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致远《寿阳曲·远浦帆归》文学赏析

马致远《寿阳曲·远浦帆归》文学赏析,第1张

寿阳曲·远浦帆归》全曲境界清淡闲远,远浦、酒旗、断桥、茅舍,远景近景,相得益彰,显示出一种疏淡旷雅、平和静穆的美。下面是其文学赏析,欢迎阅读:

寿阳曲·远浦帆归

元代:马致远

夕阳下,酒旆闲,两三航未曾着岸。落花水香茅舍晚,断桥头卖鱼人散。

译文

夕阳西下,酒家里好像也显得宁静闲适,只有几只船儿还未曾靠岸。空气里弥漫着花香,连水好像也变得香了,茅舍也进入了夜色之中。断桥头上卖鱼的人也散了。

文学赏析:

据《寄园寄所寄》、《梦溪笔谈》等书记载,宋代宋迪,以潇湘风景写平远山水八幅,时人称为潇湘八景,或称八景。这八景是:平沙落雁、远浦帆归、山市晴岚、江天暮雪、洞庭秋月、潇湘夜雨、烟寺晚钟、渔村夕照。马致远所描写的八首《寿阳曲》的名称与之完全相同,由此可知,他描写的八曲也是潇湘八景。此曲乃其中之一。全曲仅用二十七个字,便描摹出了江南渔村的闲适生活。元代揭西斯写有《远浦帆归》诗:“冥冥何处来,小楼江上开。长恨风帆色,日日误朗回。”该诗描绘的是一幅思妇候门的`场景,表现闺怨的主题。

此曲的写作上有三大特色:一、作者擅长以极富特征的景物渲染气氛。夕阳、酒旗、欲归未归的航船、清流萦绕的茅舍、人群散去寂静无声的断桥,犹如一幅清雅的水墨画,营造了一幅清疏而旷远的意境。二、作者还善于在“无字处”给人以丰富而耐人寻味的想象。从天边静穆的夕阳,到眼前慵懒的酒旗,再到远处待归而不急于靠岸的航船,视点跳跃灵动,每个“点”的背后都是有待读者通过想象还原的画面。从全曲的两幅画面来看,前者写航船未归,后者写“卖鱼人散”,二者之间有靠岸、卸鱼、卖鱼等多个环节,但作者同样把这些环节交给读者通过想象去完成,他只给人一幅远离喧闹和嘈杂的、清淡闲远的江村渔人晚归图景。三、作者在音韵方面也颇具匠心。在古代诗词曲赋之中,音韵效果始终是作者表情达意、创设意境的手段之一。马致远也精通于此道,比如他以声母为“X”的词语表达“轻柔”效应,在曲中,“夕阳”之“夕”,“酒旆闲”之“闲”,“水香”之“香”,都用来表现或轻柔或闲远或柔美的情致。

作者简介:

马致远(1250年-1321年),字千里,号东篱(一说字致远,晚号“东篱”),汉族,大都(今北京)人,另一说(马致远是河北省东光县马祠堂村人,号东篱,以示效陶渊明之志)。他的年辈晚于关汉卿、白朴等人,生年当在至元(始于1264)之前,卒年当在至治改元到泰定元年(1321—1324)之间,与关汉卿、郑光祖、白朴并称“元曲四大家”,是我国元代时著名大戏剧家、散曲家。

马致远的作品有《汉宫秋》,《荐福碑》,《天净沙秋思》,《寿阳曲江天暮雪》,《寿阳曲潇湘夜雨》等。

1、《汉宫秋》

《汉宫秋》是一出末本戏,主要人物是汉元帝,剧中写皇帝都不能主宰自己、不能保佑自己所爱的女人,那么,个人被命运所主宰、为历史的巨大变化所颠簸的这一内在情绪,也就表现得更强烈了。

