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依赖心理是人生第二断乳期的普遍心理

为什么依赖心理是人生第二断乳期的普遍心理,第1张

其实,依赖心理在中学生当中是比较普遍的现象之一。曾有报道说,一个孩子面对没有剥壳的鸡蛋竟不知如何下口,因为平时都是父母剥好壳送到嘴边的。这样的说法也许有点夸张,但也从某些方面反应了当代社会中一些人尤其是未成年人依赖性比较强这个事实。

对于你们来讲,跨入青春之门,就意味着进入了心理断乳期。在这一时期,随着身心的发展,你一方面比以前拥有了更多的自由度,另一方面却担负起比以前更多的责任。然而,由于从小受到父母的过度溺爱和娇纵惯养,使得自己不懂生活的艰难。所以面对这些责任,你感到胆怯,因为你已经养成了做事靠父母的依赖心理,缺乏独立生活和处理问题的能力。或者你由于自卑,在日常交往中,不自觉地就总把自己放在配角位置,心甘情愿地受他人的支配,这也是严重的依赖心理。总之,这些特征概括来讲就是在心理成长上不够自立、自信、自主。

李丽芳是重庆某中学的一名学生,中考过后,她对自己的估分感觉还不错,估计上市里她心目中的那所重点高中是没有问题的。然而在兴奋之后,她又泛起了淡淡的焦虑。她家离市区比较远,如果到那里上学的话,肯定就要住校了。那么她发愁的问题就是,要离开家人,离开妈妈了,自己的生活该怎么办呢?因为从小到大,她除了在学校认真学习,学业成绩很好外,什么都不会做。不会洗衣服,不会照顾自己,从来都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甚至连要穿什么衣服她也经常向正在厨房忙碌的妈妈喊:“妈妈,我今天穿哪件衣服?”“妈妈,穿哪条裤子?”“穿哪双鞋?”。马上就要单飞了,李丽芳隐隐感到对即将开始的新生活的担忧和恐惧。

像李丽芳的这种情况,青少年朋友们的生活中肯定也不少遇到。这一方面是由于教育体制的原因。许多莘莘学子,在寒窗苦读十来年中,都沉浸在学习分数的拼杀上,往往忽略了自立自理能力的培养。所以,面对人生的第二次断乳期,李丽芳出现的恐惧依赖心理似乎也是在情理之中。心理专家分析,中学生的依赖心理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凡事没有主见,总觉得自己能力不足,难以独立,处事优柔寡断,遇事总希望父母或师长为自己作个决定,想个办法;

2总喜欢和那些独立性强的同学交朋友。因为自己希望能在他们那里找到依靠,找到寄托。在学习上,喜欢让老师给予细心指导,时时给自己提出些要求;否则,自己就会茫然不知所措。而在家里,一切都听从父母的安排,甚至连自己的穿戴也没有自己的主张和看法。

专家分析,对于你们的这种依赖心理,如果不能得到及时纠正,发展下去就有可能形成依赖型人格障碍。因为依赖心理是一种消极的心理状态,它会对中学生个人独立人格的完善,自主性、积极性和创造力的发展造成不利影响。人总是要独立生活的,依赖性过强的人在需要独立时,可能对正常的生活、工作都感到很吃力,内心缺乏安全感,时常感到恐惧、焦虑、担心,很容易产生焦虑和抑郁等情绪反应,这些都会影响到身心健康。而且,通过生活中的例子我们也发现,依赖性较强的你在长大后一旦失去了可以依赖的人,往往就会不知所措。所以,当你开始跨入青春之门的时候,一定要具备一种独立意识,正所谓“自己的事情自己干”。

c少年期

进入青春期前后的青少年,显著的特点是“变”。孩子开始发育了,生理上在变,心理上也有变。家长会发现,不知从什么时候起,

孩子不听话了,你要东,他偏要西。这种现象,心理学上称之为“逆反心理”。这个时期,心理学上称之为“心理断乳期”,也就是少年期。

中原焦点团队  讲(13)李明然  坚持分享第856天(20211129)  约练总第323(咨64)次

孩子们到了青春期,会出现各种各样的状况,最典型的表现就是不听家长的话,爱顶嘴,这是为什么呢?

