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细甲鱼的做法有哪些呢图片解释并且百度

心累的说说2023-05-07  20

甲鱼最营养的做法及详细步骤:

甲鱼炖汤:

材料:甲鱼1只、鸡半只、葱、姜、蒜片各少许、清汤50克、料酒10克、精盐3克、味精2克、花生油30克、香油5克、八角2粒。

做法:

(1)将活甲鱼剁头,控净血,洗净后放入沸水中稍烫捞出,刮净黑皮,再放入沸水煮约5分钟捞出,揭开硬盖,取出五脏,剁去爪尖,将甲鱼、鸡剁成方块,用沸水氽过。

(2)刮去硬盖上的脏物薄皮。

(3)勺内放入花生油,用旺火烧热,下入葱、姜、蒜片、八角炝锅。

(4)出香味后烹入清汤、料酒,下甲鱼、鸡块,烧沸去浮沫,改用中火烧约45分钟,至甲鱼、鸡块熟烂,汤呈乳白色时,移至旺火,放入精盐、味精、香油,调好口味即成。

1、三文鱼。三文鱼也叫撒蒙鱼或萨门鱼,是西餐中较常用的鱼类原料之一。

2、虹鳟。虹鳟是鲑科、太平洋鲑属的一种鱼,鲑科冷水性鱼类,塘养鱼中的珍贵品种。

3、鲟鱼。古称鱏鱼,属脊索动物门动物。体长05至7米,是世界上现有鱼类中体形大、寿命长、最古老的一种鱼类,迄今已有2亿多年的历史。

4、雅鱼。雅鱼,属鲤形目,鲤科,裂腹鱼亚科,裂腹鱼属。俗称:雅鱼、重口、重口细鳞鱼、重唇细鳞鱼、细甲鱼。系长江上游各支流水系中重要的经济鱼类,也是当地发展中小型水体养殖业的放养对象。

5、金枪鱼。金枪鱼,又叫鲔鱼、吞拿鱼,是一种大型远洋性重要商品食用鱼,大部分皆于于鲔属。大洋暖水性洄游鱼类,主要分布于低中纬度海区,在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都有广泛的分布。

于很多人来说,鱼肉的鲜美让人无法拒绝,所以鱼肉是很多人生活中最爱的一种食材。鱼肉不但鲜美,而且相比其它的肉类也更加的 健康 一些,除此之外,鱼肉的吃法和做法也特别的多样,可以适用于任何一种烹饪方式,也几乎可以与任何一种食材相搭配一起烹饪。并且鱼的种类有很多,几乎每一种鱼都可以拿来食用,不管是海鱼还是淡水鱼,都受到人们的喜爱。尤其是对于咱们中国人来说,对于鱼有着一种特殊的情结,因为鱼还有着非常好的寓意。所以鱼在我们中国人的餐桌上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今天咱们要说的这种鱼,10年才长1斤肉,因太美味被吃到濒危,如今成二级保护动物

其实这种鱼属于一种淡水鱼,而且和其它淡水鱼不同的是,这种鱼喜欢生活在水温比较低的冷水中,而且对于水质和生活环境的要求比较高,所以这种鱼分布并不广泛,只生活在我国云南大理洱海及其附属水域,因为这种鱼腹部的两列臀鳞之间腹中线上有一条裂缝,所以当地人称它为裂腹鱼,又名齐口鱼、细甲鱼等,而且值得一提的是,裂腹鱼其实和鲤鱼属于一类,但是在外形和生活习惯上却和鲤鱼截然不同,尤其是相比鲤鱼,裂腹鱼因为喜欢生活在冷水中所以生长非常的缓慢,一般10年最多才可以长到一斤左右,如果水温过高或者是过低裂腹鱼就会停止生长,因此裂腹鱼的体型相比鲤鱼要小很多。

