漆器有什么特点

漆器有什么特点,第1张

漆器是用漆涂在各种器物表面的器具,是中国古代具有民族特色的工艺品。漆器具有色泽明亮、防腐、耐酸、耐碱等特点,它的制作原料是天然漆。天然漆一般称生漆,俗称大漆,是漆树身上分泌的液体,呈灰乳色,与空气接触后氧化成栗壳色,干后成褐黑色。

用漆涂在各种器物的表面上所制成的日常器具及工艺品、美术品等,一般称为“漆器”

第一步:首先是选择用材,般漆器家具的用材和生产工艺与其它木器家具生产工艺基本相同。高档漆器产品的框架需采用楠木、红木、紫檀等名贵材种,雕刻以各种精美的图案花纹。

第二步:涂灰。涂灰。涂灰是进行装饰工艺和增加坯胎强度的一道重要工序。灰料分生漆灰、猪血灰和合成灰三种。70年代以前均使用猪血灰,80年代以后大部改用聚乙烯醇合成灰。

第三步:上灰。

1、对干木坯表面进行去污处理。

2、上粗灰。用刮板将灰料均匀刮附于木坯上,以日光或远红外灯烘干。高档产品一般用 生漆灰。

3、打抹、刮裂。刮去干粗灰上的毛刺。

4、布布、布麻。用料灰将夏布、麻丝贴实于木坯接缝处,以增加接缝处的牢固度。

5、上细灰。要求刮得平整,厚薄均匀,并达到一定厚度。镶嵌工艺除底灰外,还要上一次细灰。

6、上浆灰。阴干。

7、清灰。用砂纸或砂轮打磨,达到平整,无波浪纹,平磨螺细产品要加水打磨,将图案磨显出来。

8、刮浆。用薄灰料将灰坯孔隙刮平。

9、砂磨。用细号水砂纸细磨。

第四步:髹漆。

1、制漆。经过滤去杂质后的生漆,在经加温、搅拌,去水份,即为推光漆。腰果漆是腰果壳油加溶剂及其它化学材料,经反应釜加热化合,即成合成腰果漆。

2、上漆。用推光漆或腰果漆,均匀地刷涂(或喷涂、淋涂)于制好的灰坯上,下窨房阴干。待实干后,在由砂纸砂磨。然后根据需要再进行髹涂第二次、第三次方法相同。

3、推光。漆器制作完成后,需对其表面进行推光处理。大件漆器用机动布盘蘸出光粉或上光腊抛光。小件漆器用布、棉花蘸浆灰、出光粉、菜油反复推擦。

导语:无论是在商场中还是在殿堂里漆器制品可以说是无处不在,漆器制品不仅美观而且价格实惠更重的是来源广泛。那么关于漆器制品的制作过程又是怎么样的呢下面就由我来给大家介绍漆器制品的全部过程,下面我们首先要了漆器制作过程的历史、分类、用途、性能,也正是由此才决定了不同的漆器制品的加工过程。

一、下面说一下漆器的用漆涂的起源

在中国,从新石器时代起就认识了漆的性能并用以制器。历经商周直至明清,中国的漆器工艺不断发展,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中国的炝金、描金等工艺品,对日本等地都有深远影响。新石器时期的漆器浙江余姚河姆渡文化的第3文化层出土一木碗,造型美观,内外都有朱红色涂料,色泽鲜艳,它的物理性能与漆相同。江苏吴江梅堰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发现棕色彩绘陶器,经初步试验棕色物质为漆。在辽宁敖汉旗大甸子古墓中出土的觚形薄胎朱漆器,距今约3400-3600年。

二、漆器的特点及其分类

在中国,从新石器时代起就认识了漆的性能并用以制器。历经商周直至明清,中国的漆器工艺不断发展,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中国的炝金、描金等工艺品,对日本等地都有深远影响。漆器是中国古代在化学工艺及工艺美术方面的重要发明。中国历史上漆器历史悠久自然分类也比较多样化。

