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史韩国的都城在哪里

幻城结局2023-05-07  23

韩国故城,曾经战国七雄之一韩国国都,位于现宜阳县韩城西25公里的韩城镇东关镇。公元前453年,韩、赵、魏灭智伯三家分晋,建立三个封建政权。《战国策·秦策二》高诱注:“宜阳,韩邑,韩武子所都也。”即公元前424年,韩武子自封地将国都迁往宜阳,到公元前408宜阳被秦攻陷止,建都共16年,此时的韩国并未被周棘封为诸侯,史书上记载韩景侯先建都阳霍(公元前408年,今河南省禹州市),传位于韩哀侯时(公元前375年),又迁都新郑。史书记载韩国的国都在禹州、新郑,是以周天子正式承认韩国为诸侯国为准的。

战国七雄韩国首都:初都阳翟(今河南省许昌市禹州),灭郑国后迁新郑(今河南郑州新郑)。

在战国时期的七个势力中,韩国的存在感是最低的,而且在史书上也没有很多文字用来描述韩国这一个微小的政权。

战国七雄,是当时的七个不同的政权,在这七股势力中,不管从哪些层面进行排序,韩国都是排在最后一名的,在记述战国时期历史事件的史书中也难以寻觅到韩国的身影。

衰微

由于地处黄河中游地区,韩国东部和北部都被魏国包围、西有秦国、南有楚国、以及有当时已很薄弱的东周(洛阳),完全没有发展的空间。在昭侯时的短暂强盛之后,韩国迅速衰落。屡遭列强欺凌。早年已经为魏齐之间的争霸资本,于公元前341年的马陵之战是围魏救韩的结果。秦楚争霸时,秦又要挟韩魏共同伐楚。

战国末期,韩国成了秦国和齐国之间战争的缓冲地,苟延残存;公元前265年,秦国大举进攻韩上党,上党不愿被秦占有,改降于赵,引发了长平之战。两场决定霸主局势之战都由韩国而起,充分体现了韩国被列强围欺鱼肉的困境。最终于在公元前230年,韩国被秦所灭,成为六国中第一个被秦所灭的国家。

起源

韩起源于晋国同姓宗室,姬姓,可上推晋穆侯。

曲沃桓叔庶子韩万,因协助曲沃武公由曲沃克晋,被武公封于韩地,繁衍氏族,在晋成为门阀名卿,传至韩康子。

韩康子与魏桓子奉宰相智伯之命,在晋阳之战中,讨伐赵襄子。最后韩、魏倒戈,与赵合灭智伯,瓜分了智伯所有食邑。从此韩、赵、魏三卿世族独霸。然后三卿再将晋的领地瓜分,在周天子的同意下,成为三个诸侯国,是为三家分晋。

中国历史将韩、魏、赵合称为三晋。

强盛

韩国北临魏赵,东有齐,南有楚,西有秦,四面受敌。幸而韩国以其著名的兵器--弩,为各国所畏惧。所谓“天下之强弓劲弩皆从韩出”,韩国的弩能射800米之外,“远者括蔽洞胸,近者镝弇心”[1]。除此以外,韩国的剑也异常锋利,皆“陆断牛马,水截鹄雁”,“当敌则斩坚甲铁幕”[1]。前375年,韩便曾以其厉兵灭了中原传统古国郑国。而韩国国势最强要数韩厘侯在位之时。他用法家的申不害为相,内政修明,国成小康之治。

衰微

由于地处黄河中游地区,韩国东部和北部都被魏国包围、西有秦国、南有楚国、以及有当时已很薄弱的东周(洛阳),完全没有发展的空间,国土在七国之中最小,屡遭列强欺凌。早年已经为魏齐之间的争霸资本,于前341年的马陵之战是围魏救韩的结果。秦楚争霸时,秦又要挟韩魏共同伐楚[2]。末期的韩国成了秦国和山东各国的缓冲地,苟延残存;前262年,秦国大举进攻韩国上党,上党不愿被秦占有,降于赵国,引发了长平之战。两场决定霸主局势之战都由韩国而起,充分体现了韩国被列强围欺的困境。前230年,韩国军队屡战屡败,成为山东六国中第一个被秦所灭的诸侯国

初都阳翟(今河南省许昌市禹州),灭郑国后迁新郑(今河南省郑州)

