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土的结构、土的构造土具有哪些结构和构造

什么是土的结构、土的构造土具有哪些结构和构造,第1张

土的结构是指组成土的土粒大小形状、表面特征、土粒间的连结关系和土粒的排列情况。土的粒度成分反映了土粒大小及其组合持征。也是说明土结构特征的主要指标。对土的工程地质性质影响显著。

在一定土体内,结构相对均一的土层单元体的形态和组合特征,称为土的构造。它同样也包括土层单元体的大小、形状、排列和相互关系等方面。单元体的分界面称为结构面或层面。

土的结构可分为单粒结构、蜂窝结构、絮状结构。

土的结构是指土的固体颗粒及其空隙间的集合排列和连接方式。

扩展资料

不同类型的土壤结构的形成过程不同,在形成机制上有很大的差异。块状结构、柱状结构和片状结构体通常是由单粒黏结而成的、或是土体沿一定方向破裂而形成的。形成机制比较简单,故形成的孔隙度较小,而且孔径大小比较一致。只有团粒结构具有比较复杂的形成机制。

土壤团粒结构的形成过程大体上,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由单粒凝聚成复粒;第二阶段则由复粒相互黏结,团聚成微团粒、团粒,或在机械力作用下,大块土垡破碎成各种大小、形状各异的粒状或团粒状结构体。

在自然状态下,土粒与土粒相互垒结成黏团,黏团再次团聚成微团粒,微团粒进一步团聚成团粒,微团粒结构体是形成团粒结构的基础。微团粒的数量在水稻土的耕层中大量存在,对水稻土的肥力影响较大。许多研究表明,微团粒结构是衡量水稻土肥力和熟化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土的结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土的构造

土的成分:一般包括粒度成分、矿物成分和液相成分。

1、粒度成分:土粒按粒径大小及其性质的近似性归并成粒组,用各粒组占总土重的百分数表示土的粒度成分。粒度分析结果用累积曲线图和分布曲线(柱状)图表示。

2、矿物成分:土中的粗碎屑颗粒多由石英、长石、云母等原生矿物组成。原生矿物经风化,可溶物被溶蚀后形成不溶于水的次生矿物。其颗粒很细小(小于0001毫米),是构成粘土的主要成分,故称粘土矿物。

3、液相成分:土中的液相成分通常不全是自由水。根据水分子的活动性可分为毛细管水、结合水、结构水等类型。结合水是土粒与水发生复杂物理-化学作用的产物。土粒表面常分布有具游离电价的原子或离子,它们能吸引极性水分子形成水化膜。

土是地壳表面最主要的组成物质,是岩石圈表层在漫长的地质年代里,经受各种复杂的地质作用所形成的松软物质。土壤和母质层的区别表现在于形态、物理特性、化学特性以及矿物学特性等方面。由于地壳、水蒸气、大气和生物圈的相互作用,土层有别于母质层。

土壤的形成:

岩石经过风化形成成土母质(在此过程中少量的矿物质被释放)。成土母质因为积累了有机物和养分使得有低等的植物在成土母质上着身形成了原始土壤(在此过程中有机物更加丰富,并且形成了腐殖质)。原始土壤的形成使得高等的植物着身形成了成熟土壤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土壤。

风化作用使岩石破碎,理化性质改变,形成结构疏松的风化壳,其上部可称为土壤母质。如果风化壳保留在原地,形成残积物,便称为残积母质;如果在重力、流水、风力、冰川等作用下风化物质被迁移形成崩积物、冲积物、海积物、湖积物、冰碛物和风积物等。

扩展资料:

土壤是在气候、母质、植被(生物)、地形、时间综合作用下的产物。

土壤由矿物质和腐殖质组成的固体土粒是土壤的主体,约占土壤体积的50%,固体颗粒间的孔隙由气体和水分占据。

土壤气体中绝大部分是由大气层进入的氧气、氮气等,小部分为土壤内的生命活动产生的二氧化碳和水汽等。土壤中的水分主要由地表进入土中,其中包括许多溶解物质。

土壤中还有各种动物、植物和微生物。

腐殖质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 作物养分的主要来源 腐殖质既含有氮、磷、 钾、硫、钙等大量元素,还有微量元素,经微生物分解可以释放出来供作物吸收利用。