三、漆器制品的制作

1、 涂灰。涂灰是进行装饰工艺和增加坯胎强度的一道重要工序。灰料分生漆灰、猪血灰和合成灰三种。70年代以前均使用猪血灰,80年代以后大部改用聚乙烯醇合成灰2、上灰(1)对干木坯表面进行去污处理。(2)上粗灰。用刮板将灰料均匀刮附于木坯上,以日光或远红外灯烘干。高档产品一般用 生漆灰。(3)打抹、刮裂。刮去干粗灰上的毛刺。(4)布布、布麻。用料灰将夏布、麻丝贴实于木坯接缝处,以增加接缝处的牢固度。(5)上细灰。要求刮得平整,厚薄均匀,并达到一定厚度。镶嵌工艺除底灰外,还要上一次细灰。(6)上浆灰。阴干。(7)清灰。用砂纸或砂轮打磨,达到平整,无波浪纹,平磨螺细产品要加水打磨,将图案磨显出来。(8)刮浆。用薄灰料将灰坯孔隙刮平(镶嵌螺细产品,发现脱落之处,要及时补上)。

(9)砂磨。用细号水砂纸细磨。髹漆。漆器产品多用天然漆。有大木漆、小木漆之分。生漆主要来源于湖北省的恩施、利川、来凤、建始、兴山,湖南省的凤凰、武当,贵州省的黔西、恩南、渭泽,四川省的万县、大宁、宜宾,陕西省的平利、石泉、汉中,山西省的洪洞,河南省的高南,浙江省的桐庐,以及安徽、云南、广东等省。各地出产的漆质不同,制漆时要根据各地不同漆性,制成各种不同用漆,如推光漆、熟漆等。(2)推光。漆器制作完成后,需对其表面进行推光处理。大件漆器用机动布盘蘸出光粉或上光腊抛光。小件漆器用布、棉花蘸浆灰、出光粉、菜油反复推擦。

 

油漆技术

用漆涂饰器物的工艺。中国古代所用漆,是漆树分泌的一种汁液,经日晒脱水后,即成为可作涂料的熟漆。同时常在漆中加入桐油一类干性植物油。作漆器时,以木、竹蔑、麻布等为胎骨,然后以漆涂其外表,干燥后即可使用。也可在漆中调色,以便涂饰花纹,绘制图案。涂漆既可保护器物,经久耐用,又可使其美观。中国制造漆器的历史悠久。《韩非子·十过》载,虞舜以木作食器,“流漆墨其上”。已出土西周至战国的涂漆车辆、几案、盘、奁等器物。新疆鄯善洋海墓出土有公元前475一一公元前221年的漆盘。罗布泊高台古墓出土有东汉圆形漆器盖,较上述漆盘精美。吐鲁番阿斯塔那墓出土的唐代漆盒,木胎,黑色。

 关于漆器制品的历史发展悠久,想要更深入的了解漆器的制作过程,就必须多多翻阅书籍,参观一些作品。了解漆器的历史才能更好地了解漆器。漆器的制作并非一日之功就可学会。制作过程方法也多种多样,这就需要我们不停的研究、学习。只需要学好教课书的年代已经过去,需要我们不停地求知。如果你从事这方面的职业,就更需要我们去深入了解漆器的相关知识,爱好漆器制品的·朋友不知道你对我的回答,是否有所收获。

以上就是有关漆器制作过程的内容,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土巴兔在线免费为大家提供“各家装修报价、1-4家本地装修公司、3套装修设计方案”,还有装修避坑攻略!点击此链接:

中原地区在经历了长达数百年的分裂割据之后,终于再一次迎来了辉煌岁月。隋文帝杨坚入主中原,扫平割据政权,一统华夏,建立了隋朝。

短暂的隋朝结束之后,代之而起的唐王朝历经贞观之治、贞观遗风、开元盛世和元和中兴,从而缔造了我国封建史上最辉煌的时期。

但作为一门具有几千年传统的工艺门类,唐朝的漆器仍保留着相当的生产规模。

唐朝时期,漆器的品种不断丰富和精致,有生活日用品,如碗、盘、盒、盂、钵、盏、勺、册匣、镜、瓶、宝盝、镜盒、琴等,也有工艺品。其器形变化多端,圆形器物口沿喜用多曲形,方形器物喜用委角形。

如湖北省监利发现了一批唐代漆器,有五曲梅瓣形圈足碗、五曲瓣形圈足碗、五曲梅瓣形盘、委角亚字形漆盒等。

唐代漆器胎质除有木胎、皮胎、夹纻胎外,出现了木条圈卷工艺。其胎质制法与传统方法均不相同,具体做法是采用很窄的薄杉木条,一圈圈卷制成器形,匀裱麻布,然后髹漆,胎质既轻、薄,又坚牢耐用,还易脱水保存。

监利发现的这批唐代漆器除漆勺用整木雕成外,其余均用木条圈卷工艺制成。这批唐代漆器的发现,把我国古代漆器木条圈卷工艺出现时期提前到了唐代,为研究我国漆器工艺史提供了实物资料。

唐代漆器装饰工艺富丽堂皇,各种新工艺技法相继问世,金银平脱、雕漆和螺钿镶嵌工艺相当发达,出现了金银平脱和螺钿等费料、价格昂贵的漆器,使得这个时期漆器的装饰华丽精美,具有鲜明的时期特点。

重视镶嵌装饰是唐代漆器的主要特点,特别是在金银平脱和嵌螺钿方面比汉代有了更大的发展和提高。唐代的金银平脱技艺雕刻更精,錾凿更细。

金银平脱漆器在唐代是皇家御用和馈赠的高档礼品,唐代的金银平脱器的制作已经有了明确的分工,即平脱花片由金工镂刻,然后再由漆工镶嵌在漆器上。

唐代金银平脱漆器大都制作于唐代中期,制作中心是长安的官属作坊,四川、洛阳、扬州等地也有制作。

盛唐时期,金银平脱制品在上层中极为盛行,这充分反映了唐代在经济上处于鼎盛时期时,达官显贵们对物品富丽华美的追求与嗜好。如陕西省西安唐墓的“银平脱宝相花镜”,河南省郑州的“金银平脱羽人花鸟镜”,甘肃省武威唐墓的“金银平脱宝相花漆碗”,“金银平脱漆马鞍”等,制作十分精巧,都是唐代漆器工艺中的珍品。

嵌螺钿技艺广泛流行于唐代中期,它是纯用贝壳,或是与玳瑁、琥珀、松石等并用,在漆器上产生浅浮雕式的装饰效果。

如洛阳唐墓发现的“花鸟人物螺钿镜”,图案为一棵造型优美的花树下,一老者在树的一边弹琴,另一老者在树的另一边持杯倾听,身后立一侍童。镜纽下半部几块山石,石面刻鸳鸯,小鸟在石上栖息,仙鹤在漫步闲游。图中人物衣纹、鸟雀羽毛、花草叶脉,均用细线雕刻,甚是精巧美妙。

唐代佛教文化昌盛,漆器中的夹纻工艺也用在了制作佛像上,因此出现了漆夹纻胎佛像等大型的漆器。由于这种造像轻便,容易载行,不怕日晒雨淋,很受佛教徒的推崇。

夹纻是漆器的一种制作方法。早在两汉时期就已经流行。魏晋南北朝时,佛教盛行,便开始用夹纻漆器的制作方法塑造佛像。用这种方法塑造的佛像由于比铜像轻便,比泥佛坚固,而且柔和逼真,一时广为流行。

其制作方法是先用泥塑成佛胎,然后用漆把麻布贴在泥胎外面,待漆干后,再反复涂漆多次,最后把泥胎取出,因此又有“脱空像”之称。

夹纻像发展到唐代仍很流行。《唐书•武后本纪》记载:“垂拱四年作明堂,命怀义作大夹纻像。”《太平广记》引王仁裕《玉堂闲话》:“曾游洪州信果观,见三宫殿内功德塑像,是玄宗时夹纻,制作甚妙。”