虽然裂腹鱼生长比较缓慢,而且对于水温和生长环境要求比较高,但是由于裂腹鱼生活的水域中鱼的种类比较少,并且鱼类区系组成相对简单,所以裂腹鱼几乎没有任何的天敌,加上因为种种原因,当地人几乎并不吃鱼,因此一直以来裂腹鱼的数量非常的多,而且生存了大约已经6500万年左右,属于一种比较古老的鱼类物种。但是就是这样几乎没有任何天敌,且生存了6500万多年的裂腹鱼,如今野生的变的并不多见,很难再见到,已经到了濒危的状态,但是因为养殖难度很大,即使是养殖的价格也是比较的感人。而且如今野生的裂腹鱼目前是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不再允许捕捞和食用。

裂腹鱼为何会变的如此受欢迎?主要原因还是因为裂腹鱼实在是在太过于美味,裂腹鱼的口感非常的不错,肉质鲜嫩,入口即化,而且鱼刺非常的少,食用率很高,吃法也比较的多样,可以适用于几乎任何一种烹饪方式。除此之外,裂腹鱼的营养价值也极其的丰富,富含多种微量元素和营养成分,就是因为这样,最后裂腹鱼因为过度捕捞濒临灭绝。如今再想吃到野生的已经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了。所以我们在享受美味的同时,也要稍加珍惜和保护,不要因为贪图美味而过量的捕捞食用,也许不知道什么时候,美味的野生裂腹鱼可能再也见不到了。你有没有吃过裂腹鱼呢?

雅鱼

属鲤形目,鲤科,裂腹鱼亚科,裂腹鱼属,裂尻鱼亚属。

俗称:雅鱼、重口、重口细鳞鱼、重唇细鳞鱼、细甲鱼。

我们平时喊的是细鳞鱼,方言就成了细(鳞儿)鱼

及时采纳吧

如图 不宜分辨, 应为

鲤科 Cyprinidae 裂腹鱼属 Schizothorax 鱼类 (具体哪种不知)

俗称 细甲鱼、细鳞鱼、弓鱼、红尾巴、细甲

身体细长的淡水鱼

身体细长的淡水鱼,我们都生活中有非常多的动物,而有些动物是可以供我们食用的,也有非常多的动物是不可以的,但我们在不认识的前提下还是不要轻举妄动,因为可能是保护动物,以下是关于身体细长的淡水鱼。

身体细长的淡水鱼1

学名Leuciscusleuciscus,鲤科(Cyprinidae)淡水鱼。广泛分布于欧洲和俄国河流。长可达30公分,体纤细。背部橄榄绿色,腹部银白色。以水生无脊椎动物和植物(包括在水面的飞行昆虫)为食。与圆鳍雅罗鱼(chub)和圆腹雅罗鱼(orfe)近缘。

雅罗鱼(Leuciscus)

硬骨鱼纲(Osteichthyes)

辐鳍鱼亚纲(Actinopterygii)

鲤形目(Cypriniformes)

胭脂鱼科(Catostomidae)

雅罗鱼属(Leuciscus)

硬骨鱼纲(Osteichthyes)、鲤形目(Cypriniformes)、胭脂鱼科(Catostomidae)的1属。

古生物

雅罗鱼[Leuciscus]

目:鲤目;

科:鲤科;

俗名:雅罗鱼;

时代:渐新世—全新世;

分布:北美洲、亚洲、非洲。

产地:雅罗鱼生活在淡水溪流和湖泊里。

形态特征

雅罗鱼(Leuciscus),体侧扁,较高,腹部圆,无腹棱,背部微隆起;头较短;口端位或稍下位,上下颌无角质边缘;无须;眼较大;下咽齿2行,内行呈柱状,外行侧扁,末端微弯曲,呈钩状;侧线完全。鳞中等或较小。背鳍始于腹鳍始点的稍后上方。

有小而能扩展的身体,小鳍,相对较大的鳞和叉形尾。它没有颚,是一种专门食草的动物。前脊椎和肋(称为韦伯瑞恩小骨)可以活动,利用从鳔处将振动传送至内骨,从而增强对高频声音的灵敏度。当受伤时,雅罗鱼的现代种会释放一种传染性的有害分子。使其它鱼因害怕而游开和潜入水底。

