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宰相娄师德曾教训弟弟唾面自干,最后是什么结局

唐朝宰相娄师德曾教训弟弟唾面自干,最后是什么结局,第1张

成语是中国汉字语言词汇中定型的词。大多为四字,亦有三字,五字甚至七字以上的成语。成语是中国语言文学的一大特色,是中华文化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有的成语豪情万丈,有的成语引人深思,有的成语平静安谧……。

今天要说的这则成语,让人憋气!足以让人把肚子憋的鼓鼓的!这则成语就是"唾面自干"。

下面先看看这则成语的出处。

在唐朝武则天时期,大臣娄师德曾与爱憎分明、锋芒毕露的宰相李昭德同朝为相。由于娄师德身体肥胖,行动迟缓笨拙,他每天上朝的时候都走得慢慢吞吞的,而且占满了通道,走路快的李昭德偶尔跟在他后面,被堵着半天过不去,不禁恨恨地骂道:"田舍夫!"

田舍夫的意思就是农民,含义应该是"俗人""乡下人"等。在唐代,这估计是一句官场的国骂,因为当年太宗李世民被诤臣魏徵气得够呛的时候,也曾经狠狠地骂他田舍夫。如今娄师德无缘无故招来这句国骂,换成其他有火性的人,估计一回头就跟李昭德干起来,"凭什么出言不逊骂人?"。可是娄师德却慢慢地回过头来,笑容可掬地说:"师德不为田舍夫,谁当为之?"(《资治通鉴》卷二〇五)

此言一出,当场把李昭德搞得有点不好意思了。俗话说伸手不打笑脸人,面对这种人,再大的脾气你也消了。

娄师德的弟弟也在朝中任职,有一次外放为代州刺史(就是现在的山西代县),来跟大哥辞行。娄师德语重心长地说:"我贵为宰相,而今你又担任州牧,咱们家荣宠过盛,必定招人嫉妒,也许会碰到故意找茬的。你去了之后,怎么对待这些对你不满的人?"他弟弟不假思索,随口说道:"大哥放心,从今往后,就算有人把唾沫吐到我脸上,我也只会擦去而已,不同他计较,绝不给大哥惹祸。"

他弟弟以为把话说到这份上了,大哥一定满意。没想到娄师德却直摇头,忧心忡忡地说:"这正是我所担心的!人家把唾沫吐到你脸上,证明他对你火气大;你把唾沫擦了,那就是表示不服气,这不是让人家的火气更大吗?你应该任唾沫留在脸上,让它自己干掉,然后还要面带笑容,表示你欣然接受这口唾沫。"(《资治通鉴》卷二〇五)

列位,看到这里,你憋气吗?脸上挂着唾沫,不擦,还要满脸堆笑,委曲求全到这个程度,是不是有点过了?

这就是成语"唾面自干"的出处。如果人们仅仅透过这则著名的典故了解娄师德,那完全有理由把他当成一个怯懦、胆小、胸无大志、没有骨气的混世官僚,官场老油条。

然而,真正的娄师德绝非这样的人。上元初年,吐蕃大举入寇,唐高宗征召勇士御敌,时任监察御史、年已四十多岁的娄师德毅然投笔从戎,奔赴边疆,其后在对蕃战争中屡建功勋,遂率部驻守西部边陲,令吐蕃人数年不敢犯边;同时又创设屯田之举,让边关的戍卫部队得以自给自足,使朝廷免却了"和籴(征购军粮)之费"与"转输之艰",故而深受武则天赏识(当时的唐高宗当家不主事)。

入朝为相后,娄师德看透了当时的状况,告密成风,酷吏当道,只有如履薄冰小心翼翼,才会生存下去。他一方面忍辱负重,在酷吏和群小的夹缝中艰难生存;另一方面又为朝廷拔擢了一批德才兼备的正直之士,默默地为朝廷选拔并储备人才资源,以待日后的拨乱反正。

