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宝瑞的《官场斗》为什么不完整

刘宝瑞的《官场斗》为什么不完整,第1张

著名作家张爱玲曾经说过,“人生有三大遗憾:一是鲥鱼多刺,二是海棠无香,三是《红楼梦》未完。”对于钟爱文学的人来说,《红楼梦》未完实乃莫大遗憾。那么对于相声爱好者而言,也有与之类似的抱憾,这就是刘宝瑞先生的残本《官场斗》。这段不能听完且百听不腻的长篇单口相声,也承载着观众对一代相声大师的无限追思。

刘宝瑞的《官场斗》为什么不完整?

有三个版本的答案。

第一种说法是刘宝瑞录音未毕就离世,留下未完孤本。印象中央视Flash后面就配上了这样的字幕。但考虑到君臣斗并非长篇,个人并不是非常认同这个答案。

第二种说法是当时留有完整版本的录音,并曾公开播出,但随后在动荡年代保管不善,文化馆母带被水淹,只余残片存世。我是在电台广播中听到这样的说法,考虑到时代背景并结合很多人言之凿凿曾听过全本,个人觉得此一说最有可信度。

第三种见于网络,说法不一。一说是刘先生曾另有一版被个人收藏,另一说是母带被个人倒卖,总之是尚有全本存世,流落民间无迹可寻。由于这种说法并无更多线索支持,个人觉得更多蕴含了人们一种求全的愿望,尚不足为信。

个人拙见,君臣斗之残本,恰如维纳斯之断臂,又似蒙娜丽莎的微笑,正因不可知不可考,神秘莫测余味无穷,方成就传世的残缺之美。

作为相声艺人,刘宝瑞的艺术造诣如同一本厚重的典籍。他演绎的单口相声被称为“中国短篇小说的劲敌”,其中《连升三级》还被收录到中学语文课本中,还有很多作品被译成多国文字流传于海外。作为相声宗师张寿臣的得意高足,能从“笑话大王”手中接过“单口大王”这杆大旗,甚至能让有些观众认为他的单口相声已经超越恩师,足见其传神的表演早已深深植根于几代相声迷心中。

刘宝瑞的单口相声录音资料保存下来有很多,但唯独《官场斗》成了观众心中解不开的心结。《官场斗》又名《满汉斗》《君臣斗智》,这段长篇单口相声由来已久,最早可以追溯到早期的“八大棍儿”。因此,这段记忆既不是刘宝瑞创作的,也不是他独有的。像陈涌泉曾说过的《官场斗》其中几个小段。另外,王长友、刘奎珍、冯立樟等人也对这段做过不同程度的加工润色。在刘宝瑞去世后,爱徒殷文硕也曾录制过全本《官场斗》。虽说口风上极力模仿恩师,但内行观众仍觉得不得其法。当年,刘宝瑞因受迫害意外亡故,也让《官场斗》成了相声界的“维纳斯”。

刘宝瑞的《官场斗》虽说是残本,但出神入化的表演仍旧被公认为是登峰造极的演绎。为什么残本还能享有如此高的评价?第一,从嗓音拢粘儿。刘先生是天生的“阴阳嗓”,声音辨识度高且扰人耐听 。独特的声线更容易让观众产生代入感。比如这几句定场诗,“初三十三二十三,两口子吃饭把门关。苍蝇叼走一个饭米粒儿,老头子一怒追到四川。老婆子家里算了一卦,伤财惹气赔盘缠。”从刘宝瑞口中说出来不仅能听出迟急顿挫,还能听出画面感和包袱。刚念完定场诗,不等使垫话儿,观众的注意力就能被彻底吸引过来。独特的嗓音、语感、语速以及细节的拿捏俨然成了刘宝瑞的标志性符号。

第二,长篇单口相声之所以难说,除了包袱少,关键在于铺纲细致。对 历史 背景以及故事场景的铺垫往往直接影响了抖出来的包袱是不是有回味。只有细节真实禁得住推敲,观众才会信服,才愿意耐心听下去。比如刘墉要给八旗兵丁讨赏,在此之前先仔仔细细铺垫清朝的以往惯例,“每年冬至这天,皇上得去天坛祭天。这时候,皇上头一个穿貂褂,然后文武百官第二天也跟着穿貂褂,皇上从天坛回来,这时候和珅才向皇上给八旗兵丁讨两个月的赏银。光是这些铺垫还不算完,刘墉打赌一番接一番的讨赏也是铺垫,目的是第三番找皇上再讨下一年的赏银,君臣斗智“一年就一年”的包袱才能响。

