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语堂是哪里人有哪些著名作品

孙悟空原型2023-05-07  33

林语堂,福建龙溪(现福建省漳州市平和县坂仔镇)人。原名和乐,后改玉堂,又改语堂。笔名毛驴、宰予、岂青等,中国当代著名学者、文学家、语言学家。早年留学国外,回国后在北京大学等著名大学任教,1966年定居台湾,一生著述颇丰。

小说

《瞬息京华》(Moment in Peking),又名《京华烟云》,郁飞译,1991年,湖南文学艺术出版社 《风声鹤唳》A Leaf in the Storm 《赖柏英》 《朱门》The Vermillion Gate (1953) 《啼笑皆非》Between Tears and Laughter,1947年(5版),商务印书馆 《唐人街家庭》 《逃向自由城》 《红牡丹》

散文和杂文文集

《人生的盛宴》 《吾国与吾民》"My Country and My People",又名《中国人》 《剪拂集》,1928年,[上海北新书局] 《欧风美语》,1933年 《大荒集》,1934年,[上海生活书店] 《我的话》(第1卷,又名《行素集》),1934年 《我的话》(第2卷,又名《拙荆集》),1936年 《生活的艺术》"The Importance of Living",1937年 《孔子的智慧》"The Wisdom of Confucius",1938年 《新生的中国》,1939年,林氏出版社《俚语集》,1940年,上海朔风书店 《锦秀集》,1941年,上海朔风书店 《中国圣人》,1941年,上海朔风书店 《语堂文存》,1941年,林氏出版社 《讽颂集》蒋旗译,1941年,国华编译社 《拨荆集》,1941年,香港光华出版社 《爱与刺》,1941年,明日出版社 《有不为斋文集》,1941年,人文书店 《雅人雅事》,1941年,上海一流书店 《第一流》,1941年,上海地球出版社 《文人画像》,1947年,上海金屋书店 《无所不谈》(1一2集,1969年,文星书局);(1~3合集,1974年,开明出版社),又名《无所不读》

>

《人间世》

1934年4月5日,《人间世》创刊,其《发刊词》写道:“宁宙之大,苍蝇之微,皆可取材,故名之为《人间世》,除游记、诗歌、题跋、赠序、尺犊、日记之外,尤注重清俊议论文及读书随笔,以期开卷有益,掩卷有味,不仅吟风弄月,而流为玩物丧志之文学已也。”这段话更明白地表明了林语堂创办杂志的目的,这就是希望能使读者“开卷有益”。以后,林语堂多次提出“开卷有益,掩卷有味”是其创办杂志的目标。

内容简介

小说共三部。第一部《道家女儿》,写1900年到1909年。八国联军入侵的风声日紧,京城拥有百万资产的富商又是道家信徒的姚思安举家离京南下时,在兵荒马乱之中,姚家十岁的姑娘姚木兰同家人失散,后由京官曾文朴接到家中。木兰与曾家三儿子新亚被看做天赐的良缘。

几年后,姚木兰长成美丽过人、心灵手巧的少女。这时接二连三的人世波澜打破了这两家宁静的生活。奋发有为的青年孔立夫走进姚家生活的圈子,也走进姚木兰的心灵。木兰与新亚结婚,这样,道家的女儿成了儒家的媳妇,而木兰心里爱的却是孔立夫。

第二部《庭院悲剧》,叙述牛家恶势力的作威作福及衰败崩溃过程,之后,笔触又回到姚家庭院,展现一幕幕悲剧:姚家长子迪人身亡,迪人的母亲得了怪病久治不愈,姚木兰舅父冯泽安女儿冯红玉投湖自尽,姚思安自认为对家庭的职责已尽,削发改装,走出庭院,外出云游。宣布十年后回来。

第三部《秋季歌声》,描写了五四运动前夕到日本侵略军占领京、沪、杭之后二十年间姚曾两家的生活。随着时光的流逝,曾、姚两家的第三代逐渐长大。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木兰一家远离杭州西行。

沿途都是逃难的人群。木兰在西行途中收留了三个孤儿和一个刚出生的婴儿,她感到自己虽已到了生命的秋季,但下一代却处于春季,“在晚秋的落叶之歌里含着青春的催眠曲”。小说在“秋季歌声”中结束。

扩展资料:

人物介绍

姚木兰

姚木兰生长于富家,从小受道家信徒父亲姚思安的影响,容忍宽大、亲切和霭,她崇尚老庄、歌笑自然,留连山水。在林先生的笔下,活脱脱一个值得老庄先贤们称道的“典型女性”。道家,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到了20世纪30年代已产生了巨大的变化。

