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森林中的“瘴气”,究竟是什么气体

原始森林中的“瘴气”,究竟是什么气体,第1张

提到瘴气,我们就会想到南方密集森林中的一种气体,这种气体能够导致人们生病。在过去,朝廷经常会把获罪官员贬到外地,而被贬往南方的官员往往在当地生活不久,就会“瘴邪入体”,甚至会引发死亡。

那这种能引发人们生病,甚至死亡的瘴气,究竟是什么气体呢?

瘴气

关于瘴气的说法,其实一直都很笼统,有人认为瘴气是一种有毒气体,也有人认为瘴气是动植物散发的一种气体,甚至还有人认为南方的湿热天气就是瘴气。

既然人们对瘴气的定义过于笼统,那我们就一个个分析一下,不同的瘴气的主要成分是什么。

我们知道,瘴气一般是指热带地区的一种气体,在过去,我国人口主要集中于华北平原地区,以至于大多数南方地区人口稀少,原始森林较多。再加上我国南方地区靠近海洋,降雨量非常多,以至于空气湿度非常大。而且,原始森林的遮挡能够有效减少地面湖泊的蒸发量,使得当地非常潮湿。

潮湿、高温的环境最适宜微生物的生长,我们知道,微生物属于分解者,它们会将动植物腐烂的尸体分解成植物可以吸收的营养,再次进入生物循环。

只不过,微生物在分解动植物的同时,也会产生一些有毒物质和气体,比如:氨气,硫化氢以及甲烷、沼气等。这些气体具有一定的毒性,如果空气内有毒气体较多,是有可能导致人体吸入有毒物质时而生病。

然而科学家认为,微生物分解动植物残骸虽然会释放有毒气体,但在原始森林中,有毒气体的浓度不会太高,所以瘴气并不是这些有毒气体。

目前有些科学家认为,南方的瘴气,可能更多地偏向于蚊虫叮咬,以及湿热天气引起人体不适。我们知道,湿热的环境也非常适合蚊虫生长,而蚊虫能够传播许多疾病,比如:登革热,疟疾等。在过去,当地没有蚊帐,科学条件几乎为零,人们对蚊虫的预防性远远不够,以至于很容易被蚊虫叮咬并传播疾病。

据统计,在现如今科学技术比较发达的年代,每年因蚊虫叮咬而死亡的人数高达70万左右,位于全球杀人最多的生物之首。

另外,古人对微生物认识严重不足,而微生物也是导致人类患病的主要原因,比如:霍乱,病毒,甚至真菌等。但是微生物无处不在,即使是在平原地区也生活着许多致病菌,因此致病菌并不是导致当地患病的主要原因,主要原因仍旧和当地的蚊虫有关。

瘴气的消失

现如今,我们几乎很少听到某个地方会发生瘴气了。一来是因为我们有了先进的科学技术,能够辨别出导致人类生病的源头,比如:是病毒还是微生物,是有毒物质还是环境不适。而瘴气的称呼过于笼统,逐渐被取消了。

二来是因为我们对微生物的认识越来越多,对疾病的传染源也了解得越来越多,我们能够查清楚导致人体生病的传播途径,并通过消灭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来阻止疾病的传播。

但我们必须要承认的是,“瘴气”并没有因此而消失。如果我们去非洲经济较为落后的地方,我们会发现在这里更容易患病。

原因仍旧是因为蚊虫,由于种种因素的制约,导致蚊虫在这里依旧泛滥,虽然国际慈善组织曾经免费派发过蚊帐。但由于非洲地区交通不便,村子与村子之间相隔较远,且没有车辆通行,以及当地文化习俗的原因,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用上蚊帐。

再者,当地有猎杀野生动物的习惯,它们会以野生动物为食,导致接触到的病菌数量更多,种类也更多,患病的概率也会大大提高,以至于这里至今有许多流行病在这里流行,比如:疟疾,登革热。

总结

在过去,人们生存环境非常危险,尤其是热带地区,但由于技术条件的限制,以至于人们不了解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疾病的发生,所以人们将这些原因统称为“瘴气”。但现如今技术表明,引发人们生病的并不是某种气体,更有可能是蚊虫传播以及微生物入侵。

