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领椋鸟(学名:Sturnus nigricollis):一种大型椋鸟,体长27-29cm。整个头和下体白色,上胸黑色并向两侧延伸至后颈,形成宽阔的黑色领环,极为醒目。腰白色,其余上体、两翅和尾黑色,尾具 白色端斑。眼周裸皮**,嘴黑色,脚**。特征极为醒目,野外不难识别。
主要栖息于山脚平原、草地、农田、灌丛、荒地、草坡等开阔地带。常成对或成小群活动,以甲虫、鳞翅目幼虫、蝗虫等昆虫为食,也吃蚯蚓、蜘蛛等其他无脊椎动物和植物果实与种子等。 均为留鸟。
分布于中国、缅甸、泰国、马来西亚和中南半岛等地。
宣城见杜鹃花 / 子规 [唐代] 李白
蜀国曾闻子规鸟,宣城还见杜鹃花。 一叫一回肠一断,三春三月忆三巴。
译文及注释译文 以前在蜀国时曾听过杜鹃凄恻的鸣啼,没想如今在异乡宣城,又看到杜鹃盛开。杜鹃鸣叫悲啭,使人愁肠寸断。暮春三月,这鸟鸣花开的时节,心中思念故乡。
注释 宣城:今属安徽。蜀国:指四川。子规鸟:又名杜鹃,因鸣声凄厉,动人乡思,故俗称断肠鸟,蜀地最多;传说是古蜀王杜宇死后所化。杜鹃花:即映山红,每年春末盛开,正是杜鹃鸟啼之时,故名杜鹃花。三春:指春季。三巴:巴郡、巴东、巴西三郡,即指蜀国,今四川。
鉴赏此诗感物起兴。前二句从地理和时间两个方面的对比和联结中,视听并置,真实地再现了触动乡思的过程;后二句分别承接前二句,一句三顿,表现了诗人深切的故乡之念。全诗通篇对仗,结构上前唿后应,浑然一体,运用多种修辞手法,达到情景交融的效果。尤其是后二句,“一”与“三”三次反复,按理在近体诗中是禁忌的,但诗人却写得神韵天然,足见诗人驾驭语言的高超能力。
“蜀国曾闻子规鸟,宣城还见杜鹃花。”两句是写暮春三月,寄寓在宣城的李白,觉得昏花的老眼中忽然映入一片红色,仔细瞧,原来是杜鹃花开了。这杜鹃好像就是故乡的花。诗人的乡思因此被触动了。在蜀中,每逢杜鹃花开的时候,子规鸟就开始啼鸣了。子规鸟,又名杜鹃,花与鸟的名字相同,也是勾起诗人联想的一个原因。这鸟,相传是古蜀帝杜宇的精魂化成。杜宇号称望帝,他自以为德薄,于是禅让了帝位而出亡,死后化为杜鹃鸟。
创作背景
1、唐王维《送梓州李使君》:
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
汉女输幢布,巴人讼芋田。文翁翻教授,不敢倚先贤。
2、唐李白《宣城见杜鹃花》:
蜀国曾闻子规鸟,宣城又见杜鹃花。一叫一回肠一断,三春三月忆三巴。
3、唐李白《蜀道难》:
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
4、唐白居易《琵琶行》:
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住近湓江地低湿,
黄芦苦竹绕宅生。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5、唐李贺《老夫采玉歌》:
采玉采玉须水碧,琢作步摇徒好色。老夫饥寒龙为愁,蓝溪水气无清白。
夜雨冈头食蓁子,杜鹃口血老夫泪。蓝溪之水厌生人,身死千年恨溪水。
斜山柏风雨如啸,泉脚挂绳青袅袅。村寒白屋念娇婴,古台石磴悬肠草。
6、唐李商隐《锦瑟》: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7、唐沈佺期《夜宿七盘岭》:
独游千里外,高卧七盘西。山月临窗近,天河入户低。
芳春平仲绿,清夜子规啼。浮客空留听,褒城闻曙鸡。
8、唐温庭筠《碧磵驿晓思》:
香灯伴残梦,楚国在天涯。月落子规歇,满庭山杏花。
9、唐崔涂《春夕》:
水流花谢两无情,送尽东风过楚城。蝴蝶梦中家万里,子规枝上月三更。
故园书动经年绝,华发春唯满镜生。自是不归归便得,五湖烟景有谁争?
