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人影响力、阶级原本没有在一个档次,一个是皇家公主,一个是立足于皇室的臣下。但是,她们俩则是奇妙似地走到了一起。太平公主是武则天唯一的闺女。上官婉儿是老臣上官仪的小孙女,而她的爷爷上官仪只因唐高宗李治拟定废止武后谕旨,而惹怒了武则天,最后被污蔑造反,拖累灭族治罪。当爷爷、爸爸被害之际,上官婉儿仍在襁褓之中,与其说妈妈得到避免,仅仅贬谪为女仆。婉儿天资过人,才貌出众,14岁的时候被武则天招入宫中,此后与太平公主搭伴念书,手足情深,情同姊妹。
所以可以说,上官婉儿和太平公主并不是姊妹,却情同闺蜜,都受到武则天的注重与关爱,在宫廷中得到了较好的练习和教育,为日后成为全过程侍候武则天的贴身秘书奠定了坚实基础。听说,武则天看待婉儿,不单单是当作一个婢女,最主要的还是作为自己的子女一样对待,在许多事上面有心地器重她,锻练她,对于这些小孩,他是拿她与太平公主一样疼爱的,甚至一些不能和太平公主讲的,都和她剖心相商。由此可见,说其姐妹关系是有道理的。
由于他们两个并不是真真正正的妹纸,说言是情同姐妹关系,如果用当代的言语而言,那便是“好闺蜜”关联。自然,做为好闺蜜,那就是无话不说的亲密无间一种关系。要不是权利与利益之争,简言之,如果她们并不是卷进宫廷权力之争,并不是处于政治斗争的旋涡当中,他们该会是一直“好闺蜜”下去,但无奈,他们最后都成了政治斗争的替罪羊。上官婉儿于710年由李隆基(即后来唐高宗)亲自杀死,做为以前的好闺蜜,太平公主对上官婉儿之死十分忧伤,派人来吊祭,并掏钱五百匹绢。
只因为卷进皇室斗争,才使他们这会对好闺蜜,也一度结成同盟关系。上官婉儿原来是服务项目武则天的,是武则天身旁的网络红人,被称作“有实无名的我国历史上第一位女宰相”。可是,到705年,武则天或是让位了,唐中宗李显恢复了皇上这个称号,武则天的“武周”又变成了“赵宋”。
婉儿侍候很依赖的背靠总算荡然无存了。了解权利经营的婉儿,只能找到新的投奔。唐中宗李显是一个生性懦弱得人,他没有一点基因遗传到他母亲武则天那类坚决干练的质量,也没有承继他母亲强势政治风格,倒是和他父亲有那么点类似,最后权力又握到王后韦氏的手中。做为武则天的大女儿,人叫太平公主政治才能媲美武则天。她为唐中宗李显抢回皇位做出贡献,获赐“镇国太平公主”头衔。婉儿眼看太平公主风头正劲,加上儿时婚姻关系,也便从而结成政治上的同盟。
但政治斗争是残酷,迅速,李隆基领兵杀入宫中,杀掉了王后韦氏和她的女儿安乐公主。此刻,婉儿率军婢女,寒灯整队迎来,而且取出当初自己与太平公主一起拟订那份诏书,以证实白已要站在李唐宗室一边的,和韦后并不是一心。但李隆基或是杀了她。
李隆基对婉儿并不是没有好感度,他小时候,婉儿还给他送过书。他曾感觉婉儿像妈妈一样温馨。但是,在多年以前,一次不经意间的机遇,他竟然看到上官婉儿在和别的男人出轨,这令他非常接受不了。加上还跟韦皇后串通一处,让他忍受不了。后来有重臣替上官婉儿申诉,期待免她一死,而李隆基却这样说此婢妖*,渎乱深宫,怎可轻恕?今日不诛,后悔无及,因此马上一声令下,将上官婉儿杀于集团旗下。三年后,其实就是713年,太平公主也由于政治斗争而送命。
