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炀帝的萧皇后你了解吗能和我说一说吗

一一成语2023-05-07  19

说起萧皇后,那可是梁武帝与张皇后的掌上明珠。隋朝建立之后萧皇后嫁给了杨广,成为了晋王杨广的正妃。萧皇后精通医术,而且非常知书达理,颇知占侯,深受隋文帝的喜爱。在自己夫君夺取皇位的经历中,萧后立下了汗马功劳,不久之后杨广继位,成为隋炀帝。隋炀帝册封为萧后,至此母仪天下。到了这个时候,萧后已经接近40岁了。

后来江都发生政变,隋炀帝杨广被自己的部下宇文化所弑,此时的萧后与皇室成员都深陷江都。宇文化垂涎于萧后的美色,但是萧后提到要以帝王的规格厚葬杨广,不然自己宁死不从。于是宇文化满族了萧后的要求,在这一切事情都处理完之后,萧后便无可耐可的嫁给了宇文化。不久之后,宇文化称帝,册封萧后为淑妃。从此宇文化对萧后就进入到一种痴迷的状态,导致荒废朝政,不久之后便被窦建德所杀。

这窦建德也是早就听说萧后的大名了,令人去寻找萧后。见到萧后后果真就是一见倾心了,立即被接到了宫中。不过,这窦建德也没得以多久,在与唐国公李渊的战斗当中被杀了。而此时北方突厥的实力也是突飞猛进,远嫁到突厥可汗和亲的,原来隋炀帝的妹妹义成公主打听到了萧后与自己家人的下落,于是便派了使者前来迎接萧后一起其他亲属。

唐太宗贞观四年向突厥发起了进攻,最后把萧后从突厥人的手中给救了回来。这个时候萧后已经48岁了,可即便已经是高龄女性,唐太宗李世民对萧后依然是一见钟情了。最终萧后得以安享晚年,贞观21年,也就是公元647年萧后崩逝,享年81岁。

我认为是有的。原因如下:

1、虽然正史上没有明确记载此事,但是研究历史的都知道,中国史书的记载正好是从李世民开始,才变得不靠谱的。中国历史上,史官都是世袭的,他们的所有记录,即便是皇帝也不能看、更加不能改。而正史从李世民开始打破这个规矩,看了、修改了自己的起居注。试问,如果自己干干净净没有瑕疵,还会怕青史留名,还用得着修改涂抹历史吗?

2、从李世民的娶妻经历看,他是非常喜欢这一口的。杀兄夺妻(建成、元吉的王妃)、娶自己的亲戚“杨妃”(李世民的祖母与杨广的母亲是姐妹,也就是说杨妃是他的表妹)。

3、从李世民的心理上推测,他有强烈娶萧皇后的可能的。隋炀帝杨广一直是李世民最崇拜的偶像:两人都是次子,都是通过篡位上台,隋炀帝杨广英俊潇洒才华横溢,现在依旧有诗词作品存世,13岁就率军统一南方,治下国家繁荣,粮食储备一直吃到唐贞观时期、修建长安、洛阳、大运河功绩赫赫、隋炀帝时代的人口是贞观时期的数倍。史书经常有李世民咨询魏征、褚遂良等重臣,问他们,现在的大唐赶上前隋了没有?回答总是否定的。实际上到了唐玄宗时代才全面超越隋朝。从这些细节上能看出,杨广是李世民心中的偶像,或者是说是一个“心理障碍”,想要超越征服却做不到。萧皇后这时候落到他手里,还能不好好的炫一下?实际上也有笔记隐晦地点到这一点,李世民宴请萧皇后,夸耀自己皇宫的富丽堂皇,问萧皇后比隋朝如何?萧皇后不敢说真相,只好说,您是圣君,以德服人,咱别跟亡国之主PK豪奢了。

