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兵马俑不仅仅是简单的烧制,那到底是怎么做出来的

局域网传文件2023-05-07  30

我们都知道兵马俑的发掘是极具偶然性的,在此之前,因为经历过战火的侵蚀和岁月的变迁,已经没有任何人知道兵马俑具体埋在哪里,所以当西安的几个农民挖出来陶片后他们也不知道这些陶片是什么东西,随后还挖出了不少的人俑头和兵马俑,这些东西大多被农民们摆在地头,做成了稻草人,直到村里有个人提出这会不会是皇帝的东西,大家才恍然大悟,难不成这里真的埋着秦始皇。

后来的事就很简单了,专家们通过测绘,发掘,终于让秦始皇陵兵马俑重见天日。很多去过兵马俑参观的小伙伴都会惊叹于这些模样迥异的陶俑,可以说是千人千面,专家们对此也想不明白,随着出土的兵马俑越来越多,样貌也越来越多,而且一个个都栩栩如生,甚至还有绿面跪射俑这样的“奇葩”,那么这些兵马俑到底是怎么做成的,为什么每一个人的样子都不一样呢?

专家们想到了关于秦朝的一个传说,那就是秦始皇为了死后也能当皇帝,统治地府,所以建造了这些兵马俑,并且是把活人装在了俑里,这每一个陶俑都是活生生的真人啊,秦始皇因为破解了长生不老之术,所以等他复活的时候,这些人俑也都会复活,跟随他再战六国。当然这个传说听起来很过瘾,可是秦始皇死的时候,可是腐烂的都发臭了,复活一说肯定不可能了,至于兵马俑是不是活人做的,光凭传说可不能下定论。

盘好以后就是烧制,因为兵马俑是空心的,烧制的过程中里面必然充满了热气,很容易炸开,那怎么办呢?聪明的工匠们在兵马俑的隐蔽处开了排气孔,这样一来就能烧制出完好无损的兵马俑了,并且兵马俑的头部和身体是分开烧制,然后再进行组合的,这样一来,工程量就简单了很多。我们看过很多雕塑作品或者美术作品,很早的时候人们都是写实派,所以雕刻一个一模一样的头部并不难,更何况是给秦始皇打工了。

兵马俑形态各异,真人大小,有可能比当时的秦人还要高,但其实,兵马俑可以说是半个流水线一样生产出来的。

人脸识别系统

研究员挑选了30只耳朵,比较他们的不同,结果发现每只耳朵都不同。又有外国学者利用人脸辨别系统,这种系统可以每秒识别近一百万张脸,然后对100尊兵马俑进行了面部识别,最后证明,他们每一个确实是拥有独一无二的长相。

在先秦时人殉是一件很平常的事,后来慢慢的受礼教观念的影响,开始用俑代替人殉,但无论是在秦始皇之前还是在他之后的陶俑尺寸都是比较小的,只有秦始皇使用的是真人大小的兵马俑。兵马俑的身高在18左右,按照秦的度量衡1尺=231厘米,7尺男儿也不过是160cm多点,所以,有可能秦始皇的兵马俑是比真人还要高的。

秦始皇兵马俑共有8000尊左右,在这些兵马俑的身上共发现87个工匠者的姓名,署名并不是为了扬名,而是不得已而为之,在完成制作后,会有监工来检验这些完成的兵马俑,如果做的不好,就要重做,制作者还有可能受到刑罚。

8000尊兵马俑,87位师傅,要在十年左右的时间完成(秦始皇陵修建了11年),所以考古人员推测是用了模制的方法完成,但后来考古人员在未完成的兵马俑躯体上发现了泥条盘旋而上的痕迹,这就说明,兵马俑的躯体完全是手工制作的,用的是“泥条盘筑法”。现代人用“泥条盘筑法”复制了一尊兵马俑,结果一尊花费了一个月的时间。

但兵马俑的四肢应该是用的模制法,并且,像流水线一样,有的制作躯体,有的制作四肢,有的制作头部,然后在拼装组合,然后再作精细的雕刻。这样每一尊兵马俑就都是不一样的。考古人员推测,这87位工匠,每个工匠再带10个左右的学徒,这样,每个队一个月完成1尊,一年就可以完成8712=尊。这样8000尊兵马俑是可以在10年内完成的。

并且,在用“泥条盘筑法”制作兵马俑时,环境的温度必须维持在20度左右才能完成,不然中途厚重的兵马俑就塌了(一个有300斤左右)。所以,这些兵马俑应该是在窑洞里完成制作的。

此外,兵马俑在出土时是有颜色的。不单有颜色,还有点五彩缤纷,只是在接触空气后迅速的挥发脱落了。兵马俑的颜料外还涂有漆,这样能保护颜色。据统计,每棵树只能采收约10g左右的漆,1尊兵马俑使用的漆量是25棵漆树,8000尊则需要20万棵漆树。确实是有点劳民伤财了。之前看过一个问题是问,目前发掘的墓哪个墓葬陪葬品最多,有人说是海昏侯墓,其实应该是秦始皇陵,要知道秦始皇陵目前只是发掘了一部分。

兵马俑大部分是采用陶冶烧制的方法制成,先用陶模做出初胎,再覆盖一层细泥进行加工刻画加彩,有的先烧后接,有的先接再烧。火候均匀、色泽单纯、硬度很高。每一道工序中,都有不同的分工,都有一套严格的工作系统。