唐代制作夹纻造像具有很高的水平,比较有名的是一件高达99厘米的夹纻佛像。据传唐代的夹纻造像大者“盘如千斛船,小指中容数十人并坐。唐代中日两国僧人合作制成的“毗卢遮那本尊像”和“鉴真和尚像”,都是罕见的精品。除了佛像,唐代还将夹纻制漆法用于建筑用瓦。

在唐代漆器中,素色漆仍是主流,有黑、朱、金、绿沉漆等,文献记载还有一种“退红漆”。

唐代以前的漆雕工艺,都是先在漆胎上雕刻一定的图案,然后再上漆。唐代对这一工艺进行了重大革新,创造了雕漆工艺品。

唐代的雕漆是先在漆胎上涂数十层或上百层漆,然后进行阴干,待漆层稍干后,再于其上雕刻出山水花鸟、人物楼阁等各种装饰图纹。

雕漆的种类很多,漆胎上纯用朱漆然后进行雕刻的品种称“剔红”;用黄漆的称“剔黄”;用黑漆的则称“剔黑”;用多色漆层者称“剔彩”;用红黑两色漆相间涂刷再雕花纹的称“剔犀”,这种雕漆品的花纹斜面成红黑相间的线纹。

唐代的雕漆,在历史文献中有许多记载。如明朝著名漆艺家黄大成在其所著的漆艺专著《髹饰录》中,记载了唐代雕漆的品种与刀法等情况。

在漆器的生产方式上,供皇宫和朝廷使用的漆器工艺品主要由官营作坊制作,其原料则主要靠产地贡纳。朝廷所设的漆器生产工坊,由少府监掌管,还开设由少府监掌管的漆工匠训练班。《新唐书•百官志》卷四八记载:

少府监,掌百工技巧之政。细镂之工,教以四年。车路、乐器之工三年。平漫刀铄之工两年。矢簇竹漆,屈柳之工半焉。

除此以外,还有民间漆器作坊,各著名的漆器产地还要向朝廷贡纳漆器。《新唐书•地理志》载:“襄州土贡漆器库鲁真二十品乘,花文五乘”。“库鲁真”漆器不仅在唐代襄州生产的漆器中雄居榜首,也是当时全国漆器中的极品,“襄样”漆器闻名天下。

如《全唐文》记载,唐人张廷琏在《请河北遭旱涝州准式折免表》中即说:“襄州人善为漆器,天下取法,谓之‘襄样’。”

“库鲁真”以轻巧华美见长,品种繁多,其中以十乘花纹和五乘乌漆碎石纹为上佳品色,一直是进奉朝廷的贡品。

“库鲁真”还深受边疆少数民族的喜爱,从而成为内地与边陲交往的珍贵礼品

任尚书右丞的大诗人王维,也曾在自己的庄园中经营漆林,《王右丞集》原序中就有漆园的记载。可见唐代漆器生产之兴盛。

唐代漆器主要发现于河南、湖北、江苏、陕西等省,甚至在新疆也有发现。

如在河南省郑州市郊的一座唐墓中发现了一件羽人飞凤花鸟纹金银平脱漆背镜。此镜的做法是以铜为胎,先在背面做漆背,再嵌贴经过镂刻的金银片,与嵌螺钿工艺有异曲同工之妙。

河南省洛阳市郊外的一座唐墓中发现一件人物花鸟纹嵌螺钿漆背镜。此镜铜胎,镜背以漆为地,用贝壳镶嵌图案。

河南省陕县唐代姚懿墓发现了一组残漆器,虽然漆皮与器胎已脱离,但是仍可以看出是夹纻胎,黑红色的漆面,器形有圈足器和平底器两种。

另外,在陕县后川唐墓发现的云龙纹嵌螺钿漆背铜镜,直径22厘米,边厚06厘米,镜圆形,圆钮,无钮座,高平缘。

镜背漆地上,以螺钿镶嵌一龙飞腾盘绕于云气中。龙三爪、体态丰满,绕钮首尾相接,口对钮珠,曲颈,尾缠后肢,两前肢伸登有力,后肢一曲一伸,姿态生动活泼,刻画惟妙惟肖。嵌填彩贝闪烁发光,绚丽多彩,是一件有很高价值的唐代工艺美术品。

