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清史稿》记载,雍正共有十个儿子
世宗十子:孝敬宪皇后生端亲王弘晖,
孝圣宪皇后生高宗,
纯懿皇贵妃耿佳氏生和恭亲王弘昼
敦肃皇贵妃年佳氏生福宜、怀亲王福惠、福沛
谦妃刘氏生果恭郡王弘适
齐妃李氏生弘昀、弘时、弘昐
弘适出为果毅亲王允礼后。弘昀、弘昐、福宜、福沛皆殇,无封。弘时雍正五年以放纵不谨,削宗籍,无封。
端亲王弘晖,世宗第一子。八岁殇。高宗即位,追封亲王,谥曰端。
和恭亲王弘昼,世宗第五子。雍正十一年,封和亲王。十三年,设办理苗疆事务处,命高宗与弘昼领其事。乾隆间,预议政。弘昼少骄抗,上每优容之。尝监试八旗子弟于正大光明殿,日晡,弘昼请上退食,上未许。弘昼遽曰:“上疑吾买嘱士子耶?”明日,弘昼入谢,上曰:“使昨答一语,汝齑粉矣!”待之如初。性复奢侈,世宗雍邸旧赀,上悉以赐之,故富于他王。好言丧礼,言:“人无百年不死者,奚讳为?”尝手订丧仪,坐庭际,使家人祭奠哀泣,岸然饮啖以为乐。作明器象鼎彝盘盂,置几榻侧。三十年,薨,予谥。子永璧,袭。三十七年,薨,谥曰勤。子绵伦,袭郡王。三十九年,薨,谥曰谨。弟绵循,袭。嘉庆二十二年,薨,谥曰恪。子奕亨,袭贝勒。卒,子载容,袭贝子。同治中,加贝勒衔。卒,谥敏恪。子溥廉,袭镇国公。
怀亲王福惠,世宗第七子。八岁殇。高宗即位,追封亲王,谥曰怀。
共有10个皇子。
分别是:爱新觉罗·弘晖、爱新觉罗·弘昐、爱新觉罗·弘昀、爱新觉罗·弘时、爱新觉罗·弘历(乾隆皇帝)、爱新觉罗·弘昼、爱新觉罗·福宜、爱新觉罗·福惠、爱新觉罗·福沛、爱新觉罗·弘曕。
活到成年的皇子仅有四位:弘时、弘历、弘昼、弘曕。
扩展资料:
第一子(1697一1704):弘晖生于康熙三十六年三月二十六日子时,母为孝敬宪皇后那拉氏,时为嫡福晋,卒于康熙四十三年六月初六卯时,时年8岁。
第二子(1697一1699):弘昐生于康熙三十六年六月初二子时,母为齐妃李氏,卒于康熙三十八年二月二十九日亥刻,时年3岁。
第三子(1700一1710):弘昀生于生于康熙三十九年八月初七日酉时,母为齐妃李氏,卒于康熙四十九年十月二十日,时年11岁。
第四子(1704一1727):弘时生于康熙四十三年二月十三日子时,母为齐妃李氏,时为侧福晋,卒于雍正五年八月初五日申刻,时年24岁(《清皇室四谱》载为“八月初六”)。
第五子(1711一1799):弘历生于康熙五十年八月十三日子时,母为孝圣宪皇后钮祜禄氏,时为格格,卒于嘉庆四年正月初三日辰刻,时年89岁。
第六子(1711一1760):弘昼生于五十年十一月二十七日未时,母为纯悫皇贵妃耿氏,时为格格,卒于乾隆三十五年庚寅七月十三日申时,时年60岁。
第七子(1720一1721):福宜生于康熙五十九年五月二十五日寅时,卒于康熙六十年正月十三日丑刻,时年2岁,母为敦肃皇贵妃年氏,时为侧福晋。
第八子(1721一1728):福惠生于康熙六十年十月初九日未时,卒于雍正六年九月初九日未时,时年8岁,母为敦肃皇贵妃年氏,时为侧福晋。
第九子(1722一1722):福沛生于雍正元年五月初十日,旋殇,母为敦肃皇贵妃年氏,时为侧福晋。
第十子(1733一1765):弘曕生于雍正十一年六月十一日亥时,卒于乾隆三十年三月十一日,时年33岁,母为谦嫔刘氏。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爱新觉罗·胤禛
嘉庆帝有五个儿子。
列表:
皇长子穆郡王——出生于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母和裕皇贵妃刘佳氏,时为藩邸福晋。未命名,幼殇。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八月追封;
皇二子道光帝爱新觉罗·旻宁——出生于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母孝淑睿皇后喜塔腊氏,不予赘述;
皇三子惇恪亲王爱新觉罗·绵恺——出生于乾隆六十年(1795年),母孝和睿皇后钮祜禄氏,时为皇子侧福晋。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七月进封惇亲王,道光十八年(1838年)卒,谥曰恪。享年四十三岁;
皇四子瑞怀亲王爱新觉罗·绵忻——出生于嘉庆十年(1805年),母孝和睿皇后钮祜禄氏,时为皇后。嘉庆二十四年(1819年)正月,封瑞亲王,年十四。道光三年,命在内廷行走。道光八年七月,薨,谥曰怀。享年二十四岁;
皇五子惠端亲王爱新觉罗·绵愉——出生于嘉庆十九年(1814年),母恭顺皇贵妃钮祜禄氏,时为如妃。嘉庆二十五年七月,宣宗道光帝即位,封惠郡王,在内廷行走,上书房读书。道光十九年,进亲王。同治三年十二月,薨,同治帝亲临奠,赐银五千治丧,谥曰端,称惠端亲王。享年五十一岁。