有些人说,倘若上官婉儿并不是陷身宫中,她会在文学创作上大有可为。尽管《全唐诗》只留30多部诗文,实际上,她对唐诗宋词贡献是非常大的,针对盛世大唐诗文的强盛是首当其冲的。她最大的贡献是充分利用的重要地位,向皇上提议,扩张修文馆,提升学土配额,其实就是开设文学类组织,面向社会选拨文艺人才。因她的观点,推动了全国各地尚文好学的作风,对盛世大唐诗文的强盛有着很大的危害。因而,在我们赏析唐诗宋词时,别忘记了上官婉儿所作出的奉献。
当然是太平公主了,太平公主是作为一个政治人物活跃在历史舞台上的。她一生参与了三次大的政治斗争,并且卷入的程度一次比一次深,起的作用也一次比一次大。
早在武则天执政时期,太平公主就常常“预谋议”,但武则天没有允许她公开从政。武则天晚期,为了除掉给她制造了很多麻烦的男宠薛怀义,曾让太平公主帮过忙。《旧唐书·薛怀义传》说武则天“令太平公主择膂力妇人数十,密防虑之。人有发其阴谋者,太平公主乳母张夫人令壮士缚而缢杀之,以辇车载尸送白马寺”。但是《资治通鉴》卷205则说武则天“使建昌王武攸宁帅壮士殴杀之,送尸白马寺”,似乎太平公主没有参预此事。再查《新唐书·则天武后传》,说是武则天“密诏太平公主择健妇缚之殿中,命建昌王武攸宁、将作大匠宗晋卿率壮士击杀之,以畚车载尸还白马寺”。事情的真实情况究竟如何我们已经不能详知,合理的推论应该是:太平公主参与了这件事,但出现在公开场合的是其他人,所以公开的记录(比如《实录》)记的也是其他人。《资治通鉴》依据的就是《实录》。这件事可以看作太平公主在武则天执政期与政治关系的缩影,即她只是在幕后参与谋议,而基本没有公开出面参政。从此事还可看出,太平公主的处事态度与武则天是高度一致的。 太平公主参与的第一次政治斗争是张柬之等起兵诛杀张易之张昌宗兄弟。武则天晚年,张易之兄弟倚仗武则天的宠爱,权势冲天。他们利令智昏,大有顺之者昌、逆之者亡的势头。武则天长安元年(701),张氏兄弟将私自议论他们的邵王李重润、其妹永泰郡主、妹夫魏王武延基下狱逼死。这就不仅得罪了李氏,也得罪了武氏,迫使他们联合起来反对二张。神龙元年(705),
张柬之等联合右羽林卫大将军李多祚起兵诛二张,迫武则天传位于中宗,并改“周”为“唐”。太平公主参与了这次斗争,但似乎只是“预诛张易之谋”,并没有什么实际行动。斗争胜利后,她因功被封为“镇国太平公主”。太平公主参与此事的原因可能有二:其一是她作为李氏女、武氏媳,不能容忍张氏兄弟掌权。再一个可能是私人原因,即张昌宗诬陷她所爱的情人高戬,把高戬投入了监狱。李重润兄妹都是唐中宗的子女,后来李重润被追封为懿德太子、永泰郡主被追封为永泰公主。他们的墓规模宏大,现在经文物部门发掘整理后已成为陕西著名的旅游胜地了。 太平公主参与的第二次政治斗争是李隆基起兵诛杀韦后。太平公主的三哥唐中宗即位后,皇后韦氏想效仿武则天,不断扩充自己的势力。同时太平公主也从后台走到前台,神龙二年(706)开始开府置官属,并建立自己的势力集团,以至发展到与唐中宗的女儿安乐公主“各树朋党,更相谮毁”(《资治通鉴》卷209)的地步。由此,太平公主及其四哥相王(即后来的唐睿宗)、相王之子李隆基(即后来的唐玄宗)都成了韦后和安乐公主图谋掌权的最大障碍。景龙四年(710),皇后韦氏与女儿安乐公主合谋毒死了唐中宗。