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在洛阳上朝的宫殿叫什么名字

武则天在洛阳上朝的宫殿叫什么名字,第1张

紫微城,又称紫微宫,唐太宗时号洛阳宫,武则天时称太初宫。始建于隋炀帝大业元年(605年),次年竣工。

贞观六年号洛阳宫,武则天光宅元年号太初宫。 自建成后,陆续成为隋、唐、武周、后梁、后唐、后晋、北宋七朝的理政之所,存世530余年  ,是中国历史上使用朝代最多的皇宫。

天授元年(公元690年),武则天于紫微城则天门登基称帝,定都于神都;紫微城,就是女皇理政、礼佛、生活的重要场所,武则天在紫微城中修建的明堂、天堂、集仙殿等建筑,构成了一条壮丽的天际线,使紫微城的立体轮廓和风貌气势显得更加辉煌壮丽。

扩展资料:

历史上许多大事发生在紫微城。裴矩经略西域(再通丝路)、隋炀帝三下江都、唐朝的三次封禅大典(唐高宗泰山封禅、武则天嵩山封禅、唐玄宗泰山封禅)皆从紫微城出发 。

宫城区内部的宗教建筑,除了天堂这一佛教建筑,隋代有慧日,法云二道场,通真,玉真二坛均为道教圣地,位于景运门内道右。诸道场于公元621年被李世民下令废除。

宗接武则天初次入宫、唐太见取经归来的玄奘、唐高宗驾崩、武则天开创殿试、武周代唐、神龙政变等事件均发生在紫微城。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紫微城

洛阳,从中国第一个王朝夏朝开始、先后有商、西周、东周、东汉、曹魏、西晋、北魏、隋、唐、后梁、后唐、后晋“十三个”朝代在此建都,是中国建都最早、朝代最多、历史最长的都城。下面我收集了相关的内容,供大家阅读。

事实是十五朝古都,“十三朝”古都是官方沿用的说法,但根据史书记载和考古发现,加上西汉、武周两个朝代的都城,总共十五个正史(《二十五史》)朝代,这是目前学者普遍认可和接受的事实。

中国的古都应当属洛阳建都的朝代最多了,我国"六大古都"之首。洛阳因它居天下之中,易守难攻。所以,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众多的王朝先后在此建都。 一般的说法九朝古都。这次来洛阳,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洛阳则是这个摇篮的中心。洛阳素以“九朝古都”闻名中外。其实,这是一种误解, 所谓“九朝”,一是指众多的王朝。中国古代,“九”为最大、最多。究竟有多少个王朝建都洛阳呢,这次来到洛阳,不仅是导游,而且不少当地人也说,有十五朝,有夏、商、西周、东周、西汉、东汉、曹魏、西晋、北魏、隋、唐、武周、后梁、后唐、后晋十五个王朝在洛阳建都。

一、夏都斟鄩

夏王朝是中国历史上出现的第一个王朝。据《竹书纪年》的记载推算,夏王朝存在的时间在公元前21世纪至公元前16世纪之间,有470多年的历史,历经17帝王。   洛阳一带是夏民族建邦立国的腹地。夏朝的第一个国王禹,始都阳城,

二、商都西毫

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二个王朝,1983年,中国社科院在洛阳偃师尸乡沟、大槐树、塔庄一带进行了考古发掘,发现了这座商城遗址。洛阳偃师尸乡的商文化遗址,就是商都西毫的所在地。 商朝自盘庚始实行双都制,既有南都西毫城,又有北都殷城。洛阳与安阳成了商殷时期的姊妹城。

三、西周都洛阳

周族原是我国西部的一个历史悠久的部落,武王灭商后先来到洛阳,决定立即在此建一座城邑,名曰:洛邑。其址在今日白马寺东南。周公居洛、召公居镐。周公死后,他的儿子君陈又承袭周公的职位,继续镇守在这里。洛阳作为西周的东都城,从成王五年至平王二年,历时295年。历经成王、昭王、穆王、恭王、懿王、孝王、夷王、厉王、宣王、幽 王10帝王。西周时期,实行的是一国两都制。