恭勤亲王:爱新觉罗·胤福
恭僖亲王:爱新觉罗·弘明
恭端亲王:爱新觉罗·永煜
恭忠亲王:爱新觉罗·奕欣
奕欣1851年加亲王衔,1862年准世袭罔替,谥号忠。
恭贤亲王:爱新觉罗·溥伟
(溥伟,奕欣二子爱新觉罗·载滢长子,过继给奕欣长子爱新觉罗·载澄。1898年承袭爵,谥号贤。 )
恭亲王:爱新觉罗·毓嶦
(溥伟七子,1936年袭爵。)
清世宗(中国历史上最勤勉的皇帝) [编辑本段] 清世宗爱新觉罗·胤禛(公元1678年—公元1735年),满族,清圣祖玄烨第四子,是清朝入关后第三位皇帝,1722—1735年在位,年号雍正,死后葬于清西陵之泰陵,谥号敬天昌运建中表正文武英明宽仁信毅睿圣大孝至诚宪皇帝,庙号世宗。清世宗年轻时跟从顾八代、徐元梦等学习经史,又与禅僧接近,稍懂佛学。曾随圣祖巡幸江南,朝佛五台山,秋狝热河(今河北承德),并奉命往祭曲阜孔庙、盛京(今辽宁沈阳)祖陵。清圣祖亲征噶尔丹,从征掌正红旗大营。康熙末年,同其他皇子争为储君。圣祖死后,他在步军统领隆科多帮助下继承帝位。世传他夺了抚远大将军胤禵的帝位,但这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尚无定论。清世宗即位时已四十五岁,加之前此的经历,使他比较了解世情,并具有丰富的统治经验。即位后,他在政治上采取多种措施以巩固自己的皇位。首先是消除异己,分化瓦解诸皇子集团,将胤禵从西北军前召回,加以圈禁。晋封胤禩为廉亲王和总理事务大臣。将胤禟发往青海西大通(今青海大通西北)。鉴于清朝没有行之有效的立储制度,常因皇位继承权产生争端,创立了秘密立储制度。雍正元年(1723),接受山西巡抚诺岷的建议,施行耗羡归公和养廉银的措施,以此限制、减少官员的贪赃舞弊和横征暴敛。二年,又针对康熙末年各地亏空钱粮严重,决定严格清查,对贪官污吏即行抄家追赃,对民间拖欠,命在短期内分年带征。三年,世宗以作威作福、结党营私之名,责令抚远大将军年羹尧自尽,同时削隆科多太保,后圈禁致死。并因此株连出汪景祺《西征随笔》案和查嗣庭试题案。七年,发生曾静遣其徒张熙策动川陕总督岳钟琪谋反的投书案,牵连到已故理学家吕留良,世宗遂大兴文字狱,以作为控制思想、打击政敌、提高自己权威的手段。同年,为适应西北用兵之需,始设军机房(十年时改军机处),选亲重大臣协办军务。军机大臣只能缮述皇帝命令,本身无赞画权,因而使皇帝更加集权于一身。他还在题本、奏本之外,命督抚布按等地方大员密折奏事,以加强皇帝对地方行政的控制。在经济上采取了一些旨在发展农业生产的措施。雍正二年,开始实行直隶巡抚李维钧提出的“摊丁入地”的赋役制度,同时宣布取消儒户、宦户,限制绅衿特权,使无论贫富力役负担比较合理。同时,为了解决人口日益增长所需粮食问题,更加严格地执行传统的重农抑末方针,鼓励垦荒,强调粮食生产,反对种植经济作物,并反对开矿和发展手工业。他注意兴修水利,除治理黄河、建筑浙江海塘外,命怡亲王胤祥在直隶开展营田水利,在宁夏修筑和疏浚水渠。与此同时,实行社会改革。雍正元年,下令削除山西、陕西乐籍,并命其他贱籍也照此办理。后来浙江绍兴惰民、安徽徽州“伴当”、宁国世仆、广东疍户、江苏常熟丐户相继开豁为良,从而打击了残存的蓄奴制度,对社会发展起了积极作用。世宗在位期间还注意同少数民族的关系及外交关系。雍正四年,根据云贵总督鄂尔泰的建议,大规模地推行改土归流政策,取消云南、贵州、广西、湖南、四川等省的一些土司,加强了中央对该地区的统治。五年,清廷同俄国订立了《布连斯奇条约》和《恰克图条约》,在划定中俄边界及处理两国通商问题等方面,维护了国家主权。清世宗把他批阅过的奏折选择一部分辑成《朱批谕旨》。他对臣工的谕旨,由张廷玉等纪录编成《上谕内阁》、《上谕八旗》。他的各种体裁的文章被后人辑为《御制文集》。雍正十三年,世宗卒。谥宪皇帝。 雍正的主要功绩 [编辑本段] 整顿吏治。雍正皇帝即位之初,吏治废弛,贪污腐败已然成风。他克服各个方面的阻力,在全国上下大规模的开展清查亏空,设立会考府,实行耗羡归公,实行养廉银制度,取缔陋规邓多项工作,由于他态度决断,雷厉风行,清朝的财政状况在短时间内得到明显改善,官吏贪污吏治腐败的坏况都有很大的转变。旅日华人学者杨启樵说:“康熙宽大,乾隆疏阔,要不是雍正的整饬,清朝恐早衰亡。”“雍正一朝,无官不清”的说法。 摊丁入亩。这是一项重大的赋税改革。中国自古就有人丁税,成年男子,不论贫富,均须缴纳人头税。雍正实行改革,将人丁税摊入地亩,按地亩之多少,定纳税之数目。地多者多纳,地少者少纳,无地者不纳。是谓"摊丁入地",一举取消了人头税。这项措施有利于贫民而不利于地主,是我国财政赋税史上的一项重大改革。耗羡归公。