10、唐柳中庸《听筝》:
抽弦促柱听秦筝,无限秦人悲怨声。似逐春风知柳态,如随啼鸟识花情。
谁家独夜愁灯影?何处空楼思月明?更入几重离别恨,江南
歧路洛阳城。
11、唐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问题一:子规是什么意思呢? 鸟的一种,又叫杜鹃,传说为蜀帝杜宇的魂魄所化。常夜鸣,声音凄切,故借以抒悲苦哀怨之情,因为舌尖有红点似血,故古代诗人便以为它夜夜悲鸣,以致血都啼叫出来,甚是悲婉
问题二:子规“”是什么意思? 子规,又叫杜鹃,布谷鸟的别称。古代传说,它的前身是蜀国国王,名杜宇,号望帝,后来失国身死,魂魄化为杜鹃,悲啼不已。
问题三:子规到底是指什么 又是和你相遇在春日。
“不如归去,不如归去”凄切的声音叫得人心烦意乱。你把春碎了,无数花瓣飘落而下,无数人伤感地望着你,你为春种尽了相思。
几千年了,你恋恋不忘故土。我翻阅字典,我遍访蜀地,我找寻着你的迹踪。周末,那是几千年前呢?七国称王,你独称帝于蜀,人称你为望帝,你自称为杜宇。在位间,你兢兢业业,蜀地后来不是天府之国么?当得知你的丞相巫山治水有功,你自以德薄,便委国亡去,你用你的一生勾勒了一个美丽的神话。
再后来呢?左太冲说,碧出苌弘之血,鸟生杜宇之魂。蜀地人都知道,自你走后,每年春日,都有一种鸟,从远方而来,用极其悲切之声催人播种。人们都说,那是你的魂。你仍恋恋不舍你的家乡,你的臣民。可你的叫声为何那么悲切呢?顾况说:“杜宇冤亡积有时,年年啼血动人悲”。这,难道是真的么?
于是,蜀地便多了一种鸟,叫子规,叫杜鹃,又叫布谷。
中原大地历来便有许多伤感的事,其实,在你之前,就有娥黄、女英蹈水而死。二位帝妃都成了湘水之神。在屈子笔下,她们是那么的具有神韵。美丽的湘妃今天还是那么的伤心吗?湘妃竹湖南还是有的。清朝吴伟业说:湘山木落洞庭波,杜宇深深唤奈何。世间百态,幸福有一种,悲却有万千。
“别后同明月,君应听子规”,你旅途累了,困了,烦了,回罢,不如归去。
子规,叫杜鹃,又叫布谷。
还有一个名字不常用,叫做“鹈”
问题四:子规是什么意思子规文学网为什么叫子规 秭归鸟即子规鸟。相传为屈原妹妹屈么姑的精灵所化,每年农历五月,此鸟叫声“我哥回呦!我哥回呦!”以提醒人们做粽子、修龙舟,准备迎接端午佳节,祭祀屈原。亦称:子规,杜宇,杜鹃子规吴融举国繁华委逝川, 羽毛飘荡一年年。他山叫处花成血, 旧苑春来草似烟。雨暗不离浓绿树, 月斜长吊欲明天。湘江日暮声凄切, 愁杀行人归去船。子规,又叫杜鹃,布谷鸟的别称。古代传说,它的前身是蜀国国王,名杜宇,号望帝,后来失国身死,魂魄化为杜鹃,悲啼不已。这可能是前人因为听得杜鹃鸣声凄苦,臆想出来的故事。本篇咏写子规,就从这个故事落笔,设想杜鹃鸟离去繁华的国土,年复一年地四处飘荡。这个悲剧性的经历,正为下面抒写悲慨之情作了铺垫。由于哀啼声切,加上鸟嘴呈现红色,旧时又有杜鹃泣血的传闻。诗人借取这个传闻发挥想象,把原野上的红花说成杜鹃口中的鲜血染成,增强了形象的感染力。可是,这样悲鸣又能有什么结果呢?故国春来,依然是一片草木荣生,青葱拂郁,含烟吐雾,丝毫也不因子规的伤心而减损其生机。