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雨江南,水秀江南,在南方,有美水有名泉,似乎不足为奇,而缺雨少水的西北,在黄土高原,美水、名泉俱在,就不得不说了。那么,这美水、名泉出在哪里?在甘泉!那坐拥美水的甘泉又在哪里?在延安! 甘泉距红色圣地南40公里,是陕西延安市的一个县份,因城西南的美水泉而得名,素有“美水之乡”之称誉。甘泉县,夏商称雍州西河,西周、春秋先后分属翟国、晋国。战国魏置雕阴邑,秦置雕阴县,北魏为因城县,隋分属因城、洛交两县。唐武德元年(公元618年)置伏陆县,天宝元年(公元742年)因美水故改名甘泉县,历宋、元、明、清、民国至今。其间虽几易其称,但随即又复称甘泉县。这千多年的称谓沿革、延续,足可以说明美水之美名,以及古泉之于这片古老土地的特殊地位和其深刻而久远的浸润与影响。美水泉,又名甘泉,幽居于神林山麓,距甘泉县城35公里。《明代张霜修复甘泉记》(美水泉旁立有此碑文):“雕阴上郡间,邑有以甘泉名者。岁癸酉,余以事之榆林,经其地,……饮水而问甘泉所在,邑耆老曰在城西南五里许,……甘泉之在秦,或以名山,或以名苑,或以名宫名城。自秦及唐,名宫之地不一,而名其邑者惟此,余季莫之或易。今若山苑,若宫城,问其地,鲜知之者,则其泉淹没之故。夫泉而淹没,名安系之,余甚为兹泉惜也。少选进守土,语之曰:‘邑以泉名邑方兴,……泉之上芜蔓者,芟之;淤塞疏浚之倾者,筑之、甃之。酒泉也,今出地中矣;沃泉也,今流沫飞瀑矣;源长其味香冽矣,一修复耳,无如其初也。泉前构亭,为栖息之地,亭名仍邑,非仍邑也,仍泉也,而名实并存矣,是役也。……甘泉小邑在万山当中,当延安要道,……然邑之泉,几与隋唐之宫苑同其芜没者……’”。美水泉,源远流长,渊源颇深,各代史志多有记述。《续史方与记要》:“隋大业三年(公元607年),隋炀帝北巡突厥牧场,察看长城,途中到此游历,偶饮此水,厥味甘美,顿觉心旷神怡,遂赐名‘美水泉’”。《新唐书·地理志》:唐玄宗天宝元年因美水泉故改伏陆县为甘泉县。宋代《太平寰宇记》:“县南谷崖上有泉水,飞流激射,甘甜味美”。清嘉庆本《延安府志》:“泉去地一丈,飞流激射,厥味甘美。隋炀帝游此饮之,取入禁内”。《民国二十三年重修甘泉碑记》(碑现存县博物馆):“……县内多胜迹,美水尤最焉。……隋炀帝游此饮之,赐为贡水,乡人苦贡,遂锢其泉。杜拾遗‘驿骑雕阴六千里,忍教害马复劳人’之吟,即以此也!……”。关于美水泉,还有一个流传很广的传说:隋炀帝巡游因城县,在府村遇一美女薄姬,就选纳为妃。一日,二人一起猎游,发现一对“胸颈白、爪尾红、羽冠似扇”的美丽小鸟,薄姬十分喜爱,想要活鸟喂养。隋炀帝及随从设法捕捉,一路紧追,被引至一泉边,口渴难耐的隋炀帝随即饮之,顿觉志清神爽,遂赐名“美水泉”,并指令时任“苟县令(当地有人这样称呼,含有贬义,但无史实根据)”:以泉旁特有的刺榆枝叶为证,贡水大兴城(今西安市区)宫中。肩挑畜驮,路途遥远,送水者排行成队,寒来暑往不得停息,病饿暑寒,死者甚多,家破者与日俱增,百姓苦不堪言。后来一县令,不忍百姓受苦,投印封泉,并报泉已干涸,贡水遂终。美水泉是历史的,历史隐在学问家著述的史志中,也藏在民间村野的记忆里。上述传说的真实性和可信度,在这里不作评论,但传说却从一个侧面,泄露了统治者生活靡烂的信息。这位叫薄姬的女子,假如考虑到人们喜欢攀龙附凤的心理,可以不相信她是甘泉人,但可以肯定,她一定在帝王们所统疆土的某一处,而选出御宠美人儿的地方又何止是一处、两处?从这个意义上说,传说也是一种真实,也是老百姓对统治者的一种别样的戏说。