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七国当中韩国第一个被灭是实力不行吗

为什么七国当中韩国第一个被灭是实力不行吗,第1张

韩国(公元前403——公元前230)周朝的诸侯国之一,是战国七雄之一。公元前403年,韩国建立,建都于阳翟(今河南禹县)。韩国是战国七雄之一,曾经兵强马壮,缘何第一个被秦国所灭?

这有几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韩国地理位置,决定了被秦国灭亡的第一个。韩国、赵国、魏国是从晋国分裂出来的。地理位置关键,韩国国土主要包括今山西南部及河南北部,是秦东出,齐西进,赵魏南下,楚北上的必经地方。

韩国在七国中为最小,而所处地位却最重要。由于地处黄河中游地区,韩国东部和北部都被魏国包围、西有秦国、南有楚国、以及有当时已很薄弱的东周,它扼制秦由函谷关东进之道路,秦要并灭六国,必须首先灭韩。

第二,国力弱小。韩国领土最少,民众最少。与他的两个从晋国分离出兄弟国家相比,韩国立国之初国力就不及魏国和赵国,这是韩国的先天不足。地理位置使韩国很难扩展自己的疆域,也很难和别人保持长久的联盟。完全没有发展的空间。在昭侯时的短暂强盛之后,韩国迅速衰落。国力与其他六雄比起来,相差太远。

第三,韩国变法不彻底,丧失了强大的机遇。韩国变法不彻底,韩国由申不害主持变法19年,但只是吏治变法,没有涉及根本性的变法。这场变法虽让韩国短暂强盛过,但留下了更严重的后患。申不害用术治治国,留下了人治的传统,使韩国庙堂不思强国的根本,而幻想采用术的奇谋保存国家,后果自然越来越弱,变成最先被消灭的战国。

第四,秦国“远交近伐” 战略的牺牲品。秦国结交离得远的国家而进攻邻近的国家。韩国地理位置关键,是秦东出的必经之路。

公元前238年,秦王嬴政开始亲政,周密部署统一六国的战争。李斯、尉缭等协助秦王制定了统一全国的战略。李斯建议嬴政先攻韩赵,“赵举则韩亡,韩亡则荆魏不能独立,荆魏不能独立则是一举而坏韩、蠹魏、拔荆,东以弱齐燕”。这一战略步骤可以概括为三步,即笼络燕齐,稳住楚魏,消灭韩赵,然后各个击破,统一全国。

秦灭六国是这么一个顺序:韩、赵、魏、楚、燕、齐。韩国第一个被秦国所灭在情理之中。

一、春秋诸侯国

公元前11世纪周天子分封的诸侯国,开国君主是周成王的弟弟。疆域在今山西河津东北,一说今陕西省韩城市。西周、春秋时期被晋国所灭。

二、战国诸侯国

简史

韩国

国姓:姬姓韩氏 爵位:侯爵,前315年称王 国都: 1 阳翟 (河南禹州) 2 新郑 (河南新郑) 始封此国者:周威烈王 兴亡年代:前403年 至 前230年 灭亡原因:被秦国所灭 史书记载:史记(卷45:韩世家) 韩是古国名,东周战国七雄之一,后世历史学家将韩、魏、赵、秦、楚、燕与齐合称战国七雄。韩国国土主要包括今山西南部及河南北部,初都阳翟(今河南省许昌市禹州),灭郑国后迁新郑(今河南郑州新郑)。 中国古代史中,西周至春秋战国时期的韩国,中原地区晋三分为韩、赵、魏三家。约公元前11世纪武王灭商后的西周时期,周朝实行分封制,大封诸侯。周成王时,周公旦摄政,平息了商纣王子武庚和管叔、蔡叔的叛乱。周成王再次分封,封其弟于唐,号唐叔,国在燕国之西,即今山西河津县东北。因在晋水,后改成晋,韩国的先人春秋时为晋国大夫,受封于韩原(今山西河津县东北)。春秋末年,韩贞子迁于平阳(今山西临汾市西南)。 公元前403年,韩、赵、魏三家得到周威烈王的承认,正式位列于诸侯,韩国建立。开国君主是晋国大夫韩武子的后代,建都于阳翟(今河南禹县)。公元前375年,韩哀侯灭郑,迁都新郑。韩国是战国七雄之一,起源于三家分晋:春秋末年,晋国大夫赵襄子、魏献子和韩宣子于公元前433年先行暗杀智伯,然后再将晋的领地瓜分,成为三个诸侯国。后世历史学家将韩、魏、赵三国与秦、楚、燕、齐合称战国七雄。初都阳翟(今河南省许昌市禹州),灭郑国后迁新郑(今河南省郑州)。 韩国国势最强是韩昭侯在位时。他用法家的申不害为相,内政修明,韩国成小康之治。由于地处中原,韩国被魏国、齐国、楚国和秦国包围, 所以完全没有发展的空间,国土也是七国之中最小的一个,使韩国成为第一个被秦所灭的战国诸侯国,于前230年灭亡。 韩国最著名的人物是法家代表人物韩非,他是韩国贵族,其思想却为秦国所用。

