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朝历史几年

周朝历史几年,第1张

周朝分为西周东周。西周从公元前11世纪到公元前771年;东周自公元前772年到公元前256年。周朝共传30代37王,延续约800年时间。在灭商之前,周部落生活于渭河流域,其始祖姬弃就是被称为农神的“后稷”。周部落兴盛于周文王姬昌作首领的时候,他的统治使周部落势力强盛,死后他的儿子武王姬发才有条件伐纣灭商而建立周朝。武王死后,其子成王年幼即位,由叔叔周公旦摄政,采取了许多措施来巩固政权,并进行了东征。此后周朝向外扩张长年不断,并对周边的一些国家分封了诸侯国,疆域覆盖了长江、黄河流域和今天的东北、华北的大部,西部曾到昆仑丘。周厉王时,周朝的统治开始衰落。宣王即位后,采取了明智的政策改善统治,在对外征讨和开拓疆域上接连取得胜利,出现了“宣王中兴”。前781年,周幽王即位,宠幸妃子褒姒,用人不当,加上各种天灾人祸,民怨沸腾,周幽王被杀,西周灭亡。第二年,周平王即位,将都城东迁至洛邑(今河南洛阳),东周开始。东周之后的周王室大权旁落,诸侯纷争加剧,进入了列国征战的春秋战国时期。在中国古代的历史上,西周的统治很有特点。分封制、宗法制、土地制度上的井田制都有明显的发展和加强,对以后的封建社会有很大影响。周朝享国约800年,为中国历史上最长的朝代,从公元前11世纪中期到公元前256年,共传30代37王。可分为西周和东周两个时期,东周又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西周建都镐京(今陕西西安附近),到公元前771年结束。第二年,周平王迁都洛邑(今河南洛阳),开始了东周的历史。周朝各诸侯国的统治范围包括今黄河、长江流域和东北、华北的大部

共传30代37王。

简介

周朝(前1123年—前256年)是中国历史上继商朝之后的朝代。周亦为“华夏”一词的创造者与最初指代。周朝共传30代37王,共计867年,周朝于公元前1123年建立,也就是武王伐纣的那一年。

周朝分为“西周”(前1123年-前771年)与“东周”(前770年-前256年)两个时期。西周由周武王姬发创建,定都镐京(宗周),成王五年营建东都成周洛邑;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元年),平王东迁,定都洛邑(成周),此后周朝的这段时期称为东周。周朝是采用相当于现在邦联制形式的分封制,各国组成松散的国家联合,各国独立性极高,周王为名义上的各国共主。

其中东周时期又称“春秋战国”,分为“春秋”及“战国”两部分。周朝是中国第三个也是最后一个世袭奴隶制王朝。常将西周和东周合称为两周。

在灭商之前,周人源自华夏民族,因为遭到戎、狄等游牧部落的侵扰,周人的首领古公亶父率领周人迁移到岐山(今陕西岐山县东北)下的平原定居下来。生活于渭河流域(陕西关中地区),其始祖姬弃就是被称为农神的“后稷”,《说文》云“黄帝居姬水,以姬为氏,周人嗣其姓”。

国号

周人是活动在今中国西部陕西省、甘肃省一带的古老部落,不窋为夏朝孔甲时期周部族首领,因为夏后氏衰落,不窋丢掉官职,带领周人奔戎狄之间(甘肃庆阳一代)。周祖陵就位于甘肃庆阳。不窋死后,其孙公刘即位,公刘虽然在戎狄之间,却重新干起了后稷的事业,耕种土地,周道之兴自此始,所以诗人们创歌谱曲来怀念他。公刘死后,他的儿子庆节继位,定都在豳地(今陕西旬邑县)。周人早先并无“周”的概念,氏族以定居的豳为国,国即是城。自公刘起,又经十一世传位,到古公亶父为部族首领时,周人受薰育戎侵袭逼迫,不得不离乡远徙。他们历尽艰辛,越过漆、沮和梁山,迁至渭河流域岐山以南之周原,就此产生“周”的概念。

周朝(前1046年-前256年)共计约791年历史。

周朝分为“西周”(前1046-前771年)与“东周”(前770年-前256年)两个时期。

西周由周武王姬发创建,定都镐京(宗周)(今陕西西安西南);周成王五年,营建都城洛邑(成周)(今河南洛阳);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元年),平王东迁,定都雒邑(成周)(今河南洛阳),此后周朝的这段时期称为东周。