心理医生认为,10岁之前是孩子对父母的崇拜期,12~16岁是孩子的“心理断乳期”,孩子到了这个年龄段,随着所学知识的增加、阅历的增长,他们的内心世界开始变得丰富起来,极易对父母产生“逆反心理”。他们认为自己已经长大了,对社会、对人生有着与父母不同的看法,不要父母处处管自己,于是经常与父母顶嘴,事事抬杠。据统计,爱顶嘴的孩子约占70%,这是一种正常现象。那么,什么是“心理断乳期”呢?

人的一生有两个重要时期,一个是生理断乳期,在1岁左右;第二个就是“心理断乳期”。

从大约12岁开始,孩子们开始逐渐脱离对父母的依赖,直到18岁完成。这个过程,就是少年逐渐摆脱父母、走向成人的过程,这一过程,被心理学家称为“心理断乳期”。此时少年渴望获得独立、渴望父母重新审视自己,把自己当成成人看待,但同时,他们自身又有很大的依从性,无论是精神上,还是经济上,他们都不能摆脱对父母的依赖,尤其是当他们遇到一些青春期的生理和心理问题的时候,更需要获得父母的帮助。

那作为父母该怎么办呢?父母怎么做才能帮助孩子顺利度过“心理断乳期”呢?

对于这一时期的孩子,父母要给予特别的关注。心理学家也有如下建议:

1告诉你的孩子:“我知道你这么做是有一定原因的。”

在这个时期,不同的孩子依据转变程度的不同会出现不同的状态,他们非常渴望家长的理解。而一些父母,只要认为孩子做错了事,也不分场合、方式地批评孩子,这是家长的通病。实际上,这个阶段的孩子是叛逆的,也是脆弱的, 有时候,你不经意的一句话就可能伤害他们的自尊心,引起孩子内心的愤恨、埋怨。

所以面对孩子的所谓“犯错”,家长不能马上排斥,更不能一棍子打死,而要帮着分析事件过程背后隐藏的种种秘密,甚至要帮他分析做事的动机。如果我们能抱着理解的态度对孩子说:“我知道你这么做是有一定原因的。”那么,已经和孩子处于心理统一战线的你就能让孩子心甘情愿地接受你的批评。

2.告诉孩子:“别怕,有爸妈在。”

家长要多关注孩子的自尊心,尽可能地支持他们,尤其在他们遇到困难的时候,帮助他们分析原因,制定出可行的、能够被孩子接受的解决方案。一句“别怕,有爸妈在,支持你”,会让你的孩子真正感受到自己并不孤单。

3.鼓励孩子多吐露心声

作为家长,平时要多注意和孩子沟通,让孩子发表自己的观点,这可使孩子感觉到无论做什么,只有“有理”才能站稳脚跟,这对发展孩子个性极为有利。

总之,我们一不要害怕,二要教育引导,三要注意方式。与孩子建立一种亲密的平等的朋友关系,帮助其顺利度过“心理断乳期”。

危险期是指在个体心理发展的两个转折阶段之间,心理发展在短期内出现剧烈的变化,这个时期叫危险期或转折期。

 3岁、7岁、13岁是儿童阶段三重要的危险期。

“心理断乳”是指在12岁到20岁左右青少年,独立活动的愿望变得越来越强烈,但由于缺乏生活经验不能正确理解自尊,只是强烈要求别人把他们看作成人的现象。为了维护自身的自尊心,就会产生反抗的心理,萌发对立的情绪。平日讲的“叛逆心”是心理断乳的一种表现。在17岁左右心理断乳进入高峰期。

