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二次世界大战各死亡多少人

郭亚宁2023-05-06  93

第一次世界大战大约有65,000,000人参战,10,000,000人失去了生命,20,000,000人受伤。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历史上死伤人数最多的战争,共有5500万-6000万人死亡(其中苏联为2700万死亡,中国约为1800万死亡),至少13亿人受伤,合计伤亡19亿人(其中苏联约为6000万伤亡,中国约为3500万伤亡)。

1、战争起因:1914年6月28日(塞尔维亚国庆),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大公夫妇(右图)在萨拉热窝视察时,被塞尔维亚青年加夫里若·普林西普枪杀。成为第一世界大战的导火线。

一个月后,奥匈帝国在德国的支持下,以萨拉热窝事件为借口,向塞尔维亚宣战。接着德、俄、法、英等国相继投入战争。交战的一方为同盟国的德意志帝国和奥匈帝国,以及支持他们的奥斯曼帝国、保加利亚。另一方为协约国的英国、法国和俄罗斯帝国以及支持它们的塞尔维亚、比利时、意大利、美国等国。

2、战争的胜利者,以英国、法国、意大利、俄罗斯帝国和塞尔维亚为主的协约国取得了战争的胜利。

3、参与国家有:以德意志帝国和奥匈帝国的同盟国和以英国、法国、意大利、俄罗斯帝国和塞尔维亚的协约国。

4、各国损失和后果:这场战争是欧洲历史上破坏性最强的战争之一。大约有6500万人参战,1000多万人丧生,2000万人受伤。战争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了深重灾难,但在客观上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在一战中,各种新式武器如飞机、毒气、坦克、远程大炮相继投入战争,是武器发展史的重要阶段。

扩展资料:

1914年是战争的第一阶段。在这一年里德军根据战前制定的施里芬计划,首先在西线发动大规模的进攻,由于马恩河等战役中法、英、比三国军队的奋力抵抗和俄罗斯在东线的进攻,致使德军速战的计划破产。西线作战的双方修筑战壕,长期对峙,转入阵地战。

1915年—1916年为战争的第二阶段。由于双方都把1916年看作是决定性的一年,所以这一年里出现了三次大型的陆地上战役,即西线的“凡尔登战役”、“索姆河战役”和东线俄军的夏季攻势,在海上,日德兰海战役后,英国仍然牢牢控制着制海权。这一阶段,大战的战略主动权转移到了协约国一方。

1917年—1918年为战争的第三阶段。1917年,美国参加对德作战,中国等国也相继投入战争,协约国的阵营增加到27个国家,俄罗斯爆发“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退出了帝国主义战争。

1918年3月,德军在西线开始发动攻势,遭到失败。8月8日,协约国军队在福煦的指挥下,开始反攻,把德军撵出法国和比利时国境,德军主力已开始迅速瓦解。9月15日,保加利亚的军队被击溃,29日向协约国投降。

10月31日土耳其投降。奥匈帝国于11月3日投降。11月4日,基尔军港海军舰队水兵举行起义,成立苏维埃。11月9日,柏林工人和士兵举行总罢工和武装起义,德皇威廉二世于内外交困的情况下,被迫宣布退位,10日逃往荷兰。

1918年11月11日,德军正式投降。德国代表在巴黎北部的康边森林福煦将军的行军火车上,签署停战协定。第一次世界大战至此结束。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同盟国与协约国两个军事集团为重新瓜分殖民地和势力范围、争夺世界霸权,而进行的一场全球规模的战争。这场帝国主义战争,以1914年6月28日奥匈帝国王储弗·斐迪南大公被塞尔维亚民族主义分子在萨拉热窝刺杀为导火线,自从1914年7月28日爆发至1918年11月11日结束,历时4年又3个月。大战的主要战场在欧洲,波及亚洲、非洲以及大西洋、太平洋等海域,先后有35个国家和地区参战,约占当时世界人口2/3的15亿人被卷入战争。双方动员军队达6503万余人,战争中损失3750万余人,其中阵亡853万余人;另外平民死亡12618万人。双方直接用于战争的费用1863亿多美元,各交战国经济损失总计约2700亿美元。其战场之大、参战国之多、人员伤亡重,战争费用和物资损失之巨,远远超过此前任何一次战争。