这里借春草作反衬,把它们欣欣自如的神态视为对子规啼叫漠然无情的表现,想象之奇特更胜过前面的泣花成血。这一联中,“他山”(指异乡)与“旧苑”对举,一热一冷,映照鲜明,更突出了杜鹃鸟孤身飘荡、哀告无门的悲惨命运。后半篇继续多方面地展开对子规啼声的描绘。雨昏风冷,它藏在绿树丛中苦苦嘶唤;月落影斜,它迎着欲曙的天空凄然长鸣。它就是这样不停地悲啼,不停地倾诉自己内心的伤痛,从晴日至阴雨,从夜晚到天明。这一声声哀厉而又执着的呼叫,在江边日暮时分传入船上行人耳中,怎不触动人们的旅思乡愁和各种不堪回忆的往事,叫人黯然魂消、伤心欲泣呢?从诗篇末尾的“湘江”看,这首诗写在今湖南一带。作者吴融是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唐昭宗时在朝任职,一度受牵累罢官,流寓荆南,本篇大约就写在这个时候,反映了他仕途失意而又远离故乡的痛苦心情。诗歌借咏物托意,通篇扣住杜鹃鸟啼声凄切这一特点,反复着墨渲染,但又不陷于单调、死板地勾形摹状,而能将所咏对象融入多样化的情景与联想中,正写侧写、虚笔实笔巧妙地结合使用,达到“状物而得其神”的艺术效果。这无疑是对写作咏物诗的有益启示。子规就是布谷鸟的别称“不如归去,不如归去”凄切的声音叫得人心烦意乱。你把春碎了,无数花瓣飘落而下,无数人伤感地望着你,你为春种尽了相思。几千年了,你恋恋不忘故土。我翻阅字典,我遍访蜀地,我找寻着你的迹踪。周末,那是几千年前呢?七国称王,你独称帝于蜀,人称你为望帝,你自称为杜宇。在位间,你兢兢业业,蜀地后来不是天府之国么?当得知你的丞相巫山治水有功,你自以德薄,便委国亡去,你用你的一生勾勒了一个美丽的神话。于是,蜀地便多了一种鸟,叫子规,叫杜鹃,又叫布谷。中原大地历来便有许多伤感的事,其实,在你之前,就有娥黄、女英蹈水而死。二位帝妃都成了湘水之神。在屈子笔下,她们是那么的具有神韵。美丽的湘妃今天还是那么的伤心吗?湘妃竹湖南还是有的。清朝吴伟业说:湘山木落洞庭波,杜宇深深唤奈何。世间百态,幸福有一种,悲却有万千。“别后同明月,君应听子规”,你旅途累了,困了,烦了,回罢,不如归去。
问题五:子规的意思? 秭归鸟即子规鸟。相传为屈原妹妹屈么姑的精灵所化,每年农历五月,此鸟叫声“我哥回呦!我哥回呦!”以提醒人们做粽子、修龙舟,准备迎接端午佳节,祭祀屈原。
亦称:子规,杜宇,杜鹃
子规,又叫杜鹃,布谷鸟的别称。
摘自百度网友,谢谢。
问题六:“子规”的含义? 。子规:杜鹃鸟的别名。传说为蜀帝杜宇的魂魄所化。常夜鸣,声音凄切,故借以抒悲苦哀怨之情。《埤雅・释鸟》:“杜鹃,一名子规。” 唐・杜甫《子规》诗:“两边山木合,终日子规啼。” 宋・陈亮 《水龙吟》词:“正销魂又是,疏烟淡月,子规声断。”《水浒传》第三七回:“枝上子规啼夜月,园中粉蝶宿花丛。” 鲁迅《无题》诗:“无端旧梦驱残醉,独对灯阴忆子规。”[1] 唐代诗人吴融有一首七言律诗《子规》,从蜀帝杜宇死后魂化杜鹃的故事落笔来抒发悲慨之情。宋代诗人余靖有一首同名的五言律诗《子规》,抒发的是仕途被贬后的悲苦心情
问题七:古诗中子规的意象有哪些 为你解答,请你参考,满意请你采纳,谢谢!(子规是古名,现在的名字是 杜鹃!)