史书又将西周和东周合称为两周。

周赧王听信楚孝烈王,以天子名义召集六国出兵伐秦,因六国不配合而告失败。

公元前256年,都城洛邑沦陷,周赧王被杀,东周灭亡。

扩展资料

在灭商之前,周部落源自华夏(汉)民族,因为遭到戎、狄等西北地区游牧部落的侵扰,周部落的首领古公亶父率领周人迁移到岐山下的平原定居下来。

生活于渭河流域,其始祖姬弃就是被称为农神的“后稷” 。

文字上仍采用古汉字,在民间记事仍以龟骨和牛骨刻字记事为主,王室则以新兴的锦帛等记事为主。

周朝行分封制(封邦建国),周王为“天下共主”。

按照周制,大国诸侯有时还可以兼任王室的官吏,如周初卫康叔为周司寇,西周末期郑桓公为周司徒,都是其例。

诸侯在其封国内设置的官制,大略与王室相等,还有军队各自成为一方之主。

 [87]

周天子对诸侯拥有较大的权威,诸侯还能听命纳贡。

《左传》昭公十三年说:“昔天子班贡,轻重以列,列尊贡重,周之制也。”除贡纳外,还需朝觐述职,出兵从征。

周天子有权干涉诸侯内政,有时还向诸侯国派遣监国的使臣,与诸侯并称为“诸侯、诸监”。

西周时期,周天子尚能号令诸侯,进入东周,周王室权威下降,诸侯多不履行对王室的义务。

王室本身还要依附当时之大国晋、郑与卫,更不用提号令诸侯之事。

周郑交质与“射桓王肩”,更让周天子之仅存之威严也亦丧失。

然列国之诸侯在名义上仍为周王之臣属,除楚国之外,多无谮越称王之举。

齐桓公提出尊王攘夷,更多是为自己本国利益服务,然亦使周王威略有上升。

五霸之君主多亦在此口号下行事,即表面尊王,实则行扩张兼并之实。

进入战国之后,国家兼并多已完成,周王朝之诸侯国,仅剩20多个,其中最大者七,号为战国七雄。

战国之世,除魏惠王、齐威王曾有朝周之举,然亦是作秀,其他诸侯国之国君已再无朝周之举。

周朝是中国历史上青铜器鼎盛时代,青铜器时代包括夏、商、周三朝,延续时间约一千六百余年。

这个时期的青铜器主要分为礼乐器、兵器及杂器。

乐器也主要用在宗庙祭祀活动中。

礼器是古代的礼仪中使用的,或陈于庙堂,或用于宴饮、盥洗,还有一些是专门做殉葬的明器。

青铜礼器带有一定的神圣性,是不能在一般生活场合使用的。

所有青铜器中,礼器数量最多,制作也最精美。

礼乐器可以代表中国青铜器制作工艺的最高水平。

礼器种类包括烹炊器、食器、酒器、水器和神像类。

周朝青铜器装饰最为精美,文饰种类也较多。

周朝 (公元前1066 至公元前256) 享国约800年,为中国历史上最长的朝代,从公元前11世纪中期到公元前256年,共传30代37王。可分为西周和东周两个时期,东周又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西周建都镐京(今陕西西安附近),到公元前771年结束。第二年,周平王迁都洛邑(今河南洛阳),开始了东周的历史。周朝各诸侯国的统治范围包括今黄河、长江流域和东北、华北的大部。

周朝(前1046年—前256年)是中国历史上继商朝之后的第三个奴隶制国家。周王朝一共传国君32代37王,享国共计790年。

周朝分为西周(前1046年-前771年)和东周(前770年-前256年)两个时期。周朝由周武王姬发创建,定都镐京(今陕西省西安市)。周成王时营建(或曰迁都、相宅)成周(今河南洛阳),并在此举行祭祀、赏赐臣子的一系列活动。其后周穆王又筑宫南郑,其后周懿王又迁都犬丘(今陕西省西安市)。公元前771年镐京陷落,西周灭亡;公元前770年(周平王元年),周平王东迁,定都成周(今河南洛阳),此后周朝的这段时期称为东周。史书又将西周和东周合称为两周。

其中东周以“三家分晋”为节点,又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

在灭商之前,周部落因为遭到戎、狄等西北地区游牧部落的侵扰,周部落的首领古公亶父率领周人迁移到岐山下的平原定居下来。生活于渭河流域,被大商王朝册封为西伯(意即西部诸侯之长),是商朝的主要方伯之一,以姬为氏,周人嗣其姓”,周朝实行分封制(封邦建国),周王则为“天下共主”。周王朝继承了夏商两代,是古代奴隶制度社会的鼎盛王朝。

周朝享国约800年,为中国历史上最长的朝代,从公元前11世纪中期到公元前256年,共传30代37王。可分为西周和东周两个时期,东周又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西周建都镐京(今陕西西安附近),到公元前771年结束。第二年,周平王迁都洛邑(今河南洛阳),开始了东周的历史。周朝各诸侯国的统治范围包括今黄河、长江流域和东北、华北的大部。

以上就是关于周朝历史几年全部的内容,包括:周朝历史几年、周朝历史上一共有多少位天子、周朝有多少年历史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life/3816537.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06
下一篇 2023-05-0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