江苏省扬州发现10件唐代漆器。这批漆器均为素面黑漆髹成,有木、竹胎两种。

江苏省苏州瑞光寺塔窖藏唐花鸟纹嵌螺钿黑漆经箱。箱长35厘米,宽12厘米,通高125厘米。木胎,长方形,顶式。

箱下设须弥座,平列壶门,内施金平脱花纹,如嫩芽初茁。箱身立墙嵌石榴、牡丹等花纹。盖面圆形花纹3组,盖墙飞鸟纹,用花叶间隔。以上纹饰用螺钿嵌出,并用线雕刻纹理。箱中经卷题记,最早为931年,故此箱被定为晚唐五代间制品。

湖北省监利县福田乡发现了一座唐代砖墓室,有一大批珍贵漆器。这批漆器均系木胎,外表髹褐黑色漆,内髹朱漆,无彩绘纹饰,造型精致,保存完整,有漆碗、漆盂、漆盘、漆勺、漆盒等。

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墓群发现了唐代嵌螺钿木漆奁。此件漆器为木胎,由身与盘两部分组成。

陕西省主要是扶风法门寺的一批精美的唐代漆器,最著名的是一件用秘色瓷做胎的绿沉漆金平脱碗。秘色瓷已经是国宝了,漆器用秘色瓷做胎,非常奢侈,可见其名贵。这件碗里面是秘色瓷,看得清清楚楚,外面平脱金银。

另外,西安市东郊长乐坡村发现唐金银平脱镂金丝鸾衔绶带纹漆背镜,直径227厘米,厚09厘米,漆背,青铜质,圆形,簿、圆钮有穿,素缘内侧有立墙。

此镜是盛唐时期金银平脱工艺镜的典型作品。镜背花纹可分作两区,内区以镜钮为中心,装饰银片莲叶,叶脉清晰逼真,其外有金丝同心结。

外区纹饰为4只口衔绶带的金质鸾鸟,围绕画面中心同向飞行,其间各以一朵银质折枝花相隔,鸾鸟羽毛刻画异常精细。近缘处又饰金质同心结鸾为瑞鸟,既可喻才子,又可喻佳人,是唐金银平脱镜中最常见的纹饰。

古诗中就已经有“凤钗金作缕,鸾镜玉为台”之句,而绶与寿同音,长绶即长寿,同心结则为永结同心之意。

此外,在黑龙江省宁安渤海上京龙泉村遗址发现了一件嵌银丝平脱漆盒。四川、山东等地也发现了唐代金银平脱镜,陕西、山西、河南、广西、湖南、辽宁、内蒙古等地唐墓中也有唐代的光素漆器。

在山西省太原金胜村唐墓中发现朱漆盘12件;在洛阳发现“高士抚琴螺钿镜”;三门峡发现“云龙螺钿镜”。

唐代的漆器少,这是因为漆器工艺的繁荣,助长了人们崇尚华美的奢靡之风,一件上好的漆器工艺复杂,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使得朝廷不得不对漆器制造有所制约。不过当时非常出名的品类是漆琴。