我国古代以银、铜为货币,征税时,银两在兑换、熔铸、保存、运解中有一定损耗,故征税时有一定附加费。此项附加费称"耗羡"或"火耗",一向由地方州县征收,作为地方办公及官吏们的额外收入。耗羡无法定征收额,州县随心所欲,从重征收,有的抽正税一两、耗羡达五六钱,人民负担甚重。雍正实行"耗羡归公",将此项附加费变为法定税款、固定税额,由督抚统一管理,所得税款,除办公费用外,作为"养廉银",大幅度提高官吏们的俸入。这样,既减轻了人民负担,又保证了廉政的推行。故雍正说:"自行此法以来,吏治稍得澄清,闾阎咸免扰累。" 创立军机处,推广奏折制度。明代权力集于内阁,故有权相产生。清雍正把权力进一步集中在皇帝手中,创立军机处,作为皇帝的秘书班子,为皇帝出主意、写文件,理政务,"军国大计,罔不总揽"。其特点是处理政事迅速而机密。军机大臣直接与各地、各部打交道,了解地方情形,传达皇帝意旨。此机构存在200年,直至清末。与创立军机处伴随的是推广奏折制度。由于以前的官文书批转手续繁复,且经多人阅看,时间拖延且难于保密,而奏折则向皇帝直接呈送,直达皇帝本人。雍正扩大了可向皇帝上奏折的人数,不同身份的官吏可以及时反映情况,报告政务,使皇帝洞察下情,以便制定政策;也使官员们相互监督,皇帝得以了解他们的贤愚、勤惰、政绩、操守。 改土归流。我国西南及其他一些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土司制度,其职务为世袭,仅名义上接受清朝的册封。土司们生杀予夺、骄恣专擅。这种制度妨碍了国家的统一和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雍正即位后,废除了云南、贵州、广西、四川、湖南各地的许多土司,改成和全国一致的州县制度。"改土归流"是一场严重的斗争,许多土司武装反抗,雍正坚决派兵平定。在平叛战争中虽然也累及无辜,给少数民族造成伤害,但从长远来说,"改土归流"是进步的措施,打击和限制了土司的割据和特权,对民族地区的经济文化发展有利。 另外,废除贱籍,废除腰斩也是他一个功绩 他在位短短的13年所做出的改革,比他父亲(康熙)所做出的改革还要多。可以说雍正是一个改革型的皇帝。 清世宗勤于政务,大力清除康熙统治后期的各种积弊,取得一定成效,对清代历史发展有一定贡献。但他统治严酷,猜忌多疑,刻薄寡恩,这是他性格的弱点,从而容易得罪很多官僚阶级。 同时,也正是因为他的严厉统治和超乎寻常的努力当中大清帝国逐渐走向鼎盛,也才为康乾盛世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另外,雍正的勤奋不仅是过去皇帝,就算在现代***,也没有几个可以跟他媲美的。他在位12年8个月里头,几乎每天都工作到深夜。一年之中只有在他生日那天才会休息。而且每天的睡眠还不够4个小时。仅仅在数万件奏折中所写下的批语,就多达1000多万字。 家族列表 [编辑本段] 生于康熙十七年(1678年)。母孝恭仁皇后。康熙亲征葛尔丹时,胤禛奉命掌管正红旗大营。20岁,被封为贝勒,31岁,晋雍亲王。康熙驾崩,胤禛即位,为雍正帝。世宗孝敬宪皇后,乌喇那拉氏,内大臣费扬古女。世宗为皇子,圣祖册后为嫡福晋。雍正元年,册为皇后。九年九月己丑,崩。孝圣宪皇后,钮祜禄氏,四品典仪凌柱女。后年十三,事世宗潜邸,号格格。康熙五十年八月庚午,高宗生。雍正中,封熹妃,进熹贵妃。高宗即位,以世宗遗命,尊为皇太后,居慈宁宫。敦肃皇贵妃,年氏,巡抚遐龄女。事世宗潜邸,为侧福晋。雍正元年,封贵妃。三年十一月,妃病笃,进皇贵妃。并谕妃病如不起,礼仪视皇贵妃例行。妃纯悫皇贵妃,耿氏。事世宗潜邸,为格格。雍正间,封裕嫔,进裕妃。高宗时,屡加尊为裕皇贵太妃。乾隆四十九年,薨,年九十六。谥曰纯悫皇贵妃。葬妃园寝,位诸妃上。 世宗诸妃,又有:齐妃,李氏。事世宗潜邸,为侧室福晋。雍正间,封齐妃。谦妃,刘氏。事世宗潜邸,号贵人。雍正间,封谦嫔。高宗尊为皇考谦妃。懋嫔,宋氏。事世宗,号格格。雍正初,封懋嫔。 雍正子女 雍正皇帝先后得十六子八女,皇长子和皇次子幼年去世。临死前,雍正把皇位传给皇四子宝亲王弘历,命皇三子弘时自毙。皇五子弘昼从小软弱,未能和兄长们挣位,也没有这个意图。弘历即乾隆。爱新觉罗·弘晖,长子,端亲王。爱新觉罗·弘时,三子,削宗籍。爱新觉罗·弘历,四子,清高宗,乾隆帝。爱新觉罗·弘昼,五子,和恭亲王。爱新觉罗·弘瞻,六子,果恭郡王,初为果毅亲王爱新觉罗·允礼后。爱新觉罗·福惠,七子,怀亲王。爱新觉罗·弘昀,早殇。爱新觉罗·弘昐,早殇。爱新觉罗·福宜,早殇。爱新觉罗·福沛,早殇。