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叶面为何不沾水

荷叶面为何不沾水,第1张

荷叶的叶面不沾水的原因是因为荷叶表面有着许多的蜡状突起物质,这是一种非常复杂的多重纳米和微米级的超微结构,荷叶的叶片表面上乳突的平均大小约为10微米,而每一个乳突由许多直径200纳米左右的突起物质组成,当接触到雨水的时候,就会让雨水形成球状,吸附荷叶上的灰尘。

荷叶自洁效应”就是通过荷叶上面的水珠,将叶片表面的灰尘给吸附带走,这样就能够让荷叶一直都保持洁净的状态。

而荷叶为什么能够让雨水在上面形成水珠,那是因为荷叶表面的这些乳突状结构物质具有极强的疏水性,所以雨水会在自身的表面张力作用下形成球状,而合页表面的蜡状物质也能够阻挡雨水的侵蚀,这让形成球状的雨水在荷叶上面滚动着,顺便吸附灰尘,最后会因为重心作用而滚出荷叶表面。

我们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一下荷叶表面结构,就能知道了。

在荷叶的表面上生长着许多高度约为5~9微米、间距约为12微米的乳突,每个乳突表面上又生长着许多直径为200纳米的蜡状突起。在荷叶的表面上,这样的“微纳米结构”看上去像密密麻麻的“小柱子”,再加上蜡状物的排斥效应,使得液滴不能钻到里面去,只能在“小柱子”顶端跑来跑去。

于是,液滴与荷叶表面就呈现出了排斥性,我们称之为“荷叶效应”,也可称之为“疏水效应”。

而当有污染物落在荷叶表面时,随着液滴的滚动,它们也会轻易地被带走。这就是荷叶“出淤泥而不染”的原因。

这种“微纳米结构”不光存在于植物中。据不完全统计,自然界中约有1200种昆虫能够在水面上行走,他们的腿部也具有微纳米结构。

荷叶的叶面上布满了一个紧挨一个的“小山包”,“山包”上长满绒毛,好像山上密密的植被,“山包”的顶上又长出一个馒头状的“碉堡”凸顶。

因此,在“山包”的凹陷处充满了空气,这样就在紧贴的叶面上形成一层极薄的只有纳米级的空气层。由于雨水和灰尘对于荷叶叶面上的这些微结构来说,无异于庞然大物,于是,当雨水和灰尘降落时,隔着一层纳米空气,它们只能同“小山包”上的“碉堡”凸顶构成几个点的接触,无法进一步“入侵”。

水形成水珠,滚动着洗去了叶面的尘埃。荷叶的这种纳米级的超微结构,不仅有利于它自洁,还有利于防止空气中飘浮的大量的各种有害细菌和真菌对它的侵害。

中医学认为,荷叶性味苦涩,平,归肝、脾、胃、心经。有清暑利湿、升发清阳、凉血止血等功效。而且荷叶的作用很多,除了食疗作用外,还有一些药物作用,下面重点介绍荷叶的功效与作用。

荷叶的功效:

清热解暑,升发清阳,凉血止血。

主治暑湿泄泻、眩晕,水气浮肿,雷头风,吐血,衄血,崩漏,便血,产后血晕。

荷叶的作用:

1、用于暑热烦渴,暑湿泄泻,脾虚泄泻,血热吐衄,便血崩漏。

2、荷叶有降血脂作用。荷叶煎剂治疗高脂血症,1个疗程20日,降胆固醇总有效率达913%,其中显效378%。有资料报道,荷叶中的生物碱有降血脂作用,且临床上常用于肥胖症的治疗。

3、荷叶炭收涩化瘀止血,用于多种出血症及产后血晕。

用法:

内服:煎汤,6~10g(鲜品15~30g);或入丸、散。

外用:适量,捣敷、研末掺或煎水洗。

工艺:夏、秋二季采收。晒至七八成干时,除去叶柄,折成半圆形或折扇形,干燥。

注意事项:体瘦气血虚弱者慎服。

以上就是关于荷叶面为何不沾水全部的内容,包括:荷叶面为何不沾水、荷叶为什么出淤泥而不染、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life/3819954.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06
下一篇 2023-05-0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