找到了导致人体患病的原因之后,“瘴气”才逐渐退出历史舞台,现如今只要我们做好防蚊虫措施,不接触野生动物,即使在原始森林中生活一段时间,也不会“瘴邪入体”。

问题一:瘴气啥颜色?源头是什么? 5分 瘴气有很多种分类,造成的原因也大为不同,多数为动植物尸体腐烂后产生的毒气。也有一些动植物的毒液混合在空气中从而产生的毒气,还有就是天儿热了,地面温度上升集聚热气,然后突然下雨,这时地面就会产生一种让人呼吸了感到难受热瘴气,这同样是瘴气。瘴气的颜色也有很多,一般在城市里,多为无色的热瘴气,森林里的瘴气颜色就比较丰富了,因为它里面有很多动植物腐烂,还有就是沼泽地了,那里是动植物高度堆积和腐烂的地方,所以那些地方成天成年都是乌烟瘴气的。知道三国演义里面诸葛亮七擒孟获吧,孟获一族所处的地方就处于我们川南也就是我们中国西南,那时候四川被称为蛮夷之地,许多犯人和不得志的志士发配都是发配到这些地方吃苦受劳,这里面的一个因素就是瘴气。至于瘴气的种类,这里列举一些,热瘴气、冷瘴气、哑瘴和幻瘴,还有青草瘴、黄梅瘴、新禾瘴和黄茅瘴等等,数不胜数,现实生活中中最常见的是为热瘴气,瘴气均有毒,闻进鼻子的味道也不一样,有些甚至还是香的!

问题二:为什么有瘴气 瘴气是夹杂各种植物或者动物尸体腐烂后散发的毒气。

有的瘴气会产生异香,也有些瘴气闻起来腥臭无比。而且瘴气也并不是说全都是什么动物或者植物尸体腐烂后产生的毒气,也有可能是毒蛇等毒物的痰涎、矢粪在低洼地带积聚产生的毒气,甚至于有的瘴气还不是什么简单的毒气,而是无色无味无形无体的东西,让人根本无法察觉。

这瘴气按季节,依春夏秋冬可以分为青草瘴、黄梅瘴、新禾瘴和黄茅瘴,按症状则可以分热瘴、冷瘴、哑瘴和幻瘴等等,另外按照具体的成因,或者说毒气和病毒的来源,还可以分什么桂花瘴、菊花瘴、蚺蛇瘴、黄蜂瘴、蒙沙瘴、湿水瘴等等。