比如名垂青史的一代良相狄仁杰,正是得益于娄师德的推荐援引。但是娄师德却从未向任何人透露过自己的引荐之功,甚至连狄仁杰本人也长期误会娄师德。狄仁杰对娄师德表面上的为人颇为鄙视,好几次想把他排挤出朝。武则天察觉狄仁杰对娄师德的误会后,故意问狄仁杰:"你认为娄师德是否贤能?"狄仁杰说:"当大将,尚能谨守边陲,至于贤不贤能,臣不知。"武则天又问:"娄师德可有知人之明?"狄仁杰答:"臣与他同朝为官,从未听说他有知人之明。"

武则天最后微笑着告诉狄仁杰:"朕之所以能了解重用你狄卿,正是因为娄师德的引荐。就此而言,他也算是有知人之明吧。"狄仁杰闻言,顿时惭悚不已。过后他时常感叹,并屡屡对人说:"娄公可谓盛德之人,我被他包容了这么久,竟然从未看出他有如此博大的胸怀!"

《旧唐书》对娄师德有一段非常中肯的评价:"师德颇有学涉,器量宽厚,喜怒不形于色。自专综边任,前后三十余年,恭勤接下,孜孜不怠。虽参知政事,深怀畏避,竟能以功名始终,甚为识者所重。"《资治通鉴》也说:"师德在河陇(今甘肃及青海东部)……恭勤不怠,民夷安之。性沉厚宽恕……是时罗织纷纭,师德久为将相,独能以功名终,人以是重之。"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文韬武略、智勇双全之人,却不得不在武周朝堂上以一副圆滑世故、苟且偷生的模样自保,足见当时的政治环境之苛酷与恐怖!

这就是"唾面自干"成语的出处背景,不禁令人唏嘘不已啊!

国学大师南怀瑾曾说:“人生的快慰往往源于不记恨。”大师是在告诉我们,要原谅那些伤害过你的人,记住别人曾经对你的好,那样会给你带来一种身心的平和。忘记那些微不足道的愤怒,你就能体会到生活中的平和之美。

南怀瑾——没有降生的涵养,即不能发生进世的过业。目光短浅、骄傲自大之辈绝不会成大事。每个人要有学识,要有气度,胸襟要宽广。要成大事、力大业,就要与别人不同的气度。“宰相肚里能撑船”这句古谚早就告诉我们,气度非凡的人要么不会斤斤计较于小事。总是能容忍一切得失,容忍别人的过错,时刻提醒自己。

故事“宰相肚子能撑船”三国时期的蜀国,在诸葛亮去世后任用蒋琬主持朝政。而他的属下有个叫杨戏的人,性格较为孤僻。蒋琬与他说话,他也是只应不答。有人就看不惯了,在蒋琬面前说;“杨戏这个对您如此的怠慢,太不像话了。”蒋琬坦然一笑对着他说:“人都是有各自脾气与秉性的吧。让他当面说赞扬我的话,那可不是他的习性;让他当着众人的面说我的不是,他也觉得我下不来台。所以,他只好不做声了。其实啊,这正是他为人的可贵之处。”之后,就有人赞扬蒋琬“宰相肚子能撑船。”

南怀瑾曾感慨道:“一个越是有德的人,当他的地位越高,临事时就越是恐惧,越加小心谨慎……不但一国君主应该戒慎恐惧,就是一个平民,平日处世也应该如此,否则的话,稍稍有一点收获,就志得意满。赚了一万元,就高兴得一夜睡不着,这就叫做‘器小易盈’,犹如一个小酒杯,加一点水就满溢出来了。像这样的人,是没有什么大作为的。”

这就是我们说的责任与担当,有责任担当的人,不管遇到任何事,既要大度又有心量。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我们遇事,遇到挫折要有豁达的情怀,保持一颗积极的心态。逆境的生活可以磨练我们的意志。忍受孤独可以在彷徨中修养自己的心灵。这些都需要博大的胸怀,非凡的气度。

《坛经》中有这样一段话:“何名‘摩诃’?摩诃是大,心量广大,犹如虚空,无有边畔,亦无方圆大小,亦非青黄赤白,亦无上下长短,亦无嗔无喜,无是无非,无善无恶,无有头尾。”那么何为“摩诃”呢?南怀瑾解释说:摩诃是大的意思,是用来比喻人的心胸广阔的。人的心量非常大,就像广阔的空间一样没有边际一样。

