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朝(公元前16世纪至公元前11世纪)都城在毫,今河南商丘北。公元前14世纪,商王盘庚迁都到殷,今河南安阳。西周(公元前11世纪至公元前771年)都城在镐京,今陕西西安西。东周(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221年)都城在洛邑,今河南洛阳。东周分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秦朝(公元前221年至公元前206年)都城在咸阳,今陕西咸阳东北。西汉(公元前206年至公元23年)都城在长安,今陕西西安西北。东汉(公元25年至220年)都城在洛阳,今河南洛阳东。三国(公元220年至280年)魏的都城在洛阳,今河南洛阳东;蜀的都城在成都,今四川成都;吴的都城在建业,今江苏南京。西晋(公元265年至316年)都城在洛阳,今河南洛阳东。东晋(公元317年至420年)都城在建康,今江苏南京。南北朝(公元420年至589年)南朝经历的宋、齐、梁、陈四个朝代的都城都在建康,今江苏南京;北朝的北魏建都平城,今山西大同东北。公元493年,迁都洛阳,今河南洛阳东;东魏的都城在邺,今河北临漳西南;西魏的都城在长安,今陕西西安西北;北齐的都城在邺,今河北临漳西南;北周的都城在长安,今陕西西安西北。隋朝(公元581年至618年)都城在大兴,今陕西西安。唐朝(公元618年至907年)都城在长安,今陕西西安。五代(公元907年至960年)梁、汉、周的都城在今河南开封;唐的都城在今河南洛阳。北宋(公元960年至1127年)都城在东京,今河南开封。南宋(公元1127年至1279年)都城在临安,今浙江杭州。元朝(公元1271年至1368年)都城在大都,今北京。明朝(公元1368年至1644年)都城在应天,今江苏南京。清朝(公元1644年至1911年)初期都城在盛京,今辽宁沈阳。公元1644年清军入关后,顺治帝迁都京师,今北京。中华民国(公元1912年至1949年)南京,重庆。最后说开国皇帝及谥号夏 大禹 文命商 汤 天乙周 武王 姬发秦 始皇帝 赢政汗 高祖高皇帝 刘邦魏 世祖文皇帝 曹丕蜀 昭烈皇帝 刘备吴 太祖大皇帝 孙权晋 世祖武皇帝 司马炎南北朝南
晋朝经历了三个都城:洛阳、长安、建康。
266年司马炎篡魏,建国号为晋,定都洛阳,史称西晋。
后经历八王之乱,晋愍帝迁都长安。
316年西晋被北方蛮族灭亡,北方陷于混乱,史称五胡乱华。317年,晋室南渡,司马睿在建邺建立东晋。
晋朝(266年-420年),中国历史上的朝代,上承三国下启南北朝,分为西晋与东晋两个时期,其中西晋为中国历史上大一统王朝之一,东晋则属于六朝之一,两晋共传十五帝,共一百五十五年。
西晋承袭曹魏领土,统一后又占有孙吴疆域。东晋随其疆域的变化而有增减,北界主要在秦岭淮河一线。
两晋的政治体制为世族政治,是隋唐的三省六部制的基础。而晋朝时期的农业、商业、手工业等相比较三国时期有了进一步发展。
晋朝虽为汉末以来中国文化中衰时期,但在哲学、文学、艺术、史学、科技等方面也有新的发展。两晋的文化走向多元发展,是一个文化开创、冲突又融合的时代,由于儒教独尊的地位被打破,哲学、文学、艺术、史学及科技纷纷出现革新,有些成为独立的学问。
当代思想有由本土发展的玄学、道教及由印度东传的佛教,士大夫纷纷盛行清谈。由于边疆民族带来草原文化,东晋则拥有中原文化及江南文化,双方逐渐展开文化交流或民族融合。
扩展资料:
迁都原因:
1、八王之乱
301年,赵王司马伦自立为帝,改元建始,惠帝退位为太上皇。三月,齐王司马冏、河间王司马颙、成都王司马颖三王联合常山王司马乂(后封长沙王)伐赵王伦。