德国由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平衡规律的作用,它的工业产量在1910年即已超过英法两个老牌帝国主义国家而居世界第二位,仅次于美国。它在世界工业总产量中的比重,从1870年的132 %上升到1913年的157 %;同期在世界贸易总额中的比重从97 %上升到126 %,仅次于英国,也居世界第二位。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向帝国主义过渡,德国从19世纪80年代起疯狂进行对外扩张。1914年,德国殖民地面积达到290万平方公里,人口1230万人,但还不及英国殖民地面积的1/11和法国殖民地面积的1/3。它不惜诉诸战争,以武力重新瓜分世界,夺取世界霸权。

第一次世界大战进入1918年,交战双方经过3年多激战,人员伤亡和物资消耗极大。战局互有胜负,相持不下。此时,苏维埃俄国退出战争,美国远征军尚在大量组建训练之中。德军统帅部力图抓住摆脱两线作战困境和大批增援美军尚未到达欧洲的时机,在西线发动决定性的进攻,在1918年夏季之前打败英法联军,夺取战争胜利。德军在西线共集结194个师,编成4个集团军群,总兵力约400万人,拥有火炮5000余门,飞机3000架,坦克近200辆。与之相对抗的西线协约国军队,有186个师,分属于法国和比利时的4个集团军群及英国远征军,总兵力500万人,火炮16万余门,飞机3800多架,坦克800辆。稍后美国远军大批抵达欧洲,有14个师55万人参加夏季作战。自3月至9月,双方进行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规模最大的一系列进攻和反攻战役。

德军从1918年3月21日至7月17日,先后发起5次大规模进攻战役。这几次战役虽然给了英法联军以沉重打击,攻占大片土地,再度迫近巴黎,但德军并未实现各次战役的预期目标,在协约国军顽强抵抗下被迫停止进攻.其新占领地区形成3个巨大突出部,使战线拉长,给协约国军队实施反攻提供了条件。经过这5次进攻,德军折兵百万,兵源枯竭。1918年夏季每月需要补充16万兵员,实际只能拼凑到6万人。它再也无力发动新的攻势了。

另一方面,增援美军大批到达,双方兵力对比发生了更加有利于协约国军的变化。从7月18日起,协约国军队转入反攻,接连发动3次战役。至9月15日,已消除3个突出部,将德军逐回其春季攻势出发地,牢牢掌握了战略主动权。1918年9月26日,协约国军队在西线向德军发起总攻。德军全线溃退,败局已定。

与此同时,在巴尔干战场,协约国军队于9月15日向保加利亚军发动进攻。保加利亚在9月29日投降。在中近东战场,英军在10月1日占领大马士革,大败土耳其军,相继占领巴勒斯坦、叙利亚全境和美索不达米亚,迫使土耳其于l0月30日在停战协书定上签字。在意大利战场,意军于10月24日向奥军发起进攻。几天后奥军全面崩溃。奥匈政府于27日向协约国求和。10月28日,奥匈境内各被压迫民族掀起民族革命浪潮。维也纳爆发总罢工和游行示威,要求奥皇退位。11月3日,已经瓦解的奥匈帝国投降,与意大利签订停战协定。

同日,德国开始了“十一月革命”。德皇威廉于9日被迫退位。11月11日,德国投降,德国政府代表与协约国联军总司令福煦在法国东北部贡比涅森林的雷道车站签署停战协定。同盟国集团彻底战败,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