长女(1694年),康熙三十三年三月十六生,未逾月殇,母懋嫔宋氏(时为雍亲王府格格);和硕怀恪公主,次女,母齐妃李氏(时为雍亲王侧妃);三女(1706年),康熙四十五年十二月初五生,未逾月殇,母懋嫔宋氏(时为雍亲王府格格);四女(1715年—1717年),康熙五十四年三月十二生,五十六年五月殇,母敦肃皇贵妃年氏(时为雍亲王侧妃)养女和硕淑慎公主,理亲王允礽第六女,母侧福晋唐氏;养女和硕和惠公主,怡亲王允祥第四女,母福晋兆佳氏;养女和硕端柔公主,庄亲王允禄长女,母福晋郭络罗氏。 全部皇子按出生先后统排|生卒年|玉牒排序|日常生活中排行称呼| 一、弘晖|康熙三十六年三月生,康熙四十三年殇8岁|第一子| 二、弘昐|康熙三十六年六月生,康熙三十八年二月殇3岁|无| 三、弘昀|康熙三十九年八月生,康熙四十九年殇11岁|第二子| 四、弘时|康熙四十三年二月生,雍正五年八月六日死24岁|第三子|皇三子,三阿哥五、弘历|康熙五十年八月生,嘉庆四年正月死89岁|第四子|皇四子、四阿哥、宝亲王| 六、弘昼|康熙五十年十一月生,乾隆三十五年死60岁|第五子|皇五子、五阿哥、和亲王| 七、福宜|康熙五十九年五月生,康熙六十年正月殇2岁|无| 八、福慧|康熙六十年十月生,雍正六年九月殇8岁|无|八阿哥| 九、福沛|雍正元年五月生,旋殇|无| 十、弘曕|雍正十一年六月生、乾隆三十年三月死33岁|第六子|六阿哥、圆明园阿哥、果郡王。弘曕是雍正第十个儿子,序齿排行为六。 世宗十子:孝敬宪皇后生端亲王弘晖,孝圣宪皇后生高宗,纯懿皇贵妃耿佳氏生和恭亲王弘昼敦肃皇贵妃年佳氏生福宜、怀亲王福惠、福沛谦妃刘氏生果恭郡王弘适齐妃李氏生弘昀、弘时、弘昐弘适出为果毅亲王允礼后。弘昀、弘昐、福宜、福沛皆殇,无封。弘时雍正五年以放纵不谨,削宗籍,无封。端亲王弘晖,世宗第一子。八岁殇。高宗即位,追封亲王,谥曰端。和恭亲王弘昼,世宗第五子。雍正十一年,封和亲王。十三年,设办理苗疆事务处,命高宗与弘昼领其事。乾隆间,预议政。弘昼少骄抗,上每优容之。尝监试八旗子弟于正大光明殿,日晡,弘昼请上退食,上未许。弘昼遽曰:“上疑吾买嘱士子耶?”明日,弘昼入谢,上曰:“使昨答一语,汝齑粉矣!”待之如初。性复奢侈,世宗雍邸旧赀,上悉以赐之,故富于他王。好言丧礼,言:“人无百年不死者,奚讳为?”尝手订丧仪,坐庭际,使家人祭奠哀泣,岸然饮啖以为乐。作明器象鼎彝盘盂,置几榻侧。三十年,薨,予谥。子永璧,袭。三十七年,薨,谥曰勤。子绵伦,袭郡王。三十九年,薨,谥曰谨。弟绵循,袭。嘉庆二十二年,薨,谥曰恪。子奕亨,袭贝勒。卒,子载容,袭贝子。同治中,加贝勒衔。卒,谥敏恪。子溥廉,袭镇国公。怀亲王福惠,世宗第七子。八岁殇。高宗即位,追封亲王,谥曰怀。 清穿男主 [编辑本段] 2007年是个穿越年,雍正帝成为众多清穿的男主人公 随着清穿的盛行,清穿的作者和读者们也分为了很多党派,其中声势最大的,恐怕就是“四爷党”。此党成员以女性为主,年龄十几至三十几不等。 论雍正和德妃母子间失和的原因 清世宗雍正皇帝自幼为康熙表妹,时为皇贵妃的佟佳氏(即一等公佟国维之女孝懿仁皇后)所抚养,虽并非过继,但因彼时中宫久虚,佟佳氏以副后身份统摄后宫,位份尊贵,备极荣宠,(佟佳氏深得康熙皇帝宠爱,夫妻感情笃深,孝懿仁皇后亦是康熙诸后之中唯一一位在死后得到圣祖写诗追悼的女子,是圣祖宫中其他佳丽所难以望其项背的;况且佟佳氏膝下犹空,胤禛出生后数年方诞下一女,旋即而卒,故伊视胤禛为己出,殷勤备至,关爱有加,而雍正则蒙其庇荫,承其恩泽,算起来当是康熙诸子中除了二阿哥胤礽(生母为索额图之侄女孝诚仁皇后赫舍里氏,初谥“仁孝皇后”)、十阿哥胤誐(生母为温熹贵妃纽祜禄氏,孝昭仁皇后之妹,遏必隆之女)以外,位份最为尊荣的一位皇子,因此从小即能受到一定的重视。幼时的胤禛乃凭借着这层得天独厚的机缘,被鞠养于康熙宫中,得到父皇的亲自抚育,所谓“‘母’爱者子抱”,一时之间其乐融融,甚为温馨和谐。他们父子间的感情基础也因这层关系,而显得特别深厚牢固。清宫惯例,皇子出生后或由官员抚养,或由其他妃嫔抚养,总之一言以蔽之,皇子诞下之后独不可付与生母抚育。这可能是为了杜绝后宫干政吧,所以有清一代,除了慈禧以外,大体上杜绝了后妃预事及外戚祸国的弊政。但是这种“防弊”之策也非一无瑕疵,由于缺乏接触和沟通,这极有可能会导致出现亲生母子间互生隔阂,彼此猜忌,感情不睦,关系漠然等如是尴尬的境况。而不幸的是,雍正和其生母德妃之间的关系就是这样陌生而紧张,冷淡而无奈。究其原因,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第一,因为胤禛从出生起即由佟佳氏抚养(胤禛后来回忆佟佳氏时曾感念其“抚冲龄而顾复,备蒙鞠育之仁,溯十载之劬劳,莫报生成之德”《清世宗实录》第十一卷,第九页。),一直到他十一岁左右佟佳氏病逝,幼年的胤禛都是在这位高贵温婉、仪态端庄的母亲之呵护和教导下一天一天成长起来的。“生恩不及养恩大”,所以胤禛感养母恩遇之素深,同孝懿仁皇后亲近,反而与亲娘生疏则是很自然的事情,亦合人之常情。