五月去除赵王伦及其党羽,惠帝复位,齐王冏专政。302年成都王颖及河间王颙派军讨伐齐王冏,长沙王乂联合宫廷将领于京城洛阳响应。齐王冏及其党羽被除,长沙王乂掌政,被外戚羊玄之遥控。
303年成都王颖联合河间王颙率军攻击洛阳,讨伐羊玄之等人,但被长沙王乂屡屡击败。304年初洛阳城缺粮,宫廷将领逼东海王奏免长沙王乂,开城投降。
长沙王乂被河间王颙将领张方杀害,成都王颖迫惠帝立其为皇太弟,河间王颙为太宰,东海王越为尚书令。成都王颖胜利后,班师返邺,政治中心北移 。
而后宫廷将领陈轸集结各方兵力,挟惠帝讨伐成都王颖。最后失败,晋惠帝被俘,东海王越逃至其封国东海(今山东郯城北),河间王颙将领张方占领洛阳。
但不久东海王越的亲弟并州刺史东瀛公司马腾及幽州刺史王浚联合异族鲜卑、乌桓等势力击败成都王颖。张方挟晋惠帝逃至洛阳,拥有关中及洛阳的河间王颙与东海王和解,最后成都王颖被废,河间王颙改立司马炽为皇太弟。
305年东海王越在山东再次起兵,西向进攻关中。306年东海王越攻入长安。河间王颙和成都王颖败走,司马模占领长安。东海王越迎惠帝还洛阳,随后成都王被害,晋惠帝病死,豫章王司马炽继位,是为晋怀帝,由东海王司马越摄政,八王之乱至此结束。
2、五胡乱华
魏晋时期,汉族统治者为了加强对各少数民族的控制和补充内地劳动人手的不足,经常招引和强制他们入居内地
各少数族人民内迁后,在汉族的长期影响下,逐步地由游牧生活向定居的农业生活过渡。魏晋时,西、北各少数族人民向内地迁徙的活动,更加频繁,而且种族很多,主要有匈奴、羯、氐、羌以及鲜卑五族,史称为“五胡”。
当时,在内地不少地方,少数民族人数相当多,如西晋时,关中户口百万,其中少数民族占了一半左右。
到了西晋末年的少数民族势力可以分为三股:
匈奴是灭亡西晋的策动者,有统治中原的野心。
羌、羯、氐属于第二股。羯族原是匈奴控制的西域民族,随匈奴人来到中原后由于生活贫困,很多羯人沦为汉族地主的隶农。羌人三度叛乱,叛乱后的羌人又屠杀汉人,接着是官军的大肆镇压。而氐人多是“八王之乱”中与汉人一起逃亡的流民。
第三股是鲜卑人,他们由于种种原因多在西晋末年对战争持观望态度。尤其耐人寻味的是后来称雄北方的慕容氏、拓跋氏都是支持西晋政府的,其首领相继被封为大都督和代公,是西晋的盟友。
参考资料:
参考资料:
一、西周
1、岐周,今陕西宝鸡
2、丰京,今陕西西安
3、镐京,今陕西西安
4、成周,今河南洛阳
5、犬丘,今陕西咸阳
二、东周
洛邑,今河南洛阳
三、秦
咸阳,今陕西咸阳东北
四、西汉
1、洛阳,今河南洛阳
2、栎阳,今陕西西安
3、长安,今陕西西安
五、东汉
1、洛阳,今河南洛阳
2、许昌,今河南许昌
六、魏
洛阳,今河南洛阳
七、蜀
成都,今四川成都
八、吴
建业,今江苏南京
九、西晋
洛阳,今河南洛阳
十、东晋
建康,今江苏南京
扩展资料:
古代都城的选择:
中国历史上统一王朝或者在全局范围看呈鼎立之势的大的政权的首都。又称都、都城、国都、京城。京都既是某一王朝的政治中心,也往往是其经济和文化中心,因此,它的设置应该比较稳定。
但随着国家政治、经济的发展以及向外拓张形势的需要,京都常常从旧都迁往更为合适的新地。
在中国历史上,不仅许多政权在自身发展中经历了京都位置的逐步转移,而且从整体看,历代京都还呈现出先以东西向迁移为主,后以南北向交替的位置变换。京都的迁移还必须考虑各种地理因素:
①京都应建立在经济发达、富饶的地区,以维持统治集团的物质需要;
②京都应选择全国居中的地理位置,或有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以利政令四达,制内御外;
③京都应选择凭险可守的自然条件,以使其不为外力摧毁,国家长治久安。