身体细长的淡水鱼2

1、中华鲟:鲟科

英文名:Acipenser sinensis Gray

俗称:鳇鱼、腊子

头背部骨板光滑。背鳍前骨板一般为12~14。幼体骨板之间的皮肤光滑,成体较粗糙。头部皮肤布有梅花状的感觉器一陷器。鳃耙14~28。为洄游性鱼类,栖息于大江河及近海底层。秋季上溯至江河上游水流湍急、底为砾石的江段繁殖,产卵期在10月上旬至11月上旬,卵为粘性。

一般成熟雄鱼重80市斤以上,雌鱼重240市斤以上。亲鲟在生殖期间基本停食,幼鲟主食各类底栖动物,成鱼食昆虫幼虫、硅藻及腐殖质。

为生长迅速的大型鱼类,四川渔民有“千斤腊子,万斤象”的谚语,腊子即指中华鲟。鱼卵可加工成鱼子酱,是一种佳肴;鳔和脊索可制作鱼胶,分布于朝鲜半岛西海岸以南的沿海地区和各大江河,以长江出产较多。

2、长江鲟:鲟科

英文名:Acipenser dabryanus Dumeril

俗称:鲟鱼、沙腊子

各行骨板问的皮肤遍布颗粒状细小突起,极为粗糙,头背面在幼体具有明显的小刺。背鳍前有10~12块骨板。鳃耙33~54。为淡水定居性鱼类,栖息于长江上游水流较急、石质河底的十流中。

主食底栖无脊椎动物,达到的个体,雌鱼体重为20市斤左右,雄鱼体重10市斤上下。鱼卵可加上成鱼子酱,鳔和脊索能制作鱼胶。分布于长江上游。可在上游建立人工孵育场培养幼鱼放流,并可作为大型水库的放养对象。

3、白鲟:白鲟科

英文名:Psephurus gladius (Martens)

俗称:象鱼、鲟钻子

头部特长,占体长的1/3,小个体约占体长的1/2,布有梅花状的感觉器一陷器。吻延长,呈剑状,其腹面具短须1对。眼甚小。口大,下位,弧形,上下颌均具细齿。鳃孔大。鳃膜后缘尖。体表光滑无鳞。

栖息于江河中下层,有时进入大型湖泊。健游,性凶猛,主食鱼类,也食虾、蟹等。春季在长江上游产卵。是著名的珍稀鱼类,为我国所独有,在学术上具有重要意义。生长迅速,个体特大,“千斤腊子,万斤象”之“象”即指白鲟。曾记录过体长达7米者。分布于长江、钱塘江。

4、鲥鱼:鲱科

英文名:Hilsa reevesii (richardson)

俗称:三黎鱼、三来鱼

体侧扁,腹缘有锐利的棱鳞,排列成锯齿状。口大,端位,上颌正中有一缺刻。鳞片大而薄,无侧线。洄游性鱼类,生长于海中,每年4~6月溯河行生殖徊游,6~7月产卵,卵浮性。产卵后亲鱼即降河归海,幼鱼进入支流或湖泊中肥育,以浮游生物为食。9~10月人海。个体较大,肉细脂厚,为鱼中上品,久享盛名。产于长江以南各个河流。

5、短颌鲚:鳀科

英文名:Coilia brachygnathus Kreyenberg et Pappenheim

俗称:毛花鱼、刀鱼

体形长而侧扁、上颌骨后伸不超过鳃盖后缘、无侧线;纵列鳞68~77、胸腹部具棱鳞、胸结上部有6根游离的丝状鳍条;臀鳍基部极长,与尾鳍相连。为纯淡水生活的种类,栖息于江河中下游和湖泊中,食水生无脊椎动物。生殖季节在5月中旬到6月中旬。肉味鲜美,为群众喜食的鱼类之一。分布于长江中下游及其附属水体。

