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币的材质有哪些

硬币的材质有哪些,第1张

硬币的材质有:

1、1980年4月15日起发行1元硬币为铜镍合金,银灰色。1991年-2000年间发行的牡丹图案1元硬币,钢芯镀镍材质

1992年6月1日起发行1元硬币材质为钢芯镀镍,银白色。1999年发行的1元硬币,材质为钢芯镀镍2002年11月18日发行的壹元币(1元)材质为为钢芯镀镍。

2、五角为钢芯镀铜合金。

3、1角为铝合金。

硬币的发行

我国从1955年开始发行硬币以来,发行过多种材质的流通硬币,在发行的过程中,从耐磨、能源节约、制作设计等方面,也在不断优化。

早期使用铝合金材质,用于硬分币的铸造,其中1955年至1996年前半年为铝铜合金,铜占05%,其余为铝,流通后发现耐磨损、耐腐性能差。

之后铝镁锰合金,配合比变更了三次,于1981年选用含铝981%、含镁15%、含锰04%。极大的提高了硬度、光泽及能源节约等。

是合金材质做成的,而且不同面值的硬币的合金材料各不相同,但是每种面值的硬币的材质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都是会随着故意的改变而改变,一元硬币是钢芯镀镍的材质制作而成,一角硬币是铝锌合金的材质制作而成,梅花五角硬币是铜锌合金的材质制作而成的。

其实没有哪个面值的硬币是纯金属制作而成,都属于是合金材质,保持了硬币的硬度足够,而且还不易毁损,其中一角硬币从2005年开始改变了材质,现在已经改为使用不锈钢材质制作。

1、第一套硬币

该类型的硬币发行于1957年12月1日,属于是第二套人民币(辅币)的范畴,第一套硬币虽于2000年不发行了,可是硬分币2005年又恢复了发行,发行的壹分硬币主要是为了方便统计部门和银行部门的货币结算统计之用。

