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的二元一次方程组知识结构图是怎样的

初一的二元一次方程组知识结构图是怎样的,第1张

二无一次方程组的知识结构如下:

一    二元一次方程

1 二元一次方程的定义     含有两个未知数,且每个未知数的最高次数为1的方程                                                        叫二元一次方程

2 二元一次方程的一般形式      ax+by=c    (ab不等于0)

3 二元一次方程的变式      用含x的代数式表示y     y=(c-ax)/b

用含y的代数式表示x     x=(c-by)/a

4 二元一次方程的解         能使方程 ax+by=c成立的未知数 x,  y的值,叫方程的                                                          解

二元一次方程的解有无数多个

二    二元一次方程组

1 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定义     由两个含有相同未知数的二元一次方程组成的方程组

叫二元一次方程组

2 二元一次方程组的一般形式         a1x+b1y=c1

a2x+b2y=c2

3 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能同时使方程组中的两个方程成立的未知数x,  y的值

叫二元一次方程的一组解

4 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      1)思想方法    消元使二元一次方程组转化为一元一

次方程

2)常用解法     代入消元法和加减消元法

5 二元一次方程组解的情况   1)当a1/a2不等于b1/b2时,有唯一一组解

2)当a1/a2=b1/b2=c1/c2时,有无数组解

3)当a1/a2=b1/b2不等于c1/c2时,无解

有很多的同学是非常想知道,高中政治必修4单元知识框架图是什么样的,我整理了相关信息,希望会对大家有所帮助!

1 高中政治必修四知识点框架图

第二单元知识结构图

第三单元知识结构图

第四单元知识结构图

1 学好高中政治的方法是什么

做题目:现在很多人学习政治的一个弊端就是,只看答案,不自己思考。对于政治,一定要自己思考考点是什么,为什么这么考,举一反三。

新闻:现在的政治考点,很多是时政。所以一定要关注新闻,平常吃完饭的时候看看晚间新闻,了解一下,说不定下次就能考到。

预习:政治的条条框框很多,如果不提前预习,上课可能会觉得学的很吃力。应该在之前预习一遍,这样上课也能轻松一点了。

背诵:政治是属于文科的科目,背诵很重要。将一些理论或者原则,平常回答问题经常要用到的,背的滚瓜烂熟。

1、古代亚非文明:

2、古代欧洲文明:

3、封建时代的欧洲:

4、封建时代的亚洲国家:

5、步入近代:

6、资本主义制度的初步确立:

7、工业革命和工人运动的兴起:

扩展资料:

九年级上册人教版历史各单元知识结构图好处:

1、知识结构图能提高学生对知识融会贯通的能力:

知识结构图本身是对历史知识的再建构,是对整节课的一个整理过程,通过简易的结构图能建立知识的联系,帮助学生记忆知识,突破教学的重难点。

2、知识结构图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构建知识结构图脉络清晰,在整理知识结构同时可以调动与学生参与,引起学生的思考,从而能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3、知识结构图能帮组学生化难为易,提高教学效率:

历史学习中得难点,往往是学生不容易弄懂的历史事实、历史概念以及史实所放映出的实质它们之间的联系。

1 生活与哲学知识点归纳

生活与哲学知识点归纳 高二政治生活与哲学知识点总结

《生活与哲学—知识结构图》第一单元考点浏览: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1)哲学是什么 :哲学与世界观和方法论 哲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哲学与时代精神 哲学的作用(2)哲学基本问题: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成为哲学基本问题的根据(3)唯物主义及其形态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特点(4)唯心主义及其形态主观唯心主义 客观唯心主义(5)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历史条件(6)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7)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第一单元线索图:什么是哲学 哲学的基本问题 哲学的派别 真正的哲学 哲学史上的伟大的变革第二单元考点浏览: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1)哲学的物质概念:自然界的物质性 人类社会的物质性(2)哲学的运动概念:运动和物质的关系 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3)物质运动的规律:规律的概念 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4)物质决定意识:意识的起源 意识的生理基础 意识的内容与形式(5)意识的能动作用:意识能动性的特点 意识能动性的表现(6)客观规律与意识的能动作用: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辩证唯物论的线索图:物质 运动 规律 意识 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7)实践:实践的概念 实践的特点(8)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的动力、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认识的目的(9)真理:真理的客观性 真理的具体性 真理的条件性 真理和谬误(10)认识过程:认识的反复性 认识的无限性认识论的线索图实践的概念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真理与谬误 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第三单元考点浏览: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1)唯物辩证法: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2)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联系的普遍性 联系的客观性 联系的多样性(3)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系统优化方法(4)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发展的概念 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 发展的量变与质变状态(5)唯物辩证法的矛盾概念: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6)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 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7)辩证的否定观:辩证否定 形而上学的否定观(8)唯物辩证法与创新意识: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 创新的社会作用唯物辩证法的线索图:联系观 发展观 矛盾观 否定观第四单元考点浏览:拥有更美的人生(1)历史唯物主义: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辨证关系 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2)历史唯物主义的群众观: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树立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3)价值观: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4)价值观实现途径:对社会、他人的奉献 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创造并实现价值的途径历史唯物主义的线索图: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社会历史的主体 价值与价值观 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 价值的创造与实现。

高中政治 重点知识点概括

《生活与哲学》常用原理及方法论 一、辩证唯物论 1、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①原理内容意识具有能动作用原理(即主观能动性) 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计划性、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方法论要充分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树立正确的意识,克服错误的意识。

②原理内容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物质决定意识; 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物质运动是有客观规律的。 方法论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我们做事情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以此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

要求我们发挥主观能动性,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要求我们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反对唯意志主义和因循守旧。

2、规律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 原理内容规律是普遍的,客观的。 方法论要求我们遵循客观规律,而不能违背规律,按照客观规律办事,实事求是。

3、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人在客观规律面前并不是无能为力的。 方法论要求我们遵循客观规律,而不能违背规律,按照客观规律办事,实事求是; 发挥主观能动性,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要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结合起来。

二、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1、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①原理内容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方法论要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积极投身实践,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认识。

②原理内容认识对实践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正确的认识对实践具有促进作用,错误的认识对实践具有阻碍作用,真理、科学理论具有巨大的指导作用。

方法论要重视认识反作用,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做到理论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2、真理的客观性、条件性、具体性原理 原理内容真理是客观的,真理是标志主观与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最基本属性是客观性。

真理是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真理是具体的,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真理和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的,在人们探索真理的过程中,错误是难免的。 方法论要求我们真理面前人人平等;实现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能够正确对待错误。

3、认识过程的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原理(追求真理是一个个过程) 原理内容①认识具有反复性。(认识受各种条件限制。

认识的主体方面:实践水平、立场、观点、方法、知识水平、思维能力、生理素质等条件;认识的客体方面:客观事物是复杂的、变化着的,其本质的暴露和展现也有一个过程。)人类追求真理的过程不是一帆风顺的,这就决定了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②认识具有无限性。(认识的对象是无限变化着的物质世界,作为认识的主体的人类是世代延续的,作为认识基础的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人类的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③认识具有上升性。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的前进或螺旋式的上升。

真理是不断完善和向前发展的。 方法论这要求我们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三、唯物辩证法 1、联系的观点 (1)原理内容联系的普遍性原理:联系具有普遍性,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与周围的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 方法论联系的普遍性要求我们,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反对孤立的观点。

(2)原理内容联系的客观性原理:联系具有客观性,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方法论联系的客观性要求我们,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联系是客观的,并不意味着人对事物的联系无能为力。人们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3)原理内容联系的多样性和条件性原理:联系具有多样性,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事物的联系也是多种多样的;联系具有条件性,一切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有条件的,即使人们改变条件、创造条件的活动也是有条件的。 方法论因此把握联系的多样性对于我们正确认识事物具有重要意义,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4)整体和部分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整体与部分是事物普遍联系的一种形式,具有客观性。 整体和部分相互区别: 整体居于主导地位,。

高二思想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 知识点总结

1、什么是哲学? (1)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2)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2、什么是世界观和方法论?两者的关系如何? (1)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2)方法论 (3)关系:一般说来,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着世界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不存在脱离世界观的方法论,也不存在脱离方法论的世界观。

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3、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是什么? (1)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

(2)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4、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 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