四、东周都洛阳

周宣王死、周幽王立。洛阳作为东周都城有515年,历经25帝。

五、西汉初都洛阳。

公元前202年二月初三,刘邦在定陶称帝,史称西汉或前汉。刘邦称帝的当月,从定陶来到洛阳《资治通鉴》记载:“帝置酒洛阳南宫。”评功论赏,文臣武将,皆大欢喜,遂定都洛阳。五月间,齐人娄敬路过洛阳,劝说刘邦迁都长安。刘邦的文武大臣,多系关东人,不愿意西迁。经过一场辩论,刘邦才决定将都城西迁至长安。

六、东汉都洛阳

洛阳25年,刘秀在河北柏乡称帝,是为汉光武皇帝,同年攻开洛阳,定洛阳为都城。史称东汉或后汉。光武刘秀又经过十多年的征战,完成了统一全国的大业。东汉时期的洛阳,为天下名都,洛阳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也是全国最大的工商业都市。其城址在现今白马寺东侧即汉魏故城遗址。

七、曹魏都洛阳

公元207年,曹操基本上统一了中国的北方。公元213年,汉献帝封曹操为魏公。公元216年,又封曹操为魏王。公元220年,曹操病死在洛阳,其子曹丕继位。不久,曹丕废汉献帝为山阳公,自立为帝,是为魏文帝,改汉为魏,定都洛阳。史称曹魏。曹魏从公元220年至公元265年司马炎灭魏为止,以洛阳为都46年之久。历经魏文帝、魏明帝、齐王、高贵乡公、元帝共5帝。

八、西晋都洛阳

公元265年司马炎继晋王位,接着重演曹丕代汉的把戏,迫使遭奂让位,自立为帝,是为晋武帝,改国号为晋,史称西晋。西晋仍都洛阳。西晋都洛51年,历经晋武帝、惠帝、怀帝、愍帝4帝。城址在白马寺东的汉魏故城遗址处。

九、北魏迁都洛阳

西晋统一人国后,社会上出现了一度的稳定。公元494年(太和十八年),北魏北魏孝文帝,占领中原,统一北方,迁都洛阳。北魏都洛阳41年,历经魏孝文帝、宣武帝、孝明帝、孝庄帝、长广王、节闵帝、安定王、孝武帝8个帝王。

十、隋朝建东都

公元604年,杨广在长安即位,是为隋炀帝。杨广即位当年的年底,亲自来到洛阳,登上邙山,察看地形。他认为邙山之南,伊阙之北,(氵廛)水之西,涧河之东是绝好的军事要地,他决定在此营建东都城。公元605年3月,展开了大规模的营建东都洛阳的工程。第二年的正月东都建成。正在江南巡游的隋炀帝听说之后,即速从江都出发,四月到达东都洛阳。洛阳遂成为全国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的中心。人口过百万,富商数万家,城西的西苑是全国最大最美的花轩。

十一、唐朝移都洛阳

公元618年,李渊建唐,都是长安,唐太宗李世民下令修葺洛阳城,号称洛阳宫。他曾三次来洛阳处理政务及外事,在洛阳宫居住二年之久。唐贞观二十三年(公元649年),高宗李治即位。永徽六年(公元657年)一同来到洛阳,在此处理国家大事,以洛阳为东都。实际上唐朝的都城已从长安徙至洛阳了。唐玄宗在位44年,都洛阳10年。公元904年,宣武节度使朱温,发兵长安,挟持唐帝(昭宗)迁都洛阳。公元907年,朱温废掉唐帝(哀宗),唐亡。此后,中国历史上出现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 唐朝时期,东西洋并重,洛阳与长安都是世界上的名都。唐朝都洛阳的有唐高宗、中宗、睿宗、玄宗、昭宗、哀宗6帝,前后30余年。