韦氏立温王李重茂为皇帝,自己临朝摄政,并密谋害死小皇帝,革唐命,除掉相王和太平公主。在这种情况下,李隆基联合万骑果毅陈玄礼等起兵,杀死了韦后和安乐公主,迎唐睿宗(即相王)即位。太平公主对这次斗争态度积极,不仅参与了事先的谋议,而且派儿子薛崇简直接参加了行动。这其中的道理也很简单,即太平公主可以让李氏掌权,也可以让武氏掌权,就是不能允许韦氏占有天下。太平公主在这次斗争中还起了一个重要作用,即在处理小皇帝的问题上,是她出面将小皇帝从“御座”上提下来,让四哥李旦坐上了帝位。 太平公主参加的第三次政治斗争是与太子李隆基之间的斗争。唐睿宗朝政治的焦点,是唐睿宗联合太平公主要保皇位,而太子李隆基要争皇位。唐睿宗、太平公主要保皇位,必须抑制太子李隆基的势力。为此,太平公主极想选一个弱小者为太子。这就需要制造种种事端废掉李隆基。在几年的时间里,她不仅造舆论说李隆基不是长子,不当立为太子,甚至召集宰相要求将太子换掉。在这些行动中,唐睿宗是站在太平公主一边的。例如一次唐睿宗召宰相韦安石,说他担心大臣都心向太子,韦安石说“此必太平之计”。当时“太平于帘中窃听之”,大怒,立即想将韦安石下狱(《旧唐书·韦安石传》)。这件事说明太平公主经常在唐睿宗处密谋关于太子的事情。到睿宗朝末期,“宰相七人,五出公主门”,“在外只闻有太平公主,不闻有太子”(《旧唐书·王琚传》),左、右羽林将军也都投靠了公主。先天二年(713),太平公主准备以羽林兵从北面、以南衙兵从南面起兵废掉李隆基。在这种情况下,李隆基先发制人,首先诱杀左、右羽林将军,然后迅速除掉了参与阴谋的宰相。太平公主本人逃入山寺,“三日乃出,赐死于第”。 唐睿宗在位的三年中,太平公主参与政治最深。这时的她大规模培植个人势力,试图效仿母亲武则天,干预政治。她的企图失败了。失败的原因很多,但起码有这么几点:一,太平公主在经济上暴敛财物,在生活上骄奢*佚,并纵容手下夺民财产、与民争利,不能得到民心。二,太平公主扩充她的势力,主要靠金钱收买,“谓儒者多窭狭,厚持金帛谢之”,以至在他手下的士人大多品性不正。这些人不是以如何将国家治理好为宗旨,而只热衷于权力,热衷于维护太平公主的私利。就品德和能力而言,他们远不如李隆基手下的宋璟、姚崇、张说等臣僚。三,太平公主在政治上也是毫无建树。她的政策只是想掌握权力,实现干预政治的愿望。可举一例。唐中宗时,安乐公主、长宁公主、上官婕妤、尚宫柴氏等一批女人干预政治,制定了“斜封”授官的政策。就是说,如果按正常程序授官,是由皇帝下诏封好交中书省办理,而这些女人则纳贿授官,只要交钱三十万,那怕你是商贾屠夫,也可以授你官。这时的授官为了区别正常方式,就另写诏书“斜封”后交中书省办理。这种官叫“斜封官”。当时以这种方式得官的“凡数千员。内外盈滥,无厅事以居”(《新唐书·选举志》)。“斜封官”是女人干预政治的一个标志。睿宗初即位,姚崇、宋王景将这数千“斜封官”全部停罢,但四个月后,在太平公主干预下,“斜封官”又全部恢复了。在太平公主看来,“斜封官”存在与否,是女人能不能干政的一个象征,但对民众来说,它却是一种腐败政治的体现,所以当时人说“姚、宋为相,邪不如正;太平用事,正不如邪”(《旧唐书·柳泽传》)。