其中悬着的一个个轮廓微显模糊的金色圆球,小者如乒乓,大者如车轮。忽而有圆球从半天坠下,突然迸裂,渐渐散开,色彩绚烂,五色遍野,似彩虹似云霞,是瘴母。

而这瘴母,依成因,一时也很难说具体是什么动物或者植物腐烂后的毒气所形成,很可能是许多种毒气混合而成

问题三:什么是瘴气? 《三国演义》第87回写道,蜀国在诸葛丞相的治理下,两川之民,忻乐太平,夜不闭户,路不拾遗。又幸连年大熟,老幼鼓腹讴歌,凡遇差徭,争先早办:因此军需器械应用之物,无不完备;米满仓廒,财盈府库。正在此时,蛮王孟获,大起蛮兵十万,犯境侵掠。于是诸葛亮举兵去扫荡蛮方,这就是家喻户晓的七擒孟获的故事。然而这次战争与伐吴攻魏不一样,因为那是不毛之地,瘴疫之乡。第88回又写道:毒聚泸水,日间甚热,毒气正发,五月驱兵入不毛,月明泸水烟瘴高。第89回又多次写着烟瘴甚起,烟瘴密布等词。古人认为,瘴气是山谷丛林中蛇虫、蜈蚣等动物尸体腐烂后产生的一种毒气,所以称为气。人被毒气侵入后,即可出现发冷、发热、出汗等症状,轻者使身体虚弱,重者造成死亡。瘴气在云南、贵州、广西等地多见。唐代诗人杜牧在《蛮中醉》一诗写道:瘴塞蛮江入洞流,人家多在竹棚头,青山海上无城郭,唯见松牌出象州。北宋文人范成大的《桂海虞衡志》载:邕州两岸水土尤恶,一岁无时无瘴,春曰青草瘴,夏曰黄梅瘴,六七月曰新禾瘴,八九月曰黄茅瘴,土人以黄茅瘴尤毒。瘴气又是我国古代医学的一个名词,现在大多已不使用。中医认为,瘴气又称山岚瘴气、瘴毒、瘴疠等。《医学正传》写道:岭南闽广等处曰瘴气,盖指山岚雾露烟瘴湿热恶气而名之也。又指感受湿热杂毒所致疫疠的一种,疫疠就是现在所说的传染病,传染性强,可造成大流行。现代学者一般认为,古代所说的瘴气,多是指恶性疟疾而言。广西桂林有一个名胜古迹还珠洞,传说与瘴气有关:在东汉初年,将军马援屯军岭南,为防治瘴气,命人装运一船中药薏苡仁运回备用。嫉妒者向汉光武帝刘秀进了谗言,说马援在合浦搜刮一船珍珠,运回私宅。马援因此蒙受了不白之怨。他一气之下,把防瘴气的薏苡仁倒进了桂林漓江深潭之中。后人为了纪念马援,把倒薏苡仁的岩洞叫做还珠洞。现在看来,瘴气就是疟疾。那时还不知道疟疾是疟原虫引起的,把疟疾的病因看作是一种气体。非常有趣的是,古代欧洲人也认为疟疾是因为呼吸臭气而发生的。疟疾的英文名就是malaria,意思是有害的空气。1880年,拉弗兰在疟疾病人的血液中发现了疟原虫,才知道流行了数千年的疟疾是由这种单细胞寄生动物引起的。1897年发现蚊子是疟疾的传播媒介,1948年又发现间日疟原虫红细胞外期的存在。至此,人类对疟疾这种疾病才算有了透彻的了解,恶气致病说也就销声匿迹了。《景岳全书》记载:南方岚湿不常,人受其邪而致病者,因名瘴疟。瘴疟即恶性疟疾。中医将其分为热障、冷瘴两大类。热障可用清瘴汤治疗,药味有青蒿、柴胡、茯苓、知母、半夏、黄芩、常山、竹茹、陈皮、黄连、枳实等,亦可用成药紫雪丹。冷瘴则用金不换散,药味有苍术、陈皮、厚朴、藿香、甘草等,亦可用苏合香丸。

问题四:瘴气是什么 瘴气是热带原始森林里动植物腐烂后生成的毒气,主要原因就是无人有效地处理动物死后的尸体,加上热带气温过高,为瘴气的产生创造了有利条件。 “瘴”并非一定就是“气”。宋方勺《泊宅编》载:“虔州(今江西赣州)龙岗、安远二县有瘴,朝廷为立赏添俸甚优,而邑官常缺不补。他官以职事至者,率不敢留,甚则至界上移文索案牍行遣而已。”中医中的瘴, 指南方山林中湿热蒸郁能致人疾病的有毒气体,多指是热带原始森林里动植物腐烂后生成的毒气。

问题五:野人山瘴气是什么 与燥气类似,多年树枝,树叶,乱草,动物尸体腐烂发酵有毒。

问题六:用瘴气形容一个人是什么 因题干条件不完整,缺少条件,不能正常作答。

问题七:话说古文里经常提到的“瘴气”到底是啥玩意 瘴气之说来源于中国传统医学病因的邪气理论,其表象是指南方常见的潮湿雾气,实际上是对南方的自然地理和气候条件的概括,而不一定能具体对应某种物理、化学或生物学因素

名词解释: <FONT style="BACKGROUND-COLOR: #00ffff">瘴气</FONT>多出现在岭南一带

1 中医中的瘴, 指南方山林中湿热蒸郁能致人疾病的有毒气体,多指是热带原始森林里动植物腐烂后生成的毒气。

2 辞海解释:“瘴:瘴气,指南方山林间湿热蒸郁致人疾病的气。”

3《现代汉语词典》:“瘴气:热带或亚热带山林中的湿热空气。是古代壮族地区的常见病,广西素有“瘴乡”之称,正如《桂海虞衡志》所说:“瘴,两广惟桂林无之,自是而南,皆瘴乡矣”[14]。简言之,瘴气是热带原始森林里动植物腐烂后生成的毒气,主要原因就是无人有效地处理动物死后的尸体,加上热带气温过高,为瘴气的产生创造了有利条件。而广西气候主要是以热带季风气候为主,炎热、多雨潮湿,是导致瘴气的主要原因。