十二、武周都洛阳

武则天降李旦为皇嗣,自立为帝,尊号圣神皇帝,改国号为周,将东都改为神都。神龙元年(公元705年),82岁的武则天,在病中被迫让位给唐中宗李显,恢复国号唐。武则天执政50年,居皇帝位15年,以洛阳为都城。

十三、后梁迁都洛阳

公元907年,朱温废唐哀宗李杞后,自立为帝,建立梁朝,史称后梁。初都开封。后迁都洛阳,五代十国的历史便从此开始。朱温贪色,公元912年,朱温的第三子朱友圭为争夺帝位,杀列温,自立为帝,仍都洛阳。公元913年二月,朱友贞杀列友圭,自立为帝,后迁都开封。后梁都洛4年,2帝。

十四、后唐迁都洛阳

公元923年,李存勖消灭开封的后梁政权,自立为帝,帝号唐庄宗,国号唐,史称后唐,衩都开封后迁洛阳。改西都为洛京,后又称东都,唐庄宗称帝之后,恢复唐制,有所作为。公元936年,太原节度使石敬塘在契丹贵族的帮助下,攻占洛阳,后唐亡。后唐都洛13年,4帝。

十五、后晋都洛阳

石敬瑭借助契丹30万大军,灭掉后唐,自立为帝、号晋高祖,史称后晋。都洛2年,后迁都开封。

由此看来,在洛阳建都的有15朝,105帝,历时1650年。洛阳是中国六大古都中建都时间最早,历时最长、朝代最多的一座举世闻名的古代都城。

洛阳

洛阳,古称斟鄩、西亳、洛邑、雒阳、洛京、京洛、神都、洛城等,位于河南省西部、黄河中下游,因地处洛河之阳而得名,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四大古都之一,世界文化名城。

洛阳有着5000多年的文明史、4000多年的建城史和1500多年的建都史,夏朝、商朝、西周、东周、东汉、曹魏、西晋、北魏、隋朝、唐朝、武周、后梁、后唐、后晋等十三个王朝在洛阳建都,有十三朝古都之称,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3处,馆藏文物40余万件。

洛阳是华夏文明和中华民族的发源地之一,是东汉、曹魏、西晋、北魏及隋唐时期丝绸之路的东方起点,隋唐大运河的中心枢纽。牡丹因洛阳而闻名于世,有“洛阳牡丹甲天下”之称,被誉为“千年帝都,牡丹花城”,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蜚声中外。

截至2015年,洛阳拥有四项世界文化遗产,沿洛河两岸存有夏都二里头遗址、偃师商城遗址、西周成周城遗址、东周王城遗址、汉魏洛阳城遗址、隋唐洛阳城遗址等六大都城遗址。有5A级景区5家、4A级景区16家。

隋朝炀帝时期皇宫叫作紫微城,主要分布有三大殿,依次是乾阳殿、大业殿、徽猷殿。其中乾阳殿是正殿,三重檐,为中国古代最高规格的宫城正殿,武则天将其改造为明堂。

除了三大殿,紫微城还有许多宫殿,具体见于平面布局图:

其中,比较有特色的宫殿有:

观文殿,设有机关,门、窗可自动开合。殿内贮藏了自魏晋南北朝以来的古迹名画。

六合殿,木结构的活动宫殿,设有重重机关。

瑶光殿,位于九洲池三岛之上。

仪鸾殿,有凤来仪而建殿。

流杯殿,殿上作漆渠九曲,隋炀帝常于此与宫人为曲水流觞之饮。

弘徽殿,流杯殿之北,达于陶光园。

另有,延祥殿、廷寿殿、六合殿、北殿、崇福殿、含章殿、宜春院、迎祥院、六合院、;观礼门、收成门、光庆门、璎珞门、左右银台门、金銮门;广达楼、积善宫(朱全忠害何太后于积善宫),不知共处。