(甚或这种情感上的亲疏还“延及”到雍正的子孙,乾嘉年间佟佳氏累次加谥,但是作为皇帝的生母乌雅氏却偏偏没有这种殊荣,仿佛她是什么不相干的人,生生地被抛在了一边,极不寻常之中隐隐地透露出雍正和德妃之间“耐人寻味”的“母子”关系。)第二,佟佳氏是康熙的表妹,位份尊贵,自康熙第二位皇后(即孝昭仁皇后,康熙朝四辅政大臣遏必隆的女儿,与其妹温熹贵妃同时选充后宫之期正值康熙欲除鳌拜之时,显见她的入宫多半是出于政治上原因,康熙和她之间未必有真感情。)死后,一直位列皇贵妃之位(因康熙认为自己克后,故迟迟不肯立她为后,一直等到到佟佳氏病重弥留之时始得封),即所谓的副后,掌管后宫,是圣祖康熙皇帝的贤内助,亦是诸位皇子之嫡母,她的尊贵一定让年幼的雍正产生一种依属感和安全感,出于生存的本能他必定会竭尽全力地去讨养母的好,以期获得她的欢心,久而久之在这种潜移默化之下则难免“沦为”一个懂得如何察言观色、趋炎附势的“势利眼儿”,对于自己的亲生母亲的态度想来也会由于养母的存在和在宫廷之中生存立足的需要以及祖宗的成法,而不敢过分亲近,胤禛甚至很有可能在有意或无意中表现出一种以佟佳氏之子身份自居的“小小”情绪,生母德妃看在眼里心中定然很不畅快,久而久之他们之间的母子关系便会蒙上一层阴影,结也越结越死了。第三,“天下的父母皆是偏心的”,此乃古今常理。况且大多数的母亲都会特别疼爱溺宠幼子,这是她们天生的情结。胤祚(康熙的第六子,德妃所生的第二个儿子)在的时候她疼胤祚,胤祚死了她自然就去疼十四子(胤祯,雍正时更名为胤禵)喽,想来雍正心中对此也一直耿耿于怀,母子间的隔阂愈见增大。第四,当然就得专门说说四阿哥本身的问题了,这个头发卷曲语速极快的孩子,自幼就被康熙说成是"喜怒不定",可见年幼时心绪不佳,心中承受不住方方面面带给他的重压,往往会突然而然的发作,有时甚或近乎歇斯底里了。做母亲的大多喜欢听话乖巧的孩子,对于像他这样有些忧郁的孩子(美国史学大师史景迁如是认为,语见《中国皇帝康熙自画像》页172,上海远东出版社。),自然很难博得母亲的欢心。第五,胤禛即位即封隆科多(佟佳氏的弟弟)为舅舅,却反而把自己的嫡亲舅舅撂在一边,不以为意,这不等于向全世界宣布“我只承认佟佳氏这位养母是我唯一的母亲”了嘛,他的做法和《红楼梦》中的探春也实实如出一辙,显然在他的心底还是很不喜欢自己的亲娘,并且或多或少的将此公开化,(他的脾气性情本就是如此,很多时候都会他并不是如人们想象一般,将自己的感情遮遮掩掩,而是公开或半公开的一吐而快。)易位而处,若你是德妃眼见自己的亲生儿子如此藐视自己恐怕也会气不打一处来吧。再想想看天底下会有哪一个儿子选择每天五更(凌晨三至五点)这个时候去给母亲请安的(《大义觉迷录》卷一,《清史资料第四辑》,中华书局1983年版,页11。雍正自暴隐情),他们名为母子,实则形同陌路,二人之间本就没什么话说,甚至大多数时候都是话不投机针锋相对的,但是为了避免背负不孝的罪名,雍正只能赶在母亲尚未起身的这个点儿前去“请安”,(实际上就是走个过场)互不碰面才能免生尴尬。说句实话,这招真是够绝的了,不过从中也隐约的透露出雍正内心的无奈与辛酸。第六,我们再专门说说德妃这方面的原因,毕竟“一个巴掌拍不响”嘛。坦然的说,德妃是我最最讨厌的一个人,因为她的偏心,她的“无情”,她的厚此薄彼,在我看来都是世界上最残忍最狠毒的武器,她深深的伤害了他自己的亲生儿子,而且这层阴影也一直伴随胤禛始终。德妃本为宫女出身,身份低微,是因为生下胤禛才得以于次年(康熙十八年)被封为德嫔,进而晋位为“德妃”。所以有些学者根据一些零零散散的史料加以推测,认为德妃原本是佟佳氏身边的侍女,被康熙看中而有了长子雍正,而佟佳氏因为愤恨德妃背叛自己所以才将雍正养育在自己身边同时向胤禛灌输一些不利于德妃的言论,从而离间他们母子之间的感情,使胤禛在潜移默化中与德妃疏远。自然了,女子间的争风吃醋,也会延续到他们两个人共同的儿子身上,就这点而论,德妃无疑是彻底输了(还不如一个死人!),她心中的愤恨是可想而知的了。当然,这种论断目前尚缺乏明确的文字资料可以佐证,确切与否尚在未定之天,不过倒可作为解释雍正和德妃关系不睦之原因的参考。第七,德妃做事也的确有很绝情的地方。康熙驾崩,德妃便要以死相殉(实际上是给雍正下马威),逼得雍正情急之下对她说“皇考以大事遗付冲人,今生母若执意如此,臣更何所瞻依?将何以对以对天下臣民?亦为以身相从耳。”(雍正《大义觉迷录》。《清史资料》页11,第四辑,中华书局,1983年。)意思就是说“你死我就死,省得我以后无颜面对天下臣民,蒙受不孝的恶名”。他们母子之间这样互用自杀的方式相逼相胁,通观二十四史,亦是“耸人听闻”,亲生(!)母子之间的对立竟然已经到了“剑拔弩张”、“有你没我”的境地了,可悲,可叹!第八,德妃以“皇帝诞膺大委,理应受贺。