4 实际中的瘴气 :古代人们对瘴气的认识非常有限,实际的致病的瘴气大多是由蚊子群飞造成的。大量带有恶性疟疾病菌的蚊子聚集在一起飞行,远远的看就像一团黑沉沉的气体。人畜被它们叮咬过之后,便会感染恶性疟疾。我们在**中常常看到森林里乌烟瘴气过后,人就倒下了,实际上瘴气就是蚊虫群飞而成的,而这些蚊子能传播的恶性疟疾。中国人称疟疾为瘴气,在意大利语当中,疟疾叫“阴风”,可谓车出一辙。中国西双版纳有几句民谣:“十人到勐腊,九人难回家;要到车佛南,首先买好棺材板;要到菩萨坝,先把老婆嫁”非常生动地描述了疟疾对人类的危害。

一对瘴气的认识和治疗

瘴气,是古代壮族地区的常见病,广西素有“瘴乡”之称,正如《桂海虞衡志》所说:“瘴,两广惟桂林无之,自是而南,皆瘴乡矣”,广西气候炎热、多雨潮湿,是导致瘴气的主要原因,宋代壮医不仅对瘴气的病因病机有所认识,而且进行了初步的分类,并运用当地的方药进行治疗。壮医所说的瘴气包括许多疾病,并不是专指某一个病,故《岭外代答》说:“南方凡病,皆渭之瘴”,瘴气,壮医按发病季节分为青草瘴、黄梅瘴、新禾瘴、黄茅瘴;按症状表现及性质分为冷瘴、热瘴、哑瘴,在与瘴气作斗争的实践中,壮医积累了比较丰富的经验。除了唐宋时期的本草著作收载不少岭南治瘴的药物外,《岭南卫生方》记载了大量的岭南人治瘴经验,《岭外代答》则记载了壮族地区使用针刺疗法治疗热瘴的经验:“南人热瘴发一、二日,以针刺其上、下唇,……发瘴过经,病已入里而濒死者,刺病人阴茎而愈”。壮医对瘴气的认识与治疗,丰富了祖国医学的内容,可以说,在当时是处于领先地位的。

二瘴气的分布地区

如间歇热似乎多在夏季发生,疟疾似乎总在多水的池沼地区发生,严重肠疾多发地区的人似乎爱喝凉水。他们进一步观察,试图寻找其中的逻辑联系。例如,无论什么人进入池沼地区,都容易患疟疾。于是,人们猜测疟疾的病因是池沼地中的湿热之气,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瘴气”。不仅如此,由于许多传染病的发生地大都环境污浊,气味难闻,人们认为其病因是污浊之气,也称“瘴气”。所以,无论东方西方,古代医学家最初都认为传染病是由“瘴气”所致。古罗马著名的医生盖伦、中世纪意大利医生夫拉卡斯特罗和十九世纪德国医生海勒等在论述传染病时,都认为其主要原因是“瘴气”所致。中国古代医生也认为“此病生于岭南,带山瘴之气”(《诸病源候论》),“南方岚湿不常,人受其邪而致病者,因名瘴疟”(《景岳全书》)。但是,无论“瘴气”、“异气”还是“戾气”,都看不见摸不着。人们只能间接说明它们的存在。对于古代医学家而言,他们摆脱了各病因说法,实为很大进步。但不是现代科学意义上的进步,因为这些所谓的“气”没有能直接被科学家目证,即不能清清楚楚地看见真正的致病物,也就无法对其进行完全控制和预防,以及发现针对性的治疗药物。

南方多瘴,瘴气是山林恶浊之气,发于春末,敛于秋末。各路的瘴气都是清明节后发生,霜降节后收藏,独有自南交(越南南部)以南以西的瘴气却不如此,可以说四时都有的。四时不绝,尤其以冬天、春天为最厉害,与别处不同。

多瘴的地方,它那个山岭差不多是纯石叠成,一无树木,雨淋日炙,湿热重蒸,加以毒蛇、毒物的痰涎、矢粪,洒布其间,所以那河流溪水不是绿的,就是红的,或是腥秽逼人的,这种都是酿成瘴气之原因。此地山上,林树蓊翳。空气新洁,瘴气自然无从而生了。

三瘴气的分类

按发病季节分,春天叫作青草瘴,夏天叫作黄梅瘴,秋天叫作新禾瘴,冬天叫作黄茅瘴。按症状及性质分为冷瘴、热瘴、哑瘴等。依植物命名的桂花瘴、菊花瘴,依动物命名的有蚺蛇瘴、孔雀瘴、蚯蚓瘴、鸭虫瘴、黄蜂瘴等,还有瘴田、蒙沙、水瘴等。