2、《荐福碑》

《荐福碑》也是马致远的早期剧作,写落魄书生张镐时运不济,一再倒霉,甚至荐福寺长老让他拓印庙中碑文,卖钱作进京赶考的盘缠,半夜里都会有雷电把碑文击毁。

3、《天净沙秋思》

《天净沙秋思》这首小令就是马致远的经典代表作。这首小令很短,全曲仅五句二十八字,语言极为凝练却容量巨大,以多种景物并置,组合成一幅秋郊夕照图,并且准确地传达出旅人凄苦的心境。

4、《寿阳曲江天暮雪》

《寿阳曲江天暮雪》写的是江滨黄昏时分的雪中景色。这首散曲犹如一幅风景画,有雪景,有人物,以景烘托人物。

5、《寿阳曲潇湘夜雨》

《寿阳曲潇湘夜雨》是元曲作家马致远的散曲作品,也是马致远最有名的诗歌之一。这支小令写的是作者由江西至湖南的亲身感受,写羁旅思乡之愁,与《天净沙秋思》有异曲同工之妙。

夕阳下,酒旆闲,两三航未曾著岸。落花水香茅舍晚,断桥头卖鱼人散。——元代·马致远《寿阳曲·远浦帆归》 寿阳曲·远浦帆归 夕阳下,酒旆闲,两三航未曾著岸。落花水香茅舍晚,断桥头卖鱼人散。 高中古诗 , 写景渔人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夕阳西下,酒家里好像也显得宁静闲适,只有几只船儿还未曾靠岸。空气里弥漫着花香,连水好像也变得香了,茅舍也进入了夜色之中。断桥头上卖鱼的人也散了。

赏析

有文场“曲状元”之称的马致远,其散曲描绘的景物,意境优美,语言凝炼,流畅自然。这首曲是他所作的《潇湘八景》组曲中的一首。湘水从广西发源,流经湖南零陵,与从九嶷山北流的潇水会合,称为潇湘(今称湘江),流入洞庭。宋人曾画潇湘风景山水画八幅,称为“潇湘八景”。

这支小令,描画出水村小镇黄昏归舟的美景,画面疏朗闲淡,颇为宁静,并写出渔人劳作后的轻松及喜悦之情。前三句用凝炼的语言,铺排了“天空的夕阳,江面上归航的渔舟,岸上酒家的酒旗”这些景物,写得清晰明白而有致,像一个个镜头,把水村镇上的风光缀成组组画面,极富动静态感。那夕阳西下,流动的江水,归航渔船的划桨拍打着江水,像悦耳的音符响起,流动着伸延著,还有那渔夫,使人感到仿佛他在唱着渔歌,而“闲”字,写出水村小镇傍晚时分宁静的气氛,令人如置身于其中,体味到江边恬静的飘香的世界。写景不刻意浓墨重彩去铺陈,而是淡描勾画,才会取得自然朴实的效果。

“落花水香茅舍晚,断桥头卖鱼人散”是对渔船靠岸后的情景描写,怎样的情景?作者不写渔船靠岸后,渔民们忙乎的劳动场面,而写桥头渔市已结束,卖鱼人(包括打渔人)各自回到家中,他们居住的环境是“落花水香茅舍”,因是晚上,家家亮起了灯光,灯光映照在水里,花、水、茅舍足说明这是个优美的环境。有美的景,情又怎样呢?曲里没有明写,而是隐含在曲句里,需要读者去体会去感受去想像。也许有的人走到家门前,见妻儿迎上来,所有的劳累疲惫已消散,享受着至爱亲情;也许有的和家人一起,其乐融融盘算著企盼著渔市能给家庭带来好日子;也许有的在为家人烹饪美味佳肴,给家人予温馨予关爱……家是乐园是港湾在这里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也体现出渔民怡然自得的乐趣。

