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4年开始的苏联政治大清洗是怎样的

1934年开始的苏联政治大清洗是怎样的,第1张

1934年12月,斯大林借苏共中央第二号人物基洛夫被杀为由,开始对前反对派成员及其追随者进行迫害。先后杀害了季诺维也夫、皮达可夫、布哈林、李可夫、图哈切夫斯基等一大批党政军要员,清洗、枪毙了几十万干部,殃及1,500万无辜群众,成为人类史上空前的政治灾难。

1934年12月1日晚,四十八岁的苏共中央第二号人物、列宁格勒市委第一书记谢尔盖·米罗维奇·基洛夫在列宁格勒斯莫尔尼宫大楼中被一枪打死。在事发后的几天里,政府发布的声明断言杀害基洛夫的凶手是白卫恐怖分子、这些白俄是从波兰、立陶宛、芬兰潜入前苏联进行恐怖活动的。

在十月革命以后的一段相当长的时间里,基洛夫在历次斗争中一直支持斯大林及其路线,提高他的威望,同他的对手们作无情的斗争。

但支配着斯大林的是一种极其狭隘的残酷的思想,他迷狂于一种绝对的权力和威望,且早在基洛夫被杀害之前很久,斯大林就使用各种政治诡计和强力手段,使自己摆脱党员和群众的监督。基洛夫死后,斯大林立刻掀起了一段大逮捕高潮,并在没有征求政治局其他成员意见的情况下,下令毫不迟疑地对一大批人执行死刑,尽管绝大部分与基洛夫一案毫无关系。几天以内被处决的列宁格勒有39人,莫斯科有29人,基辅有28人,明斯克有9人。同时,在列宁格勒还掀起了迁出大批原贵族和他们家属的运动,而这些人绝大多数并没有从事任何地下活动和反苏活动。

1935年5月,斯大林解散了“老布尔什维克协会”(其成员都是老党员),并着手篡改历史,虚构传记。一个月后,斯大林又取缔了“政治苦役犯和流放移民协会”。政府还颁布了一项世界文明史上从未有过的法律:十二岁以上的儿童对于所犯的各种罪行、应负与成年人相同的责任(包括死刑)。

在这样的背景下,斯大林在1936年组织了第一次莫斯科公审,对象是季诺维也夫和加米涅士等十四人。显然,对前二人进行第二次审判是因为第一次审判对他们判处的几年刑不能令斯大林满意。

从1936年夏天开始的接连不断的清洗给全苏造成极大的恐慌,被斯大林一手提拔起来的心腹叶若夫在1937年初掀起了被称为“叶若夫旋风”的更大规模的清洗。而这场旋风迅速导致了第二次莫斯科大审判。

1937年1月20日,前苏联所有报纸刊登了总检察长维辛斯基签署的公诉书,指控格奥尔基·列奥多维奇·皮达可夫、卡尔·伯恩哈多维奇·拉狄克等十七名托洛茨基分子组织托洛茨基中心,背叛祖国,从事间谍活动,妄图夺取政权,在前苏联复辟资本主义。1937年1月30日,皮达可夫等十三人被判死刑。其余的四人最后也全部没能逃脱被处死的命运,这是必然的。

第三次莫斯科大审判于1938年3月开始,出庭的主要被告人虽然在列宁时期红极一时,但最终的宣判是无情的。

1937年6月,前苏联国防部人民委员图哈切夫斯基元帅和其他七名苏军高级将领被逮捕。随后两天内,这八人全部被以叛国等罪名枪决。在此后两个月的1937年8月,斯大林在红军政治干部会议上发表讲话,号召在红军中“根除敌人”,并称“红军中存在一个分支密布的间谍网”。它掀起一股狂澜,使军队中人人自危,诬告成风。在1937—1938年间上至国防人民委员会,下至各军区,一大批高、中级军事、政治干部被逮捕了,数万人的肉体遭到消灭。

这次对红军的大清洗,同样席卷了红军军事学院,许多军事学院的院长均被以莫须有的罪名处决。

用“平行的军事中心”、“军内反对派集团,”等形形色色名义清洗红军的结果,使上至国防人民部,下至军、师、团的大批红军干部被无辜杀害。红军骨干被毁,几乎成了一支群龙无首的部队——或者说斯大林成了惟一的领导。