历史上任何政权都城位置的选择都不可能完全符合上述三方面条件,而只能根据当时的主要矛盾,选择相对有利的地点,所以都城的选定往往反映该时期总的形势。反之,都城一旦确定,也对整个国家政治、军事、经济的发展产生一定影响。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都城
三国
曹魏:洛阳
蜀汉:成都
东吴:南京(建业)
两晋
东晋:南京(建康)
西晋:洛阳
南北朝
南朝:宋,齐,梁,陈 均在南京
北朝:北魏时洛阳,
东魏和北齐是邺城,
西魏和北周是长安
西晋(公元265年至316年)都城在洛阳,今河南洛阳东。
东晋(公元317年至420年)都城在建康,今江苏南京。
隋朝(公元581年至618年)都城在大兴,今陕西西安。
北宋(公元960年至1127年)都城在东京,今河南开封。
南宋(公元1127年至1279年)都城在临安,今浙江杭州。
夏朝 (公元前21世纪到公元前16世纪) 都城在阳城,今河南登封东。
商朝(公元前16世纪至公元前11世纪) 都城在亳,今河南商丘北。公元前14世纪,商王盘庚迁都
到殷,今河南安阳。
西周(公元前11世纪到公元前771年)都城在镐京,今陕西西安西。
东周(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221年)都城在洛邑,今河南洛阳。东周分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
秦朝(公元前221年至公元前206年)都城在咸阳,今陕西咸阳东北。
西汉(公元前206年至公元23年)都城在长安,今陕西西安西北。
东汉(公元25年至220年)都城在洛阳,今河南洛阳东。
三国(公元220年至280年)魏的都城在洛阳,今河南洛阳东;
蜀的都城在成都,今四川成都;
吴的都城在建业,今江苏南京。
西晋(公元265年至316年)都城在洛阳,今河南洛阳东。
东晋(公元317年至420年)都城在建康,今江苏南京。
南北朝(公元420年至589年)南朝经历的宋、齐、梁、陈四个朝代的都城都在建康,今江苏南
京;
北朝的北魏建都平城,今山西大同东北。公元493年,迁都洛阳,
今河南洛阳东;
东魏的都城在邺,今河北临漳西南;
西魏的都城在长安,今陕西西安西北;
北齐的都城在邺,今河北临漳西南;
北周的都城在长安,今陕西西安西北。
隋朝(公元581年至618年)都城在大兴,今陕西西安。
唐朝(公元618年至907年)都城在长安,今陕西西安。
五代(公元907年至960年)梁、汉、周的都城在今河南开封;
唐的都城在今河南洛阳。
北宋(公元960年至1127年)都城在东京,今河南开封。
南宋(公元1127年至1279年)都城在临安,今浙江杭州。
元朝(公元1271年至1368年)都城在大都,今北京。
明朝(公元1368年至1644年)都城在应天,今江苏南京。公元1421年,明成祖把都城从应天迁往
北京。
清朝(公元1644年至1911年)初期都城在盛京,今辽宁沈阳。公元1644年清军入关后,顺治帝迁
都京师,今北京。
五帝时期(约公元前26世纪初~公元前2070年)
『黄帝』有熊(今河南郑州新郑)
『颛顼』帝丘(今河南濮阳)
『帝喾』帝丘(今河南濮阳)、西亳(今河南洛阳偃师西)
『尧』平阳(今山西临汾西南)
『舜』永济(今山西运城永济)
夏(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1600年)
阳城(今河南郑州登封东)
阳翟(今河南禹州)
帝丘(今河南濮阳西南)
安邑(今山西夏县西北)
斟鄩(今河南洛阳偃师)
原(今河南济源西北)
老丘(今河南开封东北)
西河(今河南安阳东南)
商(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1046年)