南怀瑾:面对伤害,是心情忧郁、闷闷不乐、愤愤不平呢,还是大度一些,宽容对方呢?其实做人最明智的态度是:宽容、礼让、与人为善。南怀瑾说:“人不是生活在桃花源般的纯净的世界里,人与人之间难免磕磕碰碰、发生摩擦,此时人的心灵便会受到伤害。现代社会人际关系日趋紧密、广泛,也日趋复杂、微妙,你一不小心就有可能得罪了谁,冒犯了谁,甚至你并未得罪或冒犯别人,人与人之间也会发生误会。面对伤害,是心情忧郁、闷闷不乐、愤愤不平呢?还是大度一些,宽容对方呢?其实做人最明智的态度是宽容、礼让、与人为善。”

古代“唾面自干”的故事有个名叫娄师德的人,是唐朝大臣、名将。他很有学问,为人宽宏大度,非常谨慎,喜怒不形于色。一日,他的弟弟要到代州去做官,娄师德于是教导弟弟要学会忍耐。弟弟说:“这没问题,比如说有人往我脸上吐口水,我把它擦掉就是了。”可娄师德却说:“擦掉也不对,因为这样还是会显出你对他的做法不满,所以你应该让它在自己脸上干掉。”

懂得礼让、懂得宽容,与人为善,就是化干戈为玉帛。那我们心胸就宽广了,心境也就安定了。人不可有怨恨,怨人其怨己。生活中,有时候我们伤害他人,也是伤害自己。何必贪一时之快,让自己闷闷不热,愤愤不平呢?所以说还是大度一些吧。

一、宠辱不惊的人有:卫子夫、宋荣子、司马迁、陶渊明、陈眉公等等

二、简介:

1、卫子夫,汉武帝刘彻第二任皇后,在位三十八年,为历代皇后在位时间第二长者。卫子夫原是平阳公主府中一名歌女,因为出众的技艺与脱俗的姿容而被武帝垂青,一夕得宠。初时为夫人,后晋封为皇后。一人受宠,满门富贵。卫子夫的弟弟卫青、外甥霍去病均受封,因抗击匈奴屡立战功,成为大汉赫赫有名的常胜将军,并称“帝国双璧”。由此,奠定了卫子夫在后宫独一无二的地位。卫子夫虽出身卑微,然而贤良淑德、谦逊守礼,凭着无可挑剔的妇德与雄厚的家族实力,得到一代帝王——汉武大帝的青睐与尊重。征和二年(公元前91年),卫子夫与太子受奸臣江充等人迫害,卷入巫蛊之祸,含冤自尽,一代皇后荣宠半生,落得凄凉含冤的下场。

2、司马迁(前145年-不可考),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西汉史学家、散文家。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陵败降之事辩解而受宫刑,后任中书令。发奋继续完成所著史籍,被后世尊称为史迁、太史公、历史之父。

司马迁早年受学于孔安国、董仲舒,漫游各地,了解风俗,采集传闻。初任郎中,奉使西南。元封三年(前108)任太史令,继承父业,著述历史。他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原名《太史公书》)。被公认为是中国史书的典范,该书记载了从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期,到汉武帝元狩元年,长达3000多年的历史,是“二十五史”之首,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3、宋荣子是宋国墨家贤人,据学界的考证,宋荣即宋銒或宋牼,战国时思想家,主张止战。宋荣子,《成疏》:"子者,有德之称,姓荣氏,宋人也。"《释文》:"司马( )、李(颐)云:';宋国人也。';崔()云:';贤者也。';"他们都作为宋国一个姓荣的贤人来看 待。