三、高丽(918-1392)和朝鲜(1392-1910)这两个王国,在抗击契丹(辽)、女真(金)、蒙古、满族和日本入侵的同时,加强了王朝的力量,繁荣了文化。19世纪末,朝鲜成为中国、俄国和日本等国家之间激烈竞争的焦点。1910年,日本吞并朝鲜,建立殖民统治,结束了朝鲜王朝,随之结束了传统的朝鲜。1945年,朝鲜半岛光复不久,国土便被分割,以北纬38度线为界,在朝鲜半岛南部成立大韩民国,李承晚任总统,在朝鲜半岛北部成立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金日成任国家主席。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同年8月6日,“联合国军”于仁川登陆,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渡鸭绿江入朝作战。朝鲜战争历时3年,最终交战双方于1953年7月27日上午10时签署《朝鲜停战协定》及《关于停战协定的临时补充协议》,仍以北纬38度线附近双方实际控制线为停火线。至此,南北朝鲜对峙状态持续至今。

四、明朝藩国

大明韩藩国,为明朝在西北分封的藩国,始祖为明太祖朱元璋第二十子朱松。 韩宪王朱松像

韩宪王朱松(1380年6月26日—1407年11月19日),明太祖朱元璋庶二十子,母周妃,与岷庄王朱楩同母,王妃冯氏。朱松为人为人谨慎,英敏聪颖,通晓古今,无大功大过。朱松在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受封韩王,但他尚未就藩,就在永乐五年(1407年)去世,享年仅28岁。 韩恭王朱冲(火+或)(1397—1440),韩宪王朱松嫡一子,明仁宗朱高炽堂弟。永乐九年(1411年)袭封韩王,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就藩甘肃平凉府,正统五年(1440年)去世。

韩国,先秦时诸侯国,战国七雄之一,与魏国、赵国合称三晋。国君为姬姓韩氏,是晋国大夫韩武子的后代。

公元前453年,晋国的韩、赵、魏三家大夫灭智伯荀瑶,瓜分晋地,是为晋阳之战。后韩、赵、魏三家大夫得到周威烈王的承认,正式位列于诸侯,韩国建立,建都于阳翟。后韩哀侯灭郑国,迁都新郑。

韩国以其著名的兵器——弩,为各国所畏惧。所谓“天下之强弓劲弩皆从韩出”,韩国的弩能射800米之外。除此以外,韩国的剑也异常锋利。

韩国国势最强是韩昭侯在位时。他用法家的申不害为相,改革变法内政修明,韩国成小康之治。并加强王权,万事皆有法度,以法治国。由于地处中原,韩国被魏国、齐国、楚国和秦国包围, 所以完全没有发展的空间,国土也是七国之中最小的一个。

韩国的国土面积可能还没有楚国的四分之一大。这里需要说一下,上古时代看一个国家是否强盛。不一定是看它的土地面积,还要看其他方面。比如有效土地开发程度,资源的利用率,最关键的是人口。比如,战国时燕国国土虽比韩国大很多,但燕国北方广大地区荒无贫之,人口稀少,且常受匈奴外族的侵犯,有些地区都弃之不要。所以燕国在很多时侯在七国中偏弱。韩国地处平原,土地开发得好,农业发展好,人口密度大。战国时人口是衡量一个国力的基础。因为那时侯全民皆兵,闲时为农,战时为兵,壮年男士充当前线,壮女及老弱负责后勤。只有人口才能源源不断生产出兵力及劳动力。战国时秦国人口大约500万,楚国400万,韩国也有200万以上,七国总人口在3000万至3500之间。因为连年征战,人口增长缓慢。

