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周分治为什么不是三国呢

东西周分治为什么不是三国呢,第1张

周朝(周王朝),按前后两段时期,历史上把它分为西周东周

而东周时期,周王室又在自己领地内分封了公国(周公国);这个“周公国”,又分立成西周公国、东周公国。

西周(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771年)。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灭商建立了周朝,定都于镐京(今陕西省西安市西部)。

公元前771年周幽王被申侯和犬戎所杀。

这是周朝的前半段(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771年)。因为都城建在西边的镐京,历史上将这一段时期的周朝称为西周(不是周朝人自己这么称呼的)。

西周覆灭后,诸侯拥立原先被废的太子宜臼为王,史称周平王,定都洛邑(今河南洛阳),史称东周。东周的前半期,诸侯争相称霸,称为春秋时代。公元前453年,韩赵魏三家联手灭智氏家族后,三家分晋,各诸侯相互征伐,称为战国时代。

扩展资料:

西周灭亡后,东周建立(前770年),周考王元年(前440年)封其弟揭于河南,以延续周公的官职,是为西周桓公。这是周朝最后一次分封,周朝土地分封完毕,周天子也寄居在此国。

前367年,西周惠公封少子班于巩以奉王,号东周惠公,东周国始立。至周赧王时,东西周各自为政,赧王把国都迁到西周国。

公元前256年(赧王59年,秦昭襄王51年),秦兵攻打西周,赧王听西周公之言,以西周三十六城、三万户降秦),秦王将周赧王贬爵为君,西周公为家臣,封于梁城(今陕西省韩城县南)。赧王至梁城一月而死,国除,置九鼎于咸阳(途中一鼎落于泗水)。

自次年起(昭襄王52年,前255年)史家以秦王纪年,然东周尚存,周朝尚未彻底灭亡。

秦庄襄王元年(前249年),东周君欲趁秦连丧昭襄、孝文二王合纵伐秦,秦庄襄王以吕不韦为大将,起兵十万,执东周君而归,尽收巩城等七邑。周朝至此彻底灭亡。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东西周分治

鲁——姬姓,侯爵。系周文王第四子周(姬)公旦,佐文王、武王、成王有大勋劳于天下。后成王命为大宰,食邑扶风雍县东北之周城,号宰周公,留相天子,主自陕以东之诸侯。乃封其长子伯禽于曲阜,地方七百里,分以宝玉、大弓,而俾侯于鲁,以辅周室。

齐——姜姓,侯爵。系炎帝裔孙伯益为四岳,佐禹平水土有功,赐姓曰姜氏,谓之吕侯。其国在南阳宛县之西南。自太公吕望起自渭水,为周文、武师,号为师尚父,佐文、武定天下,有大功,封营丘,为齐侯,列于五侯九伯之上。即今山东青州府是也。