与我行礼,有何紧要”(萧奭:《永宪录》,卷一。)为由,拒不接受皇帝给自己行礼,害得登极大典差点都开不了场,使得雍正朝的第一次嘉礼这么大煞风景的开场,也似谶语似的注定了雍正朝凄凄惨惨的悲剧收场。此外,这位母亲还曾放话说,雍正即位,"实非梦之所期",这是什么意思?!这不明摆着告诉众人说,他——自己的嫡亲儿子(!)继承大统,就连我这个亲生母亲做梦都想不到,实际上就是不承认雍正即位的合法性,对他践祚的挑战。在政治环境如此险恶的情况下,在那么多政敌对她自己亲生儿子虎视耽耽的情况下,她这么说显然将会受人以柄,显然会把雍正往绝路上推,而她连想都没想,连怕都没怕,就这么说,这么做了!!!这么绝情,偏心得这么明显,若是我也不可能和她搞好关系,更何况好强好名如雍正者乎?!德妃生前,断然不肯接受“仁寿”皇太后的尊号,也不肯从自己原先居住的永和宫移居到太后应住的宁寿宫去,故她甫一咽气,雍正便将她的梓宫(即棺材)移到宁寿宫,停灵三天才放到帝后死后应停灵的地方——寿皇殿,曲折的透露出雍正心中的忿恨与不平,其中的三昧着实耐人寻味。还有,胤禛因早年中过署,故而特别怕热,德妃死后,虽天气酷热非常,但为免落他人(?!)以口实,他坚持守灵,以致数度昏厥,身体不支,在他给心腹年羹尧的密折中就有这样的话——“朕安,你实在为朕放心,实力不能撑,也顾不得丢丑了。况受过暑,一点热也受不得,只得以身荷之重,着实惜养,不必为朕过虑。”一种负气、愤懑的情绪,一看便明,母子之间关系若此,实在是雍正一生莫大的悲哀。
雍正皇帝一共10个儿子,除了弘时、弘历、弘昼、弘晓(弘晓不是雍正的儿子,弘晓是雍正13弟胤祥的儿子)外还有弘晖、弘昐、弘昀、福宜、福惠、福沛、弘曕。
1、弘晓
爱新觉罗·弘晓(1722—1778)字秀亭,号冰玉道人。谥僖。怡贤亲王爱新觉罗·胤祥第七子,袭怡亲王爵。清朝著名藏书家、诗人。
怡僖亲王弘晓,怡贤亲王胤祥第七子,生母嫡福晋兆佳氏,嫡出第四子,与胤祥次女郡主、三子贝勒爱新觉罗·弘暾、四子多罗宁郡王弘晈、四女和硕和惠公主、五子弘㫛(kuáng)、八子绶恩同母。
康熙六十一年(公元1722年)四月初九日生。雍正八年(公元1730年),胤祥薨,雍正帝谕令:“吾弟之子弘晓,著袭封怡亲王,世世相承,永远弗替。凡朕加于吾弟之恩典,后代子孙不得任意稍减。”弘晓遂承袭怡亲王,其兄弘晈别封宁郡王。
弘晓喜读通俗小说,曾为才子佳人小说《平山冷燕》题词,并加批语。由于曹雪芹家与胤祥有密切关系,弘晓和家人曾经过录过《石头记》,这就是今存的已卯(乾隆廿四年)本。
但为了避祸,在他的《怡府书目》里并未著录。弘晓能文,能诗,善书,但今存他的《明善堂诗集》(又题《冰玉山庄诗集》)仅存他的全部著作的四分之一,删除原因可能与文字狱有关。
2、弘晖
爱新觉罗·弘晖(1697年4月17日-1704年8月17日),清朝雍正帝长子。弘晖生于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三月廿六(4月17日),生母是孝敬宪皇后乌拉那拉氏。
他是雍正的嫡长子。弘晖只活了8岁,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六月初六(8月17日),弘晖病死,雍正十三年十一月,乾隆帝追封大哥为亲王,谥号端。
3、弘昐
爱新觉罗·弘昐于康熙三十六年六月初二生,康熙三十八年二月二十九日殇,年2岁。
4、弘昀
爱新觉罗·弘昀出生于1700年9月19日,殁于1710年12月10日,属于幼年早夭,是清朝雍正帝第二子,乾隆帝的哥哥,母亲是齐妃李氏。
5、福宜
爱新觉罗·福宜,生于康熙五十九年五月二十五,卒于康熙六十年正月。清朝雍正帝实际上的第七子,幼卒,未序齿。生母是敦肃皇贵妃年氏。
6、福惠
爱新觉罗·福惠,未齿序,曾名弘晟,又称八阿哥,幼殇。(朱谕又书作福慧,惠、慧音同而字不同。)生母为敦肃皇贵妃年氏。康熙六十年十月生;雍正六年九月殇。
7、福沛
爱新觉罗·福沛(1723年5月—1723年5月)。清世宗雍正帝第九子,母为颇为得宠的敦肃皇贵妃(即我们通常所说的年妃)雍正元年生,雍正元年卒。因早夭而未序齿。
8、弘曕
爱新觉罗·弘曕(1733年6月11日—1765年),雍正帝第六子,序齿排行为第十子。是康熙皇帝的第十七子果亲王允礼的继子。