兵马俑,即秦始皇兵马俑,亦简称秦兵马俑或秦俑,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第一批中国世界遗产,位于今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秦始皇陵以东15千米处的兵马俑坑内。兵马俑是古代墓葬雕塑的一个类别。古代实行人殉,奴隶是奴隶主生前的附属品,奴隶主死后奴隶要作为殉葬品为奴隶主陪葬。兵马俑即制成兵马(战车、战马、士兵)形状的殉葬品。

1961年3月4日,秦始皇陵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74年3月,兵马俑被发现;1987年,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并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先后有200多位外国元首和政府首脑参观访问,成为中国古代辉煌文明的一张金字名片,被誉为世界十大古墓稀世珍宝之一。

对中国的古代奇迹之一来说那是古老而又神秘的,但是对现在的我们来说都渴求去破解这些秘密。而兵马俑是秦始皇耗了大量人力 时间金钱,才有现在的兵马俑,而长生不老术和咒语,那是不是传说现在还有待科学家的研究。

不是,陶塑的。

历史背景

人殉是伴随原始公有制的瓦解而萌芽,至奴隶制建立而盛行的一项残酷而野蛮的丧葬制度 。人殉最兴盛的时代是殷商时期,商代贵族大墓中都有殉人。在安阳殷墟工陵区内,已发掘的十几座大墓中被生殉、杀殉的多达五千余人。

周王朝吸取了殷商暴政的教训,强调“明德保民”。周礼的诞生和推行,使得人殉现象得到很大程度的抑制,但并未根绝。到了春秋时期,列国争霸,时代动荡,人殉复燃。战国时期,诸侯各国先后废止了人殉制度。

秦献公元年(前384年),“止从死”  ,秦国正式废止人殉制度。

春秋战国之际的社会变革促使葬俗发生了变化,出现以俑殉葬,即用陶俑、木俑等来代替人殉。“俑”的本意就是人殉,当人殉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之后,“俑”便成了墓葬中陶塑、石雕、人像的专有名词。

秦兵马俑就是以俑代人殉葬的典型,也是以俑代人殉葬的顶峰。秦俑之所以在规模、写实程度上达到如此的高度,除了工匠的智慧之外,还与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皇帝秦始皇的意志分不开。

秦始皇兵马俑,又称秦始皇陵兵马俑、秦陵兵马俑、秦兵马俑等,位于中国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东5公里的西阳村。

秦始皇陵建于公元前246年至公元前208年,历时39年,是中国秦朝皇帝秦始皇的陵墓,也是中国第一个规模宏大、布局讲究且保存完好的帝王陵寝,现存陵冢高76米,陵园布置仿秦都咸阳,分内外两城,内城周长25公里,外城周长63公里。

陵冢位于内城西南,坐西面东,放置棺椁和随葬器物的地方,为秦始皇陵墓建筑群的核心,目前尚未发掘完成。

据目前的考证,兵马俑坑位于秦始皇陵封土以东约9555米处,普遍认为兵马俑位于秦始皇陵的外围,有戍卫陵寝的含义,是秦始皇陵墓有机组成部分。1987年,秦始皇陵墓及兵马俑坑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扩展资料:

营建

秦始皇即位后便开始兴建自己的陵墓(公元前246年)。修建过程经其一生。秦始皇陵墓总面积达到50平方公里,包括现在的秦兵马俑和秦始皇陵。

秦始皇陵墓是世界上绝无仅有的帝陵。首先,各种原料来源要求严格,很多都是采自特定产地,由专门工匠开采、加工。在建造过程中动用了大量人力、物力,人们有看法认为最多时有70万人参加建设工程。

发掘

1974年3月29日陕西大旱,临潼县村民杨志发在挖井打水时意外发现兵马俑碎片,当时村民称这些陶塑为瓦爷。在人们初次见到兵俑时,兵俑衣着、武器的颜色还十分鲜艳,非常好看,历经两千年威武不减。

但是在考古学家挖出土时,受空气氧化影响,数分钟内即渐渐剥落消失,只剩下一般大众印象中的陶土色。

1976年-1978年,考古队增添了考古、保护、照相、修复等人员,各项发掘工作全面开展。1979年10月1日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开始向国内外参观者展出。

兵俑彩绘

实际上兵马俑原漆有紫黑红绿等十种颜色,但常出土与空气接触不到五分钟即氧化剥落。

2009年采用中德合作的彩绘保护技术成功将出土兵俑颜色留存下来;在2015年日本NHK特集节目里,经处理的残留颜色兵俑,已可暴露于空气中展示。

当中尤其以“汉紫”(Han Purple)最受瞩目,1950年代合成紫色出现前,人们是用颜色调合方式配出紫色,然“汉紫”却是人工合成的硅酸铜钡颜料(BaCuSi2O6)。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秦始皇兵马俑

以上就是关于有人说兵马俑不仅仅是简单的烧制,那到底是怎么做出来的全部的内容,包括:有人说兵马俑不仅仅是简单的烧制,那到底是怎么做出来的、举世闻名的兵马俑是如何由来,又是如何制成的呢、兵马俑为什么唯妙唯肖,它究竟是怎么制成的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3832737.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