德意志帝国在1913年拥有6690万人口。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其军事人员死亡1773万人,连同负伤和被俘失踪者共714万人;因饥饿、贫困、瘟疫、战争而死亡的人数高达630多万人,接近全国人口总数的95 %。它的直接军费支出约800亿马克(按1914年不变价格计算,折合1904亿美元),相当于其同期国民收入的40 % 以上。整个工业生产下降43 %。在贡比涅森林签署停战协定时,德方除承诺从所有侵占领土撤出军队,遣返所有协约国战俘以外,还要交出大量战争物资,包括5000门大炮、25万挺机枪、3000门迫击炮、1700架飞机以及5000台机车、15万节车皮和5000辆卡车,交出公海舰队的全部舰艇和150艘潜艇。加上此前被美国夺得的50余万吨德国船只,以及其他被夺去的海外资产,德国可以说是一败涂地,倾家荡产。

奥匈帝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前也是欧洲强国。其疆域包括现今奥地利、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波斯尼亚一黑塞哥维那等国全境,波兰、罗马尼亚、塞尔维亚和意大利的一部分。1910年人口为5139万人。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它的军事人员伤亡和被俘失踪共计702万。土耳其军事人员的伤亡和被俘失踪人数达到975万;保加利亚为267万。

伴随军事上的失败,这四国在战争结束前后都引发了严重的政治危机。德意志、奥匈、奥斯曼三个帝国先后为革命倾覆。保加利亚国王则因士兵起义而被迫退位。

协约国集团为取得大战的胜利付出了极大的代价。除了美国攫得很多实际利益,日本掠获不少以外,其他国家大多失大于得。尤其是它的主要成员英法两国,实际上只是一种“惨胜”。至于俄国的罗曼诺夫王朝,更在大战结束一年以前即被革命所推翻。

从一开始就卷入战争,肩负协约国主要战争重担的英、法两国,不仅损失惨重,而且整个国力遭到严重削弱,使它们在战后帝国主义列强的角逐中处于相当孱弱的地位。

首先是战争直接损失巨大。1913年英国本土人口4586万人,法国本土人口3979万人。战争期间,它们的军事人员死亡分别为908万人和1537万人,负伤被俘失踪者分别为228万人和4803万人。英国1913~1918年国家预算从197亿英镑增加到2579亿英镑,5年中增长12倍。整个战争支出达12454亿英镑,相当于同期国家收入的44 %。法国战时所受物资损失,达2000亿法郎。其东北部10个省开战不久即被德军占领,被占区原为重要采矿、冶金和纺织中心,主要产品在全国产量中的比重,钢为63 %,铁8l%、煤74%、毛织品81 %、砂糖76 %;沦陷4年,与法国经济生活相隔绝,工业品完全丧失。

其次是生产下降。大战期间,尽管军事工业有所扩展,但英法整个工农业生产趋向衰退。英国工业指数,以1913年为100,至1918年降至808。

再次是对外贸易和国际收支状况恶化。战争期间,英国丧失原有船只的70 %,造船业由1913年建造船只总吨位120万吨降至1918年的77万吨。德国的封锁,商船的减少,民用工业的衰落,使英国对外贸易受到严重的影响。1913-1918年间,按实物量计算,出口贸易减少一半;贸易逆差由1914年的139亿英镑增加到784亿英镑。为平衡国际收支,英国变卖10 % 的海外资产,并从美国的主要债权国降为它的债务国。1919年英国欠美国债务85亿英镑,占美国对协约国贷款的45 %。英国同时失去了世界主要金触中心地位,世界贸易中的优势地位,以及控制250余年的海运垄断地位。

最后便是国内阶级矛盾的发展。战争的苦难主要落在劳动大众身上,他们不但要承受失去亲人的创痛,而且生活水平更加下降,劳动条件愈益恶劣。

与此相反,垄断资本家却大发战争横财。英国垄断资本在战争中获得利润40亿英镑。其矿场全部投资仅125亿英镑,而利润达到16亿英镑。英伊石油公司1914年纯利27万英镑,1917年为344万英镑,1918年达到110万英镑。法兰西银行发行公债的佣金和利息,1914年第一季度收益1523万法郎,1917年第一季度增加到3362万法郎。