乾隆三年(1738)三月,庄亲王允禄奏请把弘曕过继给允礼,乾隆准奏,并命其承袭果亲王。后弘曕获罪降为贝勒,死前又恢复为郡王,谥为恭,故称为多罗果恭郡王。因出生于圆明园,故乳名为“圆明园阿哥”。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爱新觉罗·弘晓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爱新觉罗·胤禛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爱新觉罗·福沛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爱新觉罗·弘晖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爱新觉罗·弘昐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爱新觉罗·弘曕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爱新觉罗·福宜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爱新觉罗·福惠
胤祥、弘晓、永琅、奕勋、载坊、载垣、载敦、溥静毓麒
贤亲王胤祥:圣祖仁皇帝玄烨十三子。雍正元年(1723年),封为怡亲王。雍正八年五月初四,薨,谥曰贤。
怡僖亲王弘晓:胤祥七子。雍正八年(1730年)袭怡亲王。乾隆四十三年,薨,谥曰僖。
怡恭亲王永琅:弘晓次子。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袭怡亲王。嘉庆四年(1799年)薨,谥,曰恭。
追封怡亲王绵标:永琅二子。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封为不入八分辅国公。嘉庆四年(1799年)卒。嘉庆五年(1800年),追封为怡亲王。
怡恪亲王奕勋:绵标长子。嘉庆四年(1799年)袭怡亲王。嘉庆二十三年(1818年),薨,谥曰恪。
怡亲王载坊:奕勋长子。嘉庆二十四年(1819年)袭怡亲王,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薨。
怡亲王载垣:奕勋二子。道光五年(1825年)封怡亲王。咸丰十一年(1861年),赐自尽。
追封怡亲王永福:胤祥四子宁良郡王弘晈二子。同治三年(1864年),追封怡亲王。
追封怡亲王绵誉:永福四子。同治三年(1864年),追封怡亲王。
追封怡亲王奕格:绵誉三子。道光二十四年(1844年),袭固山贝子。咸丰八年(1858年),卒。同治三年(1864年),追封怡亲王。
怡端亲王载敦:奕格二子。同治三年(1864年)恢复怡亲王世爵,由载敦继袭,同时追封先祖永福、绵誉、奕格为怡亲王。光绪十六年,薨,谥曰端。
已革怡亲王溥静:载敦长子。光绪十七年(1891年),袭怡亲王。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薨。光绪二十八年七月(1902年6月),追夺爵。
怡亲王毓麒:载敦二子溥耀长子。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袭怡亲王。民国三十七年九月(1948年10月),薨,年四十八。
清朝所封的亲王(追封的不算,只要是封过亲王的,包括后来曾被革爵或降爵过的都。铁帽子王下面另述)
敬谨亲王尼堪(努尔哈赤长子褚英第三子),成亲王岳托(努尔哈赤次子代善长子)、安亲王岳乐(努尔哈赤第七子阿巴泰第四子)、端重亲王博洛(努尔哈赤第七子阿巴泰第三子)、英亲王阿济格(努尔哈赤第十二子)、襄亲王博穆博果尔(皇太极第十一子)、裕亲王福全(顺治第二子,其子保泰、孙广宁、广禄相继袭亲王)、恭亲王常宁(顺治第五子)、纯亲王隆禧(顺治第七子)、理亲王允礽(康熙次子,其子弘晳曾袭亲王)、诚亲王允祉(康熙第三子)、雍亲王胤禛(即雍正)、恒亲王允祺(康熙第五子,弘日至袭亲王)、淳亲王允佑(康熙第七子,子弘袭亲王)、廉亲王允禩(康熙第八子)、履亲王允祹(康熙十二子)、果亲王允礼(康熙十七子)、諴亲王允秘(康熙二十四子)、和亲王弘昼(雍正第五子,子永璧袭亲王)、荣亲王永琪(乾隆第五子)质亲王永瑢(乾隆第六子)、仪亲王永璇(乾隆第八子)、成亲王永瑆(乾隆十一子)、嘉亲王永琰(乾隆十五子,即嘉庆)、庆亲王永璘(乾隆十七子,其孙奕劻时爵晋为铁帽子王)、定亲王绵德(乾隆长子永璜次子)、敦亲王绵恺(嘉庆第三子)、瑞亲王绵忻(嘉庆第四子)、惠亲王绵愉(嘉庆第五子)、敦亲王奕谆(道光第五子)
礼亲王系:承序:代善、满达海、常阿岱、杰书、椿泰、崇安、巴尔图、永恩、麟趾、全龄、世铎、诚厚,历十代十五王
代善:太祖二子,和硕礼烈亲王
满达海:代善七子,和硕巽简亲王(改号,后追降为贝勒)
常阿岱:满达海子,和硕巽亲王(后降为贝勒)
杰书:代善孙,和硕康良亲王(改号康)
椿泰:杰书子,和硕康悼亲王
崇安:杰书子,椿泰弟,和硕康修亲王
巴尔图:杰书子,椿泰、崇安弟,和硕康简亲王
永恩:崇安子,和硕礼恭亲王(复号礼)
昭梿:永恩子,和硕礼亲王(后革爵)
