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国是怎么统一天下的

秦国是怎么统一天下的,第1张

楚国在春秋时是两大强国,进入战国后楚国已大不如以前。自从秦国和齐国强盛起来之后,楚国不断和秦国与齐国进行斗争,但是都遭到了失败,最后楚怀王被诱至秦国而死在了秦国。

公元前280年,秦国攻下楚国的汉北地区及上庸,就是后来湖北竹山。第二年,秦国大将白起更是引兵深入,攻下鄢,次年攻占郢都,秦国军队继续南进,一直打到后来洞庭湖边上。楚国的军队溃散而不战,楚顷襄王逃跑。秦国在所占领的楚国地域设立黔中郡和南郡。

秦国和赵国之间,曾为争夺上党郡而发生了有名的“长平之战”。公元前260年,赵国军队被困于长平,就是后来山西高平,因为绝粮而全军投降秦国。

第二年,秦国军队乘胜进围邯郸,攻打两年多而没有攻下都城。后来因为魏国信陵君及其他国家派兵救援赵国,秦国才撤兵。赵国经过长平之战和邯郸被围,实力大为削弱。

公元前247年,秦王政继位。由于秦王政采取了英明决策,秦国日渐强大,从此走上了吞并六国,统一天下的道路。

公元前223年,秦国大将王翦率60万人进攻楚国,俘虏了楚王。随后完全攻占了楚国领地,楚国灭亡。公元前222年,秦国进攻辽东,俘虏燕王喜,又攻代国而俘虏代王嘉,燕国和赵国两国灭亡。至公元前221年,秦先后灭韩、魏、赵、楚、燕、齐六国,统一了天下。

秦车马

秦始皇统一的六国分别是:齐国、楚国、燕国、韩国、赵国、魏国。

自公元前230年至公元前221年,秦国以摧枯拉朽之势,先后灭亡韩、赵、魏、楚、燕、齐六国,结束了自公元前770年西周覆灭后,其封建的数百诸侯国因争霸或兼并,而展开的长达五百余年之久的分裂割据混战状态,重新实现了国家统一和社会大致和平稳定。

秦国自商鞅推行变法,迅速国富民强,逐渐在七国角力中,占据上风。关东六国虽多次合纵抗秦,但外因秦国强盛,内因内部勾心斗角,遂被实行“连横”、“远交近攻”政策的秦国各个击破。

“长平(今山西省晋城高平市西北)大战”,赵国惨败,仅被秦坑杀的赵国降军就高达四十万。此役,将关东六国中,唯一可与秦抗衡的赵国彻底打残。

自公元前230年起,在以秦王嬴政为首的秦国统治集团策划下,秦国用十年的时间,逐一灭亡韩、赵、魏、楚、燕、齐六国。唐代著名诗人李白在《古风·秦王扫六合》对此赞叹道:“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扩展资料:

西周灭商,实行封建体制,分封宗室子弟、异姓功臣、圣贤后裔等为诸侯王,建立数百个诸侯国。经过春秋近三百年弱肉强食的兼并战争,至战国初,存世的诸侯国仅有十余个,齐、楚、燕、韩、赵、魏、秦是其中强国,后人称之“战国七雄”。

秦统一符合人民对安定生活的向往和新兴封建地主阶级的意愿,顺应了历史潮流。下面学习啦小编分享了秦国统一六国的顺序,一起来了解吧。

秦国统一六国的顺序

公元前352年,商鞅带兵攻打魏国,攻破了魏国的都城安邑。公元前342年又一次攻打了魏国,这一次更狠,俘虏了魏国国君的弟弟公子卬,夺回了以前被魏国侵占的河西之地,并且进一步侵占了河东、河南。由此看来,商鞅不仅仅是一位改革家,还是一个不错的军事家。

时间到了秦孝公的儿子秦慧文王时(公元前337年至公元前311年),在他在位时期,秦国进一步发展自己的势力,在西边吞并了义渠,把国土开拓到了今天的兰州;向南吞并巴国和蜀国。

秦惠文王的儿子秦武王四年,也就是公元前307年,秦国攻陷了韩国的宜阳(今天的河南宜阳)。

而秦武王跟人比试举重,把大腿弄断最后不治身亡,由他的弟弟继位,这就是在秦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秦昭王。可以说他为后来的秦始皇统一中国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秦昭王十四年,即公元前293年,秦国名将白起大败韩军和魏军,斩首二十四万,这一仗彻底让韩国和魏国没了脾气。于是秦国把目标转向了强大的楚国。

公元前280年秦国击败楚国,得到了上庸(今天的湖北房县)以及汉水北岸地。公元前277年秦国夺取了楚国的巫郡和黔中郡。公元前256年,秦昭王派遣军队攻打西周(这个时候东周王室分裂了),西周君被迫投降。公元前249年,这个时候秦昭王去世,他的孙子秦庄襄王继位(秦始皇的父亲)又把东周灭掉,从此世上再无周王室。