(二)增强土壤的吸水、保肥能力 腐殖质是一种有机胶体,吸水保肥能力很强,一般粘粒的吸水率为50%-60%,而腐殖质的吸水率高达400%-600%;保肥能力是粘粒的6-10倍。

(三)改良土壤物理性质 腐殖质是形成团粒结构的良好胶结剂,可以提高粘重土壤的疏松度和通气性,改变砂土的松散状态。同时,由于它的颜色较深,有利吸收阳光,提高土壤温度。

(四)促进土壤植物的生长 腐殖质为植物生长提供了丰富的养分和能量,土壤酸碱适宜,因而有利植物生长,促进土壤养分的转化。

(五)作物生长发育 腐殖质在分解过程中产生的腐殖酸、有机酸、维生素及一些激素,对作物生育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可以增强呼吸和对养分的吸收,促进细胞分裂,从而加速根系和地上部分的生长。土壤有机质主要来源于施用的有机肥料和残留的根茬。

许多社队采用柴草垫圈、秸秆还田、割青沤肥、草田轮作、粮肥间套、扩种绿肥等措施,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使土壤越种越肥,产量越来越高,应当因地制宜加以推广。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土壤形成

土壤是指地球表面的一层疏松的物质,由各种颗粒状矿物质、有机物质、水分、空气、微生物等组成,能生长植物。土壤由岩石风化而成的矿物质、动植物、微生物残体腐解产生的有机质、土壤生物(固相物质)以及水分(液相物质)、空气(气相物质)、氧化的腐殖质等组成。

固体物质包括土壤矿物质、有机质和微生物通过光照抑菌灭菌后得到的养料等。液体物质主要指土壤水分。气体是存在于土壤孔隙中的空气。土壤中这三类物质构成了一个矛盾的统一体。它们互相联系,互相制约,为作物提供必需的生活条件,是土壤肥力的物质基础。

土壤里的物质可以概括为三个部分:固体部分、液体部分和气体部分。

土壤矿物质是岩石经过风化作用形成的不同大小的矿物颗粒(砂粒、土粒和胶粒)。土壤矿物质种类很多,化学组成复杂,它直接影响土壤的物理、化学性质,是作物养分的重要来源之一。

土壤由矿物质和腐殖质组成的固体土粒是土壤的主体,约占土壤体积的50%,固体颗粒间的孔隙由气体和水分占据。

土壤气体中绝大部分是由大气层进入的氧气、氮气等,小部分为土壤内的生命活动产生的二氧化碳和水汽等。土壤中的水分主要由地表进入土中,其中包括许多溶解物质。

土壤中还有各种动物、植物和微生物。

土壤的组成

土壤由固相(矿物质、有机质)、液相(土壤水分或溶液)和气相(土壤空气)等三相物质四种成分有机地组成

按容积计,在较理想的土壤中矿物质约占38—45%,有机质约占5—12%,孔隙约占50%按重量计,矿物质占固相部分的90—95%以上,有机质约占1—10%

一般来说,土壤是地球的最上层,我们在其上挖、犁,植物在其上能生长土壤覆盖了陆地的大部分一个地区土壤的类型依赖于许多因素,包括当地的气候和降雨、地形、水在本地区的运动、矿产成分和形成土壤的岩石碎片、栖息在土壤里的动物、生长在这里的植物、附近的人类活动等等这些变化的因素使得每一种土壤具有特殊的混合成分大部分土壤是如下物质的混合物:

(1)无机物——已经风化成沙、淤泥、黏土的小颗粒的岩石

(2)有机物——分解的植物和动物遗体和肥料,统称为腐殖质,来自于拉丁语的“earth”(土地)