燕——姬姓,伯爵。系周同姓功臣,曰君奭,佐文、武定天下,有大功,为周太保,食邑于召,谓之召康。留相天子,主自陕以西之诸侯。乃封其子为北燕伯,其地乃幽州蓟县是也。

魏——姬姓,伯爵。系周同姓功臣,曰毕公高,佐文、武定天下,有大功,封镇魏国。即今河南开封府高密县是也。

管——姬姓,侯爵。系武王弟,曰姬叔鲜,以监武庚封于管。即今河南信阳县是也。

蔡——姬姓,侯爵。系武王弟,曰姬叔度,以监武庚封于蔡。即今河南汝宁府上蔡县是也。

曹——姬姓,伯爵。系武王弟,曰姬叔振铎。武王克商,封于曹。即今济阳定陶县是也。

郕——姬姓,伯爵。系武王弟,曰姬叔武。武王克商,封于郕。即今山东兖州府汶上县是也。

霍——姬姓,伯爵。系武王弟,曰姬叔处。武王克商,封于霍。即今山西平阳府是也。

卫——姬姓,侯爵。系武王同母少弟,封为大司寇,食采于康,谓之康叔,封于卫。即今北京冀州是也。

滕——姬姓,侯爵。系武王弟,曰姬叔绣。武王克商,封于滕。即今山东章邱县是也。

晋——姬姓,侯爵。系武王少子,曰唐叔虞。封于唐,后改为晋。即今山西平阳府降县东翼城是也。

吴——姬姓,子爵。系周太王长子泰伯之后。武王克商,遂封之为吴。即今之吴郡是也。

虞——姬姓,公爵。系周太王子仲雍之后。武王克商,求泰伯、伯雍之后,得章已为吴君;别封其为虞。在河东太阳县是也。

虢——姬姓,公爵。系王季子虢仲,文王弟也。仲与虢叔为文王卿士,勋在王室,藏于盟府;而文王友爱二弟,谓之二虢。武王克商,封仲于弘农。陕县东南之虢城。

楚——芈姓,子爵。系颛帝之裔,曰鬻熊。为周文、武师,有勤劳于王家,封之于荆蛮;以子男之上居之。即今丹阳南郡枝江县是也。

许——姜姓,男爵。系尧四岳伯夷之后。因先世有功,武王克商,封其裔文叔于许。即今之许州是也。

秦——嬴姓,伯爵。系颛帝之裔。因先世有功,武王克商,封其裔柏翳于秦。即今之陕西西安府是也。

莒——嬴姓,子爵。系小昊之后。因先世有功,武王克商,封其后兹与期于莒城。即今之莒县是也。

纪——姜姓,侯爵。系太公之次子。武王念太公之功,分封于纪。即今东莞剧县是也。

邾——曹姓,子爵。系陆终第五子晏安之后。武王克商,封其裔曹挟于邾。即今之山东邹县是也。

薛——仕姓,侯爵。黄帝之后。因世有功,武王克商,封其后裔奚仲于孽。即今山东泊州是也。

宋——子姓,公爵。系商王帝乙之长庶子曰微子启:因纣王不道,微子抱祭器归周。武王克商,封微子于宋。即今之睢阳县是也。

�已——姒姓,伯爵。系夏禹王之后。武王克商,求夏禹苗裔,得东楼公,封于�已,以奉禹祀。即今之开封府雍丘县是也。

陈——妫姓,侯爵。系帝舜之后。其裔孙阏父作武王陶正,能利器用,王实赖之。以元女大姬下嫁其子满,而封诸陈,使奉虞帝祀。其地在太皞之墟,即今之陈县是也。

焦——伊耆姓,侯爵。系神农之后。因先世之功,武王克商,封之于焦。即今之弘农陕县是也。

蓟——姬姓,侯爵。系帝尧之裔。武王克商,求其后,封之于蓟,以奉唐帝之祀。即今之北京顺天府是也。

高丽——子姓,乃殷贤臣,曰箕子,亦商王之裔。因不肯臣事于周,武王请见,乃陈《洪范九畴》一篇而去之辽东。武王即其地以封之。至今乃其子孙,即朝鲜国是也。

其余如越封于会稽,向封于谯国,凡封于汲郡,伯封于东平,郜封于济阴,邓封于赖川,戎封于陈留,芮封于冯翊,极封为附庸,谷封于南阳,牟封于泰山,葛封于梁国,�阝封为附庸,谭封于平陵,遂封于济北,滑封于河南,章阝封于东平,邢封于襄国,江封于汝南,冀封于皮县,徐封于下邳,舒封于庐江,弦封于弋阳,郐封于琅玡,厉封于义阳,项封于汝阴,英封于楚,申封于南阳,共封于汲郡,夷封于城阳。