四,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因素,即自从武则天称帝,将唐朝改姓“武”以后,朝野上下对女人干预政治有一种本能的警惕。在这种大的社会背景下,任何“女人干政”的企图都是注定要失败的。韦后、安乐公主如此,太平公主也不例外。 唐朝自武则天以后,陆续出现了韦后、安乐公主、太平公主等一批干政的女人。这样一种现象的出现,自有它社会的、种族文化的,以及个人的因素,值得很好研究。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唐朝到太平公主以后,这种“女人干政”的现象再也没有出现过。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太平公主的死,结束了唐朝的“女人干政”时代。 当然,所谓“女人干政”只是封建政治家、史学家的观念和语言。对今天的人们来说,男女都可以执政,关键要看你的政策是否顺应历史发展的潮流,你的政治是否为人民带来了好处。虽然我们不能预知如果太平公主胜利后唐朝社会将如何发展,但我们肯定知道了唐玄宗李隆基的胜利,以及此后的政策结束了自武则天晚年以来十余年的政局混乱和社会不稳定,为唐朝的鼎盛奠定了一个比较坚实的基础。从这一点上,我们肯定唐玄宗的胜利并对太平公主的作为给出了否定的评价。,而上官婉儿,只是文学上有所成就。
上官婉儿是太平公主的侍女。
上官婉儿因聪慧善文而得到武则天重用,封为“内舍人”,掌管宫中制诰多年,有“巾帼宰相”之名。唐中宗时,封为昭容,在政坛、文坛有着显要地位。
从此以皇妃兼内舍人的身份掌管内廷与外朝的政令文告。曾建议扩大书馆,增设学士,在此期间主持风雅,代朝廷品评天下诗文,一时词臣多集其门,《全唐诗》收其遗诗三十二首。
710年,临淄王李隆基起兵发动唐隆政变,与韦后同时被杀。景云二年(711年),复封昭容,谥号惠文,葬于雍州咸阳县茂道乡洪渎原。
成就:
上官婉儿设立修文馆,广召当朝词学之臣,大力开展文化活动。婉儿在这期间主持风雅,与学士争务华藻,写诗赛诗,对文人提拔奖掖。
近代文艺理论家谢无量称“婉儿承其祖,与诸学士争务华藻,沈、宋应制之作多经婉儿评定,当时以此相慕,遂成风俗,故律诗之成,上官祖孙功尤多也” 。
“萧湘水断,宛委山倾。珠沉圆折,玉碎连城。甫瞻松槚,静听坟茔。千山万岁,椒花颂声。”
自你离去,人间失色,一切过眼云烟都随风飘散,而我如今只能静坐于前,坟前这棵槚树可否听到我对你的思念?时光易逝,岁月变迁,唯愿伊人之名,流芳后世,千年万年,此情不变。
在传统的史料上,上官婉儿和太平公主没有任何交集,直到上官婉儿墓志铭的出土,才发现这两位奇女子之间也有着心心相惜的姐妹情谊。
墓志是指放在墓里刻有死者生平事迹的石刻,分为上下两层,上层为盖,下层为底,底部刻有墓志铭。墓志铭又由“序”和“铭”两个部分组成。序,是介绍生平世系等等,铭,则主要是对墓主人的评价,多为赞美之词,以四言韵文来写。在上官婉儿这篇982字的墓志铭中,颠覆了史书上记载的上官婉儿,同时揭露出她与太平公主关系之亲密。
上官婉儿出生于公元664年,太平公主出生于665年,两人年纪相仿,上官婉儿被武则天提携在身边,与武则天最宠爱的太平经常见面,所以年少时期两人关系就很亲密。历史上记载的这两人私生活都很糜烂,暧昧对象和男宠一抓一大把,但墓志铭告诉我们,史书记载的并不全面。