有人会说:这位村女是幸运的,被选纳为妃,得到宠爱,从社会最底层一跃成为万人之上的皇帝的女人,这可是幸运之神的特别关照。但事实上,对于薄姬,这不是幸运,恰恰是天大的不幸。一位普通的女子,至少可以是一个自由之身,至少可以享受到人之共有的天伦之乐,而成为帝妃之后,却从一个活生生的人,变成了笼中鸟、盆中花,一任鲜活的生命在华丽的桎梏中无奈地慢慢枯萎。传说中的薄姬,也恰恰是正值韶华之时离世而去,一个人孤寂地长眠在故乡的群山中。而美水泉——这位幽居山林的自然之子,聚集着天地之精华,从远古混沌,含着笑,向我们走来,这亿万年的旅途,一路走来,如此执着,却又如此艰难、如此险恶。清纯如玉的自然之子,遇上自命不凡的皇帝,从那一刻起,就再也无法摆脱命运的钳制,无奈地变成统治者奴役百姓的工具,但清纯的美水,反而成为“镜子”,映照着贪婪者丑恶的嘴脸。美水是无辜的,贪婪者永远也别想偷偷掩盖自己贪婪的本性,奴役人民者永远也洗刷不掉自己的罪恶。在岁月的泥污中艰难跋涉,执着的古泉永不失美之本,含着笑,走过甜美,走过野蛮,走过辛酸,走过荒寂,在一个没有了帝王的时代,在一个已现文明曙光的时代,以自然之身,再次回到神林山麓,再次走进了自己的甜美岁月。与美水泉的命运和周围百姓命运紧紧相连的那位“投印封泉”的县令,并没有像先前的苟县令一样,利用贡水的“大好机会”,为自己加官进爵铺路,反而苦百姓之苦,甘冒诛族之罪,救民于水火,此举此义此德,也将与美水之美名一同流芳。因此,我们说,美水泉是自然的,也是人文的,美水泉之美,在清纯如玉的品质,在古老丰富的底蕴,在风雨如故的气质,在不图浮华、不畏强权、公而忘私的品德;甘泉之甘甜,在质美,也在德馨。1974年,美水泉得到了重修,其间,在泉眼近旁,发现了深1米、直径约09米的石砌小圆坑,坑内还存有篆书“孟其瑞”的玉质印章。这一发现,给人的何止是万千感慨? 1981年,美水泉被陕西省文管委列为“陕西四大历史名泉”,古泉的人文价值得到了认可。1983年,在陕西省轻工业研究所完成“陕西地区矿泉资源调查与利用”后,省轻工业厅召开“甘泉矿泉水”鉴定会,将美水泉之水鉴定为天然矿泉水,流淌千年的美水,得到了现代方法的初步诠释。2001年,陕西省地矿局第一水文地质工程地质队,按照国家饮用天然矿泉水标准,对美水泉之水及周围42平方公里的水质和环境进行野外实地调查,经陕西省饮用水质量监督检验站、陕西省地矿局西安水土测试中心和陕西省卫生防疫站三单位53个项目、分别2至5次分析,认定:美水泉之水清澈透明,甘甜爽口,味道纯正,属含锶碳酸钙镁钠型优质饮用天然矿泉水,含多种有益人体的微量元素和化学组份,其中:锶含量为041-044毫克/升;锂、锌含量分别为002毫克/升;溴含量为0005-0007毫克/升;碘含量为0004-0008毫克/升;硒含量为0001毫克/升;偏硅酸含量为219-244毫克/升。所有指标均符合国家饮用天然矿泉水标准,也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是两者兼备的优质水源。千年古泉之水,终于得到了科学的证明和诠释。2003年,陕西工程勘察研究院对美水泉及周围环境进行科学勘察分析,形成了《美水泉保护方案》,划定了约40平方公里的美水泉特别保护区。瑰宝美水泉,终于得到了自己应有的尊重和待遇。甘泉人民是幸运的,幸运的甘泉人民在独享美水之甘甜的同时,用勤劳和智慧,酿造出醇香的美水酒、鲜美的豆腐、可口的豆腐干和甘美桶装天然矿泉水,供五湖四海的人们品尝、享用。一眼清纯的泉水,一口沧桑的古泉,一份稀有的宝贵资源,终于能造福百姓。这是苦尽之后的甘来,这“甘”溶解了人间百味和千年的喜怒哀乐,是滋润百姓心间的真正的甘美。美水泉,祝福你;“美水人”,祝福你;“美水之乡”,祝福你。