据前苏联《在国外》杂志披露:1937—1938年大清洗的结果是:近35000名红军指挥员被处死,近80名的高级军官,6名元帅中的3名,15名集团军司令中的13名,85名方面军司令中的57名,195名师长中的110名,406名旅长中的220名,以及所有军区司令员都死于内务部军队的子弹。据《伟大的卫国战争简史》的说法则情况更为严重。总之无论在哪一次战争中,无论哪一个军队都没有像前苏联军队在战前那样遭受那么大的损失。

早在1932年,当几十万个受饥饿折磨无家可归的儿童挤满许多火车站和大城市时,斯大林就下了一道极其残酷的密令:凡在抢劫粮仓时或在扒窍列车时被抓住的人以及害花柳病的人一律枪毙,死刑应该秘密地执行。

对***员大批地处以死刑,而且是在连形式上的审判也没有的情况下处以死刑,这在前苏联历史上还是第一次。但接着1937年夏当内务人民委员已由叶若夫来担任时,斯大林命令他准备出第二份名单来,名单上要列出五千个其他反对派的人,这些也被裸体枪毙。

从1935年5月起,许多斯大林的忠实盟友也开始纷纷被捕,而这些被捕者们从未参加过任何政治上的反对派。在20年代参加过“工人反对派”和22人签名的施略普尼柯夫和梅德维捷夫等人在既没有经过审判,也没有任何证词的情况下被处以死刑。他们的子女也被逮捕流放。

大规模的镇压同样祸及在苏联的外国***人,在苏联的各国***员和进步人士同样成为内务人民委员会的清洗对象。

前苏联第十七次党代会上所选出的中央委员和候补委员中,竟有70%的人被打成“党和人民的敌人”,1966名拥有表决权和咨询权的代表中,也有1108名被定罪为反革命而遭到逮捕或处决。

严格说来,这种30年代的政治清洗一直延续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甚至直到斯大林去世。其殃及1500万无辜群众,仅在1936~1939年之间,就有100多万人被镇压,被逮捕的不下四五百万人。堪称前苏联历史乃至世界历史上的一次巨大灾难,和人类史上空前的政治灾难。

这场发生在前苏联本世纪三十年代的“肃反”运动是一场完全人为的政治劫难。就其规模来讲,它确实堪称与一场大战、一次肆虐的自然灾害相比,考虑到它的阴险性和隐伏在迫害后面狭隘可鄙的个人目的,它的危害性就更加令人震惊。这场灾难现在已经广为人知,但首次将这一可怕灾难的详情揭露出来,却要等到许多受害者已死去近十五年以后,这不能不说是人类的悲哀。人类的理性和良知在这一事件中备受拷问。

也许这场运动能让人们明白狭隘、敌意和仇恨的人性可能带来的可怕后果。在一系列天理难容、使人惊骇的非常事件中,人们也许会想起“良心”这个朴素的字眼。这场政治劫难的原因和独特的背景与残酷性至今仍值得人们去思索、去总结,它使人们认识到对权力进行制约、监督的重要性。

俄国和美国是近代史上崛起的世界两大强国。

19世纪中期的法国著名历史学家托克维尔在其著作《论美国的民主》中评价美国和俄国

“美国人在与自然为他们设置的障碍进行斗争,俄国人在与人进行搏斗。一个在与荒野和野蛮战斗,另一个在与全副武装的文明作战。因此,美国人的征服是用劳动者的犁进行的,而俄国人的征服则是靠士兵的剑进行的。”