成语: 唾面自干 成语简解 编号 : 81 成语 : 唾面自干 注音 : ㄊㄨㄛˋ ㄇ|ㄢˋ ㄗˋ ㄍㄢ 汉语拼音 : tuò miàn zì gān 参考词语 : 面能干唾 反义 : 以牙还牙 , 以眼还眼 , 睚眦必报 近义 : 逆来顺受 释义 : 当别人吐口水在脸上时,不擦拭而让它自己干掉的故事。比喻逆来顺受,宽容忍让。#典出唐.刘餗《隋唐嘉话.卷下》。 Emoji符号 : 唾 (这是本站原创收集整理的汉字“唾面自干”对应Emoji表情符号“”,为汉字添加生动形象的符号、对照PNG及动画GIF图,也方便大家复制粘贴到社交媒体等地方,点击Emoji符号""和链接还可以查看该符号在《EmojiAll表情词典》中更详细的介绍。)

娄师德(630年-699年),字宗仁,郑州原武(今河南原阳)人,唐朝宰相、名将。

娄师德进士出身,由江都县尉累迁至监察御史。后以文官应募从军,西征吐蕃,立有战功,被任命为殿中侍御史兼河源军司马,主持屯田。又升任左金吾将军、检校丰州都督。

长寿元年(692年),娄师德回朝,任夏官侍郎,次年拜相,不久又任河源等军检校营田大使,内迁秋官尚书。后因征讨吐蕃兵败,被贬为原州员外司马。

万岁通天二年(697年),娄师德再次拜相,改任纳言,次年出任陇右诸军大使。699年(圣历二年),娄师德病逝,追赠凉州都督,諡号贞。

基本介绍 本名 :娄师德 字号 :字宗仁 所处时代 :唐朝 民族族群 :汉族 出生地 :郑州原武 出生时间 :630年 去世时间 :699年 主要成就 :屯田戍边,两次拜相 官职 :纳言、陇右诸军大使 爵位 :原武县男→谯县子 諡号 :贞 人物生平,早期事迹,戍边屯田,两度拜相,晚年生活,轶事典故,唾面自干,豺狼咬鱼,生性宽厚,感愧狄公,人物评价,后世地位,个人作品,家庭成员,史籍记载,影视形象,墓葬纪念, 人物生平 早期事迹 娄师德二十岁时考中进士,被任命为江都(今江苏扬州)县尉,后累迁至监察御史。 戍边屯田 678年(仪凤三年),唐高宗命李敬玄征讨吐蕃,并在河南、河北招募猛士。娄师德虽是文臣,却头戴红抹额前去应募。唐高宗大喜,任命他为朝散大夫,让他随军出征。 娄师德像 同年九月,洮河道行军大总管李敬玄率领唐军征吐蕃,刘审礼率领的少量唐军前锋与吐蕃大军交战,而李敬玄不去救援,刘审礼战没。黑齿常之夜袭吐蕃军营,吐蕃军溃乱,李敬玄率十几万唐军的主力返回鄯州。娄师德奉唐高宗的命令收集逃散的将士,军队又振作起来。唐高宗又命令娄师德出使吐蕃。娄师德与吐蕃将领论赞婆会于赤岭(今青海日月山)。娄师德宣扬唐朝威信,陈述利害,使吐蕃既敬畏又心悦诚服。娄师德被改任为殿中侍御史,兼河源军司马,兼管屯田事务。 682年(永淳元年),吐蕃入侵河源军(治今青海西宁)。娄师德率军在白水涧(今青海湟源南)迎战,八战八捷。唐高宗认为他是文武兼备,便任命他为比部员外郎、左骁卫郎将、河源军经略副使。 690年(天授元年),娄师德升任左金吾将军、检校丰州都督,仍旧主持屯田事务。他身穿皮袴,亲自率士卒开垦荒田,储积粮食数百万,使得边军军粮充足,不再受粮草转运之苦,受到武则天的嘉奖。 