周朝分封的诸侯国共有71国。

《荀子·儒效》记载:“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

1、吴国、虞国、鲁国、邢国、管国、蔡国、曹国、郕国、霍国、卫国、沈国、毛国、雍国、滕国、毕国、原国、酆国、郇国、召国、北燕国。

2、古魏国、古韩国、邘国、晋国、应国、单国、虢国、杨国、郑国、刘国、魏国、韩国、西周国、东周国、姜姓国、齐国、吕国、申国、许国、纪国。

3、妫姓国、息国、陈国、遂国、齐国、姒姓国、杞国、越国、子姓国、邓国、邶国、宋国、朝鲜国、嬴姓国、葛国、江国、黄国、梁国、徐国。

4、秦国、赵国、谷国、己姓国、苏国、莒国、芈姓国、楚国、董姓国、姞姓国、南燕国、风姓国、宿国、须句国、颛臾国、任国。

扩展资料:

周朝诸侯国的分类:

1、周室宗室,如鲁、卫、燕、郑、曹、蔡等国;

2、周室功臣,如齐、秦等国;

3、前代的后裔,如宋、陈等国;

4、被中原诸侯国视为蛮夷的国家,如楚、吴、越等国。其中,按规模来说,晋、楚、齐、秦都是春秋的大国,其他小国主要分布在这四国之间,成为大国争霸博弈的棋子。吴、越两国稍晚兴起,都在东南方。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周代诸侯国

[+] 周代姬姓诸侯 (1)

[+] 周朝诸侯国君主 (26)

[+] 晋国 (3) 曹

[+] 曹国 (1)

[+] 东周国 (1)

[+] 楚国 (1) 荣

[×] 荣国 (0)

[×] 泗上十二诸侯 (0)

西

[+] 西周国 (1)

分类“周代诸侯国”的页面

本分类包含下列137个页面,共有137个页面。

Y

英国 (春秋)

东瓯国

东虢国

中山国

义渠

任国

逼国

傅阳国

六国 (春秋)

冀国

凡国

刘国

单国

南燕国

卫国

原国

召国

向国

吕国

吴国

周国 (畿内诸侯国)

周子南君

唐国

夔国

姜齐

孤竹国

安陵国

宋国

宿

宿国

尹国

州国

巢国

巩国

巴国

弦国

徐国

息国

应国

戴国

晋国

曹国 (诸侯国)

朐衍国

权国

杞国

柏国

梁国 (春秋)

楚国

极国

殷国

毕国

毛国

江国

沈国

淳于国

温国

滑国

滕国

炎国

焦国

燕京戎

燕国

王叔国

甘国

田齐

申国

祭国

秦国

管国

绞国

纪国

罗国

聃国

胙国

胡国

舒国

舒庸国

舒蓼国

舒鸠国

芮国

茅国

荀国

荣国

莒国

莱国

萧国

葛国

蓼国

蔡国

蒋国

蓟国

薛国

虞国

西

西周国

西虢国

谭国

许国

赖国

贾国

赵国

越国

遂国

道国

邓国

邘国

邢国

那国

邳国

邾国

邿国

郕国

郜国

郯国

郳国

鄀国

鄅国

郧国

鄟国

鄣国

鄫国

郑国

郐国

酆国

钟吾国

钟离国

铸国

陈国

随国

雍国

霍国

韩国 (战国)

颛臾国

魏国 (战国)

魏国 (春秋)

鲁国

麇国

黄国

齐国

1、政治形式的改变:西周时期,周王的地位极高,权利极大,凌驾于诸侯国之上,高度集权。而东周之后的周王室权利变弱,形式大减。

2、局面的改变,由统一走向分裂:西周时期周天子地位高大,王朝秩序良好,而东周又分为春秋和战国,春秋时期是霸主的天下,出现了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以及吴王夫差、越王勾践等霸主政治,而战国时期形成了齐、楚、燕、赵、韩、魏、秦七强国,称为"战国七雄"。

3、迁都:西周由周武王姬发创建,定都镐京和洛邑;东周由周平王姬宜臼建立,定都洛邑。都城的迁移也是历史把周朝划分为西周东周的原因。

4、社会发展:西周时期王权在上,天下和平,东周时期王室衰微,朝纲不振,各方霸主相互称霸,促进了文化的交互繁荣和社会发展。

5、社会性质的转变:西周时完全是奴隶社会,而东周时期则是向封建社会转化的过渡阶段,推动了社会制度的前进,像对赋税制度的改革,促进了封建地主经济的成长;用人制度上的改革,促进了封建官僚制度的形成。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周朝