四瘴气发作的情形

有两种。一种是有形的,一种是无形的。有形的瘴如云霞,如浓雾。无形的瘴或腥风四射,或异香袭人,实则都是瘴气。还有一种,初起的时候,但见丛林灌林之内灿灿然作金光,忽而从半空坠下来,小如弹丸渐渐飘散,大如车轮忽然进裂,非虹非霞,五色遍野,香气逼人。人受着这股气味,立刻就病,叫作瘴母,是最可怕的。有些地方瘴气氤氲,清早起来,咫尺之间人不相见,一定要到日中光景,雾散日来,方才能辨别物件,山中尤其厉害。所以居民晓起行路,必须饱食;或饮几杯酒,方可以抵抗瘴气,否则触着之后,一定生玻夏天甚热,挥汗如雨,但是居民终不敢解开衣裳,当风取凉。夜间就卧,必定密闭门户,都是为防有瘴气侵入的原故。

五破除瘴气

一种是薏苡仁,久服之后,可以轻身辟瘴。还有一种是槟榔子,亦可以胜瘴。其余如雄黄、苍术之类,时常拿来烧了熏,亦可以除瘴。根本办法,只有将土地统统开辟起来,人民一日稠密一日,那瘴气自然一日减少一日了。还有一层,在有瘴气的地方住得长久,亦可以不畏瘴气。

瘴气

病症名。温病之一。感受山林间湿热瘴毒所致,多见于南方。《诸病源候论·瘴气候》:“夫岭南青黄芒瘴,犹如岭北伤寒也。南地暖,故太阴之时,草木不黄落,伏蛰不闭藏,杂毒因暖而生。故岭南从仲春讫仲夏行青草瘴,季夏讫孟冬,行黄芒瘴。量其用药体性,岭南伤寒,但节气多温,冷药小寒于岭北,时用热药,亦减其锱体,三分去二。但此病外候小迟,因经络之所传,与伤寒不异。然阴阳受病,会同表里,需明识患源,不得妄攻汤艾。假令宿患痼热,今得瘴毒,毒得热更烦,虽形候正盛,犹在于表,未入肠胃,不妨温而汗之。已入内者,不妨平而下之。假令本有冷,今得温瘴,虽暴壮热烦满视寒,正须温药汗之,汗之不歇,不妨寒药下之。……其一日二日,瘴气在皮肤之间,故病者头痛恶寒,腰背强重。若寒气在表,发汗及针必愈。三日以上,气浮于上,填塞心胸,使头痛胸满而闷,宜以吐药,吐之必愈。五日已上,瘴气深结在脏府,故腹胀身重,骨节烦疼,当下之。”

本文来自:中医五绝网

间歇热似乎多在夏季发生,疟疾似乎总在多水的池沼地区发生,严重肠疾多发地区的人似乎爱喝凉水。他们进一步观察,试图寻找其中的逻辑联系。例如,无论什么人进入池沼地区,都容易患疟疾。于是,人们猜测疟疾的病因是池沼地中的湿热之气,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瘴气”。不仅如此,由于许多传染病的发生地大都环境污浊,气味难闻,人们认为其病因是污浊之气,也称“瘴气”。所以,无论东方西方,古代医学家最初都认为传染病是由“瘴气”所致。古罗马著名的医生盖伦、中世纪意大利医生夫拉卡斯特罗和十九世纪德国医生海勒等在论述传染病时,都认为其主要原因是“瘴气”所致。中国古代医生也认为“此病生于岭南,带山瘴之气”(《诸病源候论》),“南方岚湿不常,人受其邪而致病者,因名瘴疟”(《景岳全书》)。但是,无论“瘴气”、“异气”还是“戾气”,都看不见摸不着。人们只能间接说明它们的存在。对于古代医学家而言,他们摆脱了各病因说法,实为很大进步。但不是现代科学意义上的进步,因为这些所谓的“气”没有能直接被科学家目证,即不能清清楚楚地看见真正的致病物,也就无法对其进行完全控制和预防,以及发现针对性的治疗药物。