托克维尔还预言在未来美国和俄国将各主宰世界的一半。

托克维尔虽同时看好俄国与美国,但实际上,与美国相比,俄国的地缘环境要差很多,面对的敌人也要强大的多。

因此,俄国在扩张的道路上遭遇的挫折也比美国多。

下面我们就盘点一下俄国在最近两百多年遭遇过哪些重大挫折。

一,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

在1803~1815年拿破仑称霸欧洲时,俄国担当了打败法国的最关键角色,因此,在拿破仑被流放后,俄国国际地位急剧提升,被称为“欧洲宪兵”。

1853~1856年,为了遏制俄国在黑海地区的扩张,英法与土耳其组成同盟,在黑海地区与俄国打了一场惨烈的克里米亚战争。

最终,俄国惨败。此战造成俄国伤亡三十多万人,沙皇尼古拉一世自杀身亡,国际地位急剧下降。从此俄国进入多事之秋,各种革命活动不断。

二,日俄战争的失败。

1804~1805年俄国与日本在中国东北和朝鲜半岛以及附近海域打了一场日俄战争。最终,日本获胜。

此战俄国虽然没有向日本赔款,但仍然出让了很多权益,比如承认日本在朝鲜半岛的主导地位,把南满铁路的权益让给日本,把库页岛南部交由日本统治。

日俄战争的失败使俄国国内底层民众的生活更加艰难,革命活动进一步加剧。

三,1918~1922年俄国内战。

在一战中,俄国遭遇巨大经济和财产损失,并且由于俄国提前退出战争导致战后没有获得任何战争赔偿,还引起协约国集团的敌视。

于是,一战结束后,在俄国爆发红军与白军内战时,协约国14国出兵干涉俄国内战。一直到1922年,战争才彻底结束。连续几年的内外战争给俄国造成了极大的损失。

四,1934~1938年苏联肃反运动。

1934年,斯大林以基洛夫被杀为由,掀起肃反运动(即大清洗运动)。肃反运动持续数年,据苏联1991年公布的数据,肃反运动共造成苏联200多万人被镇压,被镇压的人很多都是苏联各方面的精英人士。因此,肃反运动给苏联造成的损失不可估量。

五,苏联在二战中的损失。

二战中苏联虽然获得了最终胜利,但却是惨胜。苏联是二战参战国中死亡人数最多的国家,共有2680万人死亡(注意不是伤亡),财产损失难以估量。

六,苏联解体。

1991年,苏联分裂为15个国家,损失一半人口,失去50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损失超过三分之一的工业生产能力,还破坏了很多产业的完整性。

七,解体后西方国家的经济洗劫。

20世纪90年代俄国采用“休克疗法”导致经济陷入混乱,国有资产大量流失,苏联人70年的财富累积被西方跨过企业洗劫一空。俄国学者说俄国的经济损失相当于又打了一次卫国战争。可见经济损失之大。

我给你介绍几个时期的主要运动:

列宁时期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俄罗斯帝国爆发二月革命,导致沙皇下台,俄罗斯帝国解体。出现了由市民阶级组织的临时政府和工人士兵代表的苏维埃(俄语意为“大会”)并存的局面。最后以列宁为首的俄国社会民主工党左翼(布尔什维克)联合其它左翼政党在圣彼得堡发动起义,从临时政府手中夺取政权,史称十月革命。革命后改国名为苏维埃社会主义俄国,简称苏俄,其后与德国及其盟国签订和约,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英国、法国、日本、波兰、美国等国因不满苏俄单方面退出对德战争,以及沙皇俄国债务等问题,对俄国革命进行了武装干涉。国内忠于沙皇的势力以及富农、地主和资产阶级力量组织白军发起了反对苏维埃政权的战争。经过俄国内战,苏维埃红军击败了白军和众多国家的联合武装干涉,巩固了政权。

1922年12月30日,由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和南高加索联邦共同组成的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简称苏联)正式成立。国庆日为每年的11月7日。

1924年,列宁逝世,斯大林获得最高权力。苏联进入斯大林时期。

斯大林斯大林时期

很多人认为,斯大林为了巩固个人地位,通过残酷的手段打击政治对手,以肃反的方式展开了大清洗。据称,数以百万计的人被送进了劳改营甚至遭到屠杀。虽然,斯大林被西方国家的大多数人和部分苏联人视为一位残酷且犯下严重罪行的独裁者,但不可否认的是,在斯大林的领导下,苏联***对苏联的经济生产方式进行了大改造,并成功地把苏联改造成了一个重工业和军事上的强国。

20世纪30年代开始,西方采用“绥靖政策”安抚希特勒,并姑息纳粹德国吞并奥地利、捷克斯洛伐克,同意纳粹德国在东欧和中南欧自由行动,使得苏联觉得西方国家企图将法西斯“祸水东引”。

苏联在多次提出和英法结盟而不果,英法却相继同德国发表了带有互不侵犯性质的《英德宣言》和《法德宣言》;与此相反,德国外长里宾特洛甫却多次向苏联提出希望改善彼此关系。此后,在1939年,苏联采取“祸水西推”的策略和德国结盟秘密签订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二战爆发后,按照该条约划分的势力范围,苏联以“建立防止德国入侵的东方战线”的名义,出兵与德国瓜分波兰,攻打芬兰并占领东欧部分地区。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被强行并入苏联,此举加速了其周边国家向法西斯轴心的靠拢,也使得苏联在二战初期颇不得人心。