永諲:崇安子,永恩弟,追封和硕礼亲王
麟趾:永諲子,和硕礼安亲王
锡春:麟趾子,追封和硕礼亲王
全龄:锡春子,和硕礼和亲王
世铎:全龄子,和硕礼恪亲王
诚厚:世铎子,和硕礼敦亲王
郑亲王系:承序:济尔哈朗、济度、德塞、喇布、雅布、雅尔江阿、神保住、德沛、奇阿通、丰讷亨、积哈纳、乌尔恭阿、端华、承志、庆至、凯泰、昭煦,历十代二十六王
济尔哈朗:显祖孙,太祖三弟舒尔哈齐六子,和硕郑献亲王
济度:济尔哈朗二子,和硕简纯亲王(改号简)
德塞:济度三子,和硕简惠亲王
喇布:济度二子,和硕简亲王(后追革爵)
雅布:济度五子,和硕简修亲王
雅尔江阿:雅布长子,和硕简亲王(后革爵)
神保住:雅布十四子,和硕简亲王(后革爵)
费扬武:济尔哈朗八弟,追封和硕简亲王
傅喇塔:费扬武四子,追封和硕简亲王
福存:傅喇塔子,追封和硕简亲王
德沛:福存子,和硕简仪亲王
巴尔堪:济尔哈朗四子,追封和硕简亲王
巴赛:巴尔堪子,追封和硕简亲王
奇阿通:巴赛子,和硕简勤亲王
丰讷亨:奇阿通长子,和硕简恪亲王
积哈纳:丰讷亨子,和硕郑恭亲王(复号郑)
乌尔恭阿:积哈纳子,和硕郑慎亲王
端华:乌尔恭阿子,和硕郑亲王(后革爵)
经讷亨:奇阿通二子,追封和硕郑亲王
伊丰额:经讷亨子,追封和硕郑亲王
西朗阿:伊丰额子,追封和硕郑亲王
承志:西朗阿子,和硕郑亲王(后革爵)
松德:积哈纳子,追封和硕郑亲王
庆至:松德子,和硕郑顺亲王
凯泰:庆至子,和硕郑恪亲王
昭煦:凯泰子,和硕郑亲王
睿亲王系:承序:多尔衮、多尔博、淳颖、宝恩、瑞恩、仁寿、德长、魁斌,历十一代十二王
多尔衮:太祖十四子,和硕睿忠亲王
多尔博:多铎五子,出为多尔衮嗣,和硕睿亲王(后削爵),追封
苏尔发:多尔博子,追封和硕睿亲王
塞勒:苏尔发子,追封和硕睿亲王
功宜布:塞勒子,追封和硕睿亲王
如松:功宜布子,追封和硕睿亲王
淳颖:如松子,出为多尔衮嗣,和硕睿恭亲王
宝恩:淳颖子,和硕睿慎亲王
瑞恩:淳颖子,宝恩弟,和硕睿勤亲王
仁寿:瑞恩子,和硕睿僖亲王
德长:仁寿子,和硕睿 亲王
魁斌:德长子,和硕睿亲王
豫亲王系:承序:多铎、多尼、鄂扎、董额、德昭、如松、修龄、裕丰、裕兴、裕全、义道、本格、懋林,历九代十七王
多铎:太祖十五子,和硕豫通亲王
多尼:多铎长子,多罗信宣和郡王(改号信,原亲王)
鄂扎:多尼子,多罗信郡王
董额:多铎三子,多罗信郡王
德昭:鄂扎子,多罗信郡王
多尔博:多铎五子,追封信郡王
苏尔发:多尔博子,追封信郡王
塞勒:苏尔发子,追封信郡王
功宜布:塞勒子,追封信郡王
如松:功宜布子,多罗信恪郡王
修龄:德昭子,和硕豫良亲王(复号、爵)
裕丰:修龄子,和硕豫亲王(后革爵)
裕兴:修龄子,裕丰弟,和硕豫亲王(后革爵)
裕全:修龄子,裕丰、裕兴弟,和硕豫厚亲王
义道:裕全子,和硕豫慎亲王
本格:义道子,和硕豫诚亲王
懋林:本格子,和硕豫亲王
庄亲王系:承序:硕塞、博果铎、允禄、永献、绵课、奕镈、绵护、绵深、奕仁、载勋、载功,历八代十一王
硕塞:太宗五子,和硕承泽裕亲王
博果铎:硕塞长子,和硕庄靖亲王(改号庄)
允禄:圣祖十六子,出为博果铎嗣,和硕庄恪亲王
永献:允禄孙,和硕庄慎亲王
绵课:允禄曾孙,和硕庄襄亲王
奕镈:绵课子,和硕庄亲王(后革爵)
绵护:允禄曾孙,和硕庄勤亲王
绵深:绵护弟,和硕庄质亲王
奕仁:绵深子,和硕庄厚亲王
载勋:奕仁子,和硕庄亲王(后革爵)
载功:奕仁子,载勋弟,和硕庄亲王
肃亲王系:承序:豪格、富绶、丹臻、衍潢、蕴著、永锡、敬敏、华丰、隆勤、善耆,历九代十王
豪格:太宗长子,和硕肃武亲王
富绶:豪格子,和硕显懿亲王(改号显)
丹臻:富绶子,和硕显密亲王
衍潢:丹臻子,和硕显谨亲王
蕴著:富绶孙,和硕肃勤亲王(复号肃)
永锡:丹臻孙,和硕肃恭亲王
敬敏:永锡子,和硕肃慎亲王
华丰:敬敏子,和硕肃恪亲王
隆勤:华丰子,和硕肃良亲王
善耆:隆勤子,和硕肃忠亲王
怡亲王系:承序:允祥、弘晓、永琅、奕勋、载坊、载垣、载敦、溥静、毓麒,历七代九王
允祥:圣祖十三子,和硕怡贤亲王
弘晓:允祥七子,和硕怡僖亲王
永琅:弘晓子,和硕怡恭亲王
奕勋:永琅孙,和硕怡恪亲王
载坊:奕勋子,和硕怡 亲王
载垣:奕勋子,载坊弟,和硕怡亲王(后革爵)
载敦:允祥五世孙,弘皎四世孙,和硕怡端亲王
溥静:载敦子,和硕怡 亲王
毓麒:溥静子,和硕怡亲王
恭亲王系:承序:奕欣、溥伟,历三代二王)
奕欣:宣宗六子,和硕恭忠亲王
溥伟:奕欣孙,载滢子,出为奕欣长子载溦后,和硕恭亲王
醇亲王系:承序:奕譞、载沣,历二代二王
奕譞:宣宗七子,和硕醇贤亲王
载沣:奕譞子,和硕醇亲王
以上就是关于雍正的儿子都叫什么全部的内容,包括:雍正的儿子都叫什么、雍正帝总共几个皇子、嘉庆皇帝的儿子都是谁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