萧氏,生于南北朝这个乱世末年,她的出生是极为尊贵的———西梁(今淮阴苏扬州一带)孝明帝萧岿之女;汇聚江南如花灿烂之地的精华,出落的美艳妖娆颠倒众生。

隋文帝年间,嫁与晋王杨广,封为晋王妃,后来杨广登基为帝,册立萧氏为皇后。

后宇文化及叛乱,弑杀杨广,萧皇后逃至聊城。窦建德迎奉萧皇后。同年冬,杨广的妹妹(突厥处罗可汗的妻子是隋朝义城公主)接萧皇后去突厥。窦建德畏惧突厥,放萧后,她与杨正道(隋皇孙)去突厥(今哈萨克斯坦一带),在突厥生活十余年。

]

贞观四年,李靖破西突厥,对萧后等人极为恭敬。萧后思乡随唐军回长安,唐太宗大宴款待。十六年后,萧后在长安兴道里崩,年约八十。唐太宗以皇后礼将其葬于扬州,谥号愍皇后。 Pk5

注:关于突厥,地域很广,从河套至戈壁到小亚细亚都是它的疆域,隋朝的西突厥王庭应该就在如今的哈萨克。 [6x 6_M

这是正史关于“萧后”的记载,遗憾的是我无法查到她的确切生辰和逝世月日,惜墨如金是史书的共同特征,但这也相对详尽的阐述了这一位历史上悲剧女性的生平。

都说正史乃是当权者胜利者为自己编造的描金欺世之作,诚然我也觉得有这嫌疑的,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历史上编写正史的人没有一个是丧失人格哗众取宠之辈,这样的人虽然臣服于统治强权下,可不会完全捏造隐瞒,至少会保留大部分的真相。

我对于“萧后”这两字的最初认识,说来可笑,完全是张冠李戴颠倒是非了,当时看过天龙八部,辽国耶律洪基的皇后叫萧观音,我就以为隋朝的萧氏其实也属游牧民族的贵族,至于游牧民族本来就是民风开放的,母辈可做子妻,于是形而上学的把隋朝萧氏自然而然的归类到那之中了。

现在才知道对于隋朝萧后的出生两本当代史料记载雷同,这不但肯定了萧氏的名门出身,绝非野史中因迎合隋炀帝开凿大运河卖女兴家一般氏族,更确定了萧氏是真真切切的汉族王家身份。

这个出身极大的区别于当时隋朝主流的渊源,从宇文氏的西魏到杨坚灭南陈建隋朝,五胡十六国南北朝与隋,就是个急速汉化的多民族大炼炉;一个个不可一世的皇家都和胡人北地少数民族有着血缘关系,尽管他们的姓氏与汉人无异;可萧后是纯粹的知书达理的汉族女性,史书记载“性婉顺,有智识,好学解属文,颇知占候。

这样受过高等教育的女性,在那样森严的社会戒条下,怎么可能做的了那些龌龊的营生?

更值得一提的是萧家的源远流长的族谱,细细去翻阅,我开始惊叹!

历史上有一句至今仍被人们说的朗朗上口的话叫“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这个汉朝开国名相萧何就是南北朝西梁国萧家的老祖宗,没有一点冒认瞎扯的嫌疑(这个家族族谱至今保存在国家博物馆),西汉时其子孙迭次封侯。

到了魏晋时家道中衰,但也屡有族人任高官。

南朝齐高帝萧道成就是萧何二十四世孙,之后开始创建齐梁二朝,累世帝胄,富贵无比。事实上萧家是当时天下享国最久的家族,从479年齐开国到西梁国没落时已居帝位100多年,后陈——陈霸先家,隋朝———杨坚两家与之比较是望尘莫及的。特别在南朝传统文学方面,萧家光辉照耀天下,没有任何一族帝王或贵族或百姓可以与之比肩;萧道成是著名的书法家,其子萧衍文名闻于天下,有不少诗赋文章传世,其长子萧统的名字更是中国文学史上人人仰望,其后诸帝王也都文采菲然,萧统第三子萧詧,孙子萧岿皆以文著名。史称萧岿“机辩有文学……所着文集及孝经、周易义记及大小乘幽微,并行于世。”

总之,萧氏一族,累世显贵,文采卓然!