首先,历史上只记载了上官婉儿嫁给唐中宗,期间与武三思私通,同时还和武则天的男宠闹过绯闻。而在墓志铭中的记载,上官婉儿嫁过两任皇帝,一是在唐高宗时期,武则天加封婉儿为才人。加封才人,是因为武则天对上官婉儿的赏识和提拔,借此让婉儿摆脱贱籍。
专家指出,上官婉儿与唐高宗并无夫妻之实,因为那时的高宗已是晚年,病体沉重到无法处理朝政,哪有心思去临幸一个13岁的少女。再者,因为唐朝后宫女官的最高品级是尚宫,但以宫妃品级起步的话,最高可以到一品,可见武则天对于培养上官婉儿是寄予很高的期望。上官婉儿在武则天时期就开始掌管制诰,参决政务,虽无丞相之名,却有丞相之实,所以后世人称“巾帼宰相”。
公元705年,太子李显与大臣在洛阳紫微城发动兵变,逼迫女皇武则天退位,武则天下台后,身为武则天心腹的上官婉儿为什么会不罚反奖?因为在这场神龙政变中,上官婉儿是协助兵变逼宫的内应。唐中宗上位后很感激她,令她专职起草诏令,并册封她为正二品昭容。这时的婉儿权势已达顶峰,但中宗册封婉儿为昭容,更看重她的政治实力,这对夫妻应该也是有名无实。
历史上记载的上官婉儿是韦后的左膀右臂,而在墓志铭中记载,上官婉儿是李唐阵营的。韦后欲效仿则天女皇,要唐中宗立安乐公主为皇太女做接班人。上官婉儿为了阻止这件事情,先是泣血死谏,接着自请退位,然后又要削发为尼,最后饮鸩求死,终于让唐中宗收回了成命。
公元710年,李隆基发动唐隆政变,上官婉儿和韦皇后,安乐公主一道被诛杀,上官婉儿不是站李唐阵营吗?怎么被自己人杀了呢?专家给出的解释是,在这场政变之前,李隆基已经筹划好与他的姑姑太平公主,以后免不了一场斗争,一个太平公主已经很难对付,再加上与太平公主关系密切的上官婉儿,两个女人加一起就更加难对付了,所以一不做二不休,在太平公主不在场时,趁乱诛杀上官婉儿。还有的史学家分析,李隆基有着正统的政治立场,反感女人当权,上官婉儿正是女人当权的符号,唯有把她杀了,才能消除女人当权的阴影。
上官婉儿的墓志铭,是谁写的?严格意义上的墓志铭都会写明撰文者和书法者,但上官婉儿的墓志铭上从头到尾都没有刻写这些信息。许多专家都认为写墓志铭的人很有水平,但因为没有留名,所以无法确认撰文者是谁。唐代墓志铭的撰写格式,撰文者会在序文末尾对出资请托人点名奉承一番,婉儿墓志铭的请托人就是当时的唐睿宗。
她们同龄,同样美貌、智慧,同处一个权力核心,她们还爱上同一个男人,她们因此成为传说中的情敌、政敌。然而,水落石出,真相大白,一方青石告诉后世,她们一直都是患难与共相濡以沫的好朋友,她们是锦绣大唐最美的花朵――太平公主和上官婉儿。
公元665年,太平公主在大明宫中呱呱坠地。同时,宰相上官仪被武则天所杀,他刚刚出生的小孙女上官婉儿被充配宫中为奴。两个同龄女孩成了最好的玩伴,一起读书、嬉戏。庭前繁花谢了又开,公主和婉儿长成比花朵还要娇艳美丽的少女。太平公主见到母后说得最多就是她的好朋友婉儿,聪慧过人,过目成诵。武后决定见见婉儿。
公元677年,太平公主牵着婉儿的手来到武后跟前。武后出了一个题目,婉儿旁征博引,侃侃而谈。武后十分喜欢,作出把婉儿留在身边做机要秘书的决定,并且免去她的奴婢身份。一个女孩凭着自己的才识不但进入了权力核心,还改变了家族的命运。