韩国乃四面受敌,周边的魏赵楚都比他们强大,这样制约了他们的发展。为了拓展疆域,韩国历代祖先都在打南端郑国的主意。韩哀候时,韩国灭掉郑国,迁都新郑,一举成为战国初期的强国,是韩国的黄金时代。韩哀候被游侠聂政误杀后,其子韩懿候继位,他雄心勃勃,力图开创韩国的伟业,甚至产生了灭魏统一三晋的野心。当魏国动荡时,韩懿候看准时机,联合赵国攻打魏国,企图灭魏,然而双方合作却谈崩,伐魏半途而废。死里逃生的魏惠文王对韩赵恨之入骨。

韩国虽然充满活力,但却先天不足,一直在夹缝中求生存。父亲种下的仇恨给即位的韩昭候留下祸根。魏惠文王率先变法,最先称霸。魏惠文王站稳脚跟后分别攻打韩赵,韩国危矣。韩昭候一愁莫展,这个时候一个叫申不害的人出现了。

申不害,士人出身,法家代表人物之一。他献计让韩昭候向魏国示弱称臣,忍一时保得国家生存,魏强韩弱,此乃以柔克刚,更会得到天下诸候的同情,从而更加憎恨魏国,此乃一举三得。韩昭候依计而行,魏国果然退兵。从此申不害进入韩国权利中心。此人深谙权谋纵横之术,能洞察国君心机。后来又任申不害为相邦,推行变法,打击贵族,贵族私兵土地収归国君所有,并建立起绝对王权制度。从此韩国由一个有活力青年蜕变成一个胸有城俯的中年。

韩昭候任申不害为相推行变法,一时谓之劲韩,他国不敢侵。后来,韩齐联军在马陵大败魏军,魏大将庞涓自杀,魏国元气大伤,失去了霸主之位。申不害在韩国推行变法,以法家治国,韩彻底论为权谋术土之国。军民不再是坚韧忠心,代之的是尔虞我诈。

魏国倒下之后,西方的霸主秦国又成长成了巨人。秦国远交近攻,不断吞食各诸候,韩国首当其冲。为了共逾强敌,曾经的敌人不得不联合起来。韩魏24万大军在伊阙激战,然合作双方各怀鬼胎,魏国不愿充当先锋,韩国不愿救援,又遭遇了战神白起,失败是注定的。白起以10万之众全歼韩魏24万大军。伊阙之战争打断了韩国仅存的脊梁。

后秦昭王派军攻打韩国上党,相邦张平又献计使秦赵发生了长平之战。长平之战白起坑杀赵45万军,将赵国的脊梁又打断。为了韩国的苟延残喘,将祸水引向赵囯,而韩国却躲在背后。赵国失败后,韩国也失去了最后的屏幕。几年后,上党还是丢了,只剩下两郡土地。

秦王赢政继位后,奋六世余烈,欲统一六国,而邻近东边的韩是第一个。韩王先后派水利师郑国韩公子韩非子前往秦做间人。郑国后来投降了秦国,韩非子被赐死于秦国监狱。

韩非子死后两年,公元前230年秦国东进灭韩。韩国因时运不济,在诸国博奕中奉行以权谋治国,放弃了热血与耿直的秉性,代之的是苟活,忽视了对自身实力的熬炼,灭亡成为必然。六国之中,韩国最先灭亡,韩国的灭亡是一曲小国的悲歌。

秦王政十六年至十七年(公元前231—前230年),在秦灭六国的战争中,秦军攻灭韩国(今河南中部)的作战。

十六年九月,韩国南阳守腾主动投降并献出南阳地(今河南境太行山南、黄河以北地区)。接收后秦国实际上却以该地为前进基地,作进攻韩国的准备。十七年(前230年),内史腾率领秦军突然南下渡过黄河进攻韩国,一举攻克韩都新郑(今河南新郑),俘获韩王安,继而占领韩国全境,灭亡韩国。秦国遂在韩地设置颍川郡,建郡治于阳翟(今河南禹州)。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韩国(公元前403——公元前230)周朝的诸侯国之一,是战国七雄之一,与魏国、赵国合称三晋,国君为姬姓韩氏,是晋国大夫韩武子(晋武公叔父)的后代。韩国以其著名的兵器--弩,为各国所畏惧。所谓“天下之强弓劲弩皆从韩出”,韩国的弩能射800米之外,“远者括蔽洞胸,近者镝弇心”。在战国七雄中,韩国的兵器可以说是最强的。不过,这并没有阻止韩国的灭亡。韩国是山东六国中第一个被秦所灭的诸侯国,于前230年覆亡。那么,问题来了,战国七雄中,韩国的兵器最强,为什么第一个被秦所灭呢?