两度拜相 692年(长寿元年),娄师德被召回朝中,担任夏官侍郎、判尚书事,次年又拜同凤阁鸾台平章事,成为宰相。 694年(延载元年),武则天对娄师德道:“军队在边疆,必须开垦荒田,您不能因此事辛劳而畏难。”便任命他为河源、积石、怀远等军及河、兰、鄯、廓等州检校营田大使。后来,娄师德又改封秋官尚书、原武县男。 696年(万岁通天元年),娄师德被任命为左肃政台御史大夫、肃边道行军副总管,与夏官尚书王孝杰一同征讨吐蕃。三月,唐军在素罗汗山被吐蕃大将论钦陵击败,王孝杰被削官为民,娄师德则贬为原州员外司马。 697年(神功元年),娄师德升任凤阁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再次担任宰相。不久,娄师德被任命为清边道副大总管,攻打契丹,后与河内王武懿宗、狄仁杰一同安抚河北各州。九月,娄师德改任纳言,进封谯县子。 晚年生活 698年(圣历元年),娄师德充任陇右诸军大使,主持河西屯田事务。 699年(圣历二年),突厥入侵,娄师德出任检校并州长史、天兵军大总管。同年九月,娄师德在会州(今甘肃靖远)病逝,终年七十岁,追赠凉州都督,諡号贞。 轶事典故 唾面自干 娄师德的弟弟被任命为代州刺史,临行之时,娄师德问道:“我是宰相,你也担任州牧,我们家太过荣宠,会招人嫉妒,应该怎样才能保全性命呢?”弟弟道:“今后即使有人吐我一脸口水,我也不敢还嘴,把口水擦去就是了,绝不让你担心。”娄师德道:“这恰恰是我最担心的。人家朝你脸上吐口水,是对你发怒。你把口水擦了,说明你不满,会使人家更加发怒。你应该笑着接受,让唾沫不擦自干。” 豺狼咬鱼 武则天曾颁布禁屠令,禁止屠宰禽畜。当时娄师德担任御史大夫,到陕西公干,吃饭时厨子送上一盘羊肉。娄师德道:“皇帝严禁屠杀,怎么会有羊肉?”厨子道:“这只羊是豺咬死的。”娄师德笑道:“这只豺太懂事了。”于是吃了羊肉。厨子又端上一盘鱼脍,娄师德又问。厨子又道:“这只鱼是豺咬死的。”娄师德斥骂道:“你这个蠢货,豺怎么能咬死鱼呢,你应该说是水獭咬死的。” 生性宽厚 娄师德曾与李昭德一同上朝,因身体肥胖,行走缓慢。李昭德多次停下等他,他还是赶不上来。李昭德不禁生气地骂道:“你这个乡巴佬!”娄师德笑道:“师德不是乡巴佬,谁是乡巴佬。” 娄师德巡视并州,在驿馆与下属一同吃饭。他发现自己吃的是精细的白米,而下属吃的却是粗糙的黑米,便把驿长叫来,责备道:“你为什么用两种米来待客?”驿长惶恐的道:“一时没那么多浙米,只好给您的下属吃粗食,死罪。”娄师德道:“是我们来的太仓促,导致你来不及准备。”然后把自己的吃食也换成粗食。 娄师德巡察屯田,部下随从人员已先起程,他因有足疾,便坐在光政门外的横木上等人牵马来。这时,有一个县令不知他的身份,自我介绍一番后,便与他一同坐在横木上。县令手下看见,连忙告诉县令:“这是纳言。”县令大惊,口称死罪。娄师德道:“你因为不认识我才和我同坐,法律没规定这也是死罪。” 娄师德到灵州,在驿馆吃完饭准备离去,手下判官道:“我们连水也没喝上呢,根本没人答理。”娄师德便把驿长叫来,责问道:“判官与纳言有何区别,你竟敢不理他?拿板子来。”