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别房太尉墓》古诗背景解析与注释

杜甫《别房太尉墓》古诗背景解析与注释,第1张

杜甫《别房太尉墓》古诗背景解析与注释

他乡复行役②,驻马别孤坟③。

近泪无干土,低空有断云④。

对棋陪谢傅⑤,把剑觅徐君⑥。

唯见林花落,莺啼送客闻⑦。

注释

①房太尉,即房琯。安史乱起,他从玄宗幸蜀,拜相。肃宗至德二载(757)五月,罢相。乾元元年(758),房琯贬邠州刺史,杜甫因疏救房琯贬华州司功。后琯改为汉州刺史,宝应二年(763)四月,迁刑部尚书,拜特进,赴任途中,于八月四日(时已改元广德)病卒于阆州僧舍,赠太尉。故称“房太尉”。时杜甫正流寓梓、阆间。闻琯卒,即往吊唁。广德二年(764)春,严武重镇蜀、杜甫将赴成都前在阆州祭琯墓而作此诗。②他乡,客居异乡,与故乡对。复行役,谓将由阆州去成都。行役,在外奔走。③孤坟,指死后寂寞凄凉。④二句谓泣泪之多,土为之湿;哀伤所感,云为之断。⑤谢傅,指谢安,字安石,死赠太傅。《晋书·谢安传》载:安侄玄等淝水之战大败苻坚,“有驿书至,安方对客围棋,看书既竟,便摄放床上,了无喜色,棋如故。客问之,徐答云:‘小儿辈遂已破贼。’”此以谢安比房琯,忆二人生前相与之情。⑥《史记·吴太伯世家》载:春秋时吴国季札出使,北过徐君,徐君好季札剑,口不敢言。季札心知之,因出使上国,未献。还至徐,徐君已死,于是乃解其宝剑,系之徐君冢树而去。此以季札自比,珍视死后不忘之谊。⑦客,作者自谓。

评析

诗开头两句,伤己悼琯,徘徊悱恻,分三层写出苦境苦情:他乡为客,一可伤;又复行役,愈客愈远,二可伤;别后凄凉,孤坟寂寞,三可伤。二句看似平铺直叙,实则涵蕴深长。有对房琯所受冷遇的控诉,也有对自己因疏救房琯而漂泊流离的不满。而两句所渲染的悲凉氛围则笼罩全篇,为全诗定下了基调。三四两句,极写哭墓之哀,抒发对亡友的深情厚意,真切动人。五六两句,以谢安比房琯,可见生有安国定邦之才,以季札自比,死而不忘心契之谊,生前死后,始终不渝,足见志同道合,非比寻常。结尾二句,以“闻”、“见”参错成韵,谓别时不见送客之人,送客者唯有落花啼莺而已,死后寂寞荒凉如此,不胜凄楚惆怅之至。“唯”字照应次句“孤”字,末联寂静凄清的气氛与首联渲染的悲凉氛围融汇一体,深沉含蓄,耐人寻味。

《别房太尉墓》

唐朝:杜甫

他乡复行役,驻马别孤坟。近泪无干土,低空有断云。

对棋陪谢傅,把剑觅徐君。唯见林花落,莺啼送客闻。

《别房太尉墓》古诗简介

《别房太尉墓》,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该诗是诗人经过阆州看望老友之墓时创作,表达了诗人对老友的思念和内心对国事的殷忧和叹息之情。

《别房太尉墓》翻译/译文

我东西漂泊,一再奔走他乡异土,今日歇脚阆州,来悼别你的孤坟。

泪水沾湿了泥土,心情十分悲痛,精神恍惚,就象低空飘飞的断云。

当年与你对棋,比你为晋朝谢安,而今在你墓前,象季札拜别徐君。

不堪回首,眼前只见这林花错落,离去时,听得黄莺啼声凄怆难闻。

《别房太尉墓》注释

房太尉:房琯。

复行役:指一再奔走。

近泪句:意谓泪流处土为之不干。

对棋:对奕、下棋。

把剑句:春秋时吴季札聘晋,路过徐国,心知徐君爱其宝剑,及还,徐君已死,遂解剑挂在坟树上而去。意即早已心许。

谢傅:指谢安。以谢安的镇定自若、儒雅风流来比喻房琯是很高妙的,足见其对房琯的推崇备至。

《别房太尉墓》赏析/鉴赏

“他乡复行役,驻马别孤坟。”既在他乡复值行役之中,公事在身,行色匆匆。尽管如此,诗人还是驻马暂留,来到孤坟前,向亡友致哀。先前堂堂宰相之墓,如今已是茕茕“孤坟”,表现了房琯晚年的坎坷和身后的凄凉。

“近泪无干土,低空有断云。”“无干土”的缘由是“近泪”。诗人在坟前洒下许多伤悼之泪,以至于身旁周围的土都湿润了。诗人哭墓之哀,似乎使天上的云也不忍离去。天低云断,空气里都带着愁惨凝滞之感,使诗人倍觉寂寥哀伤。

“对棋陪谢傅,把剑觅徐君。”诗人下句则用了另一典故。《说苑》载:吴季札聘晋过徐国,心知徐君爱其宝剑,等到他回来的时候,徐君已经去世,于是解剑挂在徐君坟的树上而去。诗人以延陵季子自比,表示对亡友的深情厚谊,虽死不忘。这又照应前两联,道出他为何痛悼的原因。诗篇布局严谨,前后关联十分紧密。

“唯见林花落,莺啼送客闻。”“唯”字贯两句,意思是,只看见林花纷纷落下,只听见莺啼送客之声。这两句收尾,显得余韵悠扬不尽。诗人着意刻画出一个幽静肃穆之极的`氛围:林花飘落似珠泪纷纷,啼莺送客,也似哀乐阵阵。此时此地,诗人只看见这样的场景,只听见这样的声音,格外衬托出孤零零的坟地与孤零零的吊客的悲哀。

《别房太尉墓》意境分析

此诗极不易写,因为房琯不是一般的人,所以句句都要得体;而杜甫与房琯又非一般之交,所以句句要有情谊。而此诗写得既雍容典雅,又一往情深,十分切合题旨。

《别房太尉墓》思想感情

诗人表达的感情十分深沉而含蓄,这是因为房琯的问题,事干政局,诗人已经为此吃了苦头,自有难言之苦。但诗中那阴郁的氛围,那深沉的哀痛,还是表现出诗人不只是悼念亡友而已,更多的是内心对国事的殷忧和叹息。

《别房太尉墓》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汉族,唐朝河南巩县(今河南郑州巩义市)人,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以上就是关于杜甫《别房太尉墓》古诗背景解析与注释全部的内容,包括:杜甫《别房太尉墓》古诗背景解析与注释、《别房太尉墓》唐诗译文注释及鉴赏、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life/3829385.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07
下一篇 2023-05-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