我看回答你的分两种,一种简单而答非所问或简单得不清楚,另一种专业而让你看不明白。我用自己刚刚理解出来手工打字回复你,望采纳。

东周历史形成,我就不说了,都说到战国末期了,还说这些就是废话。

就是在东周后期(准确说当时不叫东周,应叫大周、或只叫周,或不用称。因为名义天下都还是周室)

反而这时期,周王室在仅剩下不多的直辖王畿之地又分裂出两个公国。

一个是周考王正式封的,封他弟为公(没有国号,领地大概是王城西面土地,称西周公国)

因为西周公又是在周王朝(仅限直辖内)有一定实权或受周王信任,所以西周公人就直接在周王朝和周天子一起办公。(这一点像西周的周公旦,封了鲁国,但人在周王京城办公),

也就是他还是周王朝下直属的公国,名义上独立(也许),事实上没独立。

在这样的情况下,又出现还有周室子弟独立分裂出去建立了一个公国,地理上在东周,所以称为东周(这个东周不是当时周天子的东周了,是相对 于西周公国而言)

也就是当时的周--再分西周、东周。周王下面是西周公、东周公。

后来,周郝王联合诸侯打秦,但最终没打成(还欠了一身债),这个时候,西周君去道歉去,被 要求把西周公国的土地都赔了,让西周公回到周王城去,没多久,周郝王也死了,周民也逃到东周公国去了。周王朝也就亡了。

再后来吕不韦为了立威信,就带兵去灭了残留下东周公国(他不是东周王朝)。

简述完 我再让你看详情来源

1、 公元前441年,周贞定王崩,其有四子,长子姬去疾继位,即周哀王。三个月后,二子姬叔弑兄篡位,即周思王。五个月后,三子姬嵬又弑兄篡位,即周考王。姬嵬弑兄篡位之后,忧前事重现,周考王元年(前440年),姬嵬即位后,划王畿河南之地,封其弟揭于王城,建周国,疆域为瀍水以西、洛河以南,是为西周桓公,形成一小诸侯国。

(就是三兄弟相互杀,第三个怕第四个也一样,就把他外封。)

2、前367年因公子根的叛乱,赵成侯遂“与韩分周为两”,周王畿于是分裂为东周、西周两个小国。至周赧王八年时(前307年),秦军逐赧王出成周王宫,赧王徙居西周王城。前256年,秦攻西周国,西周君降。同年,周赧王去世。

(但这里说的是周王原来不在西周公国办公,后来才被赶过去的)

3、公元前255年,秦灭西周国,公元前249年,秦灭东周国。

实际上是东周王朝末期不仅王室没有了往日的威望,本为周王居住的的王畿之地,实际形同小诸侯国,苟延残喘,还内部闹分裂,分裂成了两块公国封地,西周和东周,西周国都城在王城(周成王五年营建洛邑,共建二城,以瀍水为界,水之西为王城,水之东为成周),东周国都城在巩地(今巩义市孝义镇);

打个比方,西周时封了无数个世袭的省长,周王自己只直接管理首都特别行政区,到了东周时期,首都特别行政区丢失,迁都,到洛阳,这个统一的王实力不行了,各省基本不认,于是东周的王实际已经降格为洛阳直辖市市长,再后来自己还分裂了,形成了东区和西区两个区(东周国,西周国),洛阳市市长(周王)后来到居住在西区区长办公室(成周)。

再后为西区被人抢了,他也就死了,他一死,名义上和事实上都结束了。他被分裂出的的东区还有人管着,没过多久,那东周也被吞了。

感谢楼上同时提供的信息参考。

以上就是关于东西周分治为什么不是三国呢全部的内容,包括:东西周分治为什么不是三国呢、西周封国国名、周朝有71个诸侯国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life/3827541.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07
下一篇 2023-05-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