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里东吴的历届大都督从先到后分别是谁

三国里东吴的历届大都督从先到后分别是谁,第1张

东吴都督先后分别是周瑜、鲁肃、吕蒙、陆逊。

1、周瑜

东吴的第一任大都督,周瑜少与孙策交好,21岁起随孙策奔赴战场平定江东,后孙策遇刺身亡,孙权继任,周瑜将兵赴丧,以中护军的身份与长史张昭共掌众事。建安十三年 (208年),周瑜率军与刘备联合,于赤壁之战中大败曹操,由此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础。又率军大破曹仁,拜偏将军领南郡太守。建安十五年(210年)病逝于巴丘,年仅36岁。

2、鲁肃

周瑜之后,便是鲁肃为大都督。

建安五年(200年),鲁肃率领部属投奔孙权,为其提出鼎足江东的战略规划,因此得到孙权的赏识。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率大军南下。孙权部下多主降,而鲁肃与周瑜力排众议,坚决主战。结果,孙、刘联军大败曹军于赤壁,从此,奠定了三国鼎立格局。

赤壁大战后,鲁肃常被孙权比作东汉开国元勋之首——邓禹。孙权专门为鲁肃而设立赞军校尉一职。周瑜逝世后,孙权采纳周瑜生前建议,令鲁肃代周瑜职务领兵四千人,因鲁肃治军有方,军队很快发展到万余人。孙权根据当时政治军事形势需要,又任命鲁肃为汉昌太守,授偏将军;鲁肃随从孙权破皖城后,被授为横江将军,守陆口。此后,东吴夺取了荆州三郡,鲁肃率兵抵御关羽,并邀荆州守将关羽相见,而关羽不敢相逼。

建安二十二年(217年),鲁肃去世,终年46岁,孙权亲自为鲁肃发丧,诸葛亮亦为其发哀。

3、吕蒙

少年时依附姊夫邓当,随孙策为将,以胆气称。邓当死后,吕蒙统领其部众,拜别部司马。孙权统事后,渐受重用,从破黄祖作先登,封横野中郎将。从围曹仁于南郡,破朱光于皖城,累功拜庐江太守。

后进占荆南三郡,计擒郝普,在逍遥津之战中掩护孙权逃生,并于濡须数御魏军,以功除左护军、虎威将军。鲁肃去世后,代守陆口,设计袭取荆州,击败蜀汉名将关羽,使东吴国土面积大增,拜南郡太守,封孱陵侯,受勋殊隆。不久后因病去世,享年四十二岁。

4、陆逊

建安八年(203年)入孙权幕府,历任海昌屯田都尉、定威校尉、帐下右部督。因受孙权赏识得以发挥卓越的军事才能,地位渐至隆崇。建安二十四年(219年),陆逊参与袭取荆州。蜀章武二年(222年),孙权以陆逊为大都督,在夷陵之战中火烧连营击败刘备。吴黄武七年(228年),陆逊取得石亭之战的胜利。

黄龙元年(229年),孙权称帝后,以陆逊为上大将军、辅佐太子孙登并掌管陪都武昌事宜。赤乌七年(244年)拜为丞相、荆州牧、右都护、总领三公事务,领武昌事。孙和、孙霸二宫之争时卷入孙权父子相争中,次年去世,终年六十三岁,追谥“昭”。

扩展资料

东吴历任四届大都督,都是历史名人。其中,以周瑜最为人们所认可,是东吴大都督的开拓者。

周瑜是东吴最早一位大都督,也算是东吴的开创者之一。周瑜一生在文韬武略上少有人能与之为敌,可谓真正的绝世人才,而他与孙策情如兄弟,东吴对于他来讲就是自己的家。所以在孙策死后,他用尽自己的一生来守护江东。在曹操率兵来犯的时候,大多数人都怕的要死想要投降,但是为了保护孙氏王权,更是为了守护江东,周瑜在赤壁与曹军一战,这一战打的举世皆惊,周瑜的大名也传遍三国。

可惜天妒英才,周瑜在36岁的时候,就死在了西征巴蜀的途中。当时周瑜突然重病,他也明白自己时日不多,就赶紧写信给孙权让鲁肃接任自己的位子,可以说周瑜至死也是心怀东吴的。

孙权在周瑜死后悲痛万分,亲自前去迎接周瑜的灵柩,而周瑜的子女也都被孙权照顾的非常妥善,一生富贵无忧。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周瑜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鲁肃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吕蒙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陆逊

首先,箭伤复发,是周瑜病逝的主要原因;建安十四年,周瑜跟曹仁在江北展开了一场旷世持久的恶战(仁相守岁馀),交战双方都付出了极其惨重的代价(杀伤甚众)。周瑜在交战中被乱箭射中的右胸(会流矢中右胁),并且伤得非常严重(疮甚)。曹仁在周瑜重伤卧床不起的时候(后仁闻瑜卧未起),趁机多次率部发起了进攻(勒兵就陈)。周瑜为了给东吴的将士鼓气(激扬吏士),不得不强撑着还没有痊愈的身体(瑜乃自兴),巡视军营、过问战事(案行军营)。