杜鹃鸟身体黑灰色,尾巴有白色斑点,腹部有黑色横纹。春末夏初时常昼夜不停地鸣叫,这是一种美丽可爱、富有灵性和神奇传说的益鸟。杜鹃鸟又叫杜宇、布谷、子规、望帝、蜀鸟等。杜鹃鸟意象自古以来就是文人墨客的常咏之物,关于它的诗词数不胜数,文化意蕴丰富多彩。
一、烘托伤春、惜春之情
苏轼《浣溪沙》:“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松林间沙路洁净得不沾泥土,潇潇的暮雨声和布谷鸟的啼叫声在回荡。作者虽贬官黄州,但他从自然景物中汲取生活的乐趣,杜鹃鸟在这里烘托了作者伤春、惜春之情。由景入情,作者一反人们常叹的时光流逝,得出了“休将白发唱黄鸡”的哲理,表达了作者虽身处逆境,但胸怀旷达、信念坚定不移的思想感情。“解鞍欹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苏轼《西江月》)、“生怕子规声到耳,苦羞双燕语穿帘。”(朱淑真《伤春》)、“一声杜宇春归尽,寂寞帘栊空月痕。”(曹雪芹《红楼梦・桃花行》)、“杜鹃无语正黄昏,荷锄归去掩重门。”(曹雪芹《红楼梦・葬花吟》),都是借杜鹃鸟来烘托伤春惜春之情。
二、抒发乡愁、思念之情
思念家乡、思念亲人历来都是文学作品中所表现出的重大主题。《华阳国志》中有:“子规鸣声凄厉,最容易勾起人们别恨乡愁。”杜鹃的鸣声很像人说:“不如归去。”所以子规鸟又叫思归、催归,它很容易引起游子的乡愁和思念亲人的感情。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起句写眼前之景,在萧瑟悲凉的自然景物中寄寓离别感伤之情,曲折地传达出对友人的无限思念与深切同情。
再如,王维《送梓州李使君》:“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
黄庭坚《醉蓬莱》:“杜宇声声,催人到晓,不如归是。”
柳永《安公子》:“听杜宇声声,劝人不如归去。”以上均是思乡之情。
三、倾诉悲苦、哀怨之情
杜宇也叫望帝,传说是周朝末年蜀地的君王,后禅让退位,归隐深山。不幸国亡身死,死后灵魂化为杜鹃鸟。每年暮春杜鹃花开时节日夜鸣叫,悲鸣不已,直到口中滴血。其声凄切,所以人们借以倾诉悲苦和哀怨之情。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白居易《琵琶行》)这里白居易被贬江州,月夜送客,听到琵琶女被弃的故事,诗人伤感万分,再联系自己,谪居卧病浔阳城,苦竹绕宅,朝晚听到杜鹃啼血,悲伤无限。
李商隐《锦瑟》中有:“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诗人巧妙地化用了上述典故,把自己的悲苦哀怨写得淋漓尽致。
四、感慨险峻、亡国之情
李白《蜀道难》中有:“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诗人借景抒情,“子规啼月”是感 彩浓厚的自然景象,在这里烘托了凄凉的氛围,渲染了旅愁和蜀道古木荒凉、危乎高哉的险峻雄奇景象,因而成为千古名句,广为流传。
李煜《临江仙》中有:“子规啼月小楼西,玉钩罗幕,惆怅暮烟垂。”子规相传为失国的杜宇之魂所化,因而人们常借它表现亡国之悲。这里诗人已预感到亡国,内心悲痛惆怅万分,就借子规这个形象鲜明的意象来传达亡国之音。