萧皇后出身显赫其家族乃是南兰陵贵族,其父为南北朝时期西梁皇帝萧岿与长皇后之女,因萧岿深受隋文帝赏识其女萧皇后成为了隋炀帝杨广的正妃。除了身份上使隋炀帝敬重萧贵妃之外,萧贵妃本人也是一位才女,她才华横溢精通医术,并未隋炀帝夺位做出很大的贡献,也多次劝谏隋炀帝因此深受隋炀帝是喜爱。

萧皇后在野史中可以说是一位传奇女子,在野史中记载萧皇后一人嫁了六个丈夫,但这其实是对萧皇后的一种抹黑,隋朝灭国时萧皇后已经年有四十,跟李世民更是没有半点可能,其实真实的萧皇后是一位才华横溢的女子。萧皇后出身高贵,最为南梁皇帝与张皇后之女,萧皇后所受的教育也是一等一的,加上其父深受隋文帝的看中,隋炀帝也是十分敬重萧皇后,显赫的家世并没有让萧皇后成为一位蛮横不讲理的娇**,而是一位有眼光有谋划的才女。

从下接受贵族教育的萧皇后不光在学识上十分优秀,在医学药理上也有很深的造诣,在隋炀帝决定夺位之时,萧皇后运用自己所学医术也帮了隋炀帝很大的忙。在江南时期萧皇后借自己南兰陵贵族的身份帮助隋炀帝在江南建立了稳固的统治,在隋炀帝需要来往江都时萧皇后又借行医之名帮助隋炀帝与其心腹往来,在独孤伽罗面前与隋炀帝恩爱有加,时长表现的仁善节俭深的独孤伽罗的喜爱,并有朝臣同隋文帝说萧皇后乃是有神附身,在萧皇后的加持之下隋炀帝成功登位。

萧皇后对隋炀帝的继位有着很大的助力,且继位之后萧皇后也是进退有度,常常劝谏隋炀帝,因此即便是隋炀帝成功继位对萧皇后敬重依旧。

萧美娘在隋朝灭亡以后就落到了宇文化及手中,在宇文化及兵败被杀以后,萧美娘又落到了窦建德的手中,突厥可汗的妻子义城公主得知这件事之后,又派人把萧美娘接到突厥,后来李靖消灭东突厥,萧美娘就被李靖接回了唐朝,10多年后萧皇后病逝,李世民将她和隋炀帝合葬。

萧美娘这个名字是隋唐演义当中萧皇后的名字,历史上的萧皇后不是这个名字,在历史上没有关于萧皇后名字的记载,在小说当中,萧美娘的结局和历史上可能会有所差别,毕竟版本有很多,有不少版本是死在瓦岗,而历史上的萧皇后是活到80多岁之后才去世,寿终正寝。

历史上的萧皇后是隋炀帝的贤内助,在隋炀帝夺嫡的过程中立下了很大的功劳,隋文帝杨坚和独孤皇后非常喜欢这个儿媳妇,隋炀帝登基后非常荒*奢侈,萧皇后经常劝诫隋炀帝,只是没有什么效果,隋炀帝是死在宇文化及中,当时隋炀帝手下人心离散,宇文化及也发动了叛乱,隋炀帝被宇文化及勒死,萧皇后以及隋朝的宗室,也就落到了宇文化及的手中。

宇文化及虽然杀了隋炀帝,但是他收下的实力并不强,没过多久宇文化及就被击败,宇文化及被杀以后,宇文手下的乱兵四处奔逃,萧皇后也被裹挟着一起去了山东,窦建德得知了萧皇后的去向以后,派兵把萧皇后以及隋朝剩下的宗室接走,当时突厥是一个非常大的国家,窦建德也是依附于突厥。突厥的皇后义成公主是隋炀帝的妹妹,义成公主得知萧皇后在窦建德那里之后,就派人把萧皇后接走,萧皇后又辗转到了突厥那里,唐太宗继位以后派李靖前去攻打突厥,一举攻破了东突厥,把萧皇后接回了唐朝,萧皇后在唐朝度过了晚年。

以上就是关于隋炀帝的萧皇后你了解吗能和我说一说吗全部的内容,包括:隋炀帝的萧皇后你了解吗能和我说一说吗、隋朝杨广的萧皇后有嫁给唐太宗李世民吗、隋唐萧皇后叫什么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3831181.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