首先,公元前453年,晋国的韩、赵、魏三家大夫灭智伯荀瑶,瓜分晋地,是为晋阳之战。在消灭了智伯荀瑶之后,魏赵韩三家成为事实上的三个诸侯国。公元前403年,韩、赵、魏三家大夫得到周威烈王的承认,正式位列于诸侯。其中,就韩国来说,一开始建都于阳翟(今河南省禹州市一带)。公元前375年,韩国正式消灭郑国这一诸侯国,并迁都新郑(今河南省郑州市一带)。在战国七雄中,韩国的兵器可以说是最强的。根据史料记载,韩国以其著名的兵器——弩,为各国所畏惧。所谓“天下之强弓劲弩皆从韩出”。

同时,就战国时期著名的纵横家苏秦,曾经评价韩国:韩卒之剑戟,皆出于冥山棠溪、墨阳、合伯、邓师、宛冯、龙渊、大阿,皆陆断马牛水击鹄雁,当敌即斩坚。苏秦还表示:以韩卒之勇,被坚甲,跖劲弩,带利剑,一人当百,不足言也。由此,对于韩国来说,不仅兵器非常厉害,而且士卒也还具有非常高的战斗力。那么,问题来了,既然兵器最强,为什么相对于魏国、赵国、楚国、齐国、燕国等诸侯国,韩国是第一个被秦国消灭的诸侯国呢?对此,在笔者看来,这跟韩国的地理位置存在直接的关系。

在战国七雄中,地理位置最差的就是韩国和魏国这两个诸侯国,相对于其他诸侯国,韩国和魏国都处在四战之地,也即周边都是大国,自身缺乏足够的战略纵深。其中,虽然魏国在战国初期一度成为力压秦国、齐国、楚国的霸主,但是,这也是因为其继承了晋国的衣钵。此后,因为秦国、齐国等诸侯国的变法和崛起,魏国地理位置上的劣势越来越明显,最终失去了霸主的地位。而对于韩国来说,在三家分晋时,自己一开始的疆域面积就不如魏国和赵国,又因为处在四战之地,即便兵器最强,也无法抵挡周边多个大国的压力。

最后,就韩国来说,因为疆域和人口在战国七雄中几乎都是垫底的,即便自己的兵器和士兵非常精锐,也不可能扭转这一劣势。而因为处在四战之地,只能吞并周边的小国郑国,之后就很难再次扩大自己的疆域了。所以,在战国七雄中,韩国能够坚持到公元前230年才被消灭,已经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了。总的来说,由于地处中原,韩国被魏国、齐国、楚国和秦国包围,所以完全没有发展的空间,疆域面积也是七国之中最小的一个。在此基础上,韩国对于弓弩刀剑等兵器自然会重点发展,所以在兵器上形成了自己的优势,以此在大国的夹缝中自保。不过,在秦始皇一统天下时,地理上最靠近秦国的韩国,还是成为山东六国中第一个被消灭的诸侯国。

秦灭六国之战前后长达十年,王翦、王贲父子凭借秦国的雄厚实力、秦王政君臣的全力支持,弃绝侥幸,坚持慎战原则,力求以最小牺牲获得最大胜果。

当年三家分晋,韩国分到的地盘说好也好,说坏也坏——韩国位于秦、齐、楚、魏四国的中间,算是“五国通衢”,交通位置非常重要,对本国的商业发展也非常有利,但同样的区位条件让韩国也成了“四战之地”,以至于“战国战争之多者莫如韩”。另外,韩国也有丰富的矿产资源,比如铁矿,正因如此,韩国出产的兵器可以说是最受各国欢迎的,当时就有“天下之强弓劲孥皆从韩出”的说法,韩国出产的刀剑也“陆断牛马,水截鹄雁”。但也正因如此,韩国被周边其他国家觊觎已久。

战国七雄分别是:齐、楚、燕、韩、赵、魏、秦。众所周知,秦国最后灭掉了另外的六国,但六国是怎样被灭的,它们灭亡的顺序又是怎样的呢?