总之,古人以杜鹃意象为介质,表达诗人特定的思想内容,极大地丰富了古诗词的意蕴,也让我们欣赏到了一幅绚丽多彩的图画。
杜鹃在古诗词中的悲情意象
杜鹃鸟又名“杜宇”、“子规”。杜鹃残忍,专横,既不营巢,也不孵卵哺雏,到了生殖季节, 把卵产在柳莺等鸟的巢中。杜鹃破壳后,便把雏莺一个个挤出巢外,任它啼饥号寒而死,鸠占鹊巢。《诗经召南鹊巢》有云:“维雀有巢,维鸠居上>>
问题八:通子规是什么 通止规是量具的一种,在实际生产中大批量的产品若采取用计量量具(如游标卡尺,千分表等有刻度的量具)逐个测量很费事。
我们知道合格的产品是有一个度量范围的在这个范围内的都合格,所以人们便采取通规和止规来测量.通止规是两个量具分为通规和止规。
举个例子:M6-7h的螺纹通止规一头为通规(T)如果能顺利旋进被测螺纹孔则为合格,反之不合格需返工(也就是孔小了)。然后用止规(Z)如果能顺利旋进被测螺纹孔25圈或以上则为不合格反之合格。且此时不合格的螺纹孔应报废,不能进行返工了。其中25卷为国家标准,若是出口件最多只能进15圈(国际标准)总之通规过止规不过为合格,通规止规都龚过或通规止规都过则为不合格。
望帝化做杜鹃是一个神话传说。在古代神话中,蜀王杜宇(即望帝)因被迫让位给他的臣子,自己隐居山林,死后灵魂化为杜鹃。
扩展
传说在周朝末期,伟大的蜀王杜宇称帝,号望帝。当时有个死而复生的人鳖灵当了宰相。而那时洪水为灾,民不聊生,鳖灵凿巫山,开三峡,除了水患。望帝见他功高,便把帝位让于他,自己隐居于西山中。杜宇生前注意教民务农,死后仍不改其本性,他化为子规鸟(即杜鹃鸟,又叫布谷鸟),每到春天,总要呼唤人们“布谷”、“快快布谷”,以提醒人们及时播种。而此时,正是杜鹃花开放之时,古人因见杜鹃嘴上有一块红斑,认为它是苦啼而流出的鲜血,故有“尽是冤禽血染成”,俗称杜鹃花。
杜鹃鸟身体黑灰色,尾巴有白色斑点,腹部有黑色横纹。春末夏初时常昼夜不停地鸣叫,这是一种美丽可爱、富有灵性和神奇传说的益鸟。杜鹃鸟又叫杜宇、布谷、子规、望帝、蜀鸟、鶗鴂等。杜鹃鸟意象自古以来就是文人墨客的常咏之物,关于它的诗词数不胜数,文化意蕴丰富多彩。
杜鹃鸟是杜鹃科鸟类的通称,常见的有大杜鹃、三声杜鹃和四声杜鹃。大杜鹃叫声似“布谷、布谷”,所以又叫布谷鸟;三声杜鹃叫声似“米贵阳”,所以有些地方就叫它米贵阳;四声杜鹃又称子规鸟叫声似“快快割麦”、“割麦割谷”。杜鹃以昆虫为食,是著名的森林益鸟。如像松毛虫、毒蛾等其它鸟类都不敢吃,对杜鹃来说却是美味佳肴。
芳春平春绿,清夜子规啼(唐·沈全期《夜宿七盘岭》)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唐·李白《蜀道难》)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花落子规啼,绿窗残梦迷!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蜀国曾闻子规鸟,宣城又见杜鹃花一叫一回肠一断,三春三月忆三巴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月落子规歇,满庭山杏花
蝴蝶梦中家万里,子规枝上月三更
以上就是关于这种鸟叫什么名字全部的内容,包括:这种鸟叫什么名字、宣城见杜鹃花 / 子规译文 | 注释 | 赏析、带有子规鸟的诗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