2、第二套硬币

第二套硬币,属于是长城币发行时间短(1980~1986年)、发行量少,因壹圆币上的图案为万里长城,人们称呼这套硬币为“长城币“。

3、第三套硬币

第三套硬币属于是老三花(牡丹1元、梅花5角、菊花1角),目前在市场上已淡出流通,但是现在的银行实行只收不付。

1角、5角、1元3种硬币;币材为铝镁合金、铜锌合金和钢芯镀镍 。 整个硬币的制造过程可以归纳为三个基本内容:选材和坯饼处理、设计制模、压印。 选材和坯饼处理 (一)选择材质 制造硬币可以采用不同的金属材质,比较常见且相对价格低廉的金属被用来铸造低面额硬币,而稀有金属如黄金、白银、铂则被用来铸造具有投资和收藏价值的纪念币。 好的铸币材质要求具有一定的物理特性,例如金属质地要软而易于加工成形,同时还要有相当的硬度以便能够经受流通过程中的磨损。由于兼具上述特性的金属极少,因此铸币材质通常是两种或多种金属熔为一体的合金。在美国和其他许多国家,常见使用的金属有铜、锌、镍、铁、铝等,其中铜无论本身还是构成合金都是一种非常理想的铸币材质。金银通常与其他金属合金来提高硬度,铜就是首选材料。平常所说的“纯”普制金银币其实都含有微量的其他金属成分,当然,其价值还主要是按币中贵金属的含量来估算。制造合金的具体过程是:(1)将所选择的金属放在熔炉中熔成液态合金,浇入铸锭(槽)冷却或被压制成条片(较厚);(2)在液压车间对铸锭或较厚的条片进行数次滚压,使之成为厚度符合坯饼要求的条片;(3)将条片冲压成半成品的坯饼,并等待进一步加工处理。 (二)坯饼处理 硬币是由坯饼压印而成的,坯饼的好坏直接影响成品的质量,因此坯饼的处理是一个非常关键的环节。从合金条片冲压下来的坯饼很粗糙,表面不光滑且四周有毛边,需要进一步精加工,具体步骤是:(l)将坯饼放入外形类似特制搅拌机的柱状退火炉中,退火炉旋转。高温对坯饼进行软化处理。(2)退火软化后的坯饼被置入稀释的酸或肥皂溶液中进行清洗。(3)用专门的机器设备对坯饼磨边、抛光。经过以上处理后的坯饼就可以直接用来压印硬币了。与此同时,在另外的制模车间,设计制模工作已经开始了。 设计制模 (一)模具及其工作原理 对冶金学不甚了解的人很难想像硬金属还可以像液体一样四处流动,但这是客观事实,回为固体金属可以在压力下发生内部结构移动而变形,就如同在汽车制造厂里把一块(片)钢板变成有着各种曲线形状的汽车外形钢架一样。 使一块金属变成一枚有图案的硬币需要借助模具,而且是正面、背面两个模子,因为物理学上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即力量相等、方向相反,任何人不可能把金属坯饼置于空中来铸造硬币。实际操作的方法是,把其中的一个模子固定并将坯饼放在上面,用另一个可上下移动的模子来冲压,这样就使坯饼的两个面在相互力的作用下同时压印上图案。模子一般由特种钢制成,其表面刻有图案且质地坚硬,可以在铸造过程中使硬币表面呈现镜面效果。原先的模子是手工制成的,雕刻师用特制工具在模子表面艰难地刻划出文字、数字及各种图案。随着技术的进步,现在制模普遍采用了雕刻机、电镀、电脑辅助设计等设备和工艺来代替手工,效率和精确度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由于硬币表面是浮雕镜面效果,因此工作模表面图案的每一部分都是凹进去的,即所说的“阴模”。为了便于理解,在此举例说明,将一片铝箔覆在一枚硬币上,用擦子反复刮压,然后取下铝箔,会发现铝箔与硬币接触的那一面出现了凹进去的图案,这是因为硬币表面的图案是凸出来的。同样道理,如果硬币表面的图案是凹进去的,则工作模表面图案相应是凸出来的。 (二)图案从平面到立体的制模过程 图案设计工作开始于艺术家的平面画稿,而使平面图案变成硬币上精美逼真的立体浮雕则需要一个复杂的工艺过程:(1)雕刻师用油土将画稿上的平面图案通过三维立体表现出来,然后翻成石膏模或树脂模;(2)将石膏模或树脂模放入电解液中,经过电镀制成图案凸出的铜质模坯,也称铜型或母模;(3)通过雕刻机上触针和雕刻刀的同步划动而把母模上的立体图案按既定的比例缩刻复制到另一个金属模坯上,这就形成了原模,也称子模,其表面的浮雕效果与实际硬币的完全相同;(4)把原模淬火增加硬度后,在大吨位液压机上对另外的模坯进行反复冲压,形成图案下凹、具有镜面效果的工作模,然后再将工作模淬火提高硬度,以备压印时用。 一个原模可以反复使用、冲压翻制成很多图案完全一样的工作模,这就是为什么有些图案不变的流通硬币可以常年生产而不间断的原因。应当说,新的制模工艺不仅更加规范,而且效率有了很大的提高,它使得原来熟练的雕刻师需要花费一整天才能做完的工作在几个小时内就可以完成。 压印硬币 以前的工作模可能只能压印几百枚硬币,而现在的工作模能够压印上百万枚硬币。现代的铸币机器是一种精确而高效的设备系统,集压印和自动传送为一体,它以极快的速度连续把坯饼准确地放到压印位置并且冲压可以瞬间完成,因此每分钟有多达几百枚的硬币喷涌而出。 在早期人们通过手工锤击方法铸币的时候,曾采用了金属垫圈技术,这一技术现在仍被利用,即在金属板上开凿一个与硬币直径相同的圆孔,将坯饼放入孔中,以防止在冲压过程中坯饼由于受压而延展变形。

包括铝合金、不锈钢、钢芯镀铜合金、钢芯镀镍合金。硬币是由金属铸造的货币,在我国有几千年的历史,最早的硬币是由商朝的宝德铜贝制成。硬币使用方便,也方便携带,耐磨损,流通时间长。硬币根据用途不同,可以分为:流通币、收藏币、纪念币、投资币等。硬币的设计一般需要做到:概括性、纪念性、民族性、单一性。

以上就是关于硬币的材质有哪些全部的内容,包括:硬币的材质有哪些、硬币是什么做的、硬币是用什么做的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life/3831387.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07
下一篇 2023-05-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