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课程与分科课程的区别是什么

学科课程与分科课程的区别是什么,第1张

分科课程和学科课程的区别是:分科课程与学科课程基本上是一致的,分科课程强调的是课程内容的组织形式,而学科课程强调的是课程内容固有的属性。

因为学科课程主要是获得系统知识,而系统编排某一单门学科的就是分科课程,如果是两门或两门以上的学科的就是综合课程。如学科课程中的《语文》是分科课程,但学科课程中的《初中历史与社会》也可以是综合课程。同样,综合课程可以是学科课程,也可以是活动课程。

简介。

如果综合课程主要获得间接经验,就是学科课程,如果综合课程主要获得直接经验,就是经验课程。如综合课程中的《初中历史与社会》是学科课程,但综合课程中的《综合实践活动·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也可以是活动课程。

学科课程也称分科课程,是一种主张以学科为中心来编定的课程。主张课程要分科设置,分别从相应科学领域中选取知识,根据教育教学需要分科编排课程,进行教学。20世纪60年代以来关于学科课程的理论主要有:即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Bruner,JS)的结构主义课程论、德国教育学家瓦根舍因(Wagenschein,M)的范例方式课程论、前苏联教育家赞科夫(Bahkob,JB)的发展主义课程论。 ①布鲁纳的结构主义课程论。基本观点:首先,主张课程内容以各门学科的基本结构为中心,学科的基本结构是由科学知识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所构成的。其次,在课程设计上,主张根据儿童智力发展阶段的特点安排学科的基本结构。最后,提倡发提现法学习。布鲁纳很多思想体现了很强的时代精神,对当前学校教育仍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不足:如片面强调内容的学术性,致使教学内容过于抽象;将学生定位太高,好像要把每一个学生都培养成这门学科的专家;同时在处理知识、技能和智力的关系上也不很成功。但布鲁纳的思想对今天我们的课程研究仍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②瓦根舍因的范例方式课程论。强调课程的基本性、基础性、范例性,主张应教给学生基本知识、概念和基本科学规律,教学内容应适合学生智力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生活经验,教材应精选具有典型性和范例性的内容。特色在于:其一,以范例性的知识结构理论进行取材,其内容既精练又具体,易于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其二,范例性是理论同实际自然地结合的。其三,能解决实际问题的内容都是综合的,不是单一的。其四,范例教学能更典型、具体、实际地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③赞科夫的发展主义课程论。把“一般发展”作为其课程论的出发点和归宿,称为“发展主义课程论”。所谓“一般发展”,是指智力、情感、意志、品质、性格的发展,即整个个性的发展。主要观点:第一,课程内容应有必要的难度。第二,要重视理论知识在教材中的作用,把规律性的知识教给学生。第三,课程教材的进行要有必要的速度。第四,教材的组织要能使学生理解学习过程,即让学生掌握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成为自觉的学习者。第五,课程教材要面向全体学生,特别要促进差生的发展。 总之,学科课程的优点是它的逻辑性、系统性和简约性,有利于学生学习和巩固知识,同时也便于设计和管理。其弱点也是明确的。一则,由于分科课程的“分科”是人为的,因而缺乏内在整合性,忽视知识的联系性,从而也割裂了学生的理解力;二则,忽视学生的动机和已有经验,容易脱离学生的兴趣和生活实际。

1 新课程体系中现行的分科课程有什么变化发展

分科课程是一种单学科的课程组织模式,它强调不同学科门类之间的相对独立性,强调一门学科的逻辑体系的完整性。从课程开发来说,分科课程坚持以学科知识及其发展为基点,强调本学科知识的优先性;从课程组织来说,分科课程坚持以学科知识的逻辑体系为线索,强调本学科自成一体。因此,分科课程具有以下优点:第一,有助于突出教学的逻辑性和连续性,它是学生简捷有效地获取学科系统知识的重要途径;第二,有助于体现教学的专业性、学术性和结构性,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科尖端人才的培养和国家科技的发展;第三,有助于组织教学与评价,便于提高教学效率。但是,分科课程容易导致轻视学生的需要、经验和生活,容易导致忽略当代社会生活的现实需要,容易导致将学科与学科彼此之间割裂,从而限制了学生的视野,束缚了学生思维的广度。应该承认现行的分科课程这些缺点是比较突出的。