对此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对此问题的不同回答,划分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5、 哲学的两大基本派别是什么?他们的根本分歧是什么? 两大基本派别: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根本分歧:围绕物质和意识谁是本原的问题展开。 6、 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 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本原,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7、 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 唯心主义认为,意识是本原,物质依赖于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 8、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是对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的不同回答。

9、什么是真正的哲学? 是自己时代精神上的精华:(1)是时代精神的总结和升华 ;(2)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10、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 (1)阶级基础: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 (2)自然科学基础: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 (3)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其中最主要的是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 1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 (1) 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过程中产生的伟大理论成果;(2) 理论是对 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3)“ ”重要思想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 思想和 理论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科学体系,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最新成果。

12、世界的本质是什么?世界的本质是物质。 13、为什么说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物质性? (1)自然界是物质的; (2)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发展及其构成要素,具有客观的物质性; (3)人的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它是在劳动中伴随着人和人类社会一起产生的 (4)因此,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14、什么是运动? 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15、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1)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2)世界上不存在脱离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16、运动和静止的关系 (1)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和永恒的;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和暂时的; (2)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3)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则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17、什么是规律? 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18、规律客观性的表现 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19、规律普遍性的表现 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

20、人与规律的关系是什么? (1)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是客观的,普遍的,所以人要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

(2)但是,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

21、意识的本质是什么? (1)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2)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3)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22、意识的作用的表现有哪些? (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①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②意识活动具有主动性和创造性。

(2)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①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②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17、 什么是实践?具有哪三个特点? 含义: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物质性活动。

一、实践是以人为主体、以客观事物为对象的物质性活动;二、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把人们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成现实的存在。 特点:(1)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2)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3)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18、 为什么说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3)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19、什么是真理?什么是谬误? 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谬误是与客观对象不相符合的认识。 20、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什么? 客观性是其最基本的属性。

21、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体现在哪里? (1。

高二政治生活与哲学知识点总结

《生活与哲学—知识结构图》

第一单元考点浏览: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1)哲学是什么 :哲学与世界观和方法论 哲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哲学与时代精神 哲学的作用

(2)哲学基本问题: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成为哲学基本问题的根据

(3)唯物主义及其形态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特点

(4)唯心主义及其形态主观唯心主义 客观唯心主义

(5)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历史条件

(6)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7)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

第一单元线索图:

什么是哲学 哲学的基本问题 哲学的派别 真正的哲学 哲学史上的伟大的变革

第二单元考点浏览: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1)哲学的物质概念:自然界的物质性 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2)哲学的运动概念:运动和物质的关系 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

(3)物质运动的规律:规律的概念 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

(4)物质决定意识:意识的起源 意识的生理基础 意识的内容与形式

(5)意识的能动作用:意识能动性的特点 意识能动性的表现

(6)客观规律与意识的能动作用: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辩证唯物论的线索图:

物质 运动 规律 意识 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

(7)实践:实践的概念 实践的特点

(8)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的动力、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认识的目的

(9)真理:真理的客观性 真理的具体性 真理的条件性 真理和谬误

(10)认识过程:认识的反复性 认识的无限性

认识论的线索图

实践的概念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真理与谬误 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及方法论)

第三单元考点浏览: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1)唯物辩证法: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2)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联系的普遍性 联系的客观性 联系的多样性

(3)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系统优化方法

(4)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发展的概念 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 发展的量变与质变状态

(5)唯物辩证法的矛盾概念: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6)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 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

(7)辩证的否定观:辩证否定 形而上学的否定观

(8)唯物辩证法与创新意识: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 创新的社会作用

唯物辩证法的线索图:

联系观 发展观 矛盾观 否定观

第四单元考点浏览:拥有更美的人生

(1)历史唯物主义: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辨证关系 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2)历史唯物主义的群众观: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树立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

(3)价值观: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

(4)价值观实现途径:对社会、他人的奉献 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创造并实现价值的途径

历史唯物主义的线索图:

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社会历史的主体 价值与价值观 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 价值的创造与实现

高中政治 重点知识点概括

《生活与哲学》常用原理及方法论一、辩证唯物论 1、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①原理内容意识具有能动作用原理(即主观能动性)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计划性、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方法论要充分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树立正确的意识,克服错误的意识。