1941年6月22日,纳粹德国对苏联发动了突然进攻,苏联红军在战争初期严重失利,苏军遭受重大军事损失,在开始的头一周苏军就损失了九百架飞机、几千门火炮、一千多辆坦克与几十个正规师。之后,苏德战场成为欧洲大陆的主战场。1943年初,苏军经过浴血奋战,获得斯大林格勒战役的胜利后,苏军在战场上掌握了主动。到了1945年5月,包括苏联红军的盟军攻占了纳粹德国全境,欧洲战事结束。1945年8月8日,苏联红军对日宣战,出兵中国东北和朝鲜北部,全歼日本关东军。

1941年秋天,德国大军攻到莫斯科西北近郊,当时苏联政府与各国使节转到南方现在的萨马拉市。11月7日当天,苏联***斯大林抵达被围困的莫斯科市并举行了盛大的阅兵典礼,所有校阅部队在典礼后立即开赴战场。此活动振奋人心。当年苏联政府将此悲壮仪式拍成记录片在各地播放,在二战时对团结国家民心发挥了极大效果,为苏联争取最后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944年10月,苏联吞并中国外蒙古西北部的唐努乌梁海地区。

1945年,苏联与中国代表签订《中苏友好同盟条约》,造成外蒙古独立

赫鲁晓夫战后,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成立令苏联倍感威胁,因此针锋相对地成立华沙公约组织。冷战时期开始。

赫鲁晓夫时期

1953年,斯大林逝世。苏联***高层***之间进行了几年的政治斗争,最后赫鲁晓夫成为了苏联最高***。此后,苏联进入赫鲁晓夫时期。

赫鲁晓夫结束了警察恐怖,释放了数百万政治犯,为近2000万人恢复了名誉。但赫鲁晓夫全面批判斯大林也一度引发东欧社会主义盟国的政治动荡。

此后,苏联和很多国家爆发政治冲突。但在航天领域,苏联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

勃列日涅夫时期

1964年,赫鲁晓夫下台,勃列日涅夫成为最高***,苏联进入勃列日涅夫时期。

在勃列日涅夫时代,苏联对外推行扩张政策,多次引发武装冲突,并进一步扩大了社会主义阵营。一方面来说,苏联的军事实力已经到了赶超美国的程度;但从另一方面来说,苏联的整体经济水平与西方发达国家的差距还是很大。勃列日涅夫通过推行苏联式的福利体系来提高苏联民众的生活水平,但由于没有强大的经济基础作后盾,这种福利体系为日后苏联的崩溃埋下了伏笔。

戈尔巴乔夫时期

勃列日涅夫1982年,勃列日涅夫去世,其后继任的安德罗波夫及契尔年科皆在上任不到两年便病逝。1985年,戈尔巴乔夫上台,苏联进入戈尔巴乔夫时期。

戈尔巴乔夫属于改革派。戈尔巴乔夫在经济改革受挫,进展缓慢的情况下转向政治改革,在国内实行经济重建和开放性政策,对历史错误进行清算。但他的改革带来了意想不到的后果。随着中央权力的下放,各加盟共和国的***开始寻求更大的自主权力。随着“开放性”的日益深入,苏共的历史问题和历史罪行得到揭露的同时,逐渐失去了民心。

随着东欧剧变,苏联的加盟共和国政府也纷纷效法东欧诸国,意图脱离苏联而独立。1991年8月24日,苏联第二大加盟共和国乌克兰宣布独立。苏联联盟开始走向解体。

之后,俄罗斯总统叶利钦下令宣布苏共为非法组织,并限制其在俄罗斯境内的活动。在1991年年底,他同白俄罗斯及乌克兰的总统在白俄罗斯的首府明斯克签约,成立独立国家联合体,从建立一个类似大英国协的架构来取代苏联。苏联其他加盟国纷纷响应,离开苏联,苏联在此时已经名存实亡。

1991年12月25日,苏联总统戈尔巴契夫宣布辞职,将国家权力移交给俄罗斯总统叶利钦。12月25日晚,苏联国旗从克里姆林宫上空缓缓降下。12月26日,最高苏维埃自我解散,标志著苏联作为一个主权国家正式结束其存在。

以上仅供参考,谢谢!