西亳(今河南洛阳偃师西,一说在今山东曹县南)
嚣(今河南郑州西北、荥阳东北)
相(今河南濮阳北、安阳内黄南)
邢(今河北邢台)
庇(今山东郓城北、梁山西南)
奄(今山东曲阜)
殷(今河南安阳小屯村)
朝歌(今河南淇县)
西周(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771年)
镐京(今陕西西安西南)
东周(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56年)
雒邑(今河南洛阳)
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
『秦』:西犬丘(今甘肃天水西南)、平阳(今陕西宝鸡东南)、雍(今陕西凤翔东南)、泾阳(今陕西泾阳西北)、栎阳(今陕西西安临潼东北)、咸阳(今陕西咸阳东北)
『晋』:绛(今山西翼城东南)、新田(今山西侯马)、屯留(今山西屯留县南)、端氏(今山西沁水东北)
『楚』:郢(今湖北江陵纪南城)、陈丘(今河南淮阳)、巨阳(今安徽太和东南)、寿春(今安徽寿县西南)
『齐』:临淄(今山东淄博)
『燕』:临易(今河北雄县)、蓟(今北京城西南)
『宋』:商丘(今河南商丘南)、睢阳(今河南商丘西南)
『鲁』:曲阜(今山东曲阜)
『郑』:新郑(今河南新郑)
『赵』:晋阳(今山西太原)、中牟(今河南鹤壁西)、邯郸(今河北邯郸)
『魏』:安邑(山西夏县西北)、大梁(今河南开封)
『韩』:平阳(今山西临汾西南)、宜阳(今河南宜阳西)、阳翟(今河南禹州)、新郑(今河南新郑)
『卫』:沫(今河南淇县)、曹(今河南滑县东)、楚丘(今河南滑县东北)、帝丘(今河南濮阳西南)
『陈』:陈(今河南淮阳)
『蔡』:上蔡(今河南上蔡)
『曹』:陶(今山东定陶)
『吴』:吴(今江苏苏州)
『越』:会稽(今浙江绍兴)
秦(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6年)
咸阳(今陕西咸阳东北)
西汉(公元前206年~公元前8年)
洛阳(今河南洛阳)公元前202年—公元前202年
栎阳(今陕西西安临潼东北)公元前202年—公元前200年
长安(今陕西西安)公元前200年—公元8年
『新』(公元8年~公元23年)
长安(今陕西西安)公元8年—公元23年
『汉更始』(公元23年~公元25年)
洛阳(今河南洛阳)公元23年—公元24年
长安(今陕西西安)公元24年—公元25年
东汉(公元25年~公元220年)
雒阳(今河南洛阳)公元25年—公元190年
长安(今陕西西安)公元191年—公元195年
许昌(今河南许昌)公元196年—公元220年
三国时期(公元220年~公元280年)
『魏』(公元220年~公元265年):洛阳(今河南洛阳)
『蜀』(公元221年~公元263年):成都(今四川成都)
『吴』(公元229年~公元280年):建业(今江苏南京)
西晋(公元265年~公元316年)
洛阳(今河南洛阳)公元265年—公元313年
长安(今陕西西安)公元313年—公元316年
东晋(公元317年~公元420年)
建康(今江苏南京)
十六国时期(公元304年~公元439年)
『成(汉)』(公元304年~公元347年):成都(今四川成都)
『汉(前赵)』(公元304年~公元329年):离石左国城(今山西离石县北)、蒲子(今山西隰县)、平阳(今山西临汾西南)、长安(今陕西西安)
『前凉』(公元317年~公元376年):姑臧(今甘肃武威)
『后赵』(公元319年~公元351年):襄国(今河北邢台)、邺(今河北临漳西南)
『前燕』(公元337年~公元370年):龙城(今辽宁朝阳)、蓟(今北京城西南)、邺(今河北临漳西南)