大内

武德元年五月二十一日。改隋大兴殿为太极殿。改隋昭阳门为顺天门。至神龙元年二月。改为承天门。(显庆五年八月。有抱屈人赍鼓于朝堂诉。上令东都置登闻鼓。西京亦然。)

景云元年十月二十一日。以京大内为太极宫。

宏义宫

武德五年七月五日。营宏义宫。(初。秦王居宫中承干殿。高祖以秦王有克定天下功。特降殊礼。别建此宫以居之。)至九年七月。高祖以宏义宫有山林胜景。雅好之。至贞观三年四月。乃徙居之。改为太安宫。六年二月三日。太宗正位于太极殿。监察御史马周上疏曰。臣伏见太安宫在城之西。其墙宇门阙之制。方之紫极。尚为卑小。臣伏以皇太子之宅。犹处城中。太安宫乃至尊所居。更在城外。虽太上皇游心道素。志存清俭。陛下重违慈旨。爱惜人力。而番夷朝见。及四方观者。有不足瞻仰焉。臣愿营筑雉堞。修起门楼。务从高敞。以称万方之望。则大孝昭乎天下矣。

通义宫

武德六年四月二十四日。幸龙潜旧宅。改为通义宫。(祭元皇帝于旧寝。以贞元皇后配享。上悲不自胜也。)于是置酒高会。诏曰。爰择良辰。言遵邑里。礼同过沛。事等归谯。故老咸臻。旅姻斯会。肃恭荐享。感庆兼集焉。其年十二月九日。敕以奉义监为龙跃宫。(即高祖旧居。)

庆善宫

武德元年十月十八日。以武功旧宅为武功宫。至六年十二月九日。改武功宫为庆善宫。(太宗诞于此宫。)至贞观六年九月二十九日。太宗幸庆善宫。赋诗。(在乐卷。)其年。谏议大夫苏世长。侍宴于披香殿。酒酣奏曰。此殿隋炀帝所作耶。何雕丽之若此。高祖谓曰。卿好谏似直。其心实诈。岂不知此殿是我所造。何须设诡。而疑炀帝乎。世长曰。臣实不知。若陛下作此。诚非所宜。臣昔在武功。幸常陪侍。见陛下宅宇。纔蔽风霜。当此之时。亦以为足。今初有天下。而于隋宫之内。又加雕饰。欲拨其乱。宁可得乎。

太和宫

武德八年四月二十一日。造太和宫于终南山。贞观十年废。至二十一年四月九日。上不豫。公卿上言。请修废太和宫。厥地清凉。可以清暑。臣等请彻俸禄。率子弟微加功力。不日而就。手诏曰。比者风虚颇积。为弊至深。况复炎景蒸时。温风铿节。沉属此。理所不堪。久欲追凉。恐成劳扰。今卿等有请。即相机行。于是遣将作大匠阎立德。于顺阳王第取材瓦以建之。包山为苑。自裁木至于设幄。九日而毕功。因改为翠微宫。正门北开。谓之云霞门。视朝殿名翠微殿。寝名含风殿。并为皇太子构别宫。正门西开。名金华门。殿名喜安殿。