6、刀鲚:鳀科

英文名:Coilia ectenes Jordan et Seal

俗称:刀鱼、毛花鱼

体极扁薄。上颌骨后伸至胸鳍基部。无侧线,纵列鳞74~83。胸腹部具棱鳞。胸鳍前6根鳍条游离呈丝状。臀鳍基部极长,与尾鳍基相连。为洄游性鱼类,春、夏季由海进入江河行生殖洄游。在干支流或湖泊的缓流区产卵。

卵粒具油球,受精后漂浮于水体上层孵化发育。幼鱼以浮游动物为食,肥育至秋后或翌年人海。成鱼食小鱼虾。小型鱼类,但在同属中其个体最大,大者长达40厘米。重280克。为长江下游地区主要经济鱼类之一。分布于长江中下游及附属水体。

7、银鱼:银鱼科

英文名:Heemisalanx prognathus Regan

俗称:面条鱼、面鱼

体细长,为体高的11倍左右。下颌缝合处有肉质垂。舌上无齿。胸鳍条8~9。体透明。洄游性鱼类, 3~4月从海中洄游到江河口咸淡水中产卵。亲鱼产卵后死亡。生活在水体上层。个体虽小,但在生殖洄游期间数量较大,形成鱼汛。味颇鲜美,深受群众喜爱。分布于东海、黄海及江河口咸淡水区域。

8、大银鱼:银鱼科

英文名:Protosalanx hyalocranius (Abbott)

俗称:银鱼。泰州地区叫:大银鱼儿

体细长。头部上下扁平。吻尖,略呈三角形。具有舌齿。背鳍起点至尾鳍基部的距离大于至胸鳍基部的距离。体透明。在海水淡水中都有,一般活动于水体。上层,在江河、湖泊宽阔的水面中产卵,生殖季节为1~3月。个体小,常见个体体长为150毫米左右。主食小虾、小鱼。分布于我国沿海和江河中、下游及附属湖泊中。

9、太湖短吻银鱼:银鱼科

英文名:Neosalanx tangkehkeii taihuensis Chen

俗称:小银鱼。泰州地区叫:银鱼儿

体细长,头部扁平。吻钝,呈弧形。无舌齿。背鳍起点距尾鳍基部小于至胸鳍基部的距离。体透明。纯淡水种类,生活在水体中上层。以浮游动物为食。繁殖期3~7月,在湖边水草丛生地区产卵。个体小,繁殖力强,数量较大。味鲜美,经加工鲜冻,或晒成鱼干畅销国内外。分布于长江中、下游及附属湖泊。

10、鳗鲡:鳗鲡科

英文名:Anguilla japonica Temminck et Schlegel

俗称:白鳝、鳗。泰州地区叫:毛鱼

体长,圆筒形,尾部稍侧扁。上下颌具细齿。鳞甚小,隐埋于皮下。背、臀鳍低,基部长,后端均与尾鳍相连。胸鳍小,圆形。腹鳍缺失。体无斑点。降河性洄游鱼类。海中产卵。

仔鱼为透明的叶鳗,春季,当仔鱼发育成幼鳗时,成群游人江河,在于支流或湖泊中肥育,成熟后降河泅游至海中繁殖,以食小负、蟹、虾和水生昆虫为主。一般夜间活动。生长迅速,肉质细嫩多脂、营养丰富。现已进行人工

养殖。分布于西太平洋沿岸各河流。

11、胭脂鱼:胭脂鱼科

英文名:MyxocyprinuS asiaticus (Bleeker)

俗称:黄排、火烧鳊

体形随生长而变化,幼时体高,成年体长。唇厚,上下唇均具乳头状突起。下咽齿一行多,呈梳状。背鳍条多,延全臀鳍的后上方,成熟雄鱼的臀鳍及尾鳍具珠星。体色也随生长而变化,幼鱼体侧有3条黑褐色横斑,稍大则体色灰褐并渲染有红紫色的彩晕;成鱼体色粉红或略带青紫色,从吻端于尾鳍基有1条猩色的宽条。