鉴赏

据《寄园寄所寄》、《梦溪笔谈》等书记载,宋代宋迪,以潇湘风景写平远山水八幅,时人称为潇湘八景,或称八景。这八景是:平沙落雁、远浦帆归、山市晴岚、江天暮雪、洞庭秋月、潇湘夜雨、烟寺晚钟、渔村夕照。马致远所描写的八首《寿阳曲》的名称与之完全相同,由此可知,他描写的八曲也是潇湘八景。此曲乃其中之一。全曲仅用二十七个字,便描摹出了江南渔村的闲适生活。元代揭西斯写有《远浦帆归》诗:“冥冥何处来,小楼江上开。长恨风帆色,日日误朗回。”该诗描绘的是一幅思妇候门的场景,表现闺怨的主题。

马致远(1250年-1321年),字千里,号东篱(一说字致远,晚号“东篱”),汉族,大都(今北京)人,另一说(马致远是河北省东光县马祠堂村人,号东篱,以示效陶渊明之志)。他的年辈晚于关汉卿、白朴等人,生年当在至元(始于1264)之前,卒年当在至治改元到泰定元年(1321—1324)之间,与关汉卿、郑光祖、白朴并称“元曲四大家”,是我国元代时著名大戏剧家、散曲家。

马致远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栏杆 一作:阑干)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宋代·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宋代 : 辛弃疾

宋词精选 , 高中古诗 , 豪放 , 写景 , 爱国壮志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魏晋·陶渊明《饮酒·其五》

饮酒·其五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古诗三百首 , 国中古诗 , 高中古诗 , 闲适 , 生活 , 理想哲理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宋代·秦观《踏莎行·郴州旅舍》

踏莎行·郴州旅舍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宋词三百首 , 高中古诗 , 婉约 , 孤独思念

一楼朋友似乎有些意思未答全。

有古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可取得其中“夜雨”(夜中听雨有无眠之意),“归”同字意也。本诗中“十年”婉义为,遥遥无期。“江湖”前则指朝廷任官,后一个“江湖”有实指江水湖泊。由此,此诗便可释义大约为:潇潇夜雨中忧思归期遥远,当年是在朝中任事的满怀志气的学子,今却是在湖泊中飘荡,很快颓衰了,待归期真有到来(十年之期)的时候,人早就是老了。

其实最好需了解到作者、其背景等情况方解释,才是较妥的。这些提问者是要提供的。

1 关于陪伴的诗句有哪些

留别妻作者佚名 朝代两汉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

欢娱在今夕,嬿婉及良时。征夫怀远路,起视夜何其?参辰皆已没,去去从此辞。

行役在战场,相见未有期。握手一长叹,泪为生别滋。

努力爱春华,莫忘欢乐时。生当复来归,死当长相思。

译文 注释和你结发成为夫妻,就从没怀疑与你恩爱到老。和你相爱缠绵陶醉在今夜幸福的时刻,多么美好的时光呀!可是明天我就要为国远行,不得不起来看看天亮没亮是什么时候了。

当星辰隐没在天边时,我就不得不与你辞别了,因为要到战场上这一走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与你团聚。与你依依不舍长时间的握着手也是幸福的,相互不由自主的流泪是因为这可能是你我今生的最后一面。

