域面积59133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38%。境内共有大小河流1000多条。流域面积在100平方千米以上的河流有250条;属于黄河水系的有汾河、沁河、涑水河、三川河、昕水河等142条,流域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62%;属于海河水系的有桑干河、滹沱河、漳河等81条,流域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38%。黄河沿山西境界流程968公里,汾河是山西境内第一大河,干流全长694公里。

黄土高原 山西省地处华北西部的黄土高原东翼。地理坐标为北纬34°34'——40°43'、东经110°14'——114°33'。东西宽约290公里,南北长约550公里,全省总面积156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6%。境界轮廓略呈东北斜向西南的平行四边形。东有巍巍太行山作天然屏障,与河北省为邻;西、南以涛涛黄河为堑,与陕西省、河南省相望;北跨绵绵内长城,与内蒙古自治区毗连。 山西地形较为复杂,境内有山地、丘陵、高原、盆地、台地等多种地貌类型。山区、丘陵占总面积的三分之二以上,大部分在海拔1000米至2000米之间。最高点为五台山的北台叶斗峰,海拔3058米,最低点在垣曲县境内西阳河入黄河处,海拔仅180米。 山西表里山河,丘陵起伏,沟壑纵横,大部分为山区和丘陵。东界太行山,西有吕梁山,北亘北岳恒山、五台山,南耸中条山,中立太岳山。五台山主峰叶斗峰海拔3058米,为华北最高峰。中部由北而南分布有大同、忻州、太原、临汾、长治和运城等盆地。主要河流有汾河、海河两大水系。境内有大小河流1000多条,其中流域面积大于100平方公里、河长在150公里以上的有240条,大于4000平方公里、河长在150公里以上的有汾河、沁河、涑水河、三川河、昕水河、桑干河、滹沱河、漳河等。汾河最长,全长659公里。被称为中华民族文化摇篮的黄河,北自偏关县老牛湾入境,飞流直下,一泻千里,抵芮城县风陵渡而东折,南至垣曲县碾盘沟出境,途经19县560个村庄,流程965公里。黄河流经晋陕峡谷,在吉县壶口一带河床突然下跌15至20米,流水直泻,形成壮观的壶口瀑布。

山西所处的地形是什么用什么颜色表示

不同颜色代表不同的地形。绿色是平原;再深一些的掠色和褐色表示高原和更高的山地;而白色则代表终年积雪的雪峰。山西的地形主要是高原。是典型的为黄土广泛覆盖的山地高原,地势东北高西南低。高原内部起伏不平,河谷纵横,地貌类型复杂多样。有山地、丘陵、台地、平原等。

山西,因居太行山之西而得名,简称“晋”,又称“三晋”,古称河东,省会太原市。山西东依太行山,西、南依吕梁山、黄河,北依长城,与河北、河南、陕西、内蒙古等省区为界,柳宗元称之为“表里山河”。[1]

山西是中华民族发祥地之一,山西有文字记载的历史达三千年,被誉为“华夏文明摇篮”,素有“中国古代文化博物馆”之称。总面积1567万平方公里,东有太行山,西有吕梁山,山区面积约占全省总面积的80%以上。[2]

山西行政区轮廓略呈东北斜向西南的平行四边形,下辖11个地级市,119个县级行政单位(23个市辖区、11个县级市、85个县),总人口3664万(2015年底)。辖区地理坐标为北纬34°34′~40°44′,东经110°14′~114°33′。[3]

以上就是关于山西的地貌环境和民族有怎样关系全部的内容,包括:山西的地貌环境和民族有怎样关系、山西的地理特征、山西属于黄土高原吗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3836954.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