驿长连忙叩头请罪,娄师德又道:“我本想打你一顿,但我这个大使打你这个小小的驿长,传出去对我名声不好。告诉你的上官吧,你小命又难保。算了,我饶了你。”驿长叩头流汗,狼狈而去。娄师德望着他的背影,对判官说,“我替你出气了。” 感愧狄公 娄师德曾推荐狄仁杰担任宰相。狄仁杰拜相后,对此丝毫不知,多次排挤他,将他放了外任。武则天问狄仁杰道:“娄师德贤明吗?”狄仁杰道:“他担任将领谨慎守职,是否贤明,我就不知道了。”武则天又问:“娄师德知人吗?”狄仁杰道:“臣曾与他同僚,没听说过他知人。”武则天道:“我用你为宰相,就是娄师德举荐的,看来他确实知人啊。”然后拿出当初娄师德举荐的奏章。狄仁杰大惭,叹道:“娄公盛德,我被他宽容相待却不知道,我不及他太远了!” 人物评价 卢承业:子,台辅器也。 李治:卿有文武材。 狄仁杰:娄公盛德,我为所容乃不知,吾不逮远矣! 张鷟:纳言直而温,宽而栗,外愚而内敏,表晦而里明,万顷之波,浑而不浊,百练之质,磨而不磷,可谓淑人君子,近代之名公者焉。 杜牧:娄侍中师德,亦进士也,吐蕃强盛,为监察御史,以红抹额,以猛士诏,躬衣皮袴,率士屯田,积谷八百万石,二十四年西征,兵不乏食,荐狄公为相,取中宗于房陵,立为太子。 刘昫:① 师德颇有学涉,器量宽厚,喜怒不形于色。自专综边任,前后三十余年,恭勤接下,孜孜不怠。虽参知政事,深怀畏避,竟能以功名始终,甚为识者所重。② 娄师德 而慷忾,勇也;荐仁杰而入用,忠也;不使仁杰知之,公也;营田赡军,智也;恭勤接下,和也;参知政事,功名有卒,是人之难也,又何愧于将相乎! 宋祁:① 师德长八尺,方口博唇。深沉有度量,人有忤己,辄逊以自免,不见容色。总边要、为将相者三十年,恭勤朴忠,心无适莫,方酷吏残鸷,人多不免,独能以功名始终,与郝处俊相亚,世之言长者,称娄、郝。② 仁轨等以兵开定四夷,其勇无前,至奉上则瞿瞿若不及,行俭临下以恕,师德宽厚,其能以功名始终者,盖近乎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者邪! 司马光:师德在河陇,前后四十余年,恭勤不怠,民夷安之。是时罗织纷纭,师德久为将相,独能以功名终,人以是重之。 后世地位 780年(建中元年),娄师德与房玄龄、杜如晦等三十七人被唐德宗定为宰臣上等。 848年(大中二年),唐宣宗将三十七位功臣的画像挂在凌烟阁内,其中就有“纳言娄师德”。 个人作品 《全唐文》收录有《镇军大将军行左鹰扬卫大将军兼贺兰州都督上柱国凉国公契苾府君碑铭》 家庭成员 儿子:娄思颍,曾任介休县令。 孙子:娄志学,曾任千乘县令。 史籍记载 《旧唐书·卷九十三·列传第四十三》 《新唐书·卷一百八·列传第三十三》 《资治通鉴·卷二百二·唐纪十八》 《资治通鉴·卷二百三·唐纪十九》 《资治通鉴·卷二百五·唐纪二十一》 《资治通鉴·卷二百六·唐纪二十二》 影视形象 2004年《无字碑歌》,王岗饰演娄师德 王岗饰演的娄师德 墓葬纪念 娄师德墓位于河南省原阳县师寨镇安庄,东西长75米,南北宽6米,高145米。墓前原立两通石碑,其中一通上书“唐封阁老平章娄贞公之墓”,文革期间被毁。