历史上秦庄襄王只当了三年国君就死了,等到公元前246年嬴政继位时,秦国的领土已经占了当时天下的一半。当时的秦国不仅仅疆域广阔,而且所占之地皆为丰饶之地。

当时秦国有两大粮仓:关中平原和成都平原。关中平原的富饶是由于郑国渠的修建,而程度平原的富饶是由于都江堰的修造。而仅仅是关中平原,『然量其富,什居其六』——司马迁语。并且自商鞅变法以来,秦国的国策就是耕战,极大刺激了秦国农业的发展,因此秦国当时的经济力量是大大超过其他国家的。

秦国既然有强大的经济实力,又有强悍异常的『虎狼之师』,所以当时没有任何一个诸侯国可以与之抗衡。

秦王嬴政在位期间,系统地开展对六国的兼并战争。

公元前230年,秦国灭掉韩国,而韩国就『光荣』的成为第一个被灭掉的国家。

公元前228年,秦国灭赵国,这一次是赵国自毁长城,赵国昏庸的国君中了秦国的离间计,杀死了大将兼名将李牧,于是秦国将领王翦大破赵军。

公元前225年,秦国灭掉魏国,方法是用水攻大梁。

公元前223年,秦国灭掉楚国。秦国自从灭掉三晋后,就倾全国兵力攻打楚国,这里发生了一个小小的插曲,证明了『姜还是老的辣』这个道理。当时楚国还有广袤的土地,嬴政问他的们灭掉楚国需要多少兵力,年轻的心高气傲的李信回答说二十万足够了,结果大败而回。于是秦王政启用老将王翦,王翦请调六十万大军,大败楚国。秦王政二十四年,楚国灭亡。

这时候天下只留了两个诸侯国。燕国和齐国。

公元前222年,秦国灭掉燕国。当秦国灭赵国时,燕国太子丹警醒,就让荆轲刺秦王,但是失败,秦王政两次攻打燕国,秦王政二十五年燕国灭亡。

公元前221年,激动人心载入史册的时刻到了,这一年秦国灭掉东方的大国——齐国。至此秦国变成了秦帝国。

从秦王政十七年到二十六年,中间不过短短的九年时间,东方六国就依次被秦国所灭。秦国成就了空前的大统一的集权帝国。而秦王政自认为『自上古以来未尝有,五帝所不及』,自称『皇帝』。

秦王嬴政为了完成天下一统,主要的战略思想是笼络燕齐,稳住魏楚,消灭韩赵;远交近攻,逐个击破。从前230年攻打韩国到前221年灭齐国结束,共计10年的时间,先后按顺消灭韩、赵、魏、楚、燕、齐六国,终于实现天下一统。

秦国经过商鞅变法,国势蒸蒸日上,不断攻打韩国和魏国,借以扩大秦国的疆域。公元前333至公元前328年,秦国接连击败魏国军队,魏国被迫割地求和,失去它全部河西的土地。公元前223年,秦国大将王翦率60万人进攻楚国,俘虏了楚王。随后完全攻占了楚国领地,楚国灭亡。公元前222年,秦国进攻辽东,俘虏燕王喜,又攻代国而俘虏代王嘉,燕国和赵国两国灭亡。至公元前221年,秦先后灭韩、魏、赵、楚、燕、齐六国,统一了天下。

韩(公元前230年)、魏(公元前225年)、楚(前223年)、燕(前222年)、赵(公元前222年)、齐(公元前221年)。

1、韩

秦王政十七年(前230年),内史腾率领秦军突然南下渡过黄河进攻韩国,一举攻克韩都新郑(今河南新郑),俘获韩王安,继而占领韩国全境,灭亡韩国。秦国遂在韩地设置颍川郡,建郡治于阳翟(今河南禹州)。

2、魏

秦始皇二十二年,魏王假三年(公元前225年),秦派兵进攻魏国首都大梁。秦战地统帅王贲认为大梁城垣坚固,很难在短期内攻拔,于是引大沟之水冲灌大梁城,经3个月战争,城垣崩塌,魏王假出降,被王贲所杀,魏国灭亡,秦以其地建为东郡。

3、楚

二十四年(前223年),王翦、蒙武率领秦军继续向楚国纵深进攻,一举攻破楚都寿春(今安徽寿县西南),俘楚王负刍,楚亡。王翦继续进军江南,占领越国土地。秦在楚地设立楚郡,不久,又分为九江郡、长河郡和会稽郡。

4、燕

秦王嬴政派王翦与辛胜率军大举攻燕,在易水之西大败燕、代联军。二十一年(前226年)秦军又增加兵力,王翦率军一举攻破燕都蓟城(今北京城西南),燕王喜及太子丹率公室卫军逃辽东(今辽宁辽阳)。

秦将李信带兵乘胜追击至衍水(今辽宁浑河),再败太子丹军,消灭了燕国卫军主力。燕王杀太子丹向秦求和,秦国未允。但鉴于燕赵残余势力,已成囊中之物,为集中兵力对付魏楚,故暂停进攻。