唐琴用漆髹饰,唐代名琴有紫色的“九霄环佩”、栗壳色的“大圣遗音”、朱色“飞泉”、黑色的“玉玲珑”等。

制琴高手往往又是髹漆高手,琴的制作对木质、底灰和大漆的选择都非常严格,只有这样才能达到音色悦耳、造型华美的境地,名琴往往就是一件精美绝伦的艺术品。

如九霄环佩琴,通长1235厘米,弦长113厘米,肩宽21厘米,尾宽15厘米,最厚56厘米,底厚11厘米,漆色呈紫果色,鹿角灰胎,漆胎下面裱有粗丝黄葛布底,小蛇腹断纹。

腹内纳音稍稍凸起,琴背龙池上方刻篆书“九霄环佩”4字,龙池下端刻篆文“包含”大印一方,池旁右刻“超迹苍霄,逍遥太极,庭坚”行书10字及“诗梦斋”印一方。

此琴琴额圆阔,项部宽长延伸至三徽以下,腰长横跨在七徽八分至十一徽二分之间。琴面的弧度从边部即渐渐丰隆似苍穹,丰满圆润。

整个琴体皆以弧线相交接,线条过渡自然流畅。尤其是收尾之处,从十三徽下即逐渐圆收,冠角的线条雕刻得十分精细,改善了琴体的单调感,给粗犷的琴体增添了几分灵动,使整个琴体在庄重浑厚中显露出伟岸高大的气势,具有盛唐时期的典型风格特征。

九霄环佩琴是唐琴中最为罕见的一种,琴为桐木所斫,龙池、凤沼纳音中间下凹圆沟。枣木岳尾,岳山横陈琴首之中,焦尾冠角较方,结处较尖。自古以来此琴极享盛名,被誉为“鼎鼎唐品”和“仙品”,让人过目难忘。

唐代大圣遗音琴通长1205厘米,额高19厘米,肩宽14厘米,厚95厘米。琴首弧形,项斜收,近肩处收成小弧。九、十徵处有一内收成圆弧的腰。琴面微弧。背面龙池、凤沼均为圆形。琴身布有蛇腹断、牛毛断、流水断、龟背断、梅花断等断纹,通体原髹谷色漆,后以朱漆修补多处。

大圣遗音琴面肩部中央刻狂草“独幽”两字,龙池下方刻方印“玉振”,龙池内底周围刻隶书“太和丁未”4字款。另琴尾还刻有琴学大师杨宗稷的题诗及杨氏弟子李伯仁的题字等。

唐代漆器与当时的铜镜发展相联系,如嵌螺钿人物花鸟纹漆背镜,直径239厘米,边厚05厘米,镜圆形,同钮,无钮座,高平缘。

镜背镶嵌厚螺钿片纹饰,上方为一株花叶茂盛的大树,树梢头一轮明月,几只鸟雀枝头跳跃,树下蹲坐一犬,两侧各饰一昂首振翅翘尾鹦鹉。

两老者对坐于树前,其间放置酒壶和酒樽,左者弹乐,右者举杯欲饮,背后一侍女捧物侍立;下方为鸳鸯戏水,空白处缀以落花草石。每块贝片上都施毛雕,技巧十分精湛,是唐代不可多得的珍品。

还有一件嵌螺钿人物花鸟纹漆背镜,直径14厘米,厚05厘米,青铜质,圆形薄身,半圆钮,素平窄缘。此镜由于长期埋藏在黄土中,髹漆部分所剩无几。

贝片雕花叶、人物、鸟兽等图案围绕镜钮布置,残存的填漆表面,铺满了绿、黄两色碎石,完全遮住了漆的本色,这种作法在存世的唐螺钿镜中还未见过。

此镜形体较小,钮也显得低平,螺钿图案排列拥挤,且表面不见毛雕。从这些特点判断,此镜当是唐中期螺钿镜类衰落时期的作品。

中国髹漆工艺历史悠久,语言独特,成就辉煌。春秋战国时期漆器装饰已与青铜器纹样在表现上拉开较大距离,成为日用工艺美术的另一种风格。漆器的用途主要是丧葬用品和生活用品,具有轻便、防腐、装饰华丽、制作精美等特点,与青铜器相比,它减少了神秘感和沉重感,因而更为贵族使用者喜爱。战国时楚国漆器以风鸟为主题,以朱红与黑色为主调,纹饰神采飞扬,色彩丰富绚丽,给人以堂皇而神秘之感。漆器纹饰将青铜器纹样中的云雷纹发展到新的境地,萦回舒卷,飞舞灵动,具有形式美和生命活力。漆器中描绘的人物、神怪,禽兽等形象,来自于神话传说和现实生活,造型夸张奇特,风格秀丽诡谲,表现出工匠们充满浪漫的想像力和自由奔放的创造力。