贝利亚事件是斯大林逝世后苏联高层权力斗争事件。

贝利亚是斯大林时期“肃反运动”的核心人物。1945年至1953年,贝利亚出任克格勃最高领导,直接负责全国的肃反活动。在这场原苏联全境展开的史无前例的肃反运动中,许多苏联开国元勋、老革命家和几百万无辜百姓被套上莫须有的罪名,惨死在狱中。

1953年3月5日,斯大林去世后,赫鲁晓夫执掌了苏联党政军大权。贝利亚开始释放数百万政治犯,立即停止了全苏的反犹行动,为莫斯科医生集团案平反,改变对南斯拉夫政策,终止朝鲜战争,对内乱中的东德不采取武力干涉,并开始市场化尝试。

1953年6月26日,贝利亚在受政治局谴责后被捕。12月秘密枪决,罪名是:“背叛祖国,为外国资本家卖力,纠集仇视苏维埃国家的叛徒阴谋团伙,妄图夺取国家政权,推翻工农苏维埃制度,复辟资本主义和重建资本家的国家。”

扩展资料:

贝利亚生平事迹简介:

贝利亚是苏联著名的高级政治***,其生平经历也是几经波折的。目前,贝利亚最为人熟知的事迹主要有三件,分别是:贝利亚投好斯大林、贝利亚好色成性以及贝利亚离奇之死。

贝利亚出身贫寒,其经历了很多坎坷,才得以走到了苏联第二把手的地位,因而其中自然少不了溜须拍马,贝利亚很懂斯大林的心思,以至于成为了斯大林的心腹。而贝利亚却又是一个十分好色的人,关于其好色的故事浩如繁星。最让人不解的便是别利亚之死,至今都没有一个相对合理的解释。

贝利亚生平事迹有很多,其中都能够看出贝利亚的绝世聪明才华。曾经有一段关于贝利亚投好斯大林的故事,贝利亚得知斯大林的烟斗失踪了,于是开始找寻那个偷窃的人,一下子找到了十个人,然而斯大林却在沙发下面找到了自己的烟斗,但同时也了解到了贝利亚的忠心。

贝利亚十分好色,其妻子也是贝利亚在行色途中相识的,两个人之间的关联也是十分紧密,可以说各为所需。然而贝利亚让人们最不解之处,便是其死亡之谜,贝利亚已经去世了很多年,但是贝利亚的死亡真相依然无人知晓。

贝利亚生平事迹十分多,但是目前流传的大部分都是宣扬贝利亚的错误行径,很多人都把贝利亚当做一个反面人物,其生平事迹也蒙上了一层阴影。而贝利亚实际上却是一位十分机智的当局者,在处理事情的时候能够十分巧妙地化曲为直。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贝利亚事件

苏联肃反运动,又称大清洗(俄语:Большая чистка,英语:Great Purge),是指在1930年代,苏联爆发的一场政治镇压和迫害运动。它包括对苏联***内部的清洗以及对无辜人员的迫害,这段时期典型的现象包括无处不在的政治审查、到处都存在的怀疑“间谍破坏”。

大清洗的目的之一是将反对分子清除出***,一般认为其最终目的在于巩固斯大林的权威。与此同时在社会上进行了一系列针对被认为是或者被指责为是出于落后或者秘密政治目的反对苏联国家以及***政策的人群的迫害运动。官方将一系列清洗解释为消灭潜在的破坏分子和间谍,其背景是当时苏联预期的与德国之间的战争。公众目光主要集中在对***领导阶层本身、政府官员和苏联红军***的清洗。

这场运动也涉及到社会中的其他许多人:知识分子、农民(尤其是所谓的“富农”)和专业人员。一系列苏联秘密警察和国外情报机构(NKVD)的行动涉及到多个被指责为“第五纵队”的少数民族。

大清洗是在根里克·雅戈达任秘密警察长官时开始的,但是其顶峰则在1936年9月到1938年8月之间,当时的秘密警察首脑是尼古拉·叶若夫,这段时间有时也被称为“叶若夫时期”。但是整个大清洗是以斯大林为首的苏联***政治局领导的,有些命令甚至直接由政治局发布的。

以上就是关于1934年开始的苏联政治大清洗是怎样的全部的内容,包括:1934年开始的苏联政治大清洗是怎样的、俄国在近二百年来,遭受过哪七次重大灾难、苏联建国以来的主要运动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life/3828465.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07
下一篇 2023-05-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