5、赵

公元前229年(秦王政十八年),王翦乘赵地饥荒,长途跋涉派部分军队围邯郸,亲率主力东出井陉。王翦施反间计使赵王令赵葱、颜聚代李牧为将。

公元前228年(秦王政十九年),王翦大破赵军,平定东阳地区(约今河北邢台地区),赵葱战死,颜聚逃亡。

秦军南下攻克邯郸,俘虏赵王迁。赵国公子嘉逃到代国称王。公元前222年(秦王政二十五年),王翦之子王贲灭代,俘虏公子嘉,赵国最终灭亡。

6、齐

公元前221年(秦王政二十六年),秦王以齐国拒绝秦国使者访齐为由,避开了齐国西部主力,命王贲率领秦军由原燕国南部(今河北北部)南下进攻齐都临淄(今山东淄博临淄北)。

齐军士气本不旺盛,对秦军突然从北攻来,更是措手不及。迅速土崩瓦解。秦军一举攻占临淄,俘齐王建,齐亡。秦王在齐设置齐郡和琅邪郡。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秦灭六国之战

秦朝统一措施有

1、政治上:建立了一整套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他规定最高统治者称皇帝,国家一切大事,都由皇帝一人裁决,主要官吏由皇帝任免;在中央,皇帝以下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在地方,实行郡县制,把全国划分为36个郡,郡下设县。郡县制为后来封建王朝长期沿用。

2、经济上: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秦统一后,把小篆作为全国规范的文字,以后又在民间流行笔画更为简单的隶书。秦始皇还规定,在全国统一使用圆形方孔的秦国铜钱(圆形方孔钱);同时,还统一度、量、衡;有利于各地经济文化的交流。

3、思想上:为加强思想控制,又实行“焚书坑儒”,给我国古代的文化造成莫大的损失。

4、军事上:巩固、开发边疆:修筑了西起临洮,东到辽东的万里长城,用来抵御匈奴族的入侵。开发越族地区,开凿灵渠(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人工运河之一)。

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有

1、颁布秦律、统一法令

秦始皇采用战国时期法家韩非的建议,以法治国,秦帝国制定的法律十分细密、严苛,是秦始皇加强皇权、巩固中央集权政治体制的工具。秦法对于秦王朝雷厉风行的推行各种巩固中央集权的措施发挥过重要作用,但同时也给人民带来了极大的苦难。

2、统一货币、度量衡

秦始皇废止战国时各国形制和轻重大小各不相同的货币,改以黄金为上币,以镒(二十两)为单位;以秦国旧行的圆形方孔铜钱为下币,文曰半两,重如其文。

秦始皇用商鞅时制定的度量衡标准器,来统一全国的度量衡。

3、统一文字

秦国统一中国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巩固其统治,其中包括著名的“书同文”,即将战国时期各国使用的不同的书写体统一为后世所称的小篆,相传该字体为秦国丞相李斯发明。

秦始皇以原来秦国的制度为标准,整齐划一全国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一些制度,企图尽可能消除由于长期分裂割据造成的地区差异,以利统一。

4、修建驰道、灵渠

为了有效地控制辽阔的国土,秦始皇还在统一后的第二年开工修筑了名为“驰道”的战略大路,从首都咸阳东北到燕齐(今河北山东一带),东南到吴楚(今江苏湖北带)。如果有什么地方发生变乱,集中驻扎在战略要地的秦军就能迅速调往需要的地方,控制住局势。这样部署有利于防止兵力分散或外重内轻本末倒置的两种弊病,是加强中央集权的重要措施,很有战略意义。

灵渠的主要工程就是我们平时说的水路。在进攻岭南时,为了方便军粮辎重运输而开凿的运河。灵渠一直是岭南与中原水路交通的重要通道,两千多年来历代均进行修治、维护和扩大它的经济效益。灵渠对加强南北政治、经济、文化的联系,促使当地经济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控制河道的水位。船只进入徒门,将闸门关上,使水位升高,船只就能一级一级的上驶,由漓江进入湘江,或由湘江入漓江。这样,秦军所需的军粮和物资,就可以通过灵渠得到补给。

5、修筑万里长城

长城的防御作用不是一般人以为的“不被攻陷”;其真正的用处在于——入侵者或许能集中力量攻破一两个关口、闯入内地,但只要整段长城还驻守有强劲的军队,入侵者就始终面临被阻击、伏击而无法回家的危险。

长城扼住了燕山和太行山北支各个交通要道,游牧民族的骑兵纵然破关而入,但只能对内地实施骚扰,故而无法在内地立足、从而动摇中华帝国的根基。

6、组织移民

大规模移民以充实边郡,对边地的开发和防卫起了积极的作用。 秦始皇广泛推行的移民活动对秦王朝统治的建立和巩固、国家统一、政治制度确立和边疆的开发有积极作用。移民政策成为秦始皇维护政治统治和消除内部矛盾的重要手段。

以上就是关于秦国是怎么统一天下的全部的内容,包括:秦国是怎么统一天下的、秦始皇统一了哪六国、秦朝统一全国的时间是什么秦朝定都什么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life/3824184.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06
下一篇 2023-05-0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