协约国在大战中失大于得的还有意大利。意大利原本是德奥意三国同盟一员,大战一爆发,交战双方都积极争取意大利。它暂时保持中立,与双方同时进行谈判,以争取在对它最为有利的条件下参战。1915年4月26日,英法意俄四国在伦敦签订秘密条约,许诺意大利将在战后从奥匈帝国取得南蒂罗尔、特伦蒂诺、的里雅斯特、伊斯特里亚、达尔马提亚的部分地区和所属岛屿,阿尔巴尼亚的发罗拉地区,土耳其的安塔利亚和伊兹密尔两省,并在瓜分德国非洲殖民地时得到它将得到的一份。英国还同意向意大利提供5000万英镑贷款。5月,意对奥匈宣战。

在战争中,意军伤亡极大。意大利总共支出军费650亿里拉,而它每年的国民收入仅200亿里拉。为此,共借外债200亿里拉,内债350亿里拉。

与英法意等国的情形大不相同,美国和日本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战中趁火打劫,肆意掠夺扩张,大发横财。特别是美国,参战时间短,战场远离本国,又是协约国军需供应的“兵工厂”和总后方。它的损失轻微,获利最大。到大战结束时,美国远征军的兵力共197万人,军人死亡126万,负伤被俘失踪2385万,合计3648万。美军人员损失只相当于法军人员损失的592 %,英军人员损失的1176 %。美国支付战费共335亿美元,其中105亿来自税收,230亿来自发行长期债券。按1913年比价折算,美国支付的战费仅为英国的55 %。

欧洲交战国对军需物资的需求及它们在世界市场上竞争能力的削弱,为美国提供了增加工业生产和扩大商品输出的极好机会。1914~1918年间,美国加工工业增长32 %。

大战结束时,整个世界的国际贸易缩减到战前的60 %,美国对外贸易却大量增长。与战前相比,美国出口总值增加两倍,进口增加80 %,贸易顺差累计达116亿美元。大战以前,美国是从欧洲输入资本的国家,积欠欧洲诸国60亿美元债务。战争期间,美国供应物资和军火,对英、法贷款,不仅偿清原先所欠债务,还借给协约国欧洲参战国10338亿美元。1913~1924年间,美国掌握的黄金总额,从1924亿美元增至4499亿美元,占世界黄金储备总量的1/2。

美国参战后,英国首相劳合·乔治对一群在伦敦的美国人说:“要确保战争胜利,第一必须有船,第二是船,第三还是船。”因为1917年4月德军潜艇创下击沉协约国船舶88万吨的惊人记录。在1917年内,德国潜艇共击毁650多万吨船舶,而美国、协约国欧洲列强及中立国所有造船厂的造船总吨位只有270万吨。德国海军部估计,如果每月击沉60万吨船只,6个月就会使英国屈服。美国靠夺取停泊在美国港口的共50多万吨位的97艘德国船,没收在美国港口的50多万吨荷兰船,以及征收私营造船厂正在建造的300万吨、431艘船舶,建立庞大的远洋运输队,加强护航,大量运送远征军和各种物资,保证了战争的胜利。1914~1919年,美国商船总吨位增加10倍,大大加强了它的对外扩张的实力。

日本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攫取的利益仅次于美国。日本元老重臣井上馨给元老、内阁讨论日本是否参战的联席会议写信说:“这次欧洲大祸乱,对于日本发展国运,乃大正时代之天佑良机”,必须抓住时机,“确立日本对东洋之利权”。

毛泽东指出:“第一次世界大战曾经在一个时期内给了日本帝国主义以独霸中国的机会。但是中国人民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斗争,以及其他帝国主义的干涉,使得经过那时的卖国头子袁世凯签了字的对日屈服投降的条约二十一条,不得不宣告无效。”日本迫不及待地站在协约国方面参战,其目的就是要接管德国在中国的“势力范围”,独霸中国,进而攫取德国的太平洋属地,向南扩张。