漆器是大漆、黑漆、木胎材质。

耐高温陶瓷粉涂层材料是一种通过化学反应而形成耐高温陶瓷涂层的材料,该高温陶瓷粉颜色是银灰色,内含有的元素有硅、铝、钛和氧等多种无机材料,该温陶瓷粉可以是陶瓷粉或者耐高温陶瓷粉涂层材料。

其中如果研究者想使用陶瓷粉,完全可把的陶瓷粉与研究的者的高温涂料或者高温粘合剂一起搅拌均,涂在金属或者陶瓷表面,在温度是400度以上,高温陶瓷粉回发生内部反应,在金属或者陶瓷表面形成几种金属化合物致密的涂成材料。可耐几千度的高温,同时耐摩擦,硬度高。

宋元髹漆,承继汉唐,新创剔犀、剔彩技法,“藏锋清处,运刀通法”,具圆浑、质朴之风,而民用漆器简洁、实用,适宜生活。宋代漆器的质朴典雅是唐漆绚烂至极后的风格转化,这一转变,是士大夫审美情趣与市民文化的世俗化、生活化和实用化所致。

别墅大师为你提供当地建房政策,建房图纸,别墅设计图纸;

别墅外观效果图服务,千款爆红图纸任你选:>

用漆涂在各种器物的表面上所制成的日常器具及工艺品、美术品等,一般称为“漆器”。

在中国,从新石器时代起就认识了漆的性能并用以制器。历经商周直至明清,中国的漆器工艺不断发展,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中国的炝金、描金等工艺品,对日本等地都有深远影响。漆器是中国古代在化学工艺及工艺美术方面的重要发明。

漆器的保养:

许多制作精美的古代漆器,即使长期埋藏在潮湿的地下或干燥的沙漠中,也能保持光艳如新,但出土后会因环境湿度变化大而出现变形、变色等现象。这是因为空气过于干燥,漆器容易发生断裂,湿度过大,则易出现变形和脱漆。

收藏时应特别注意,不要把漆器放得离地太近,也不要把其放在铺设海绵的地上,因为地上湿气大,海绵的吸水力又比较强,久置于地易使器物发霉脱漆。

在移动漆器时应轻拿轻放,注意不要与坚硬、锐利的物体碰撞或摩擦,避免剧烈的震动。因为有的漆器在地下埋藏千年,胎质易变得疏松,稍不注意,就会损坏。

同时,盐、碱等物质对漆器有一定损害,要注意远离这些东西。

漆器的收藏还应注意防尘。如果有灰尘积淀,可用鸡毛帚和柔软的毛刷轻轻清理,或用棉纱布擦拭。

如果器物表面沾上污垢,可用洗涤剂清洗或用棉纱布蘸上少许食用油轻轻擦拭。

注意事项

金属胎漆器,其胎质较为坚固,不易损坏,所以对此类漆器以保护漆层为主。

木(或竹)胎漆器,不仅要注意保护漆层,还得注意保护胎体。

漆器在收藏时应注意避免阳光曝晒、烟熏,收藏室的湿度和温度不宜急剧变化,避免忽干忽湿,最好把漆器放在温度和湿度比较恒定的房中。

以上就是关于漆器有什么特点全部的内容,包括:漆器有什么特点、漆器是什么,漆器工艺制作步骤、漆器制作过程与介绍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life/3824013.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06
下一篇 2023-05-0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