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飞为什么会被处死

岳飞为什么会被处死,第1张

岳飞被处死除了遭受秦桧、张俊等人诬陷入狱,最主要的还是在于高宗赵构,对他而言,其中最重要的有三点:

一、确保自己的皇位牢固

赵构的父亲是宋徽宗赵佶,母亲是显仁皇后韦氏,自幼便比较聪明,早在岳飞参军之前,就已经被封为“康王”,在靖康之难后,成为全国的兵马大元帅,随后转战大名府、东平府等地,最后南下建立的南宋王朝。

在南宋建立之初,宋微宗及宋钦宗虽然被金人掳去,但是还都尚在人世。岳飞身为武将,在协助赵构建立南宋王朝的过程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这是赵构看重他的原因,所以在稳固了防线之后,便将他放到了北伐的大军之中。

但令他没有想到的是,岳飞却在北伐的过程中,喊出了“迎回二帝”的口号,这让赵构很尴尬,也很不爽。但是岳飞毕竟是自己的爱将,对此他无法言明,只好默默地记在了心里。

二、岳飞是交易的筹码

随着北方战争的胜利,南宋在于金国的谈判中,逐渐取得了主导地位。但是赵构,由于在早年一段时间,曾经以质子的身份,在金国待了一段时间,对于金国的军事实力,比较了解。

俗话说“无知者无畏”,但是赵构却是非常清楚地知道金国的强大,所以在他看来,想要击败金国,不现实也不可能。所以在取得一定优势后,就主张“和平谈判”。

除此之外,还有另一方面的问题,就是当时金国扣押着徽钦二帝以及赵构的亲生母亲韦妃,在其得知宋微宗死亡之后,不由的担心起自己的母亲来。所以在之后的谈判中,就提出了“今立誓信,当明言归我太后,朕不耻和,不然,朕不惮用兵。”

金国在面临战争失利的情况下,也不愿再动刀兵,但是既然赵构已经将自己的底牌透露了出来,金国自然愿意乐享其成,所以就答应了金国的要求,但是金国也提出了自己的要求“必杀飞,始可和”,对此赵构选择了默许。

三、稳固内部朝政

宋朝建朝之后的政治格局,一直就是文强武弱,用文人控制武将,这是宋朝能够稳固皇权的原因。但是在南宋初年,为了应对北方的威胁及各地的农民起义,权利架构发生了极大的变化,武将在朝堂之中的地位得到了极大的提升。这激起了文官集团的集体反抗。

文官集团期望尽快结束战争,以此来扼制武将权利和资本;所以出现了武将主战,文臣主和的局面。而随着北方局势逐渐的稳定,文臣的反抗力量得到极大释放,内斗也就变得越加尖锐,而这就是岳飞被冤死的直接原因。

多名官员为岳飞平反

岳飞被害后,狱卒隗顺冒险将岳飞遗体背出杭州城,埋在钱塘门外九曲丛祠旁。隗顺临终前,始将此事告知其子。绍兴二十五年(1155年),秦桧病死,张孝祥等人上书要求为岳飞昭雪冤案。万俟卨凭借宰相的大权,坚决阻止为岳飞昭雪,他对高宗赵构说:“虏方顾和,一旦录故,将疑天下心,不可。”

绍兴三十一年(1161年),金海陵王完颜亮大举南侵,南宋抗金情绪重新高涨。官员杜莘老、太学生程宏图、宋芑等人都分别上书要求为岳飞平反。

河南省长葛市发现的一通清代墓碑,上面却记载着岳飞是被“勒死”的。

岳飞生在河南汤阴县,奔战遍全国,史书记载死在临安(今杭州),那么跟长葛有何关系呢?别急,且听俺慢慢道来。

第一回民族英雄三十功名尘与土

说起岳飞,在中国历史上,那是妇孺皆知的人物。不仅武术好,而且文才出众,他写的《满江红》成为千古不朽的篇章。但这并不是他的主要作为,他的功绩在于奋勇抗金保家卫国。岳飞作为我国历史上的民族英雄,其尽忠报国的精神深受后人敬佩。

公元1103年3月,岳飞出生在北宋相州汤阴县(今河南汤阴县)的一户佃农家里。青年时代的他,正遇上金女真贵族对宋发动大规模掠夺战争。20岁那年,岳飞投军抗金。

公元1127年,岳飞带领300铁骑,大败金兵,还跟随其他兄弟部队解了东京汴梁(今开封)之围。公元1127年4月,金灭北宋,掳徽宗赵佶、钦宗赵桓及皇家宗室;同年5月,康王赵构(即宋高宗)在南京继位,史称南宋。

刚开始,宋高宗主张收复失地,启用了大批主战将领,其中就有岳飞。1127年,岳飞北上抗金,多次打败金兵,声威大振,其率领的军队被称为“岳家军”,金兵流传着“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的名句,表示对“岳家军”的最高赞誉。岳飞一口气收复了大片失地。

