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的含义有哪些

懒散初唐2023-05-07  30

革命改进改变。

第一层含义是革命,属于宏观层次的改革,是特定社会历史阶段发展的直接动力,根本目的是为了解放生产力,具有根本性、广泛性和深刻性,第二层含义是改进、完善、改良,属于中观层次的改革,主要指通过改变、改正错误或消除缺点来使体制机制变得更好,也就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第三层含义指改造、改变、重组、重建、革新等,属于微观层次的改革,针对的是具体的方针政策,旨在调动广大劳动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改革是社会主义国家解决基本矛盾的一个重要途径改革不是对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变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强大动力,是调整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调整上层建筑与适应经济基础的表现。

改革一般包括对政治、社会、文化、经济做出的改良革新,相较于革命以极端的方式推翻原有政权,以达成改变现状的目的,改革是指在现有的政治体制之内实行变革。

通常一个改革是否能成功,会影响一个国家的命运,若成功可让该国走向稳定局势,若失败可能遭致内乱或冲突。

改革的特点是作为对旧有的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作局部或根本性的调整,改革包括政治、社会、文化、经济、宗教组织作出的改良革新。

扩展资料:

中国历史上的改革:

1、春秋时期管仲改革、“相地而衰征”;

2、公元前594年,鲁国进行税制改革(初税亩),从而承认了私田的合法性;

3、战国时期魏国李悝变法、楚国吴起变法、赵武灵王胡服骑射、秦国商鞅变法;

4、西汉末年(新朝)王莽改制;

5、东晋末年(包括南朝宋)刘裕改革,北魏孝文帝改革;

6、唐代永贞革新;

7、后周周世宗改革;

8、北宋庆历新政、王安石变法;

9、明朝嘉靖前期张璁改革;

10、国民政府币制改革。

A                                中国近现代史上有哪几次改革

一、洋务运动:1860年至1895年

背景:

1、清政府内忧外患,内有人民起义——太平天国运动;外有列强侵略——第二次鸦片战争,清朝统治集团不得不积极寻找巩固统治的出路。

2、列强侵略中国的同时也让中国人看到了他们技术的先进。

3、“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新思想已经产生,为统治集团寻找出路提供了参考。

4、统治集团中少数先进人物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以实现“自强”,形成洋务派,在中央以奕欣、地方以李鸿章、曾国藩等为代表。

5、一方面为了克服内忧外患,另一方面也为了巩固自身地位,在洋务派和顽固派的纷争中,新掌权的慈禧太后站到了在地方和中央都拥有巨大实力的洋务派一边,对洋务运动的兴起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6、总理衙门成立,成为推动洋务运动的中央机构。

内容:

1、以“自强”为口号,创办一批近代军事工业;

2、以“求富”为旗号,创办一批近代民用工业;

3、70年代中期起积极筹划海防,建立近代海军。

4、创办新式学校,选送留学生、进修生出国深造,培养洋务人才。

评价(含意义):

1、洋务派以维护地主阶级的统治为目的,单纯引进西方技术和设备,而不能彻底变革封建制度,注定了洋务运动不可能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

2、但洋务运动也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主要表现在:引进了一些西方近代科技和先进工具;培养了一批初步掌握近代科技的知识分子技术工人;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诱导和刺激了民族资本主义的早期发展;在改革封建文化教育制度上打开了缺口。

二、百日维新:1896年至1898年。

背景:

1、政治上:甲午战争的失败和民族的危亡激发民族意识;

2、经济上:19世纪末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的壮大;

3、思想上:维新思想的产生与发展。

内容:

1、政治方面,改革行政机构,裁汰冗员;

2、经济方面,保护农工商,提倡开办实业,改革财政;

3、军事方面,裁撤绿营,改练新式陆军,采用西洋兵制等;

4、文教方面,改革科举制度,废八股,广设学堂,提倡西学。

评价:

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资产阶级的先进文化科学的传播都是十分有利的,给了开明绅士和民族资产阶级参政的机会,打击了封建官僚制度。但是没有提“君主立宪”,没有触动清朝统治基础,改革并不彻底。

意义:

1、是一次爱国救亡运动;

2、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革运动;

3、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

4、在改革社会风气方面有不可低估的意义

三、清末新政与立宪:1901年至1911年。

1、背景:

清朝末年,由于义和团运动等野蛮的排外暴乱事件造成列强大举入侵,酿成弥天大祸。加上列强的政治压力,要求清政府迅速改变当前的无能状态。当时的清政府和军队已经无法应付当时的政治局势,财政上也出现了严重的亏空,这使清朝统治着感到自己的统治地位已经开始动摇。因此,维护清王朝的统治成为统治者们面临的重要课题。于是,1901年,慈禧太后正式宣布实行“新政”。

2、主要内容:

筹措军饷,训练新兵。振兴商务,奖励实业废除科举,育才兴学改革官制,整顿吏治。

3、意义:

(1)政治:增设新机构,裁撤冗官、冗衙。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封建顽固势力,但也反映出清政府已沦为维护帝国主义的工具,增设机构维护帝国主义利益。

(2)军事:编练新军。一定程度上增强了中国国防实力,但后来兵为将有,形成了近代军阀。

(3)文化教育:废科举,颁行新学制和设立各式新学堂、派遣留学生。形成了重视西方科技与社会政治学说的风气,培养了近代科技、教育、法政、军事人才。

(4)振兴商务、奖励事业。促进了中国近代经济的发展。

然而,清末新政说到底是为了维护清朝统治,不可能真正促进中国近代化的发展,它只是一个骗局,改革并未使矛盾缓和。

四、改革开放:1978年至今

1、背景:

一方面,从我国自身的情况看,“文化大革命”十年内乱,使党、国家和人民遭到严重挫折和损失。邓小平同志曾经说,“文化大革命”结束时,“就整个政治局面来说,是一个混乱状态;就整个经济情况来说,实际上是处于缓慢发展和停滞状态。”我们必须通过改革开放,增强我国社会主义的生机活力,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改善人民生活。

另一方面,从外部环境看,20世纪70年代世界范围内蓬勃兴起的新科技革命推动世界经济以更快的速度向前发展,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明显拉大,面临着巨大的国际竞争压力。我们必须通过改革开放,带领人民追赶时代前进潮。

2、内容:

改革开放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一项根本方针。

(1)改革:

包括经济体制改革,即把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改革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政治体制改革,包括发展民主,加强法制,实现政企分开、精简机构,完善民主监督制度,维护安定团结。

(2)开放:

主要指对外开放,在广泛意义上还包括对内开放。改革开放是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基本点之一,是中国走向富强的必经之路。对中国的经济发展有着巨大影响。

3、意义:

为尽快提升经济发展速度,邓公与党内的开明派开始逐一解决这些问题,并试图改变人民心目中对***和社会主义根深蒂固的形象,这场改革运动的目的是以维持社会主义制度为前提,改变生产中不适应生产发展的管理体制和政策,并建立社会主义下的市场经济。这场改革的经济方面在农村取得了率先突破,并随之迅速在全国各经济领域内推行改革。

五、中国近代历次革命。

1、旧民主主义革命:民族资产阶级对中国“三座大山”(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官僚资本主义)进行革命,代表人物孙中山,黄兴。如;辛亥革命。

2、新民主主义革命:无产阶级对中国“三座大山”进行革命。 如五四运动,国民革命,抗日战争(土地革命)。

3、社会主义革命:革一切剥削,压迫,私有制   如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六、中国国际地位变化

1、1840---1919

国际地位下降,《南京条约》——《天津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二十一条》,两半社会逐渐加深,其国际地位不断弱化,直至下降到最低点。

2、1919---1949

国际地位恢复,巴黎和会中国拒绝签字,改订新约运动(五四运动),成为联合国创世会员及常任理事会。

3、1949---至今

国际地位上升,加入社会主义阵营,和苏联建交,抗美援朝,成为第三世界重要成员国,万隆会议;改革开放后,与西方联系频繁,港澳回归,日内瓦会议,加入wto,GDP世界排名第二等等

改革是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他不仅指经济体制改革,而且包括政治·科技·教育·文化等各个领域的体制改革。它不仅是对原有体制的修修补补,而是体质的根本性变革,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世行经济体制;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不好的要改 改就是改变,改正的意思

不正确的要革 革就是变革,革新的意思

所以改革就是改进不好的,改正错误的,不合理的,最终达到革新的目的

改革不是简单的对已有的东西进行小修小补,而是在原有的基础上,把不合理的修改修改,不正确的革命掉

以上就是关于改革的含义有哪些全部的内容,包括:改革的含义有哪些、什么是改革、什么是改革改革的特点是什么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3826999.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