『前秦』(公元351年~公元394年):长安(今陕西西安)
『后燕』(公元384年~公元407年):中山(今河北定州)、龙城(今辽宁朝阳)
『后秦』(公元384年~公元417年):长安(今陕西西安)
『西秦』(公元385年~公元431年):勇士(今甘肃榆中东北)、金城(今甘肃兰州西北)、苑川(今甘肃榆中大营川)、南安(今甘肃陇西东南)
『后凉』(公元386年~公元403年):姑臧(今甘肃武威)
『南凉』(公元397年~公元414年):广武(今甘肃兰州永登)、乐都(今青海乐都)、西平(今青海西宁)、姑臧(今甘肃武威)
『北凉』(公元397年~公元439年):建康(今甘肃高台西北)、张掖(今甘肃张掖西北)、姑臧(今甘肃武威)
『南燕』(公元398年~公元410年):滑台(今河南滑县)、广固(今山东益都西北)
『西凉』(公元400年~公元421年):敦煌(今甘肃敦煌)、酒泉(今甘肃酒泉)
『夏』(公元407年~公元431年):高平(今宁夏固原)、统万(今陕西靖边北白城子)
『北燕』(公元409年~公元436年):龙城(今辽宁朝阳)
『冉魏』(公元350年~公元352年):邺(今河北临漳西南)
『西燕』(公元384年~公元394年):长子(今山西长治长子西南)
『翟魏』(公元386年~公元391年):滑台(今河南滑县)
『西蜀』(公元405年~公元413年):成都(今四川成都)
南北朝时期(公元420年~公元589年)
[南朝]
『宋』(公元420年~公元479年):建康(今江苏南京)
『齐』(公元479年~公元502年):建康(今江苏南京)
『梁』(公元502年~公元557年):建康(今江苏南京)
『陈』(公元557年~公元589年):建康(今江苏南京)
[北朝]
『北魏』(公元386年~公元534年):盛乐(今内蒙古和林格尔北)公元386年—公元398年、平城(今山西大同)公元398年—公元493年、洛阳(今河南洛阳)公元493年—公元534年
『东魏』(公元534年~公元550年):邺(今河北临漳西南)
『北齐』(公元550年~公元577年):邺(今河北临漳西南)
『西魏』(公元535年~公元557年):长安(今陕西西安)
『北周』(公元557年~公元581年):长安(今陕西西安)
隋(公元581年~公元618年)
大兴(今陕西西安)公元581年—公元605年
洛阳(今河南洛阳)公元605年—公元618年
唐(公元618年~公元907年)
长安(今陕西西安)
五代十国时期(公元907年~公元960年)
[五代]
『后梁』(公元907年~公元923年)开封(今河南开封)公元907年—公元909年、洛阳(今河南洛阳)公元909年—公元913年、开封(今河南开封)公元913年—公元923年
『后唐』(公元923年~公元936年)洛阳(今河南洛阳)
『后晋』(公元936年~公元946年)洛阳(今河南洛阳)公元936年—公元937年、开封(今河南开封)公元937年—公元946年
『后汉』(公元947年~公元950年)开封(今河南开封)
『后周』(公元951年~公元960年)开封(今河南开封)
[十国]
前蜀:成都(今四川成都)
后蜀:成都(今四川成都)
楚:潭州长沙府(今湖南长沙)
南汉:广州兴王府(今广东广州)
闽:福州长乐府(今福建福州)
吴越:杭州西府(今浙江杭州)
吴:扬州江都府(今江苏扬州)
南唐:西都江宁府(今江苏南京)、东都江都府(今江苏扬州)
南平(荆南):荆州江陵府 (今湖北江陵)
北汉:太原(今山西太原)
北宋(公元960年~公元1127年)
东京(今河南洛阳)
南宋(公元1127年~公元1279年)
南京(今江苏南京)公元1129年—公元1138年
临安(今浙江杭州)公元1138年—公元1276年
少数民族政权
『辽』(公元907年~公元1125年)