1、阳翟

阳翟(yáng di),战国时期韩国的都城,在今河南禹州,禹州市位于河南省中部,是中原城市群南缘的中心城市,地处伏牛山余脉与豫东平原的过渡地带,颍河自西至东横贯全境。

周威烈王十八年(公元前408年),韩景侯虔将韩国国都自平阳迁至阳翟。韩哀侯二年(公元前375年),韩灭掉郑,遂迁都郑(今新郑市)。五年之后,在周烈王六年(公元前370年),韩懿侯将国都复迁阳翟。

2、新郑

新郑市是河南省省会郑州市的下辖县级市,中华人文始祖轩辕皇帝的故里,位于中原腹地,为郑州市南部新城和郑州航空港区(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核心组成部分,北靠郑州市中心城区。

西周时期,新郑为郐国。公元前770年,郑国将国都从咸林迁到今新郑溱洧水间,仍为郑,历395年,称郑。战国时期韩国迁都新郑,将郑县改为新郑县,从此沿用千年不改。

扩展资料:

新政遗址:

郑韩故城,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春秋战国时代郑国与韩国的国都遗址,位于河南省新郑市市区周围,出土了大量文物与建筑遗址。具有很高的考古价值。

郑韩故城位于新郑市城关附近的双洎河与黄水河交汇的地方。春秋战国时期,郑国和韩国在此建都539年,因此称郑韩故城,郑韩故城周长约45华里,其平面形状象一只牛角,郑韩故城分东西两区。

西城为宫城和贵族居住区,东城为手工业和平民居住区。郑韩故城的城垣均是用土夯筑而成,城墙高一般为10米左右,最高可达16米、城墙基宽40—60米,顶宽25米。

2100多年过去,郑韩故地至今仍城垣逶逦,巍巍壮观,它是世界上同期保存最完整的古城垣之一。它不仅是研究历史的重要资料,而且是供人们游览的重要古迹。

2017年2月,河南“郑韩故城”首次发现城门和瓮城。经过近9个月的挖掘清理,距今2400多年的郑国3号车马坑已基本挖掘完毕。截至2017年11月,已清理出4辆马车,90匹陪葬马匹,是“郑韩故城”内挖掘出土的最大车马坑。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新郑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韩国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阳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禹州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郑韩故城

首先,现代的韩国和战国七雄中的韩国,两者没有联系。现代称呼的韩国是“大韩民国”的简称,和中国战国七雄中的韩国没有关系。

其次,韩和朝鲜是同物不同名的关系。

在《尚书大传》中记载了箕子被分封在朝鲜,朝鲜的取名自“朝日鲜明”之意。对于箕子朝鲜的位置一直争论不断,有说法是在河北,也有说法是在今日朝鲜半岛。而《山海经》中说“东海之内,北海之隅,有国名朝鲜”,有可能就是指今日朝鲜半岛。另外,据说卫满朝鲜也是以朝鲜为国号的。因此朝鲜是朝鲜半岛北部国家的旧称。

元末明初,中原大地起义横行,蒙元无力继续维持在朝鲜半岛的控制,因此高丽国从半独立的附属国独立出来,夺取了朝鲜半岛北部的蒙元国土。高丽国与蒙元是世代联姻的姻亲关系,因此在元顺帝北逃之后仍然供奉蒙元为正统,敌视明朝,甚至多次以遣使朝拜为名派出间谍刺探明朝军事部署,勾结蒙元辽东地区的丞相哈纳出,入侵明朝边境。后来更是在1388年下令直接出兵进攻明朝边境。大将李成桂知道明朝与蒙元的实力已经不成比例,同年蓝玉出兵大破元军于捕鱼儿海,北元皇帝脱古思帖木儿逃窜途中被也速迭尔所杀,一般来讲这一年北元已经灭亡了。李成桂行军途中率军返回发动政变,控制了高丽大权,后篡位为王,自称“权知高丽国事”,就是高丽国临时国王的意思,上表给朱元璋,请求赐名,并提交了“朝鲜”和“和宁”两个选项。朱元璋确定了朝鲜作为国名,从此高丽改名朝鲜。

日后的朝鲜人民共和国也是以此为国号。

以上就是关于战国史韩国的都城在哪里全部的内容,包括:战国史韩国的都城在哪里、《战国七》雄韩国首都是哪里、战国时期韩国的历史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3830431.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