秦灭六国大致是按照先易后难和先北后南的顺序开始的。战国末期,齐国势力最弱小的就是韩国,所以,秦国从韩国开始了扫平六国的行动。公元前230年,秦始皇派内史腾率军进攻韩国,韩国无力抵抗,又无大国救援,所以秦军长驱直入,一举灭亡韩国,俘虏了韩王安。韩国的灭亡,是秦国统一六国的开始。

对此,笔者认为主要有着以下几个原因:首先,我们要看到两个对秦国统一至关重要的人物,那就是李斯和尉缭。秦始皇亲政之后,对李、尉二人加以重用,而他们也不负众望,提出了"远交近攻,逐个击破"的大体战略。从兵法来说,对较远的国家示好结交、对身边的国家实施侵攻,并且尽量避免同时面对多个敌人是非常明智的选择,而将这一战略代入当时的实际情况,韩国就成了目标。

当时,东方六国虽然曾经多次组织联军抗秦,但却是各自只顾自己的利益,所以内部称得上十分脆弱。鉴于这一情况,嬴政在与大臣们共同商议后才制定了先结好齐、燕,和魏、楚保持和平,而对赵、韩则实施军事行动的策略。因此,我们可以说韩国被秦国作为第一个灭亡的国家,有着从战略角度出发的考量。

原因主要有三个:

第一,秦国远交近攻,与齐国,楚国结盟,只攻击三晋。

第二,三晋是最强联盟,齐国和楚国也不愿他们联盟。故秦国对三晋用兵,齐楚并未阻止和斡旋。齐国的冤家是燕国,因此主要攻击目标是燕国。楚国的冤家是吴国,因此主要攻击目标是吴国。

第三,三晋当中,赵国人口最少,且地理位置不佳,经常受到匈奴的袭击。正因这般的恶劣形势,所以赵国的军队为了保卫国家,战斗力是三晋当中最强的国家。韩国,相对三晋来说是兵力最为弱小的国家。

韩国是“战国七雄”之一,来源是在公元前403年,韩、赵、魏三家瓜分晋国而开创的诸侯国,国土是今天的山西南部以及河南中西部,这条狭长的土地是秦国东进扩张的第一个障碍。

秦国以吞并六国,实现统一为目的。韩国自然也是秦国的目标之一。秦韩之战将会是一个怎样的结局呢?

秦国灭韩国

秦王嬴政十六年,也就是公元前231年。

嬴政正式打响了他统一中国的第一枪——灭韩。这一年,秦王嬴政首先取得韩国在河南南部的一个重要的地方——南阳。南阳得到的非常顺利。

在把南阳拿下来以后的第二年,也就是公元前230年,秦王嬴政派驻守在南阳的秦军向韩国的都城新郑进军。

这一仗更是没有遇到什么阻碍,韩国也没有什么可歌可泣的顽强抵抗。

韩国国君韩王安成为俘虏,韩国也就这样“随随便便”地灭亡了。史料中对秦国灭韩国的具体过程的记载十分简略,可见秦国攻灭韩国的过程实在是有些乏善可陈,基本上就是一击即溃了。

韩国身为战国七雄,是战国时期七个较为强大的诸侯国之一。

韩国能坚持到战国后期,也具有一定的生存智慧。

结果秦国真正消灭韩国时,韩国为什么表现得这样乏力呢?小编认为这里面主要的原因有三点:改革不利,环境恶劣,外交乏力。

一、改革不力

战国时期和春秋时期相比有一个明显的不同,就是战争的规模越来越大,战争中间战死的士兵也越来越多。举一个例子。

秦国名将白起,在“长平之战”中坑杀四十万降卒,只放回去二百四十个未成年。

这与晋、楚“邲之战”中手把手教敌人逃跑的情况可谓天壤之别。

可见战国时期相较于春秋时期更加“礼崩乐坏”,诸侯国之间的战争也以吞并对方为目的。在这个时候,诸侯国与诸侯国之间的竞争更加激烈,而且是生死存亡的情况,所以各国也开始寻求通过变法打破现状、加强国力的途径。

秦国有商鞅的活动变法,而且进行得很成功,大大提高了秦国的国力和军队的作战能力。其实韩国也有变法的活动。韩国到韩昭侯执政,经过了六代国君,韩国没有什么脱胎换骨的变化。这种情况在韩昭侯执政的时候被打破。

以上就是关于为什么七国当中韩国第一个被灭是实力不行吗全部的内容,包括:为什么七国当中韩国第一个被灭是实力不行吗、古代的韩国是怎样被灭亡的、战国七雄之一韩国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life/3831687.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07
下一篇 2023-05-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