我倍加珍惜现在幸福的每分每秒,我永远也不会忘了和你相爱,这么幸福欢乐的时光。如果我有幸能活着,一定会回到你身边。

如果我不幸死了,也会永远想你……。

2 形容“相伴”的诗句有哪些

1、惟有尊前曾见月,相伴人愁。

——贺铸《浪淘沙·一叶忽惊秋》 译:只有饮酒时看到的月亮和以前一样,和人交相愁苦。 2、巢成雏长大, 相伴过年华。

——葛天民《迎燕》 译:燕巢早已筑修好了,连小燕子都长大了 。一人家一燕家两户家庭相伴着又度过了一个美丽的年华。

3、大堤欲上谁相伴,马踏春泥半是花。——窦巩《襄阳寒食寄宇文籍》 译:却没有人陪伴我,只有我一人在河堤上独自纵马游览,马蹄踏着路上的泥里有一半裹着花瓣。

4、梦觉清宵半。悄然屈指听银箭。

惟有床前残泪烛,啼红相伴。——柳永《安公子·梦觉清宵半》 译:半夜从梦中惊醒。

静静地一边细听一边屈指数着漏滴声。床前只有将要燃尽的流泪红烛相伴 5、知心惟有雕梁燕。

自来相伴。——许棐《 花·一春不识西湖面》 译:懂得我心的只有这雕梁上的春燕,飞来飞去地与我相伴。

6、残灯风灭炉烟冷,相伴唯孤影。——纳兰性德《虞美人·残灯风灭炉烟冷》 译:灯残风灭,香炉之烟也已经变冷,相伴的只有自己孤单的身影。

7、翦横枝,清溪分影,翛然镜空晓。小窗春到。

怜夜冷孀娥,相伴孤照。——吴文英《花犯·谢黄复庵除夜寄古梅枝》 译:梅花从树上剪下来后,倒映溪中的梅枝影也即分成两截,但映在平静似镜的溪水中的梅影却显得更加空疏、自在。

将梅花放置在窗台上,梅花的清香给居所带来了春的气息,独守广寒的嫦娥也将月光洒照在梅枝上陪伴。 8、明朝戏去谁相伴,年少相逢狭路间。

——刘复《夏日》 译:来来去去人那么多却没有人与我相伴,年少时的友情终究是过客。 9、好去不须频下泪,老僧相伴有烟霞。

————金地藏《送童子下山》 译:看到你离去不得已潸然泪下,还好有烟霞与我相伴。 10、阑珊心绪,醉倚绿琴相伴住。

——项鸿祚《减字木兰花·春夜闻隔墙歌吹声》 译:残夜花香,月满西楼,醉倚绿琴,无人相伴。

3 含有相伴的诗句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曾经沧海难为水 ,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 ,半缘修道半缘君为伊消得人憔悴,衣带渐宽终不悔。 一别之后,二地相悬,只说是三四月,又谁知五六年,七弦琴无心弹,八行书无可传,九连环从中折断,十里长亭望眼欲穿,百思想,千系念,万般无奈把君怨。

万语千言说不完,百无聊赖十依栏,重九登高看孤雁,八月中秋月圆人不圆,七月半烧香秉烛问苍天,六月伏天人人摇扇我心寒。五月石榴如火偏遇阵阵冷雨浇花端,四月枇杷未黄我欲对镜心意乱。

忽匆匆,三月桃花随水转。飘零零,二月风筝线儿断,唉!郎呀郎,巴不得下世你为女来我为男。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换我心,为你心,始知相忆深。

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 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

蒲苇韧如丝,磐石无转移。 山无棱,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生当复来归,死当长相思。

天不老,情难绝。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击鼓其镗,踊跃用兵。

土国城漕,我独南行。 从孙子仲,平陈与宋。

不我以归,忧心有忡。 爰居爰处?爰丧其马?于以求之?于林之下。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于嗟阔兮,不我活兮。于嗟洵兮,不我信兮。

0执子之手,与子共著 执子之手,与子同眠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执子之手,夫复何求? 这四句里只有“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是诗经里的文字(诗经里还有“君子偕老”的词句)。 1 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

出自:白头吟 两汉乐府 汉 皑如山上雪,皎若云间月。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

今日斗酒会,明旦沟水头。躞蹀御沟上,沟水东西流。

凄凄复凄凄,嫁娶不须啼。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

竹竿何袅袅,鱼尾何簁簁。男儿重意气,何用钱刀为!2 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

蒲苇韧如丝,磐石无转移。出处:孔雀东南飞 汉无名氏 汉3 宜言饮酒,与子偕老。

琴瑟在御,莫不静好。出自:女曰鸡鸣 诗经 先秦 女曰鸡鸣,士曰昧旦。

子兴视夜,明星有烂。将翱将翔,弋凫与雁。

弋言加之,与子宜之。宜言饮酒,与子偕老。

琴瑟在御,莫不静好。知子之来之,杂佩以赠之。

知子之顺之,杂佩以问之。知子之好之,杂佩以报之。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作连理枝。望采纳,谢谢。