到19世纪40年代,研究传染病的英国医生巴德对“瘴气致病说”表示怀疑。他详细观察了发病地区的环境,认为伤寒病不是“瘴气”引起。1839年7月至11月,他观察到英国某村庄同一家庭内连续出现了3—4例伤寒病人,因而推论伤寒是由传染物引起,而不是“瘴气”感染,同时,他观察到伤寒流行期间有人离开本村到其他村庄,把伤寒传到许多村庄。巴德观察到了人与人之间直接接触传染的例证,从而认为伤寒是一种接触传染病。后来,19世纪80年代,法国科学家巴斯德和德国科学家科赫等人先后在有病的生物体内发现了大批微生物,并证实它们是传染病的病因,如家禽霍乱杆菌、结核杆菌、霍乱弧菌、麻风杆菌、伤寒杆菌、肺炎杆菌、破伤风杆菌等。通过显微镜直接看见了这些病菌,并依靠严格的实验证明它们与相关传染病的因果关系。看不见的“瘴气”从此从传染病学中消失,代之的是能被科学家目证的病原微生物,现代意义上的传染病由此成为独立发展的科学。

首先,不是所有树木高大的森林就能叫原始森林,而原始森林中才会产生的瘴气,与广西“瘴乡”中的瘴气又不是一回事。90后的朋友一定不会仙剑奇侠传感到陌生,不知道你对剧中充满瘴气的仙灵岛是否还有印象,那现实生活中的瘴气到底是怎么形成的,主要化学成分是什么?而我国境内的哪些地方又相对更容易产生此类有毒气体?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真的一点都不夸张,即便是瘴气这个词也有多重含义,具有典型的时代性特征。如果我们翻阅中医典籍会发现,医术里的“瘴”特指我国南方山林地区中的有毒气体,因为它们会让行走于其中的人致病;但当你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查询瘴气的时候,它的定义则是一种特殊的湿热空气,且形成于地球上的热带和亚热带山林。

原始森林是地球上的顶级群落,具有比较特殊的生态特征,没有遭到外界的明显干扰,活跃其中的主要是各种野生动物。而所有生物都有生命周期,自然衰老和生存竞争势必会导致森林中不停地有动物和植物死去,而死后不曾掩埋的它们变化因为腐败的自然过程而腐烂,再加上热带和亚热带森林所处的区域温度也相对都较高,所以原始森林便具备了形成瘴气的所有有利条件。

当然了,瘴气并没有神话剧中那么可怕,原始森林中形成的瘴气固然有毒,但它的主要成分都是氨气、甲烷和硫化氢这些气体,以及部分微生物,但由于其浓度在自然环境中的并不大,所以如果没有在该环境中长时间停留,其实也不至于让人因此而生病。其实,森林中更可怕是蚊虫叮咬和特殊的湿热气候,这些更容易让置身其中的人受到疾病的困扰。

很少有人不知道“桂林山水甲天下”,但你知道为什么广西素来就有“瘴乡”之称吗?在《桂海虞衡志》中有记载,两广地区只有桂林没有瘴气,其他地方都是瘴乡,而原因则是广西的天气具有多雨潮湿和气候炎热的特征。但是,“瘴乡”的意思并不等同于瘴气之乡,这里的瘴气相当于是一种疾病的名称,并且在广西地区比较常见,但古人自然是难以区分瘴气到底是什么东西的。

从分布范围上来说,在我国西南地区的多林湿热地带,瘴气相对会更加常见一些,但如今的自然环境早已不复从前,原始森林被破坏的不少已经是不争的事实,所以,瘴气的分布范围也就远没有古代时期那么大了。

科学家们将森林称“为地球之肺”并不夸张,因为它不仅蕴藏了丰富的物种资源,其复杂的结构还有更多其他功能。每棵树都能够对自然界中的空气和水循环起到调节作用,气候变化、土壤结构和环境污染都与其密切相关。从现有记录来看,在21世纪初的时候,全球森林面积可占据到地球总陆地面积的四分之一左右。而目前我国境内的原生性森林,则主要是分布在西南和东北天然林区,其中阔叶林和针叶林的面积相当于各有一半。

以上就是关于原始森林中的“瘴气”,究竟是什么气体全部的内容,包括:原始森林中的“瘴气”,究竟是什么气体、瘴气是什么、现代用语瘴气是什么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life/3815721.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06
下一篇 2023-05-0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