第三,有人物有情节才能有包袱。刘宝瑞的单口对人物语言性格的刻画细腻至极。举个例子,刘墉和珅打赌三击掌,金殿参万岁,这段对人物和情节的铺垫就是典型范本。刘墉上殿向乾隆问《大清律》,刘先生在这段铺纲里不仅交代了君臣的心理活动,更是给后面二人斗智埋下伏笔。皇上让他挨个读律条,刘墉偷眼一看乾隆听着听着要睡着了,念到偷坟掘墓的时候,一遍遍带着阴阳句、高矮音的处理手法既有包袱,又符合人物的心理。作为臣子,要参见皇上就必须“智取”,得绕弯子。在“拆旧盖新”还是“投坟掘墓”的争论中,将刘墉机智和能言善辩的一面展现得淋漓尽致。大段的细致铺垫非但没让观众觉得罗嗦,反而很多原本册子上不是包袱的地方也能让人发笑。因为已经把观众领到情节之中了,从表演中认定演员口中的刘墉和乾隆真实可信。

带着缺憾美的刘版《官场斗》有太多说不尽的精妙之处,是 历史 让这部经典单口相声戛然而止,但观众仍庆幸 历史 上曾有这样一位语言大师的存在。刘宝瑞先生的单口艺术正如那段定场诗,“世间生意万般,唯有说书难习。说表评叙非容易,万语千言需记。一要声音洪亮,二要顿挫迟急。装文装武我自己,好像一台大戏。”

在最后一回中,刘墉把和绅与三位王爷困在家中自己到金殿面见乾隆。乾隆见他心生爱才之心,刘墉趁机耍二皮脸把官帽戴在头上。乾隆大笑:“你怎么倒着戴?”刘墉一听把帽子一正,翎子朝后、官复原职。

尹文硕先生和寇庚儒先生都有全本的《官场斗》,他们都是刘宝瑞先生的弟子,可以听听看。

现阶段已经找不到全本了,因为保存问题有损毁。

刘宝瑞先生不只一次说过《满汉斗》(官场斗,君臣斗)段子,据刘宝瑞先生的徒弟邢文昭回忆,但是中国广播说唱团给刘宝瑞先生录音时,《满汉斗》这个节目是录完了的,但是,后来存放录音的仓库进水,毁掉了大部分录音。为了保留这段珍贵的录音,经过加工,这才形成现在这个“不头不尾”的三段儿版的《满汉斗》。

《官场斗》: 又叫《满汉斗》、《金殿斗智》、《君臣斗智》,是“八大棍儿”之一。来源于长篇竹板书《刘公案》的片段,大约成书于道光年间。前辈相声艺人朱绍文(穷不怕)常说的《乾隆爷打江南围》,即是此段的前身。清末阎德山、李德钖(万人迷),对之又有较大发展,“可连说数日”。后经张寿臣及马桂元整理修改,开始定名为《满汉斗》。传至刘宝瑞、王长友、刘奎珍、冯立樟等人,对此段也作过不同程度的加工润色。 刘宝瑞的艺术特点是“评”、“叙”细密,幽默风趣,表情微妙,朴实无华,与同辈演员常宝堃、侯宝林名声并列,艺术上各有千秋。尤其在单口相声方面的成就和影响甚为突出。

刘宝瑞:(1915年-1968年10月6日 ),北京人,中国相声第六代演员,师从张寿臣。刘宝瑞的相声作品借鉴吸收了独角戏、评话、**、戏剧等姐妹艺术的优点,大胆革新创造,形成了声、容、情、神兼备的独特艺术风格。尤以单口相声见长,被誉为“单口大王”。

君臣斗打是一款休闲游戏,游戏中有3个数字,分别是1、2、3,您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来选择。游戏的规则是,玩家需要在3个数字中选择一个,然后系统会随机出另外一个数字,如果玩家选择的数字比系统出的数字大,则玩家获胜,反之则失败。

5

后面的故事是皇上跟和绅做套儿,赐刘墉路费,但实际比圣旨多给出一千两,好污陷刘墉贪。于是,后面引出刘墉戏王爷、张成装疯、乾隆下江南等一系列故事。

这段其实就是《官场斗》的节选。《官场斗》是传统长篇单口相声,别名又有《满汉斗》、《金殿斗智》、《君臣斗智》……反正就是刘墉、乾隆、和绅三个人之间的故事。

以上就是关于刘宝瑞的《官场斗》为什么不完整全部的内容,包括:刘宝瑞的《官场斗》为什么不完整、君臣斗里面刘墉帽子为什么要翎管冲外放、刘宝瑞的《君臣斗》哪里有全本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life/3826150.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07
下一篇 2023-05-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