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公文属于上行文、哪些属于下行文

哪些公文属于上行文、哪些属于下行文,第1张

上行文:报告、请示、议案

平行文:函

下行文:命令、决定、指示、公告、通告、通知、通报、批复、会议纪要

扩展资料

遵守公文行文规则,有利于公文传递方向正确、线路短捷有效,避免公文旅行,阻止部分公文进入不必要的流通过程,抑制无价值公文的产生。行文规则规定了各级机关的行文关系,即各级机关之间公文的授受关系,它是根据机关的组织系统、领导关系和职权范围来确定的。

机关之间的工作关系是由各自的组织系统或专业系统归属、地位、职责、权利范围等因素决定的。它对行文关系有决定性的影响,规定着公文传递的基本方向。机关之间的工作关系有如下几种类型:

第一类,处于同一组织系统的上级机关与下级机关存在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

第二类,处于同一专业系统的上级主管业务部门与下级主管业务部门之间存在指导与被指导关系。

第三类,处于同一组织系统或专业系统的同级机关之间的平行关系。如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之间。

第四类,非同一组织系统、专业系统的机关之间,无论级别高低,均为不相隶属关系。如军事机关与各级地方人民政府之间。

参考资料公文行文规则_百度百科  

公文的分类

1、按照行文关系和行文方向分类

上行文指下级机关向所属上级机关呈送的公文,主要有报告、请示等;

平行文指向同级机关和不相隶属的机关送交的公文,主要有函等;

下行文指上级机关向下级机关发送的公文,主要有命令,决定,通报,通知,批复,意见等;

2、按照紧急程度分类普通公文紧急公文特级,急件;

3、按照有无保密要求及机密等级分类普通文件保密文件密文件、机密文件、秘密文件;

4、按照具体职能分类

法规性公文 :用来颁布法律、法令或对有关问题作出规定的公文。

指挥性公文 :体现决策意图、对有关事项的处理、有关工作的进行起指令或指导作用的公文。。

报请性公文:是下级机关向上级机关汇报、请示工作的公文。

知照性公文:是用已向有关方面告知情况、关照事项的公文。

联系性公文 :是各机关或各部门之间用来联系工作的公文。

实录性公文 :是真实地记录有关工作情况的公文。

公文一般由份号、密级和保密期限、紧急程度、发文机关标志、发文字号、签发人、标题、主送机关、正文、附件说明、发文机关署名、成文日期、印章、附注、附件、抄送机关、印发机关和印发日期、页码等组成。

(一)份号:公文印制份数的顺序号。涉密公文应当标注份号。

(二)密级和保密期限:公文的秘密等级和保密的期限。涉密公文应当根据涉密程度分别标注“绝密”“机密”“秘密”和保密期限。

(三)紧急程度:公文送达和办理的时限要求。根据紧急程度,紧急公文应当分别标注“特急”“加急”,电报应当分别标注“特提”“特急”“加急”“平急”。

(四)发文机关标志:由发文机关全称或者规范化简称加“文件”二字组成,也可以使用发文机关全称或者规范化简称。联合行文时,发文机关标志可以并用联合发文机关名称,也可以单独用主办机关名称。

(五)发文字号:由发文机关代字、年份、发文顺序号组成。联合行文时,使用主办机关的发文字号。

(六)签发人:上行文应当标注签发人姓名。

(七)标题:由发文机关名称、事由和文种组成。

(八)主送机关:公文的主要受理机关,应当使用机关全称、规范化简称或者同类型机关统称。

(九)正文:公文的主体,用来表述公文的内容。

(十)附件说明:公文附件的顺序号和名称。

(十一)发文机关署名:署发文机关全称或者规范化简称。

(十二)成文日期:署会议通过或者发文机关负责人签发的日期。联合行文时,署最后签发机关负责人签发的日期。

(十三)印章:公文中有发文机关署名的,应当加盖发文机关印章,并与署名机关相符。有特定发文机关标志的普发性公文和电报可以不加盖印章。

(十四)附注:公文印发传达范围等需要说明的事项。

(十五)附件:公文正文的说明、补充或者参考资料。

(十六)抄送机关:除主送机关外需要执行或者知晓公文内容的其他机关,应当使用机关全称、规范化简称或者同类型机关统称。

(十七)印发机关和印发日期:公文的送印机关和送印日期。

(十八)页码:公文页数顺序号。

可分为上行文、平行文、下行文。

一、上行文:指下级机关向所属上级机关的发文,如请示、报告。具体可分为:

1、逐级行文

即下级机关仅向具有隶属关系的上一级机关行文,是上行文最常用的方式。除特殊情况外,下级机关一般仅向其直接上级机关行文,以保持正常的领导与被领导关系。

2、多级行文

即下级机关在必要时,向具有隶属关系的上一级机关和更高一级的上级机关行文。这种行文方式只在个别特殊情况下,如遇有重大问题时才可使用。

3、越级行文

即下级机关在非常必要时,越过有隶属关系的上一级机关,仅向更高级的上级机关行文,越级行文的同时,应将公文同时报给被越过的上级机关。这种方式只能在特殊情况下采用。

二、平行文:指平行机关或不相隶属的机关之间的发文,主要是函,也包括一些通知,通报,纪要。非同一系统的任何机关相互行文都使用平行文。

三、下行文:指上级机关对所属下级机关的发文,如命令、指令、意见,决定、决议、布告、公告、通告、通知、通报、批复等。

比如,党中央给各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国务院给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所发的文件就是下行文。下行文一般常用指示、决定、通知、批复等。下行文是一种重要的应用文体,也是应用写作学科研究的重要文体之一。

扩展资料

我国公文的特点如下:

1、内容和程序的合法性:公文的具体内容和制定程序必须, 符合法律和有关规章的规定,否则无效。

2、形式和格式上的规范性。

3、公文语体的简明性,观点严谨、鲜明,文字朴实、庄重。

4、对机关工作的依赖性。机关工作是公文形成的基础,公文是机关工作的专用工具。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上行文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平行文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下行文

按照《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规定,党政机关公文主要文种有15种,即决议、决定、命令(令)、公报、公告、通告、意见、通知、通报、报告、请示、批复、议案、函、纪要。

通用格式

公文的格式,分版头、主体、版记三部分,共由份号、密级和保密期限、紧急程度、发文机关标志、发文字号、签发人、标题、主送机关、正文、附件说明、发文机关署名、成文日期、印章、附注、附件、抄送机关、印发机关和印发日期、页码等18项要素组成。

特定格式

公文的特定格式是相对于公文的通用格式而言的,是公文通用格式的补充。如信函格式、命令(令)格式以及纪要格式。

扩展资料:

不同公文类型适用范围:

决议,适用于会议讨论通过的重大决策事项。

决定,适用于对重要事项作出决策和部署、奖惩有关单位和人员、变更或者撤销下级机关不适当的决定事项。

命令,适用于公布行政法规和规章、宣布施行重大强制性措施、批准授予和晋升衔级、嘉奖有关单位和人员。

公报,适用于公布重要决定或者重大事项。

公告,适用于向国内外宣布重要事项或者法定事项。

通告,适用于在一定范围内公布应当遵守或者周知的事项。

意见,适用于对重要问题提出见解和处理办法。

通知,适用于发布、传达要求下级机关执行和有关单位周知或者执行的事项,批转、转发公文。

通报,适用于表彰先进、批评错误、传达重要精神和告知重要情况。

报告,适用于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回复上级机关的询问。

请示,适用于向上级机关请求指示、批准。

批复,适用于答复下级机关请示事项。

议案,适用于各级人民政府按照法律程序向同级人民代表大会或者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提请审议事项。

函,适用于不相隶属机关之间商洽工作、询问和答复问题、请求批准和答复审批事项。

纪要,适用于记载会议主要情况和议定事项。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机关公文

以上就是关于哪些公文属于上行文、哪些属于下行文全部的内容,包括:哪些公文属于上行文、哪些属于下行文、请问公文类型中上行文有哪几种阿、如何区别公文的种类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life/3817234.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06
下一篇 2023-05-0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