洛阳宫

武德四年十二月七日。使行台仆射屈突通。焚干元殿应天门紫微观。以其太奢。至贞观三年。太宗将修洛阳宫。民部尚书戴胄谏曰。关中河外。近置军团。富室强丁。并从戎旅。重以九成作役。余丁向尽。去京二千里内。先配司农将作。假有遗余。势何足纪。乱离甫弭。户口单弱。一人就役。举家便废。入军者督其戎仗。从役者责其粮。尽室经营。多不能济。以臣愚虑。恐致怨嗟。今丁既役尽。赋调不减。费用不止。帑藏空虚。且洛阳宫殿。足蔽风雨。数年功毕。亦谓非晚。若顿修营。恐伤劳扰。上嘉之。因谓侍臣曰。戴胄于我。无骨肉之亲。但以忠直励行。情深体国。事有机要。无不上闻。至四年六月二十二日。发卒又修洛阳宫。给事中张元素谏曰。陛下承百王之末。属雕弊之余。必欲节以礼制。陛下宜以身为先。东都未有幸期。即令补葺。岂民人之所望也。陛下初平东都之始。层楼广殿。皆令撤毁。天下翕然。同心欣仰。岂有初则恶其侈靡。今乃袭其雕丽。臣每承德音。未即巡幸。此则事不急之务。成虚费之劳。国无兼年之积。何用两都之好。臣闻阿房成。秦人散。章华就。楚众离。又干元毕功。隋人解体。以陛下今时功力。何如隋日。役疮痍之人。袭亡隋之弊。恐甚于炀帝。深愿陛下思之。无为由余所笑。则天下幸甚。上大悦。谓房元龄曰。洛阳土中。朝贡道均。朕故修营。意在便于百姓。今元素上表。实亦可依。后必事理须行。露坐亦复何苦。所有作役。宜即停之。显庆元年。敕司农少卿田仁汪。因旧殿余址。修干元殿。高一百二十尺。东西三百四十五尺。南北一百七十六尺。至麟德二年二月十二日。所司奏。干元殿成。其应天门先亦焚之。及是造成。号为则天门。(神龙元年三月十一日。避则天后号。改为应天门。唐隆元年七月。避中宗号。改为神龙门。开元初。又为应天门。天宝二年十二月四日。又改为干元门

隋朝的时候就已经有了。

清暑殿:宫殿名,清暑殿是洛阳宫的一个宫殿。就相当于故宫里面有太和殿一样。

这个洛阳宫呢隋朝的时候就已经有了,那个时候叫做紫微城。到了唐太宗李世民的时候,才改名为洛阳宫。武则天称帝后,又改名为太初宫。

武则天登基就是在这个洛阳宫的则天门进行的。不过这个则天门的命名跟武则天是一点关系没有,这个名字也是隋朝时候叫的。后来武则天当了皇帝之后,为了避讳改成了应天门,后又称神龙门、五风楼。

紫微城,又称紫微宫,是隋唐洛阳城宫城,隋、唐、武周帝国的大朝正殿,政治中心和国家象征, 位于隋唐洛阳城西北隅,始建于隋炀帝大业元年(605年),次年竣工。唐太宗贞观六年(632年)号洛阳宫,武则天光宅元年(684年)称太初宫。[1] 自建成后,陆续成为隋朝、唐朝、武周、后梁、后唐、后晋、北宋七朝的理政之所,存世530余年[2] ,是中国历史上使用朝代最多的皇宫。

紫微城是当时全世界最辉煌壮丽的宫殿群,其惊世骇俗的建筑形制影响到了东亚各国的宫殿建设。尤其在武则天时代修建的明堂、天堂等建筑更使它别具特色,成为世界奇观。紫微城占地面积约42平方公里[3] ,是明清北京紫禁城的六倍;宫内有别殿、台、馆3500多所[4] ,宫室合9990余区。[5]

1988年,包含紫微城遗址在内的隋唐洛阳城遗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8年,洛阳市在紫微城遗址上建设隋唐洛阳城国家遗址公园,在园区内实施了明堂、天堂、九洲池和应天门遗址的整体保护展示工程。

紫微城在中国古代宫城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是中国历史上绝无仅有的皇宫。其平面布局、建筑形制,不仅奠定了中国宫城的基本格局,为后世皇宫所仿效,而且影响到了日本、朝鲜等东亚各国。

以上就是关于武则天在洛阳上朝的宫殿叫什么名字全部的内容,包括:武则天在洛阳上朝的宫殿叫什么名字、洛阳是哪个朝代都城、隋朝各个宫殿名称(隋炀帝时期)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life/3833207.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07
下一篇 2023-05-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