为此,本次课程改革在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前提下,根据新课程的理念,对分科课程本身进行了改革,使分科课程得以改善。新课程中的分科课程具有以下特点。

第一,在课程目标上,强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的整合,摒弃了以往分科课程片面强调知识与技能的倾向,从而使分科课程的目标也实现了由知识本位向学生发展本位的转向。这是课程目标和教育价值观的重大改变。

第二,在课程内容的选择和组织上,注重体现基础性、时代性、实用性和综合性。各学科都力求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最基础的知识和最基本的技能作为课程主干内容;各学科在保留传统课程内容中仍有价值的基础知识的同时,特别强调从当代科学的最新成果中吸取新的基础知识,增加新的具有时代性的内容,体现时代特色,剔除陈旧过时的知识;各学科都注重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努力面向生活实际并服务于生活实际,从而使课程内容与社会生活实践形成互动的关系;各学科都力求与相关学科相互融合,使课程内容跨越学科之间的鸿沟,最大限度地体现知识的“整体”面貌。总之,新分科课程内容呈现出崭新的面貌,从而与课程内容存在繁、难、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传统分科课程有显著区别。

课程类型如下:

1、按照学科固有的属性来划分,分为学科课程和经验课程。

2、按照课程内容的组织方式,分为分科课程和综合课程。

3、从课程计划对课程设置实施的要求来划分,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

4、从课程设计、开发和管理主体来区分,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

5、根据课程任务,分为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

6、根据课程呈现形式,分为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但在考试过程中考察学科课程、经验课程、综合课程偏。

简介

学科课程也叫分科课程,是一种主张以学科为中心来编定的课程,以文化知识为基础,根据知识的逻辑体系,将所选出的知识组织为学科的课程。

经验课程也叫活动课程或生活课程,是从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出发,以儿童的主体性活动的经验为中心组织的课程。经验课程的主导价值在于使学生获得关于现实世界的直接经验和真切体验。

综合课程,主张把两门或两门以上学科的内容合并起来组成课程;强调学科之间的关联性与统一性;是基于各门学科内在联系编制而成的课程;是针对学科课程而言的。

课程的类型是指课程设计的不同种类或方式。是由不同的设计思想产生的。随着课程理论的发展,学校课程日益丰富和定型并形成了不同的理论。

(1)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

根据教学内容是重知识体系还是重生活经验来分类,可将课程分为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这是课程的基本类型。

学科课程,亦称“分科课程”。它是根据学校教育目标、教学规律和一定年龄阶段的学生发展水平,分别从各门科学中选择部分内容,组成各种不同的学科,彼此分立地安排教学顺序、教学时数和期限。学科课程论认为各学科的逻辑体系,反映了客观事物和现象的本质,教学内容应以学科知识为中心,严格地按每门学科的逻辑体系组织教材。分科学习,能使学生正确地认识世界。

在当代出现的“相关课程”、“融合课程”、“广域课程”、“核心课程”等课程形式,都是对传统学科课程的改进和扩展,是对其主流地位的巩固和加强。

活动课程是相对于系统的学科知识而言,侧重于学生直接经验的一种课程形式。它认为课程应是一系列由儿童自己组织的活动,儿童通过活动学习,获得经验,培养兴趣,解决问题,锻炼能力。

(2)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

从课程的表现形式或者说影响学生的方式来区分,课程可分为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

显性课程,亦称“正式课程”、“公开课程”“官方课程”。是指为实现一定的教育目标而正式列入学校教学计划的各门学科以及有目的、有组织的课外活动。它按照编制的课表实施,是教材编辑、学校施教、学生学习和考核的依据之一。

隐性课程,又称“非正式课程”、“潜在课程”、“隐蔽课程”,与显性课程相对,是指学校通过教育环境(物质的、文化的和社会关系结构的),有意或无意地传递给学生的非公开性的教育影响。

我国古代的“六艺”,古希腊、罗马的“七艺”都是古老的分科课程。近代分科课程的出现是夸美纽斯提出的“百科全书式的课程”。课程的内容就是以获取知识和技能为目标的自然科学体系,如博物、化学、生理、地理、数学、语法等。

以上就是关于学科课程与分科课程的区别是什么全部的内容,包括:学科课程与分科课程的区别是什么、主要学科的主要理论、综合课程和分科课程区别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life/3831502.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07
下一篇 2023-05-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