婉儿在武后身边得心应手,起草的诏书与武后心意十分契合。只是在起草废太子李贤的诏书时,婉儿第一次延误,被武后惩戒。婉儿曾是李贤的侍读,有过情窦初开。宫廷不相信爱情,就连太平公主与薛绍一场纠缠之后,也带着破碎的心再度回到大明宫。
是女主身边亮晃晃的走马灯,婉儿战战兢兢却仍然被闪了一下。情欲是每个人的私有财产,武则天发现男宠喜欢婉儿,一怒之下用金刀直戳婉儿的眉心,留下一个疤痕。婉儿欲哭无泪,太平公主叹了一口气,用朱笔在疤痕处画了一朵梅花。婉儿青春的脸上顿时添了几分妩媚与俏丽,大明宫中自此盛行“梅花妆”。可是不久,这对好朋友同时爱上了一个叫崔缇的男人。她们开始疏远了。
武则天还政李唐,婉儿被太平公主的哥哥唐中宗李显封为昭容,尽管韦氏母女野心勃勃,把整个朝堂闹得乌烟瘴气。李显还是十分器重婉儿的才华,喜欢她的美貌。朝廷大事多与婉儿谋议,并让她主编唐朝的“诗刊”,推动唐诗的发展和创新。历史从这里开始被误读,传说婉儿站在太平公主的对面和韦氏母女同流合污,唐隆政变时被李隆基处决。
公元2013年9月,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在咸阳市发掘了唐昭容上官氏墓,青石质、正方形墓志保存完好,记载唐睿宗下诏安葬上官婉儿,该墓系太平公主游说唐睿宗修建。墓志称“太平公主哀伤,赙赠绢五百匹,遣使吊祭,词旨绸缪”。太平公主不但给了婉儿哀荣,还请求唐睿宗收集、编纂婉儿文集。
石破天惊,上官婉儿为了阻止韦氏母女祸乱朝纲,曾经喝下毒酒以死相谏,坚决 李显封安乐公主“皇太女”。青石作证,婉儿和少年朋友太平公主的友谊在血雨腥风波诡云谲的宫廷斗争中历久弥坚,地久天长。
“潇湘水断,宛委山倾。珠沉圆折,玉碎连城。甫瞻松槚,静听坟茔。千年万年,椒花颂声” 。 随着上官婉儿墓志铭在陕西考古博物馆的展出,上官婉儿和太平公主的关系引发了人们的热议。在这篇982字的墓志铭中,颠覆了史书上记载的上官婉儿,同时揭露出她与太平公主关系之亲密。更是让人们称赞其与太平公主之间的情谊。
有人翻译了墓志铭里的这一段文字:你的离去,就像潇湘的河水断了,宛委山倒下来,夜明珠沉到了水底一样,我静静地站在这里,仰望着坟茔边的绿树,依稀听见风中你的声音,念念情深无绝期,千言万语无处寄,但愿一千年一万年之后,还会有人和我一样,永远永远的,记着你
就是这样,一大堆人认为这是上官婉儿与太平公主的爱情的描述。其实这应该是她们友情的见证,用现代话来说就是闺蜜。
2013年上官婉儿的墓被发现了,打开墓葬看到的却是空无一物,被毁的很彻底。基本上没有什么像样的陪葬品。甚至连棺椁尸首以及壁画都没有,在所有的盗墓中没有像上官婉儿的墓这样被盗的如此彻底,后人猜测这是有组织的故意的毁坏。
根据上官婉儿的地位以及影响,谁有这么大的权力做出这种决定呢只有一个人可以,那就是—李隆基。
唐朝从武则天开始,官方出面毁墓就成了一种政治统治的工具方式,可能当朝认为只有把墓地也毁了,才能让你一个人“永世不得翻身”吧。
上官婉儿是在710年的唐隆zheng bian中被李隆基所杀。太平公主知道之后,非常伤心难过,向哥哥唐睿宗要求将上官婉儿安葬在雍州咸阳县。当时唐隆政变的***是李隆基和太平公主,对上官婉儿的去留,李隆基主张杀,太平公主希望能将其下葬。意见的不同意,也让李隆基和太平的关系恶化。