日本战时经济的繁荣,其主要因素是对中国的扩张和掠夺。它扩大了对中国的商品倾销,并加紧掠夺中国的资源。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带来的最具根本性的结果之一,便是帝国主义制度各种基本矛盾的扩大和加深,世界帝国主义体系进一步陷入全面危机之中。主要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非但没有真正获得解决,反而变得更加错宗复杂。原有的突出矛盾暂时被强行抑止,某些新的矛盾产生并发展起来,另一些矛盾又逐步趋于激化。无论是在国际关系中,还是在帝国主义各国内部,都爆发了或孕育着新的危机和冲突。

第一,由于沙皇俄国的倾覆,在世界l/6土地上诞生了社会主义国家,在世界范围内增加了一组基本矛盾,即帝国主义国家与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双方的展开和力量的消长,长时间影响着战后国际关系的格局和各国内部的发展。

第二,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有多方面的扩展和深化。不仅在战胜国与战败国之间,存在控制与反控制、掠取与反掠取的矛盾,而且在战胜国列强之间,为着瓜分胜利果实,占据战后争霸世界的有利地位,明争暗斗,纵横捭阖,展开了激烈的斗争。

第三,帝国主义与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和被压迫民族之间的矛盾加剧。站在协约国方面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除英、法、俄、意、美、日等6个强国外,还有英国自治领和直辖殖民地(印度) 5个,欧洲国家7个,亚洲国家3个,非洲国家2个,拉丁美洲国家8个。欧洲参战国家大多处于战区或被占领状态,山河破碎,苦难深重。英国自治领和其他殖民地付出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其实是在为英国的利益而战。还有一些半殖民地国家,如中国,为协约国作战提供大量粮食和人力,被招募当劳工或当炮灰的青壮年达数十万人之多。

第四,帝国主义国家国内阶级矛盾趋向激化。无产阶级和广大中下层民众是战争重负及苦难的主要承受者。他们饱经忧患,颠沛流离,物资匮乏,生活艰辛。垄断资本有国家大力扶植,企业扩大,利润剧增。一批大发战争横财的暴发户更是骄奢*逸,趾高气扬。广大民众对于这种种不同境遇本来就郁结愤懑,只是为严格的战时管制所约束,这种情绪在很大程度上被强行抑制。一旦战争结束,大笔军事订货消失,大量军人复员,从战时经济转入平时经济,立即带来一系列新的经济、政治和社会问题,社会动荡,生产下降。中小企业纷纷破产倒闭,失业人数与日俱增,农民要求土地,物价居高不下,很快就在1920~1921年间发生了战后第一次世界性的经济危机,各阶层人们改善自身境遇的渴望再度落空。

帝国主义体系的各种基本矛盾的扩展和激化,标志着帝国主义全面危机的继续深化。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了,另一次世界大战又在孕育之中。

楼主您好! 第一次世界大战从1914年8月开始到1918年11月,历时4年3个月,战火席卷欧、亚、非三大洲,参战国家地区达34个,受战祸波及的人口达15亿以上,约占当时世界人口总数的75%。双方动员的兵力达889个师,共计7400万人,共有840万人阵亡,另有2100万人受伤。 第一次世界大战里交战双方军民的死亡人数的比例,协约国士兵占36%,协约国平民占20%;同盟国士兵与平民各占22%。请注意战争里平民大多是死于西班牙流行感冒。

协约国士兵的阵亡: 5,497,600·比利时: 13,700·大英帝国:715,000·英国: 908,000·澳大利亚:60,000·加拿大:55,000

·印度:25,000·新西兰:16,000·南非:7,000·法国:1,240,000

·法国殖民地:114,000·希腊:5,000·意大利:650,000·中国:5000 ·俄罗斯:3,100,000·日本:300·黑山:30,000·罗马尼亚:336,000·俄罗斯帝国:1,700,000·塞尔维亚:450,000·美国:50,600 同盟国士兵的阵亡:3,382,500·奥匈帝国:1,200,000·保加利亚:87500·德意志帝国:1,770,000·奥斯曼帝国:325,000