心理导读:刚刚念初中的孩子,显着的特点是:变。如果这时家长还把他们当小孩来看待,他就会厌烦,就会觉得伤害了其自尊心,就会产生反抗的心理,就会萌发对立的情绪。如果父母在同伴和异性面前管教他们,那么,他们的逆反心理会更强烈。---蓝心心理网这个时期,心理学上称之为心理断乳期。从小学进入中学对孩子是一个飞跃。他们认为自己已不是小孩而是大人了,独立活动的愿望变得越来越强烈,他们一方面想摆脱父母,自作主张;另一方面又必须依赖家庭。这个时期的孩子,由于缺乏生活经验,不完全恰当地理解自尊,强烈要求别人把他们看作是成人。如果这时家长还把他们当小孩来看待,无微不至的关怀,口罗口罗唆唆地叮咛,他就会厌烦,就会觉得伤害了其自尊心,就会产生反抗的心理,就会萌发对立的情绪。如果父母在同伴和异性面前管教他们,那么,他们的逆反心理会更强烈。难怪此时,许多家长常抱怨孩子越来越不听话了,整天不想回家,不愿与家长说心里话,交换想法,做事比较任性。而许多孩子却说,父母一天到晚唠唠叨叨,烦死人了!规定这不许,那不准,真讨厌!显然,家长和子女在对着干。此时,如果父母不了解子女的这种心理、生理变化,一味简单、生硬地管教,就会迫使子女产生反抗情绪和行为。家长应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一、了解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有三种。一是好奇心,例如,一些不健康的文艺作品,越是受批评,人们越是想看,想方设法要弄到手,一睹为快。这些都是由于好奇心的缘故。二是对立情绪,任凭你苦口婆心,千言万语,他却无动于衷,认为你是虚情假意,吹毛求疵。三是心理上的需要,孩子对于越是得不到的东西,越想得到;越是不能接触的东西,越想接触;越是不让知道的事情,越想知道。这是人们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由于孩子理智程度较差,这种欲求也更强烈。为此,家长应看到逆反心理的积极一面,如因逆反心理出现的好奇心,是一种渴求认知事物的欲望,是求知的动力。逆反心理往往具有求异和思辨的特点,是孩子智慧的火花,创造的源泉,家长应留心注意,因势利导,促其成材。三、善于理解孩子。(1)家长要看到孩子的成长,尊重孩子的自尊心,与他们建立一种亲密的平等的朋友关系,并允许孩子也能参与家庭的管理。(2)家长要相信孩子有独立处理事情的能力,尽可能支持他们,在其遇到困难、失败时,应鼓励安慰,成功了要立即表扬。(3)家长要有勇气向孩子请教,有勇气承认自己的过失。

第一 :夫妻相爱、母慈儿孝,营造温馨和谐的家庭气氛

亲子教育的本质是夫妻家庭关系和睦,试想一个夫妻关系剑拔弩张的家庭,能教育出一个身心健康的孩子吗?有的人可能说,孩子还小,懂个啥。

殊不知,孩子虽然小,但身体和心理都是很敏感和脆弱的,因为孩子学习方式就是模仿,大人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他们都能感受得到,孩子的感觉器官是超乎大人的。

所以。要想孩子健康发展,首要一条就是爸爸爱妈妈,妈妈爱爸爸,孝敬老人,一家人和和睦睦相处。

第二:父母和孩子之间要有界限感。

这里的界限感就是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时候,要分清楚是谁的事情,是自己的事情了自己做主,如果是孩子的事情,就要让孩子自己决定事情该怎么办。

譬如学习这件事,大部分父母在孩子开始上学的时候,很少或者行动中没有让孩子感觉到,学习是孩子自己的事情,而不是父母的事情。

学习大多变成了家长的事情,督促孩子起床,监督孩子做作业,为孩子抄题,替孩子背书包等,学习什么专业,考什么学校,甚至找什么样的老婆,都是家长说了算。

正确的做法是:在孩子能听懂话的时候就要培养孩子的主动性,主动为自己的事情负责,凡事让孩子自己做主,把生活学习的选择权都交给孩子。

小到吃喝拉撒穿衣,学习做作业,大到升学就业,都要让孩子自己去做决定,大人只做到为孩子做好底线的把握就行了。

生活选择的底线是自身的生命安全。学习和工作的底线就是孩子自己要喜欢。

第三:让孩子参与到家庭事务中来,多做家务,分担自己在家庭的责任。

为了孩子的学习,家长把孩子都宠成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懒人,这样做的结果是把孩子培养成了不懂感恩的单纯学习型的人。须知学习和生活是息息相通的,孩子学习的通道是感觉器官,只有打开了孩子学习的通道,让孩子多看、多动手、多思考,知道了自己在家庭中应该承担的责任,未来,他的人格才能健康发展。

以上就是关于为什么依赖心理是人生第二断乳期的普遍心理全部的内容,包括:为什么依赖心理是人生第二断乳期的普遍心理、第二次断乳是指清少年心理上的什么、陪孩子顺利度过“心理断乳期”(书摘)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life/3817005.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06
下一篇 2023-05-0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