成语名称: 唾面自干 tuò miàn zì gān

欢迎您访问本页,本页的主要内容为解释成语唾面自干的出处和来源,以及回答唾面自干的意思是什么,其中包含英语翻译和造句,同时提供了百度百科和SOSO百科的链接地址,为您全方位的诠释唾面自干成语。如果本页找不到内容,在页尾点击回百度搜索。

[成语解释] 别人往自己脸上吐唾沫,不擦掉而让它自干。形容受了污辱,极度容忍,不加反抗。

[成语出处] 《新唐书·娄师德传》:“其弟守代州,辞之官,教之耐事。弟曰:‘有人唾面,洁之乃已。’师德曰:‘未也,洁之,是违其怒,正使自干耳。’”

[近义] 逆来顺受

[用法] 紧缩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例句] 若讲能够忍耐的,莫若本朝去世不久的娄师德了:他告诉兄弟,教他~。(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三十八回)

百科解释如下:

目录 • 成语资料

• 成语示例

• 成语出处

• 成语故事

英汉词典解释

&gt&gt到爱词霸英语查看详解

成语资料[回目录]

成语:唾面自干

发音:tuòmiànzìgān

释义:别人往自己脸上吐唾沫,不擦掉而让它自干。形容受了侮辱,极度容忍,不加反抗。

用法: 作谓语、定语;指逆来顺受

相近词:逆来顺受

反义词:针锋相对

同韵词:少吃没穿、居常之安、趁风转帆、接二连三、马放南山、渔海樵山、元恶大奸、刬恶锄奸、事不过三、党恶佑奸。

成语示例[回目录]

若讲能够忍耐的,莫若本朝去世不久的娄师德了:他告诉兄弟,教他~。(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三十八回)

成语出处[回目录]

《新唐书·娄师德传》:“其弟守代州,辞之官,教之耐事。弟曰:‘有人唾面,洁之乃已。’师德曰:‘未也,洁之,是违其怒,正使自干耳。’”

成语故事[回目录]

这个故事发生在唐代武则天时期。娄师德的才能非常得到武则天的赏识,招来很多人的嫉妒,所以在他弟弟外放做官的时候他对他弟弟说:“我现在得到陛下的赏识,已经有很多人在陛下面前诋毁我了,所以你这次在外做官一定要事事忍让。”他弟弟就说:“就算别人把唾沫吐在我的脸上,我自己擦掉就可以了。”娄师德说:“这样还不行,你擦掉就是违背别人的意愿,你要能让别人消除怒气你就应该让唾沫在脸上自己干掉。”

百度百科地址:baikebaiducom/view/329045htm

SOSO百科地址:

百度搜索:《 点击此处 》

成语名称: 犯而不校 fàn ér bù jiào

欢迎您访问本页,本页的主要内容为解释成语犯而不校的出处和来源,以及回答犯而不校的意思是什么,其中包含英语翻译和造句,同时提供了百度百科和SOSO百科的链接地址,为您全方位的诠释犯而不校成语。如果本页找不到内容,在页尾点击回百度搜索。

[成语解释] 犯:冒犯;校:计较。别人冒犯了;也不计较。

[成语出处] 《论语·泰伯》:“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较。”

[正音] 校;不能读作“xiào”。

[辨形] 校;不能写作“较”。

[近义] 唾面自干

[反义] 针锋相对 以眼还眼

[用法] 含贬义。作宾语主要用在心理动词后面。一般作谓语、宾语、定语。

[结构] 复句式。

[例句] 鲁迅说过“~"是恕道;“以眼还眼;以牙还牙"是直道。

百科解释如下:

词目 :犯而不校

使用频率 :常用

发音 :fàn ér bù jiào

释义 :受到别人的触犯或无礼也不计较。犯:触犯;校:计较。

出处 :先秦·孔子《论语·泰伯》:“以能问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

近义词 :唾面自干、逆来顺受

反义词 :针锋相对、以眼还眼

用法 :复杂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

示例 :

清·李绿园《歧路灯》第五十五回:“惠养民道:‘ ~ ,何以罚为。’大家微笑,各自散去。”

鲁迅说过:“‘ ~ ’是恕道,‘以眼还眼,以牙还牙‘是直道’。”

像他这样宽宏大量、 ~ 的人是不多见的了。

百度百科地址:baikebaiducom/view/144575htm

SOSO百科地址:baikesosocom/v720549htm

百度搜索:《 点击此处 》

以上就是关于唐朝宰相娄师德曾教训弟弟唾面自干,最后是什么结局全部的内容,包括:唐朝宰相娄师德曾教训弟弟唾面自干,最后是什么结局、“宰相肚里能撑船”这句俗语有着怎样的历史典故、中国历史上有哪些是宠辱不惊的人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life/3831894.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07
下一篇 2023-05-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