这一仗虽然曹仁最后还是败了,但是周瑜在身体还没有痊愈的时候过于操劳,极有可能在这个时候落下了箭伤的根儿,以至于在后期出征的时候,由于箭伤复发导致病逝。而这也是史料当中所记载的,唯一有可能致使周瑜病逝的直接原因。其次,一些外在的因素,加速了周瑜病逝的进度。众所周知,赤壁之战是周瑜名扬天下的成名之战,也是永载历史的一场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但也正是因为这一成名之战,为周瑜英年早逝埋下了伏笔。

《江表传》中记载:在赤壁之战结束之后,曹操和刘备两个人,都借机在孙权和周瑜之间拨弄是非。刘备去京口找孙权借荆州的时候,双方在宴席之上举杯换盏交谈甚欢。宴席结束之后,刘备趁着跟孙权独处的机会,对他语重心长地说:“周瑜的文韬武略(公瑾文武筹略),算是万中无一的精英(万人之英),再加上他气度宏量(顾其器量广大),恐怕用不了多久就不甘心屈居人下了(恐不久为人臣耳)。”刘备对孙权说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让他注意周瑜。曹操退回许都之后,给孙权写了一封信,信中说:“赤壁之战并不是你们打败我的,而是我军中疫病流行(值有疾病),所以我自己烧了船退回去了(孤烧船自退),便宜了周瑜让他得了一个好名声(横使周瑜虚获此名)。”曹操写这封信的目地,也是告诫孙权,并不是周瑜有多厉害,而是我军中出现了客观情况。

这也就是说:赤壁之战后,孙权对周瑜表现出了明显的不信任。试想一下:周瑜既有箭伤在身,每天还在为东吴的发展日夜操劳,再加上来自内部主上的不信任,他每天都要经受来自内外很大的压力。所以说,箭伤是周瑜病逝的主要原因,而孙权、曹操、刘备三个人给他的压力,加速了周瑜病逝的进程。

孙权任命周瑜、程普为左、右督,各自带领万余人与刘备合力迎战曹操;又任命鲁肃为赞军校尉,协助筹划战略。孙权命周瑜及程普等领三万人抗曹,途中在赤壁两军遇上,曹操军因有疾病,又不习水性,初战便败退,曹操引军至江北。周瑜便与刘备军在南岸设营 ,双方对峙。周瑜部将黄盖建议用火计将曹军打败 ,周瑜认为可行,命黄盖诈降 。曹操果然中计,船舰全被烧毁,曹操北还南郡。

被后世狂贬的周瑜在这几年中,人们渐渐的有所改变了,因为这两年不播放《三国演义》电视剧了,没有电视剧的剧情的影响人们再谈起周瑜时就不会只想起他被气得吐血身亡的画面了。

我们都知道罗贯中笔下的周瑜和三国历史上的周瑜是有所差异的,正史中的周瑜是江东帅气又智慧的年轻才俊,和孙家两位从小一起长大,是嘴里含着金汤匙出生的人,他不像其他的官二代那样做一个顽固子弟,周瑜有自己的理想自己的报复,并且人又特别的帅,不然也不会被绝色美女小乔看上。

《三国演义》中的周瑜遭到了黑化,原因有这样几点:

1、三国演义内容更偏向刘备,诸葛亮是刘备的亲信,所以,要有对比也有好看的剧情,就会拿诸葛亮和周瑜做对比,再加上周瑜在历史上也是早亡,就更有料可写了。

都说周瑜是被诸葛亮气的吐血而亡,说周瑜小气!但是怎么没有想到诸葛亮不费吹灰之力就夺人地盘,是不是有点下作啊?!

2、周瑜根本就不是被气死的!盲目信了诸葛亮这个两面三刀的人,去和曹操作战,结果中了箭伤!在古代,除非华佗诊治的外伤有可能会痊愈,这箭中在了胸口,任是神人也没有办法康复的啊!

周瑜又心系当时江东的局势,再加上自己要是走了,孙权又少了个得力的帮手,周瑜也是责任心重啊!