②原理内容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物质决定意识;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物质运动是有客观规律的。 方法论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我们做事情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以此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

要求我们发挥主观能动性,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要求我们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反对唯意志主义和因循守旧。

2、规律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原理内容规律是普遍的,客观的。方法论要求我们遵循客观规律,而不能违背规律,按照客观规律办事,实事求是。

3、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原理内容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人在客观规律面前并不是无能为力的。方法论要求我们遵循客观规律,而不能违背规律,按照客观规律办事,实事求是;发挥主观能动性,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要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结合起来。

二、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1、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①原理内容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方法论要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积极投身实践,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认识。

②原理内容认识对实践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正确的认识对实践具有促进作用,错误的认识对实践具有阻碍作用,真理、科学理论具有巨大的指导作用。

方法论要重视认识反作用,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做到理论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2、真理的客观性、条件性、具体性原理原理内容真理是客观的,真理是标志主观与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最基本属性是客观性。

真理是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真理是具体的,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真理和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的,在人们探索真理的过程中,错误是难免的。方法论要求我们真理面前人人平等;实现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能够正确对待错误。

3、认识过程的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原理(追求真理是一个个过程)原理内容①认识具有反复性。(认识受各种条件限制。

认识的主体方面:实践水平、立场、观点、方法、知识水平、思维能力、生理素质等条件;认识的客体方面:客观事物是复杂的、变化着的,其本质的暴露和展现也有一个过程。)人类追求真理的过程不是一帆风顺的,这就决定了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②认识具有无限性。(认识的对象是无限变化着的物质世界,作为认识的主体的人类是世代延续的,作为认识基础的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人类的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③认识具有上升性。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的前进或螺旋式的上升。

真理是不断完善和向前发展的。方法论这要求我们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三、唯物辩证法1、联系的观点(1)原理内容联系的普遍性原理:联系具有普遍性,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与周围的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方法论联系的普遍性要求我们,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反对孤立的观点。

(2)原理内容联系的客观性原理:联系具有客观性,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方法论联系的客观性要求我们,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联系是客观的,并不意味着人对事物的联系无能为力。人们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3)原理内容联系的多样性和条件性原理:联系具有多样性,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事物的联系也是多种多样的;联系具有条件性,一切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有条件的,即使人们改变条件、创造条件的活动也是有条件的。方法论因此把握联系的多样性对于我们正确认识事物具有重要意义,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4)整体和部分辩证关系原理原理内容整体与部分是事物普遍联系的一种形式,具有客观性。整体和部分相互区别: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

求高二生活与哲学的总知识点总结

1、哲学与生活的关系是怎样的?

(1)哲学就在我们身边

① 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② 人们创造哲学是为了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需要

③ 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④ 它与我们的生活、与我们置身于其中的自然和社会密切相关,它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影响着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

(2)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① 哲学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是“文化的活的灵魂”

② 哲学的作用: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2、如何理解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1>;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1)世界观的含义: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2)方法论的含义:方法论就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和根本方法。

(3)哲学和世界观的关系

A、区别:① 含义不同。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② 形成过程不同。世界观人人都有;而哲学是一门专门的学问,需要经过系统的学习才能掌握它。

③ 特征不同。世界观是自发形成的,是不系统、不自觉的,缺乏严密的逻辑和理论论证;而哲学则是把自发的、零散的、朴素的世界观加以理论化和系统化,具有严密的逻辑和完整的理论体系。

世界观人人都有,但往往是零散的、朴素的,缺乏理论论证的,故而有正确和错误之分。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哲学是哲学家依据一定的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把不自觉的、不系统的世界观加以理论化、系统化而形成的思想体系

B、联系:① 哲学以世界观为内容。世界观以哲学为最高表现。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世界观一经概括和总结,有了理论的形态,形成一定的思想体系是,就成了哲学。

② 哲学与世界现都把整个世界作为自己认识和研究的对象,都是对整个世界的根本看法和总的观点。

以上就是关于初一的二元一次方程组知识结构图是怎样的全部的内容,包括:初一的二元一次方程组知识结构图是怎样的、高中政治必修4单元知识框架图、九年级上册人教版历史各单元知识结构图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life/3818912.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06
下一篇 2023-05-0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