姚木兰受道家影响,但时代却给她印上了新的痕迹,使她走向社会,走进了千千万万人民群众组成的抗日洪流当中。这正是小说中姚木兰形象的蕴义。

孙曼妮

忠孝儿媳孙曼妮极少使用心理过程和言语过程,这表明了她的被动和顺从;并且倾向于使用陈述句和中值情态动词,说明她很保守与听话,没有自己的想法。

牛素云

对于反传统儿媳牛素云来说,她主要采用物质过程来表达自己的行为习惯,而且在她的话语中很少使用情态动词,表现了她非常的骄傲自大与蛮横无理。

姚思安

姚思安的父亲在世时曾是富甲一方的富商,后来儿子姚思安继承了这些不计其数的家财,这些财产包括许多药局,一些典当行,其它的还有一些茶叶店。可能是因为姚思安的钱一生都享用不尽,在他风华正茂的时候,他和其他富二代一起去酒楼消费,还去烟花柳巷找乐子,行为举止极其放荡,简直就像个流氓。

也因此破坏了家里的门风。然而,到了而立之年他有了夫人和孩子的时候,难以置信的,他不再是原来那个放荡的男人。他开始越发的领悟到在历经过风风雨雨之后,应该平静安定,安安稳稳的超脱世俗的生活。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京华烟云(林语堂所著长篇小说)

1、林徽因 林语堂。

2、林清玄与林语堂。

3、林清玄和林徽因。

4、林语堂和林徽因是什么关系。

1林清玄,著名作家、散文家,笔名秦情、林漓、林大悲、林晚啼、远亭等,1953年出生于台湾省高雄旗山,作品有报告文学、文艺评论、剧本等,被誉为"当代散文八大家"之一,代表作品有《莲花开落》《冷月钟笛》《温一壶月光下的酒》《鸳鸯香炉》《金色印象》《白雪少年》。

2林徽因,生于1904年6月10日,卒于1955年4月1日,原名林徽音,福建省闽侯县人,建筑师、教授、诗人、为中国古代建筑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科学基础,文学上,著有散文、诗歌、小说、剧本、译文和书信等,代表作《你是人间四月天》《莲灯》《九十九度中》等。

3林语堂,生于1895年10月10日,卒于1976年3月26日,福建龙溪人,原名和乐,后改玉堂,中国现代著名作家、学者、翻译家、语言学家,新道家代表人物,林语堂于1940年和1950年先后两度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提名,代表作品《京华烟云》《啼笑皆非》《人生的盛宴》《生活的艺术》等。

本书共有20章,讲述了林语堂少年时的顽皮、聪明与机智,写他在快乐温馨的家庭与纯朴善意的山乡中成长,逐渐懂得许多道理。

最终他意识到家乡是一个人最重要的东西——“一个人生在哪里,哪里就是他的根”。小说始于对林语堂祖父母的追述,终于林语堂赴厦门就读小学高年级后的一次回乡。

《少年林语堂》是海峡出版发行集团与鹭江出版社联合推出的“中国名人堂少年励志成长小说”系列之一。它虽是一部小说,却不是信口开河的随意编造,而是建立在黄荣才多年以来所掌握的可靠史实与扎实的研究心得之上的。

扩展资料:

小说《少年林语堂》丰富并完整地补充展现林语堂的一生,将成为研究童年和少年时代的林语堂不可缺少的资料。林语堂的小名叫和乐,巧的是林语堂整个少年时期生活跟他的小名一样,恰恰是一段美好的“和乐时光”。

小说里,少年林语堂的生长环境,既有那座耸立在家门前巍峨的坂仔山,让他登山开悟;也有那条让他经常去“捉虾捉小鲛鱼,泡泡水使脚清凉一下的小河”,见水有得;既有乐观的父亲、慈爱的母亲无尽关爱,也有兄弟姐妹的和谐友爱,和儿时玩伴们的真诚感召。

关于林语堂童年、少年的成长历程,已有的记录资料并不多。在《林语堂自传》、《生活的艺术》、《说乡情》等相关著述里,林语堂写到了他的童年和少年生活,但可能对儿时家乡生活细节记忆并不十分深切,在他脑海里储存的大多是彼时亲人间的情感。

黄荣才描写的《少年林语堂》则不同,通过林语堂父亲林至诚“讲故事”,把林语堂的祖父、父辈的坎坷经历复原。通过散文化的笔法描写林语堂童年的玩乐、来自父母辈的教育和思想启蒙,黄荣才用以虚写实的形式,生动形象地写出少年林语堂鲜活的成长经历。

以上就是关于林语堂是哪里人有哪些著名作品全部的内容,包括:林语堂是哪里人有哪些著名作品、如何评价林语堂的《苏东坡传》、“开卷有益,掩卷有味”出自林语堂的哪部书(作品)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3835326.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