(3)水

(4)空气

典型的菜园土可能包含45%的无机物,5%的有机物,25%的水分和25%的空气如图所示

土壤通常是分层的,最上面的一层是表层上,是能找到腐殖质、植物的根和活的动物(如微生物和蚯蚓)的地方腐殖质越多,表层土越肥沃在一些地方,例如一些森林的地面,有许多的腐殖质以至于形成一个在其他所有东西之上的一个隔离层在表层土之下是下层土,它可能包含的黏土比率更大,含有的有机质更少在下层土之下是风化岩石,再往下就是坚硬的岩床

伴随着黏土和沙,许多土壤包含一定量的淤泥质淤泥质比沙子更细,比黏土更粗糙,它经常被风和水带到离它的发源地很远的地方淤泥质是农作物生产所需要的,是好土壤的重要的组成如果没有淤泥质,沙和黏土土壤会变得坚硬而结实

硅酸盐,以形态分类有沙土、壤土、粘土。以位置分有表层土、心层土和底层土。按照土壤特征有灰化土、棕壤、黄壤、红壤、赤红壤、灰钙土、棕钙土、黑壤等等但组成这些泥土的元素,无非是氧、硅、钙、铝、铁等,大多数以硅酸盐的形态存在土是复杂的混合物,各地泥土的成份不尽相同

土壤由岩石风化而成的矿物质、动植物,微生物残体腐解产生的有机质、土壤生物(固相物质)以及水分(液相物质)、空气(气相物质),氧化的腐殖质等组成。固体物质包括土壤矿物质、有机质和微生物通过光照抑菌灭菌后得到的养料等。液体物质主要指土壤水分。气体是存在于土壤孔隙中的空气。土壤中这三类物质构成了一个矛盾的统一体。它们互相联系,互相制约,为作物提供必需的生活条件,是土壤肥力的物质基础。

土壤的具体构成:

1、固体,气体和液体

土壤矿物质是岩石经过风化作用形成的不同大小的矿物颗粒(砂粒、土粒和胶粒)。土壤矿物质种类很多,化学组成复杂,它直接影响土壤的物理、化学性质,是作物养分的重要来源之一。

土壤由矿物质和腐殖质组成的固体土粒是土壤的主体,约占土壤体积的50%,固体颗粒间的孔隙由气体和水分占据。

土壤气体中绝大部分是由大气层进入的氧气、氮气等,小部分为土壤内的生命活动产生的二氧化碳和水汽等。土壤中的水分主要由地表进入土中,其中包括许多溶解物质。

土壤中还有各种动物、植物和微生物。

2、有机质

有机质含量的多少是衡量土壤肥力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它和矿物质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在一般耕地耕层中有机质含量只占土壤干重的0.5-2.5%,耕层以下更少,但它的作用却很大,群众常把含有机质较多的土壤称为“油土”。土壤有机质按其分解程度分为新鲜有机质、半分解有机质和腐殖质。腐殖质是指新鲜有机质经过酶的转化所形成的灰黑土色胶体物质,通过阳光杀灭了致病的有害菌病毒寄生虫后,保留其营养物质的土壤,一般占土壤有机质总量的85—90%以上。

腐殖质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 作物养分的主要来源 腐殖质既含有氮、磷、 钾、硫、钙等大量元素,还有微量元素,经微生物分解可以释放出来供作物吸收利用。

(二)增强土壤的吸水、保肥能力 腐殖质是一种有机胶体,吸水保肥能力很强,一般粘粒的吸水率为50—60%,而腐殖质的吸水率高达400-600%;保肥能力是粘粒的6一10倍。

(三)改良土壤物理性质 腐殖质是形成团粒结构的良好胶结剂,可以提高粘重土壤的疏松度和通气性,改变砂土的松散状态。同时,由于它的颜色较深,有利吸收阳光,提高土壤温度。

(四)促进土壤植物的生长 腐殖质为植物生长提供了丰富的养分和能量,土壤酸碱适宜,因而有利植物生长,促进土壤养分的转化。

以上就是关于什么是土的结构、土的构造土具有哪些结构和构造全部的内容,包括:什么是土的结构、土的构造土具有哪些结构和构造、土的成分、土是怎么形成的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life/3827983.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07
下一篇 2023-05-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