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脾胃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需要有健康的生活习惯和保健常识。为此,专家给出了以下建议。
1、规律饮食、定时定量、细嚼慢咽
这是保养脾胃的第一步,特别是胃本来就不好的人,更要少吃辛辣、刺激以及生冷食物。要注意定时吃饭,不要狼吞虎咽,更不要站着或边走边吃,吃饭时不要讨论问题或争吵。
2、揉鼻头
每次揉鼻头20分钟左右,能改善胃胀气等症状。
3、按摩足三里
足三里(膝眼直下3寸处)是“足阳明胃经”的主要穴位之一,每日按揉50~100次,能健脾和胃、调中理气、导滞通络,适用于各种类型的脾胃病变。
4、吃对食物
在长夏这个养脾的关键时期,应该结合健脾、祛暑、化湿等方法进行调补,可以吃些绿豆、莲子、丝瓜、陈皮、鸭肉、鲫鱼等。
多吃薏仁、茯苓和粳米煮的粥,也能起到滋养脾胃的作用。
容易便秘的人要减少久坐,多吃绿叶蔬菜,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量。
脾胃差的人,不妨试试王鸿谟推荐的“四君子汤”,即用党参或人参10~15克、炒白术10克、茯苓30克、甘草3~5克,熬在一起,补益脾胃的效果很好,且药性平和。
5、常读“呼”字音
可以培养脾气,对缓解脾虚、腹胀、脾胃不和、食欲不振都有好处。
6、揉肚脐
一手掌心或掌根贴脐部,另一手按手背,顺时针方向旋转揉动,每次约5分钟,每日1~2次。或者两手分别紧贴肚脐两侧,上下来回搓动,搓至发热为止,胃胀、腹痛的人可以试试,每日2~5次。
此法能温阳散寒、补益气血、健脾和胃、消食导滞。
7、饭后慢慢走
中医有“以动助脾”的养生观念,饭后散步有助于增强脾胃功能、促进消化。但“饭后”并非指吃完饭立刻就开始散步,而是要休息至少10分钟再进行。若吃得过饱则需适当延长休息时间,并且饭后半小时内不能做剧烈运动。
8、笑是给脾胃最好的礼物
脾主运化,脾胃虚弱则会运化不力,造成身体水湿停滞。而揉带脉则一方面健脾阳,另一方面则振奋了肚腩两侧胆经的阳气,迅速化开了小腹内积聚的水湿。当然你要是觉得揉带脉的力度不足的话,也可以用手握成拳来敲。顺便再说一下,此法对便秘的治疗也非常有效果,可以说是立竿见影。
2、吞唾液
唾液其实就是人体内最好的健脾胃的药。中医学认为,唾液能“润五官、悦肌肤、固牙齿、强筋骨、通气血、延寿命”,春秋时期的老子认为,灵丹妙药虽好,也不如自己的津液重要。古代养生学家陶弘景也说:“食玉泉者,能使人延年,除百病。”
3、踮足功
就是脚尖着地,脚后跟抬起,能抬多高抬多高。胃的经络通过脚的第二趾和第三趾之间,胃经的原穴也在脚趾的关节部位。胃肠功能较弱的人,不妨经常锻炼脚趾。你可以踮着脚尖走路,你也可以试试踮着脚尖站个十来分钟,记住在踮脚尖时要尽可能地把脚踮得高一点,这样效果才会好。
4、推腹法
人体内的三浊(废水、废气、大便)都可通过此法来排除,而此三浊正是导致人生病的罪魁祸首。所以古人常说“大道至简”,道理想通了,解决问题就容易了。
5、跪膝法
此法可引气血下行,使气血流注于胃经。因此对胃的功能改善是大有好处的。
6、拉筋
人的肝、脾、肾经都从大腿经过,所以拉筋对这三条经的拉伸和调理作用是非常有效的。
7、捏脊法
言之,就是捏脊梁骨,从尾椎骨一直捏到脖子。捏的时候,不必拘泥于穴位,因为脊柱两侧正是督脉和足太阳膀胱经所经之处,捏脊能对身体起到全面的保健作用,它可以健益脾胃、督一身之气;还可调理脏腑、疏通经络、升降气机。也可以用手搓脊柱及其两侧更为方便快捷,力度可大可小,总之搓得发热为止。
8、爬山
《黄帝内经》中有一句话,叫做“谷气通于脾”。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在繁体字中,山谷的谷写作“谷”,而谷物的谷写作“毂”,二者不可混同。唐代医家王冰对此的解释是“谷空虚,脾受纳故”。用现代语言来说就是爬山不仅能锻炼筋骨,让人汗水淋漓,这也是排除体内水湿的良法,同时还能让人的脾通天地之气,山谷之气。
健脾胃食物有哪些
1、番薯
俗称甘薯、山芋、红薯。性平,味甘,有补脾和血、益气通便的作用。《随息居饮食谱》中说:“煮食补脾胃,益气力,御风寒,益颜色。”《纲目拾遗》认为番薯能“补中,暖胃,肥五脏”。脾虚之人,可用番薯当主粮,常食之。