平民被杀:6,493,000·奥匈帝国:300,000·德意志帝国:760,000·罗马尼亚:275,000·塞尔维亚:650,000·奥斯曼帝国:1,000,000 一战期间,军人、平民死亡人数超过5500万,参战国物资总损失达4万亿美元。 1939年9月1日—1945年9月2日,以德国、意大利、日本法西斯等轴心国及保加利亚、匈牙利、罗马尼亚等国为一方,以反法西斯同盟和全世界反法西斯力量为另一方进行的第二次全球规模的战争。从欧洲到亚洲,从大西洋到太平洋,先后有61个国家和地区、20亿以上的人口被卷入战争,作战区域面积2200万平方千米。据不完全统计,战争中军民共伤亡9000余万人,4万多亿美元付诸流水。第二次世界大战最后以美国、苏联、英国、中国等反法西斯国家和世界人民战胜法西斯侵略者赢得世界和平与进步而告终。 人员伤亡第二次世界大战是历史上死伤人数最多的战争,大约有7000万人死亡。其中,苏联约为2800多万死亡;中国约为1800多万死亡;美国共有42万人死亡;英国共有40万人(包括军人和平民)死亡;法国有80多万人(包括军人和平民)死亡,其中平民占到多数。另有至少13亿人受伤,合计伤亡19亿人(其中苏联约为6000万伤亡,中国约为3500万伤亡)。 轴心国方面,德国有2800万人死伤;日本有690万人死伤;意大利有70万人死伤。 国家/地区1939年人口苏联175500000德国69623000中国517568000日本71380000南斯拉夫15400000美国131028000英国47760000意大利44394000匈牙利9129000罗马尼亚19934000法国41700000波兰27007000芬兰3700000印度378000000菲律宾16000000加拿大11267000澳大利亚6998000阿尔巴尼亚1073000捷克斯洛伐克15300000保加利亚6458000缅甸16119000希腊7222000比利时8387000新西兰1629000南非10160000荷兰8729000泰国15023000埃塞俄比亚17700000西班牙25637000挪威2945000丹麦3795000巴西40289000伊拉克3698000纽芬兰300000蒙古819000伊朗14340000奥地利6653000古巴4235000爱沙尼亚1134000交趾支那24600000冰岛119000印度尼西亚69435000爱尔兰2960000朝鲜23400000拉脱维亚1995000立陶宛2575000卢森堡295000马来亚4391000马耳他269000墨西哥19320000太平洋诸岛1900000东帝汶500000 新加坡 728000 合计1,961,071,000 希望对您有帮4!

当然是二战的数量多

据不完全统计,战争中军民共伤亡9000余万人,约13亿人受伤。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直接死于战争及与战争相关原因(如因战争导致的灾害、饥馑、缺医少药、传染病蔓延、征兵、征募劳工、屠杀等)的人约为7000万(欧非战场约占2\3,欧非战场死亡人员中的1\3是死于纳粹集中营或是被纳粹集体屠杀、虐杀的,占二战中遭交战各方刻意屠杀、虐杀的平民及战俘总数的80%以上)。

在这7000万人中苏联占2660万(1941年-1945年,军人占35%,苏联方面因战争造成的伤病人数也是及其巨大的,仅在册军人的伤病累计数便高达1830多万人次)。

中国约占1800万人(1937年-1945年,其中军人约占15%,另外因战争造成的伤病者累计约1600万人次,因此伤亡累计约为3500万人)。

以上就是关于第一、二次世界大战各死亡多少人全部的内容,包括:第一、二次世界大战各死亡多少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因,胜利者,参与国家,各国损失,后果各是怎样的、一战各国人员损失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3823056.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