五泉山位于兰州市南,皋兰山北麓。层楼叠阁,沿山铺阵,溪流如带,绿树掩映,好一派清幽山色。五泉山因山上有五眼山泉而得名。相传武帝时,霍去病西征匈奴,曾屯兵此山,士卒疲渴,霍去病“着鞭出泉”。这五眼泉至今犹在。一为甘露泉,在文昌宫西边,孤亭掩蔽,清泉涓涓,久雨不*,大旱不干,饮之如甘露。二为掬月泉,在文昌宫东面,泉宽约尺许,深约五尺,形如井状,中秋之夜,月出东山,这里得月最早,月影投泉心,如掬月盘中。三为摸子泉旷观楼下的摸子洞中。过去善男信女,用手在泉水中摸索,说摸着石子的生男孩,摸着瓦片的生女孩。清末学者刘尔欣曾在洞口书写一联,嘲讽这种迷信行为是“糊糊涂涂,将佛脚抱来,求为父母;明明白白,把石头拿去,说是儿孙。”四为蒙泉,在东龙口下。这里悬崖凌空,有瀑布泻下,如挂练,如扬丝,坠入乱石丛中,溅起无数明珠,流到草坡间,积成一片明镜。“蒙”为卦名,寓意东谷山下有险之意。五为惠泉,在西龙口下的企桥南端谷底,泉圆形,水净沙明,清澈见底,味甘美,宜于烹菜,且有灌溉之利,有惠于民,故而得名。
五泉山是兰州市内著名的名胜之地,在唐,宋时代这里就建有寺庙,后毁于兵火。现在建筑一万多平方米,其中崇庆寺、嘛尼寺、卧佛殿、地藏寺等多系明清时代建筑。古建筑群多集中于中峰。进山门沿中间通道直上,殿宇层叠,楼阁错落,甚为壮观。中峰两侧为东西龙口,幽谷之中清泉吐翠,林荫如盖,廊榭亭阁环绕。东龙口利用山泉之水,新建了碧波荡漾的莲池和逶迤池上的九曲桥,池边伫立二龙戏珠釉壁。240多级,97盈的长廊盘旋而上,将东龙口与中峰连通。西龙口依山就势,建成高阁横秀,飞泉挂碧的“小蓬莱”和碧水,亭台,绿树相映成趣的“翠山新圃”。西龙口西侧的动物园,辟有鹿苑,熊池,狮虎房,猴山,禽园,熊猫馆等。五泉山的“铜接引佛”,“泰和铁钟”是公园的“镇山之宝”,现为国家级的保护文物。
“铜接引佛”原在兰州东关接引寺内安放,现移至五泉山金刚殿。这是一件明洪武年(公元1370年)所铸的铜佛,身高一丈六尺,身围八尺。重约万余斤。造型优美,衣褶显晰,面部神态敦厚丰韵,怡静庄重,面含微笑,左手托钵,右手舒展,一副悲天悯人、接引众生普渡的形态。这是一件极为珍贵的文物。
“泰和铁钟”原为普照寺物,后安放在五泉山钟厅内。这座铁钟为金代章宗泰和二年(公元1202年)所铸造,钟高九尺,直径六尺,重一万斤。造型宏伟肃穆,声音浑厚洪亮。
土地荒漠化已经成为了需要人类共同面对的难题,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世界的土地荒漠化面积达到了3600万平公里,这个数值占据着全世界陆地总面积的四分之一以上,而且荒漠化每年还以6万平方公里的速度向外蔓延,如果不加以控制的话,后果不堪设想。
由于地理及气候原因,在我国的西北部地区,当地居民日常同样受到土地荒漠化的困扰,我国的荒漠化土地面积以及达到了262万平方公里,并且还以每年2460平方公里的速度向外蔓延,可以说我国是世界上荒漠化面积最大,也是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每年春季,沙尘暴天气便会在西北部地区肆虐,而且当地日常空气质量也比较差,气候干燥,成为人们日常生活最大的障碍。
沙漠奇观月牙泉
当然,土地荒漠化也并非是“一文不值”,在我国很多的沙漠已经被当地开发成为了旅游景区,带动了当地的旅游业的发展。
在沙漠之中绝大多数的植物都是难以生长存活的,而位于我国甘肃敦煌西南5公里鸣沙山,却颠覆了人们的认知,这是因为这里月牙泉沙山与泉水共存,也被称为是世界沙漠奇观。