上京临潢府(今内蒙古巴林左旗)公元918年—公元1007年
中京大定府(今内蒙古宁城西南)公元1007年—公元1125年
『大理』(公元937年~公元1253年)大理(今云南大理)
『西夏』(公元1038年~公元1227年)兴庆府(中兴府)(今宁夏银川东南)
『金』(公元1115年~公元1234年)
上京会宁府(今黑龙江阿东城东南)公元1115年—公元1153年
中都大兴府(今北京城西南)公元1153年—公元1214年
南京开封府(今河南开封)公元1214年—公元1234年
『西辽』(公元1132年~公元1218年)八剌沙衮(别称虎思斡耳朵、虎思斡耳朵)(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东南,即唐代碎叶城)
元(公元1279年~公元1368年)
大都(今北京)
明(公元1368年~公元1644年)
南京 (今江苏南京)公元1368年—公元1420年
北京(今北京)公元1420年—公元1644年
清(公元1644年~公元1911年)
北京(今北京)
中华民国(公元1912年~公元1949年)
北京 公元1912年—公元1928年
广州 公元1925年—公元1927年
武汉 公元1927年
南京 公元1927年—公元1937年
武汉 公元1937年
重庆 公元1937年—公元1945年
南京 公元1945年—公元1949年
广州 公元1949年
重庆 公元1949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元1949年至今)
北京
附录:
中国各地都城统计
01.北京:({春秋}{战国}燕,蓟)、(辽,析津府)、(金,中都)、(元,大都)、(明,京师)、(清,北京)
02.河南禹县:(夏,阳翟)
03.河南淇县:(商,朝歌)、({春秋}卫,沫)
04.河南商丘:(商,北亳)、(商,南亳)、({春秋}宋,商丘)、(北宋,应天府)
05.河南偃师:(商,西亳)
06.河南安阳:(商,殷)、({北朝}东魏,邺)、({北朝}北齐,邺)
07.河南洛阳:(西周,雒邑)、(东周,雒邑)、(东汉,雒阳)、({三国}魏,洛阳)、(西晋,洛阳)、({北朝}北魏,洛阳)、(隋,洛阳)、(唐,洛阳)、({五代}唐,洛阳)、(北宋,河南府)
08.河南淮阳:({春秋}陈,陈)
09.河南上蔡:({春秋}蔡,上蔡)
10.河南新郑:({春秋}郑,新郑)、({战国}韩,新郑)
11.河南开封:({战国}魏,大梁)、({五代}梁,开封)、({五代}晋,开封)、({五代}汉,开封)、({五代}周,开封)、(北宋,开封)、(金,开封府)
12.陕西西安:(西周,丰镐)、(西汉,长安)、({十六国}前赵,长安)、({十六国}前秦,长安)、({十六国}后秦,长安)、({北朝}西魏,长安)、({北朝}北周,长安),(隋,大兴)、(唐,长安)
13.陕西凤翔:({春秋}秦 ,雍)
14.陕西咸阳:({战国}秦,咸阳)、(秦,咸阳)
15.陕西靖边:({十六国}夏,统万城)
16.山东曲阜:({春秋}鲁,曲阜)
17.山东临淄:({春秋}{战国}齐,临淄)
18.山东定陶:({春秋}曹,陶)
19.山东益都:({十六国}南燕,广固)
20.山西翼城:({春秋}晋,绛)
21.山西长子:({十六国}西燕,长子)
22.山西夏县: (夏,安邑)
23.山西大同:({北朝}北魏,平城)、(辽,大同府)、(金,大同府)
24.山西太原:(唐,太原)、({十国}北汉,太原)
25.河北邯郸:({战国}赵,邯郸)
26.河北邢台:({十六国}后赵,襄国)
27.河北临漳:({十六国}魏,邺)、({十六国}前燕,邺)
28.河北定县:({十六国}后燕,中山)
29.河北大名:(北宋,大名府)