4 文言点击答案《寿阳曲·潇湘夜雨》

名称:双调寿阳曲·潇湘夜雨 别名:双调落梅风·潇湘夜雨 年代:元代 作者:马致远 体裁:散曲·小令 宫调:双调 曲牌:寿阳曲(落梅风)2原文 双调寿阳曲·潇湘夜雨 渔灯暗,客梦回 一声声滴人心碎 孤舟五更家万里,是离人几行清泪3译文 江中的渔火若明若暗,我从梦中醒来,是声声夜雨滴得人心碎难眠深夜,在这孤零零的小舟中离家万里,仿佛那不是雨滴,是远离故乡的人思乡的清泪涟涟4鉴赏 潇湘,指湘江中游与潇水汇合的一段或作为湘江的别称,因湘水情深而得名据《寄园寄所寄》、《梦溪笔谈》等书记载,宋代宋迪,以潇湘风景写平远山水八幅,时人称为潇湘八景,或称八景这八景是:平沙落雁、远浦帆归、山市晴岚、江天暮雪、洞庭秋月、潇湘夜雨、烟寺晚钟、渔村夕照马致远所描写的八首《寿阳曲》的名称与之完全相同,由此可知,他描写的八曲也是潇湘八景此曲乃其中之一据孙楷第《元曲家考略》,马致远“至大、至治间宦江浙,至治末始改官江西”因此这支小令可能是定作者由江西至湖南的亲身感受,写羁旅思乡之愁 此曲的大意是:远离家乡的游子在孤舟之中被雨声惊醒,知道自己已离家千里,陪伴自己的只有那盏昏暗的灯夜雨灯光之中,游子难以入眠,想到了自己坎坷的命运,故乡的亲人,不禁落泪如雨,泪水和船外连绵不断的雨水连在了一起因此,曲子取名“潇湘夜雨”是对主客观情景的统一 此曲开篇一个“暗”字奠定了全曲暗淡感伤的气氛“孤舟五更家万里”写了离家之远,孤身之苦“孤舟”照应“鱼灯”,“五更”照应“梦回”,“家万里”照应 “客”这句从时间和空间两个方面写出了远离家人的旅客在深夜的孤独寂寞之感,是为“心碎”之第一层烘托和具体内容的揭示“是离人几行情泪”,再写出思家的痛苦,它是“心碎”的第二层烘托闻雨伤心,离情顿生,乃是古代诗词常用的手法马致远将这种诗词中常有的意境和手法引入此曲,然后有自出机杼,将雨、泪、情、景融为一体语简意深,堪称马致远散曲小令中的佳作之一5作者 马致远(1250?—1321?)元代杂剧家、散曲家大都(今北京)人名不详,以字行于世晚号“东篱”,以示效陶渊明之志马致远与关汉卿、白朴、郑光祖同称“元曲四大家”青年时期热衷功名,有“佐国心,拿云手”的政治抱负,但仕途坎坷,政治理想一直没能实现中年中进士,曾任江浙行省官吏,后在大都任工部主事晚年不满时政,隐居田园,以衔杯击缶自娱,过着“林间友”、“世外客”的闲适生活死后葬于祖茔马致远早年即参加杂剧创作,从事创作的时间很长,名气也很大,是“贞元书会”的主要成员,与文士王伯成、李时中,艺人花李郎、红字李二都有交往,有“曲状元”之誉他的杂剧作品见于著录的有15种,以《汉宫秋》最著名散曲集有《东篱乐府》。

以上就是关于马致远《寿阳曲·远浦帆归》文学赏析全部的内容,包括:马致远《寿阳曲·远浦帆归》文学赏析、马致远作品、寿阳曲·远浦帆归原文_翻译及赏析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life/3824222.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06
下一篇 2023-05-0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