两个月之后,太平公主还是将上官婉儿风光厚葬了。最引人注意的是墓志铭了,墓志铭叙述了上官婉儿是无辜的,这正好映衬出李隆基的残酷,这也算是天平公主的政治手段了吧。
713年先天政变爆发,即位的唐玄宗李隆基一纸诏书赐死了自己的姑姑太平公主。并对其党羽进行了打压。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太平公主的第二任丈夫武攸暨的坟墓,也被李隆基铲平。同样,作为闺蜜的上官婉儿也未能幸免。
至于墓志铭为什么没有被毁坏,可能是因为太大太沉的原因了。因为毁墓人的举动总算是让世人确定真的有上官婉儿的存在了。
那么,上官婉儿和太平公主到底是什么关系呢?
首先,上官婉儿的身份是武则天身边重要的女官,有巾帼宰相之称。可以理解成是武则天的秘书。她的才华以及政治才能无可非议。
上官婉儿和太平公主原来是分属两派的,后来因为各种原因两人变成了盟友关系,李隆基的出现更是让两个人站到了一起。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最终两个人还是败在了李隆基手里。历史成为了过去,不管如何,在那个男性主宰的社会,上官婉儿和太平公主活出了自己的精彩。
太平公主因为身份地位,身边并不缺男性,但是偏偏却和上官婉儿看上了同一个男子崔湜 ,而且不顾是上官婉儿认识崔湜在先,明知他们私下有情,却还故意和上官婉儿抢占崔湜 。其实对于太平公主来说,抢占的不仅仅是一个心仪男子的问题,而是为了向上官婉儿宣导自己在朝廷比她更有势力、更有魅力、更有地位。因此此时的武则天已经去世,俩人也慢慢为了自己的利益,从原来合作者变成了竞争者。
武则天在位时,上官婉儿和太平公主都是武则天的得力助手,也因为有武则天的坐镇,俩人合作倒是融洽。虽然也会因为女性的嫉妒心作祟,相互想在武则天面前争表现,而彼此俩人呈现你追我赶的局面。但是这个局面对于武则天来说,是乐于见到的,因为有竞争才能使得她们俩进步。而且在大局方面,因为效忠的都是武则天,自然也是站在同一个战线上的。
然后,当武则天退位并去世后。韦后和安乐公主又加入朝政中,事态自然发生了变化。也逐渐在她们的日常合作及相处中慢慢体现出来。太平公主也为了在众人面前气势压过上官婉儿,特意会利用一些事来体现自己强过上官婉儿,所以当看到外貌俊美的崔湜时,让本就喜爱男色的太平公主,更是想给上官婉儿一个下马威,不顾礼仪和上官婉儿争抢崔湜。
与其说,太平公主和上官婉儿是因为一个崔湜而决裂,不如说崔湜只是他们决裂的导火线罢了。武则天不在了,他们的战队因为朝局的改变而随之改变,已经不再是战友,而是要衡量各自的前程,是敌是友,根本不是因为一个男子而决定的,而是由他们选择的战队而决定的。
以上就是关于太平公主与上官婉儿是情敌关系史学家们是如何看待两人关系的全部的内容,包括:太平公主与上官婉儿是情敌关系史学家们是如何看待两人关系的、抛开身份地位,客观地来讲,历史上的太平公主和上官婉儿谁更有政治才能、上官婉儿和太平公主到底是什么关系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