可就在岳飞抗金战争取得辉煌胜利的时刻,正准备捣毁金兵老巢时,宋高宗却向他连下12道金牌(红漆金字木牌),急令岳飞班师回朝。毕竟胳膊拧不过大腿呀!岳飞愤慨地说:“十年之功,废于一旦。所得诸郡,一朝全休。社稽江山,难以中兴,乾坤世界,无由再复。”至此,岳飞的抗金战斗被迫中断。

第二回岳飞之死留下千古之谜

当年的12道金牌急调岳飞进京,不仅断送了岳飞的抗金事业,还要了这位抗金名将的命。

公元1141年12月,岳飞一回到临安,立即陷入秦桧、张俊等人布置的罗网。他们以岳飞“谋反”为名将其关进了临安大理寺(原址在今杭州小车桥附近)。监察御史万候卨亲自刑审、拷打,逼供岳飞。岳飞誓死不屈,大义凛然。

秦桧一伙从岳飞身上实在找不到反叛朝廷的证据,当年的除夕夜,宋高宗以“莫须有”的罪名下令赐岳飞死于临安大理寺内,当时岳飞年仅39岁。

岳飞是中国历史上的民族英雄,在他被害不久,南宋民间说书艺人就开始讲说他的故事。传说中的岳飞,许多是后世虚构的,与真实的岳飞有着各种各样的差异。对于他到底是如何死的,一直没有定论。

在南宋以后的至清代的正史中,对岳飞之死并没有记载,而一些野史却流传了岳飞之死的多个版本。《三朝北盟会编》卷207《岳侯传》说:“侯中毒而死,葬于临安菜园内。”而《说郛》卷29《朝野遗记》却载:“其毙于狱也,实请具浴,拉胁而殂。”

宋史研究专家、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王曾瑜,曾就岳飞之死公开发表过自己论断,他认为,岳飞从遇害到平反,时隔20余年,有史书记载既是“尸色如生”,至少并未完全腐烂。如果真是中毒而死,可能尸体更不易保存。由此推论,后一种记载的可能性较大。

因为没有让人信服的史料,王曾瑜在岳飞死因上用了“推论”、“可能”这些词汇。南宋一代名将岳飞之死,在没有新的史料发现之前,他的死因仍然是个谜。

第三回长葛古碑有望揭开千年谜底

千年时光,弹指一挥,时光转到了2010年的3月6日。这天,长葛市长社街道办事处杨中村村民岳买军等人,在村旁的一块墓地上挖土时,无意中发现地下埋有多块古石碑,一共挖出20多块。其中,两块石碑为清朝同治年间所立,一块石碑上刻着《岳氏族谱》,另一块石碑刻着《岳氏受姓图》。

杨中村现有人口1500多人,其中岳姓为村中大姓,总人口占全村的6成左右。据该村年长的岳姓村民介绍,发现古石碑的地方原是村中岳氏家族的墓地,这些古石碑原来是立在地面上的。

“文化大革命”期间,因为怕造反派把它们毁掉,村中几位老人连夜把它们悄悄埋在地下,一直保存至今。一些年长的岳姓村民介绍,在他们岳姓村民家里世代传说,他们是岳飞的后人。

这两块石碑,一个名为《岳氏受姓图》,保存基本完整,文字比较清晰;另一个名为《岳氏族谱》,部分字迹已模糊不清,根据上面的文字、图案可以判断,缺失部分大致有20%。两块石碑落款处,均有“同治七年”字样。

在《岳氏族谱》碑上,起首一句是“吾族原汤阴人也”,紧接着是关于岳飞身世、事迹、死因的介绍。上面记载,朝廷连发12道“金牌”令岳飞退兵,岳飞回到南宋都城临安死在狱中。至于死因,其中有“十二月二十九日将王勒死”字样。

许昌市文化局文博科科长李彩介绍,经过多方考证,这两通石碑确为清代所立。李彩说,岳飞战功卓著,被封为鄂王,根据史料记载,岳飞确实是在公元1141年12月29日(农历)被害死的,这与历史事实相一致。

李彩称,《岳氏族谱》的发现,推出岳飞是“被人勒死”的新说,这个有望推翻之前传说中的被毒酒毒死的,和被打断肋骨死的两种说法。

至于岳飞“被勒死”说是真是假,李彩说,这个仍需历史考古部门进一步调查、研究。

岳飞被陷害致死

1141年(绍兴十一年),金国在无力攻灭南宋的情况下,准备重新与宋议和。宋廷乘机开始打压手握重兵的将领,尤其是坚决主张抗金的岳飞、韩世忠二人。完颜兀术在给秦桧的书信中说“必杀岳飞,而后和可成”。

