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睢的睢怎么读

唐睢的睢怎么读,第1张

雎读(ju/1声)用于古人名,如范雎、唐雎,都是战国时人。

雎鸠:古书上说的一种鸟。(现代汉语词典)

楼上说的睢(sui)是目字旁,雎是且字旁。

《唐ju不辱使命》这个标题都背熟了,虽然内容记不得了。

楼主?可能也把“雎”和“睢”搞混了。

主要内容:秦王想要与安陵君交换土地,于是安陵君派唐雎出使秦国。唐雎为了保护安陵君的土地,要与秦王同归于尽。最终秦王服软。

《唐雎不辱使命》是《战国策·魏策四》中的一篇史传文,后收录于《古文观止》。这篇文章写唐雎奉安陵君之命出使秦国,与秦王展开面对面的激烈斗争,终于折服秦王,保存国家,完成使命的经过。

歌颂了唐雎不畏强暴、敢于斗争的爱国精神,揭露了秦王的骄横欺诈、外强中干的本质。文章内容精彩,情节完整,引人入胜;人物形象生动,秦王的色厉内荏、前倨后恭,唐雎的不畏强暴、英勇沉着,都写得栩栩如生。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秦始皇二十二年(前225年),秦国灭掉魏国之后,想以“易地”之名占领安陵国。安陵是附属于魏国的一个小国,安陵君原是魏襄王的弟弟。当时,靠近秦国的韩国、魏国相继灭亡,其余山东六国中的赵、燕、齐、楚,在连年不断的战争中,早已被秦国日削月割,奄奄待毙。

安陵在它的宗主国魏国灭亡之后,一度还保持着独立的地位。秦王就想用欺骗的手段轻取安陵。出小诱而钓大鱼以骗取利益,是秦君的故伎。此时秦王嬴政又故伎重演,在这种情况下安陵君派唐雎出使秦国,与虎狼之秦作针锋相对的坚决斗争。这篇文章就是这次斗争的实录。

他们两都是一个有勇有谋、不畏强暴、敢于献身的人

荆轲

1忠信。对太子丹的承诺坚定地完成

2执着。刺杀秦王的时候不论发生了什么困难都无法动摇其决心

3胆大。面对那么多人刺杀秦王毫无惧色

4性急。刺杀过程有些急了,给了秦王反应时间,不然肯定能成功

5刚强。刺杀失败致死骂不绝口,没有表示过一丝服软

唐雎:忠君爱国,有勇有谋,不畏强暴,从容镇定,临危不惧,有胆有识,善于激变,大义凛然,机智勇敢

唐雎十分讲究说话的技巧,主要表现在下列三个方面:

一是“巧”在言辞委婉,言之有“节”上。

二是“巧”在针锋相对、言之有“据”上。

三是“巧”在以行证言,言之有“力”上。

总之,在这场斗争中,唐雎的说话技巧是十分高明的。他善于抓住对方的弱点,从“道义”和“威力”两个方面,针锋相对,据理力争,从而震慑论敌,不辱使命。

《唐雎不辱使命》选自《战国策·魏策四》,题目为后人所加。公元前225年,即秦始皇二十二年,秦国灭掉魏国之后,想以“易地”之名占领安陵,安陵君派唐雎出使秦国,最终折服秦王,这篇文章写的就是唐雎完成使命的经过。文章内容精彩,情节完整,引人人胜;人物形象生动,秦王的色厉内荏、前倨后恭,唐雎的不畏强暴、英勇沉着,都写得栩栩如生。

以上就是关于唐睢的睢怎么读全部的内容,包括:唐睢的睢怎么读、唐雎不辱使命概括主要内容、唐睢和荆轲性格上有什么共同之处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life/3819512.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06
下一篇 2023-05-0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