2、薏苡仁
味甘淡,属性微寒。具有利水渗湿和止泻的作用。对于腹泻、食欲下降等脾虚症状都适用。
3、粳米
又被称为“大米”。性平味甘,对于脾胃以及肌肉的保健都具有益处。可以用来治疗、改善因脾虚所致身体消瘦、烦闷、泄泻、下痢等症状。
推荐:粳米粥。粳米50克,葡萄于10克,以适量清水先煮粳米至九成熟,加入葡萄干,共同炖煮至稀烂即可。
4、小麦
小麦属于性凉味甘的五谷类食物。具有健心护肾、清热止渴的功效。适用于口干舌燥、心烦不安、食欲不振等脾虚症状。
5、芝麻油
芝麻油性凉味甘,能够润滑肠道、预防大便干结、帮助身体排毒解毒、治疗食积腹痛、溃疡等症
6、糯米
糯米又被称作“江米”,性质温和,味甘,适合脾虚胃寒的人食用。具有暖和脾胃、消除口舌干渴、改善自汗、治疗便溏和腹泻等功效。
7、大枣
性温,味曾,有补脾胃、益气血的作用。早在两干多年前的《神农本草经》中就有“大枣安甲养脾”的记载。李时珍称“枣为脾之果,脾病宜食之。”对脾虚便搪、胃弱食少、气血不足之人,最宜经常服用大枣。
健脾也可用山药、白术、意米、土豆、白扁豆、红薯等,通常是长在地里深处的都可以健脾。用它们熬粥、婉肉、单煮均可,如果放一点荷叶,效果会更好。
脾胃虚弱可以通过吃中药、自我按摩治疗、调整饮食结构、保证睡眠、艾灸等方式进行调理。
那么在临床上,如果要对脾胃虚弱进行治疗,不是一天就能治好的。那么它就要求,这样的话就要求我们特别重视,和保护我们的脾胃。
因为脾胃是中焦,它处于三焦当中的中焦,按照中医理论认为,它是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
同时又可以统摄血液,如果要是说中焦脾胃功能差了,可以说它的上焦心肺下焦肝肾,都没有了能量或物质的供给,同时也就没人管这些东西这样一种感受,那么它的统摄气血的功能就会变差,就会影响我们全身的各个脏腑之间的功能。
让五脏六腑之间,还有四肢百骸都缺乏营养,缺乏后续的供给,那么你的身体就会变弱变差,不管你是体质性的脾胃虚弱症还是病症性的脾胃虚弱症,都要引起高度重视,都要好好去预防保健和治疗。
那它的方法也很多,即可以吃药,就我们说的吃药,吃药可以吃汤药,吃汤药的话我可以在这推荐一点小方子,比如说你可以吃点,如果是脉比较滑苔比较厚,可以吃一些参苓白术散, 可以吃一些香砂六具子丸。
如果你的嘴里比较有糙杂的味道,比较丑或者是比较酸,或者说不出来,舌苔也比较厚,大便也不好,肚子也比较胀,你可以吃加味保和丸。
同时呢,你也可以吃一些归脾丸,或者是人参归脾丸这一类的药,都可以吃,就是健脾消食,补脾气消胃胀的这样一些药物都可以吃。如果吃汤药呢可以在这个方子的基础上呢进行加减,最好有专门的医生指导下来吃汤药。
如果吃成药呢,就可以吃我上面说的这些做成了成药的大蜜丸啊,或者是水丸啊,或者是浓缩丸等等这样的一些成分。包括有这个四磨饮子口服液,这些成分都可以吃。
如果是自我治疗呢,你可以对自己的身体有一个相对的了解以后呢,比如说我们身体有一个穴位叫足三里,就在这个膝盖附近,在膝盖下面大概有这么两寸左右的位置,那么经常按足三里。
如果每天按这个穴位三十到五十下,长此以往,你的胃肠就会健康起来。西医也对这个穴位进行了一个镜下的研究,发现它可以增强胃肠的蠕动次数,因此像这个穴位也是很好的。
另外在我们的任脉上有这个上腕中腕下腕,这样的穴位也是很好的。另外我们的手上,手臂上还有这个手三里,这个穴位也是很好的,都是可以增加这个脾胃的能力。
同时保证我们身体的健康,这是我们自我,另外的话,平常你还可以在饮食在睡眠这些方面多加注意,不吃生冷,刺激性的太多,也不是说一点都不让吃,吃的`话就是品尝性的吃一些,比如说辣就少吃一点。
尤其像是春天的时候,是一个特别好的养肝养脾的季节,你要吃一些淡的,略微带甜的食物,比如说荸荠山药红薯白扁豆都是些很好的养脾的,那么这个时候我们来做这种健脾的,季节性的调养也是很好的。
另外,像艾灸大家也很熟悉,你经常在你的肚脐眼,那个穴位叫神阙。在肚脐眼和足三里这两个穴位上各灸上每天五到十分钟,每个穴位五到十分钟,坚持一两年,如果你已经有脾胃虚弱了,那么都会变好。
以上就是关于如何保养脾胃全部的内容,包括:如何保养脾胃、脾虚怎么调理才能好有什么好方法、怎么调理脾胃虚弱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