栖息于水体中、下层。主要食底栖无脊椎动物和有机碎屑。3~4月在江河上游急流石滩产卵。多栖息于上游,幼鱼和未成熟个体也见于江河中下游及湖泊中。个体大,生长较快,可长至60市斤以上,是大型经济鱼类。同时也是胭脂鱼科分布在亚洲大陆的唯一的种,具重要的学术价值,应重视资源保护。分布于长江及闽江水系。

12、中华沙鳅:鳅科

英文名:Botia (Sinibotia) superciliaris Gunther

俗称:钢鳅

吻长而尖。须3对。颐下具1对钮状突起。眼下刺分叉,未端超过眼后缘。颊部无鳞。腹鳍未端不达肛门。肛门靠近臀鳍起点。尾柄较低。小型鱼类。栖居于砂石底河段的缓水区常在底层活动。分布于长江中、上游。

13、花斑副沙鳅:鳅科

英文名:Parabotia fasciata Dabry

颐下无钮状突起。须3对,口角须较长。眼下刺分叉,未端达眼球中部。颊部被细鳞。腹鳍末端距肛门甚远。肛门位于腹鳍基至臀鳍起点之间的前3/5处。栖息于砂石底质的江河底层。食水生昆虫和藻类。个体小。广布于北起黑龙江南至珠江的各江河。

14、武昌副沙鳅:鳅科

英文名:Parabotia banarescui (Nalbant)

颐下无钮状突起。须3对,口角须短。眼下刺分叉。颊部被细鳞。腹鳍未端后伸到达或超过肛门。肛门位于腹鳍基与臀鳍起点间的中点之前。小型鱼类。生活于江湖底层。分布于长江中游。

15、漓江副沙鳅:鳅科

英文名:Parabotia lijiangensis Chen

吻长与眼后头长相等。眼径等于或小于眼间距。眼下刺分叉,未端达到或稍超过眼中央。颐部无突起。须3对;口角须长度稍短于眼径。颊部具鳞。腹鳍未端达到肛门。尾柄较高。小型鱼类。生活于江河底层。分布于漓江和湘江上游。

16、长薄鳅:鳅科

英文名:Leptobotia elongata (Bleeker)

俗称:花鱼、花斑鳅

体长,侧扁。头长而尖。颐下无钮状突起。须3对。眼很小。眼下刺不分叉。体侧具5~8条垂直带纹或不规则斑纹。生活于江河底层,性凶猛,主食小鱼。是鳅科鱼类中个体最大的一种,最大可长至5~6市斤,具有捕捞价值。分布于长江上游。

17、紫薄鳅:鳅科

英文名:Leptobotia taeniaps (Sauvage)

颐下无钮状突起。须3对。眼很小,眼间距与眼径之比大于25倍。眼下刺不分叉。体侧具蠕虫形花纹。个体小,数量不多。分布于长江中、下游及其附属水体。

18、红唇薄鳅:鳅科

英文名:Leptobotia rubrilaris (Dabry)

颐下有1对钮状突起。须3对。眼下刺不分叉。腹鳍未端超过肛们,体色变化较大,全身具不规则的斑块,或仅背部具斑纹,或全身无斑纹而呈褐色。栖息在江河底层。个体不大。为长江上游干、支流的常见鱼类。

19、衡阳薄鳅:鳅科

英文名:Leptobotia hengyangensis Huang et Zhang

俗称:花泥鳅

颐下无钮状突起。须3对。背鳍起点约位于吻端至最后一个鳞片问的中点。背部自吻端至尾柄未端具7~8个大黑斑。肛门位于腹鳍至臀鳍问的中点,腹鳍未端超过肛门。底层小型鱼类,数量少。分布于湘江上游。

20、短体条鳅:鳅科

英文名:Nemachilus potaneni Gunther

体圆筒形,尾部侧扁。尾柄上皮褶棱发达。尾柄高稍大于或等于尾柄长。头宽远超过头高、上、下颌具角质。须3对,无眼下刺。背鳍起点位于体中部。尾鳍截形。肛门靠近臀鳍起点。生活于石底河溪浅水处。个体小,体长通常在100毫米以下。分布于长江上游各支流。

