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鸣惊人”讲的是春秋战国时期楚庄王的故事,当年楚庄王执政,三年内不发布任何命令,不理朝政,别人假借问三年不展翅、不飞翔的鸟是什么鸟,来问他这是要干嘛。楚庄王说,鸟三年不飞翔,是为了生长羽翼,自己三年不执政是为了更好的观察民意,和朝中各项事情的来龙去脉。只有都摸清楚了,才能制定合理决策。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由此,这个成语就在民间传播开来。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世事纷纷扰扰,先是有齐桓公、晋文公称霸,其他国家也竞相发展经济,力图在中原取得霸权。
楚庄王,是楚穆王的儿子,公元前613年开始执政,刚才提到他不走寻常路,一般新官上任三把火,他却沉默三年。等三年隐忍过后,终于开始作为,先后废除楚国不合理的政令,然后铲除奸佞,选材举能,国力一天天强盛,后来又大战齐军、晋军,终成一方霸主。
后人用“一鸣惊人”比喻一个人平时没什么突出的表现,当等到机会来临的时候,表现突出,让人惊叹。
这句话最早出现在诸子百家韩非子的经典著作 《韩非子·喻老》中:“虽无飞,飞必冲天;虽无鸣,鸣必惊人。”
这告诉我们,在认识事物、认识人的时候,不能浮于表面,要深入事物的本质去观察、去思考。要知道人不可貌相,有时候人的不作为,正是他隐忍不发、养精蓄锐的时候。
1、一鸣惊人成语故事:齐国的威王即位以后,起初只知道游山玩水,饮酒作乐,不把国家大事放在心上。一些大臣虽然反对齐威王的行为,但又不敢直接说出来。后来,有个叫淳于髡的人去见威王,对威王说:“大王喜欢猜谜语,我有个谜语想请大王猜一猜。”齐威王说:“好,你说出来听听。”淳于髡说:“有一个大鸟飞进我们的国家,已经整整三年了,可是它不飞也不叫,您知道这是什么鸟吗?”齐威王哈哈一笑,“你这不是说我嘛!告诉你吧,这不是一只普通的鸟,它要么不飞不鸣,要飞就直冲云霄,要鸣就一鸣惊人!”后来,齐威王迅速采取治理国家的措施,使齐国的力量很快强大起来。
2、一鸣惊人的解释:“一鸣惊人”这个成语常用来比喻那些平时没有特殊表现的人,一下子做出了惊人的事情。
“一鸣惊人”意思是一叫就使人震惊,比喻平时没有突出的表现,一下子做出惊人的成绩。出自《韩非子·喻老》:“虽无飞,飞必冲天;虽无鸣,鸣必惊人。”
“一鸣惊人”造句:
1、这家企业,建立五年来一直平平淡淡,可今年竟然能够跻身浙江省前十强,真是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2、尽管华夫格织毛巾尚未在美国市场一鸣惊人,它们却可能已对毛巾布产生影响。
3、我想琼斯想利用此事来个一鸣惊人的举动,不过我敢打赌,他不会成功。
一鸣惊人上一句是:不鸣则已。
一鸣惊人 出自西汉司马迁的《史记·滑稽列传》。成语一鸣惊人故事中的楚庄王,为春秋时代楚国著名的贤君,他少年即位,面临朝政混乱,为了稳住事态,他表面上三年不理朝政,实则暗地里在等待时机,人问之,曰:三年不飞,飞将冲天;三年不鸣,鸣将惊人。
不鸣则已,一鸣惊人解释:
这则成语的意思是说,南方的土山上有一种鸟,三年不鸣不飞,但一飞便可冲天,一鸣便能惊人。后世遂用一鸣惊人、一鸣、一飞鸣、冲天翼、三年翼等比喻有才华的人,平时默默无闻,一旦施展才华,就能做出惊人的业绩。
他在位22年,为了楚国的振兴,物色到了一大批忠臣良将,为朝廷所用。他知人善任,广揽人才,重用了苏从、伍参、孙叔敖、沈尹蒸,让他们整顿朝纲,兴修水利,重农务商。在楚庄王的领导下,国家日渐强盛,先后灭庸、伐宋、攻陈、围郑,陈兵于周郊,问鼎周王朝。
以上就是关于“一鸣惊人”有什么典故,讲的是哪个历史人物全部的内容,包括:“一鸣惊人”有什么典故,讲的是哪个历史人物、一鸣惊人成语故事 一鸣惊人的解释是什么、一鸣惊人是什么意思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