自古以来,月牙泉就被称为是塞外风光之中的一绝,和当地莫高窟景观和莫高窟九层楼相辅相成,并称为世界沙漠景观中的三大奇迹。
亘古沙不填泉,泉不涸竭
按照我们的认知来看,沙漠之中不仅干旱,而且风沙大,在沙漠之中哪怕有过降雨,也会快速蒸发,但是在月牙泉,这种情况从来没有发生过,多年来月牙泉从未被风沙所掩埋,泉水也没有干涸过。
为何在沙漠之中可以形成泉水?为何沙不填泉,泉不涸竭到现在仍然是未解之谜,不过这里的景色也吸引了很多中外游客前来观光旅行。
关于月牙泉的传说
在敦煌的景观当中,月牙泉首屈一指,而关于月牙泉的由来,在民间有着一个传说故事“在唐朝时期,唐三藏一行西行途径这里的时候,遇到了漫漫沙漠,食物和水都已经消耗殆尽,而白龙马也因为缺水死亡,没有办法唐三藏只能靠着双脚来一路西行,最终还是被沙漠所阻隔。这个时候观世音菩萨出现,从紫金瓶中滴下来一滴水,这滴水在漫漫沙漠中形成了一汪泉水,就是现在我们见到的月牙泉,而唐三藏一行成功走出这片沙漠,月牙泉也就留了下来。”
尽管是神话传说,但是月牙泉确实有着非常奇特的地方,那就是月牙泉在形成的数千年当中,形状从来没有改变过,即便是四周天气恶劣,但这里还是有清泉不断向外涌出,而周围的沙漠也没有能侵蚀这片月牙泉半步,甚至在刮风的时候,这里的沙子不是向下,反而是反方向往山上走。
人为因素导致月牙泉面目前非
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由于这里的农民开荒造田,抽月牙泉中的水灌溉,再加上周围的乱砍乱伐及日常生活垃圾的污染,导致这里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月牙泉一度面临枯竭。
没有办法,当地政府开启了紧急措施,想方设法帮助月牙泉恢复原始的样子,从2002年开始,有关部门开始将周围的河水回灌到了月牙泉中,避免因为缺水导致月牙泉枯竭。
不过这种方式治标不治本,在2004年的时候月牙泉的水位下降13米,如果再不干预,那么月牙泉将彻底消失。
为了能拯救沙海明珠月牙泉,敦煌市开始全力补救,先是禁止当地日常开荒、打井取水,之后更是采取移民等措施,缩减耕田来维持当地的生态平衡,之后采用不间断补水等措施,为月牙泉进行补充水量。
到现在为了拯救月牙泉项目,已经累计投资了1933亿元,好在在当地政府及社会各界人士的努力之下,月牙泉重新“复活”,恢复了之前的活力,一切都没有白费。
其实相比于金钱,自然资源才是人类最重要的财富,不是有一句话说吗:金山银山不如绿水青山。
关于珍珠泉的来由老济南们还流传着这样一个美丽的传说:上古时,尧把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了有才有德的舜,年老后禅让帝位于舜。后来,舜帝南巡,途中病重。娥皇和女英闻讯后,不顾众人劝阻,执意要去南方探望丈夫。临行前,她们不忍与亲友离别,串串泪滴犹如珍珠一般滚滚而落,据说这些泪水遂化为一洼清泉,后人便因此称为珍珠泉。对此济南民间曾有这样一首民谣广泛流传:“娥皇女英惜别泪,化作珍珠清泉水。”后来,娥皇、女英追至湘江畔边,得知舜帝已死,不禁“相思恸哭,泪下沾竹,文悉为之斑斑然”,这种带有泪斑的竹子,人们称为“湘妃竹”或“斑竹”。娥皇、女英也随即跳入湘江,化为了湘江之神。
以上就是关于美水泉的传说谁知道 全部的内容,包括:美水泉的传说谁知道 、五泉山有哪五个泉和传说、关于月牙泉有什么样的传说呢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