身体细长的淡水鱼3

第十名:黑鱼

黑鱼也叫做财鱼,或者也叫它蛇鱼,因为它身上的'花纹很像蟒蛇纹,这种鱼是以凶猛著称的鱼是水中霸王。黑鱼是肉食性鱼类,如果我们养殖鱼虾的池塘里面出现了黑鱼,最好给它抓出来,否则它会嚯嚯掉里面的鱼虾,或者是鱼卵。

财鱼生长速度极快,人工喂养的情况下一年就能长几斤重,而且它个体比较大,肉多刺少,所以很受消费者欢迎。另外传说吃财鱼能对人体用帮助,特别是传说生病做手术的人吃财鱼非常合适,再加上它又是做酸菜鱼的绝佳材料,但是现在家养的财鱼味道一般,因此我给它排名第十。

不过,野生的财鱼味道就完全不一样了,比家养的好吃太多太多了,如果是野生的财鱼,排名最起码在前三,可惜现在基本见不到野生的财鱼啦。

第九名:鳑鲏鱼

鳑鲏鱼好吃?鳑鲏鱼也能进排行榜?没错,鳑鲏鱼的确好吃,特别是对于喜欢喝酒的人来说,那简直就是绝配。鳑鲏鱼在大多数人看来,都是一种不好吃,不会去吃的一种鱼,因为人们感觉这种鱼个头太小,身上全是刺,而且吃起来还有点苦味。

有这种看法的人是因为其根本就不会吃这种鱼,鳑鲏鱼只要有耐心把它的内脏给扣出来,然后用油炸香,再加入大蒜米、生姜沫、碎干辣椒,花椒等调料一炒,起锅时加入椒盐,葱花,这样就特别好吃。鳑鲏鱼其实比很多鱼类都好吃,吃这种鱼的话,我一口气能吃两大碗米饭,特别香脆,想想就流口水。

第八名:鲩鱼

鲩鱼,其实就是草鱼,正宗的鲩鱼吃的食物是很特别的,卖价非常贵,一般人根本买不到的,我们平常买的鲩鱼根本不正宗。皖鱼是典型的食草鱼类,常常生活在江河湖泊里,比一般的鱼个头要大,最大的能长到好几十斤。皖鱼刺比较多,但是它的肉非常嫩,而且正宗皖鱼的肉是很Q弹,脆脆的。

很多人用皖鱼来红烧或者烧烤,这是典型的浪费食材,皖鱼最正确最好吃的做法就是吃鱼片,烫着吃,也可以做生鱼片,还有就是用蒸或者做汤吃都是相当不错的吃法。现在由于长江流域禁渔十年,皖鱼卖价更贵了。

第七名:刀鳅

刀鳅,这也是一种非常不起眼,但是味道非常鲜美的鱼类,不过我们小时候由于鱼类资源丰富,这种个头小的鱼我们都不吃它,基本用来喂鸡喂鸭子。

刀鳅外形像泥鳅,不同的是它头是尖尖的,后背上还有一排特别锋利的刺,一旦刀鳅受到威胁后就会把刺给立起来。大家千万不要小看刀鳅的刺,如果在野外碰见它切记不要用手去抓它,若是被它刺到了,那感觉相当难受,甚至需要入院治疗,这是因为它的刺有毒,一旦刺到人,会让人疼痛难忍,还会红肿很厉害。

但是从口感上来说,这种鱼也是相当不错的,有着泥鳅般的嫩,又没有泥鳅那种土腥味,这种鱼特别适合做椒盐味道的,也可以做成麻辣味的,用手撕着吃。总之这种鱼味道相当不错,有一些地方卖刀鳅能卖好几十块钱一斤。