所以,多看看历史书,不要以电视剧或者小说就判断一个历史人物。

周瑜周公瑾,是三国时期东吴的大都督,可能有人不太了解“大都督”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职位,周瑜是什么时候成为大都督,他当上这个大都督又能做些什么。在三国时期,东吴的历史上,自然不会只有周瑜这一个大都督,那么,东吴总共有几位都督呢他们分别是谁,周瑜成为大都督的时候又是多大的年纪

“大都督”这一官职,翻译过来就是“全国最高的军事统帅”,由曹魏设置,但是并不是一个常置官职,是属于某个人担任某个职位以外兼任的“加官”。因为吴国的制度与魏国相同,因此吴国也有大都督一职。

很多人都认为,周瑜乃是东吴的大都督,但其实这都是受到了《三国演义》的影响,在《三国演义》当中,曾经提到,有三个人担任大都督,就是周瑜、吕蒙和陆逊,并没有说鲁肃,然而在史书《三国志》当中,又只有陆逊的传记里面提到过大都督,其他人都没有。

大都督更像是一种临时担任的官职,并不是放在那里,只要有人能力合适就会担任,或者说一直都有人担任的官职,并不是一个正式的官位。在《三国演义》当中,对于大都督的设定与历史有所偏差,属于是整个东吴的军事负责人,而且还是长期性的职位。

周瑜、陆逊、鲁肃、吕蒙四个人,并非是东吴的“四大都督”,而是“东吴四英杰”,既然周瑜没有担任过“大都督”,自然也并不存在周瑜什么年纪成为大都督这个问题了。但是可以说一说,周瑜什么时候开始做官。

在《三国志》当中有过记载,建安三年,孙策立业,这个时候他们都是二十四岁。十年之后,建安十三年,孙权与江夏黄祖作战时,任命周瑜为前部大督,此时的周瑜是34岁,但是他被任命的是“前部大督”,并不是“大都督”。

但是前面讲过,陆逊曾经担任过大都督,时间是222年,也就是陆逊三十九岁的年纪,也正是陆逊扬名天下的那一场战役。当时,孙权以陆逊为大都督,在夷陵之战中火烧连营击败刘备,一战成名。此外,陆逊还在石亭之战的时候担任过大都督。

石亭之战,是魏国和吴国之间发生在争夺江淮地区上的战争,而且还是东吴进攻战中非常少有的战绩,陆逊、朱桓与全琮三军同时杀向曹休的军队,斩、俘魏军一万多人。

说到这里,我不得不说,《三国演义》真的是对于想要了解真实历史的人是一个阻碍,尽管它的文学价值很高,但是其中的很多事件和人物,都让人产生了太多误解。

周瑜没有做过大都督,历史上没有明确记载。

“大都督”和“都督”不同,“大都督”一般是统帅诸军的大将,而“都督”一职出现于汉末,最初应该是军中执法和办理事务的武官,地位不高。另外,汉末的时候,领兵的武官多称“督”,负责攻城的叫“升城督”,领某部者为“某部督”,现在我们从正史《三国志》上可以看到的关于周瑜的官职就是:“(建安)十三年春,权讨江夏,瑜为前部大督。”这时周瑜的官职类似于“先头部队司令官”。同年,发生了著名的“赤壁之战”,史书上提到“卿(周瑜)与子敬(鲁肃)、程公(程普)便在前发”,根本没提“大都督”,但是《三国演义》的第四十四回里说赤壁之战前,孙权“封瑜为大都督,程普为副都督,鲁肃为赞军校尉”,这就难免杜撰之嫌了。真实的情况是,吴黄武元年(公元222年,也就是周瑜死后12年),孙权拜陆逊为大都督,率部抵抗刘备,《三国演义》上也有基本相同的描述。陆逊才是历史上第一任名副其实的“大都督”,至于周瑜、鲁肃和吕蒙等几位“大都督”,就都是民间俗传了。

周瑜在公元208年成为东吴大都督的,他当时33岁。

周瑜(175年—210年),字公瑾,东汉末年名将,安徽庐江舒县人 。洛阳令周异之子,堂祖父周景、堂叔周忠,都官至太尉。长壮有姿貌、精音律,江东有“曲有误,周郎顾”之语。

周瑜少与孙策交好,21岁起随孙策奔赴战场平定江东,后孙策遇刺身亡,孙权继任,周瑜将兵赴丧,以中护军的身份与长史张昭共掌众事。建安十三年 (208年),周瑜率江东孙氏集团军队与刘备军队联合,赤壁之战大败曹军,由此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础。建安十四年(209年),拜偏将军领南郡太守。建安十五年(公元210年)病逝于巴丘(今湖南岳阳),年仅36岁。

正史上周瑜“性度恢廓”“实奇才也”,孙权称赞周瑜有“王佐之资",范成大誉之为“世间豪杰英雄士、江左风流美丈夫”。宋徽宗时追尊其为平虏伯。位列唐武庙六十四将、宋武庙七十二将之一。

以上就是关于三国里东吴的历届大都督从先到后分别是谁全部的内容,包括:三国里东吴的历届大都督从先到后分别是谁、东吴大都督周瑜要伐蜀,为何却死在湖南岳阳、周瑜是大都督,程普是周瑜的部将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life/3819384.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06
下一篇 2023-05-0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