30.江苏苏州:(春秋吴,吴)
31.江苏南京:({三国}吴,建业)、(东晋,建康)、({南朝}宋,建康)、({南朝}齐,建康)、({南朝}梁,建康)、({南朝}陈,建康)、({十国}南唐,金陵 )、(明,南京)
32.江苏扬州:({十国}吴,广陵)、({十国}南唐,扬州)
33.浙江绍兴:({春秋}越,会稽)
34.浙江杭州:({十国}吴越,杭州)、(南宋,临安)
35.四川成都:({三国}蜀,成都)、({十六国}成汉,成都)、({十国}前蜀,成都)、({十国}后蜀,成都)
36.甘肃榆中:({十六国}西秦,苑川)
37.甘肃武威:({十六国}前凉,姑臧)、({十六国}后凉,姑臧)
38.甘肃张掖:({十六国}北凉,张掖)
39.甘肃酒泉:({十六国}西凉,酒泉)
40.辽宁朝阳:({十六国}北燕,龙城)
41.辽宁辽阳:(辽,辽阳府)、(金,辽阳府)、(清,盛京)
42.青海乐都:({十六国}南凉,乐都)
43.内蒙古和林格尔:({十六国}代,盛乐)、({北朝}北魏,盛乐)
44.内蒙古巴林左旗:(辽,临潢)
45.内蒙古宁城:(辽,大定府)、(金,大定府)
46.内蒙古正蓝旗: (元,开平)
47.湖南长沙:({十国}楚,长沙)
48.福建福州:({十国}闽,长乐)
49.广东广州:({十国}南汉,兴王府)
50.黑龙江阿东城:(金,会宁府)
51.宁夏银川:(西夏,兴庆府)
52.云南大理:(大理,大理)
53.湖北江陵:({春秋}{战国}楚,郢)、({十国}南平,江陵)
注:括号内为王朝名和当时城名。仅列出历史上较大的王朝和春秋十四诸侯、战国七雄、三国、十六国、南北朝、五代十国等。有些朝代有多个都城,为陪都或由迁都造成。
夏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朝代。治水的大禹的儿子建立。共十三代、十六王。都城先后有:阳城(今河南登封东)、斟鄩(今登封西北)、安邑(今山西夏县西北)等。
商。商汤灭夏后建立。建都于亳(今山东曹县南),曾多次迁都。后有盘庚迁都于 殷(今河南安阳小屯村),因而商也被称为殷。
周是周武王灭商后建立,建都于镐(今陕西长安沣河以东)公元772年,周平王东迁到洛邑(今河南洛阳),历史上把平王东迁后叫做东周,迁都前称西周。
秦都咸阳(今陕西咸阳东北)
西汉(前汉)都长安(今陕西西安)
东汉(后汉})都长安(今陕西西安)
三国魏,都洛阳
三国蜀汉,都成都
三国吴,都建业(今江苏南京)
西晋,都洛阳
东晋都建康(今南京)
南朝宋、其、梁、陈都以建康(今南京)为都
五胡十六国:
汉(刘渊)初都平阳,后迁都长安
成汉(李雄)都成都、
前凉都姑臧
后赵初都襄国,后迁都邺
冉魏(冉闵)都邺
前燕初都龙城,迁都邺
前秦都长安
后秦都长安
后燕都中山
西燕初都长安,迁都长子
西秦都苑川
后凉都姑臧
南凉初都西平后迁乐都
南燕都广固
西凉初都敦煌迁都酒泉
夏都统万
北燕都龙城
北凉都张掖
代都平城
隋都大兴(今西安)
唐都长安(今西安)
五代十国:后梁都汴(今开封)
后唐都洛阳
后晋都汴后都汴后周都汴
吴都扬州
南唐都金陵(今南京)
吴越都杭州
楚都长沙
闽都长乐(今福州)
南汉都广州
前蜀都成都
后蜀都成都
荆南都荆州(今湖北江陵)
北汉都太原
宋:
北宋都开封
南宋都临安(今浙江杭州)
元都大都(今北京)
明初都南京,成祖起迁都北京
清都北京
以上就是关于中国历史上有哪些朝代都城在哪里开国君主是谁全部的内容,包括:中国历史上有哪些朝代都城在哪里开国君主是谁、晋朝的都城是什么、西周、东周、秦、西汉、东汉、魏、三国蜀、吴、西晋、东晋的都城分别是哪里现在是哪个地方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