四月,张俊、韩世忠、岳飞三大将被调离军队,到临安枢密院供职。

五月,张俊在和岳飞巡视楚州韩世忠的军队时,暗中挑唆岳飞,欲一同分解此军,却遭飞严肃回绝。秦桧又欲陷害韩世忠,飞再次保全了韩。 岳飞回朝后,即遭秦桧党羽万俟卨、罗汝楫的弹劾,诬蔑飞援淮西“逗留不进”、主张“弃守楚州”,要求免除岳飞枢密副使之职。八月九日,岳飞被罢枢密副使,充“万寿观使”的闲职,飞自请回到江州旧居赋闲。岳飞此时已无兵无权,但对他的迫害却仍在步步紧逼。在秦桧授意下,张俊利用岳家军内部矛盾,威逼利诱都统制王贵、副统制王俊先出面首告张宪“谋反”,继而牵连岳飞。

张俊私设公堂,向张宪严刑逼供,毫无结果之下,竟捏造张宪口供“为收岳飞处文字谋反”。岳飞在江州居留,为时甚短,就接到宋廷命令,召他回“行在”临安府。十月十三日,岳飞被投入大理寺(原址在今杭州小车桥附近)狱中,此前其长子岳云也已下狱。岳飞义正词严地面对审讯,并袒露出背上旧刺“尽忠报国”四大字,主审官何铸见此,亦为之动容。何铸查得岳案冤情,如实禀告秦桧。秦桧却说:“此上(高宗)意也!”改命万俟卨主审此案。

卨用尽手段,也无法使岳飞三人屈招一字。飞宁死不自诬,乃至以绝食抗争,经其子岳雷照顾,才勉强支撑下来。

十一月初七日,宋金“绍兴和议”达成:由宋向金称臣,将淮河以北的土地全部划归金国,并每年向金贡奉银绢各二十五万两匹。

和议虽已达成,但岳飞始终未能被释放。万俟卨等逼供不成,为了坐实冤狱,又为岳飞罗织搜剔了所谓“指斥乘舆”、“坐观胜负”等数条罪名,欲将飞一举定为死罪。大理寺丞李若朴、何彦猷以飞为无罪,与万俟卨竭力争议,均遭罢官处分。布衣刘允升上书为飞申冤,被下大理寺处死。已赋闲的韩世忠因岳飞入狱之事质问秦桧,桧回答:“飞子云与张宪书虽不明,其事体莫须有。”世忠忿然道:“相公,‘莫须有’三字,何以服天下?”

十二月廿九日(1142年1月27日),宋高宗下达命令:“岳飞特赐死。张宪、岳云并依军法施行,令杨沂中监斩,仍多差兵将防护。 ”

岳飞在大理寺狱中被杀害(宋代史料并无“风波亭”的记载),时年39岁;岳云和张宪被斩首。岳飞的供状上只留下八个绝笔字:“天日昭昭,天日昭昭!”

1、遇害时间:1142年1月,十年39岁。

2、人物简介

岳飞(1103—1142),字鹏举,宋相州汤阴县(今河南安阳汤阴县)人,中国历史上著名军事家、战略家,汉族民族英雄,位列南宋中兴四将之首。

他于北宋末年投军,从1128年遇宗泽起到1141年为止的十余年间,率领岳家军同金军进行了大小数百次战斗,所向披靡,“位至将相”。1140年,完颜兀术毁盟攻宋,岳飞挥师北伐,先后收复郑州、洛阳等地,又于郾城、颍昌大败金军,进军朱仙镇。宋高宗、秦桧却一意求和,以十二道“金字牌”下令退兵,岳飞在孤立无援之下被迫班师。在宋金议和过程中,岳飞遭受秦桧、张俊等人的诬陷,被捕入狱。1142年1月,岳飞以“莫须有”的“谋反”罪名,与长子岳云和部将张宪同被杀害。宋孝宗时岳飞冤狱被平反,改葬于西湖畔栖霞岭。追谥武穆,后又追谥忠武,封鄂王。

3、人物成就

岳飞是南宋最杰出的统帅,他重视人民抗金力量,缔造了“连结河朔”之谋,主张黄河以北的抗金军和宋军互相配合,夹击金军,以收复失地。岳飞治军,赏罚分明,纪律严整,又能体恤部属,以身作则,他率领的“岳家军”号称“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打掳”;金人流传有“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的名句,表示对“岳家军”的最高赞誉。岳飞反对宋廷“仅令自守以待敌,不敢远攻而求胜”的消极防御战略,一贯主张积极进攻,以夺取抗金斗争的胜利;他是南宋初唯一组织大规模进攻战役的统帅。

以上就是关于岳飞为什么会被处死全部的内容,包括:岳飞为什么会被处死、为什么民族英雄岳飞会被杀害呢、岳飞是怎么死的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life/3819532.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06
下一篇 2023-05-0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