第六名:鲈鱼

鲈鱼是中国非常出名的淡水鱼,早在古代,就被乾隆皇帝赐为“江南第一名鱼”。鲈鱼是一种沿海洄游性鱼类,可以生长在咸淡水,或者是纯淡水中。

鲈鱼肉质洁白,非常肥嫩,此外刺少,肉无腥味,味道无比的鲜美,且富含蛋白质,以及维生素,是老少皆宜的美味。现在市面上能买到的鲈鱼基本上都是人工养殖的加州鲈鱼,野生鲈鱼有钱也很难买到,因为野生鲈鱼基本都快绝迹了。

第五名:翘嘴鱼

翘嘴鱼是各大河流里常见的鱼类,专门以浮游生物为食,由于生长比较缓慢,加上肉质特别的鲜嫩,用来煮汤特别棒,但是细刺比较多,煮汤是最佳的吃法。

这种鱼市场价格高,但是养殖的人几乎没有,这种鱼也是钓鱼爱好者非常喜欢钓的一种鱼,它咬钩非常凶,性格也凶猛,钓这种鱼最有手感,最能体会钓鱼的乐趣。翘嘴鱼用池塘养殖的人很少,用网箱养殖很适合,顺便在告诉大家一下,这种鱼用来做干鱼是最合适的。

第四名:抗浪鱼

抗浪鱼是云南抚仙湖的特产,本人有幸吃过几次,味道相当不错,一直念念不忘其美味。抗浪鱼的身形细长,跟秋刀鱼很相似,但是个头要小得多,也没有秋刀鱼那么肥。抗浪鱼个体虽小,但是肉味十分鲜美,最佳做法是油煎,或者是用炭火慢慢烧,非常的香,而且这种鱼卖价不便宜噢。

第三名:溪石斑

溪石斑,这是一种非常特别的鱼,在我们老家,也叫它蛇花鱼。这种鱼体型不大,但是非常有特点,首先是它的外形像小鲫鱼,但是鱼鳞又是五颜六色的,其次就是它的嘴角跟马口鱼一样,长有小颗粒。

这种鱼对于水质要求特别严格,它生活的水域肯定是水质相当棒的,稍微有点污染的水域它是不会生活的。这种鱼由于生活环境好,所以肉质相当不错,很香甜。不过要注意的是,这种鱼的鱼蛋千万不能吃,有毒。

第二名:红尾鱼

红尾鱼很常见,一般是生长在长江以南的河流中,之所以叫做这个名字是因为它的尾巴是红色的。红尾鱼属于细甲鱼,处理的时候是不用去鱼鳞的,它最大的一个优点就是精肉很多

而且脂肪含量也低,吃起来的肉质不仅味道鲜美,而且口感也是很嫩,腥味也不重,因为它们生长环境的水比较清澈,所以是非常好的一种鱼类,这种鱼现在卖价也很贵,还比较难买到。

第一名:鳜鱼

还记得小时候上学学过一首诗的其中一句吗?“桃花流水鳜鱼肥”,这就说明我国古人就发现了鳜鱼的美味。鳜鱼又叫桂鱼,季花鱼,因为它与石斑鱼同科,所以还被称为“淡水石斑”,鳜鱼是食肉性鱼类,每年春季肉质最为肥美。鳜鱼的肉质不用多说,味道鲜美,肉质紧实,而且鱼刺也比较少,最好的做法就是清蒸了。

我国一道名菜“臭鳜鱼”就是用鳜鱼做成的。现在野生鳜鱼相当难的一见了,而且价格也高到一百多一斤,还供不应求,所以这是淡水鱼当真当之无愧的NO1。

细鳞鱼      指向    

鲤科        Cyprinidae        裂腹鱼属      Schizothorax      鱼类 (具体哪种不宜分辨)

俗称   细甲鱼、细鳞鱼、弓鱼、红尾巴、细甲

以上就是关于大细甲鱼的做法有哪些呢图片解释并且百度全部的内容,包括:大细甲鱼的做法有哪些呢图片解释并且百度、食用冷水鱼有哪些品种、这种鱼10年才长1斤肉,因太美味被吃到濒危,如今成二级保护动物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3827649.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