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是一位具有雄才大略的皇帝;在他统治期间,西汉出现了大一统局面,封建统治得到巩固与加强。
表现在:政治上鼓励推荐人才,建立地方向中央推荐人才的制度,还亲自考察; 颁布“推恩令“,进一步削弱王国势力。经济上:把铸币、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发行五铢钱;还重视兴修水利,亲治黄河,推行进步农业技术,使农业生产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军事上:打败北边的强敌匈奴,解除了匈奴威胁。民族关系上:命张骞通西域,开辟了通往西域的商路,在西南地区设立郡县,疆域大大扩展了。思想文化上: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设立太学,使儒家思想成为封建国家的正统,有助于中央集权的巩固。
汉武帝的过失是好大喜功。连年征战,耗费巨额钱财;大肆征兵、征税,给人民带来了极大痛苦;迷信奢侈,重有酷吏。在他晚年,西汉福分出现动荡,农民不断暴动。但他仍是一位很有作为的封建皇帝,特别是他承认过失,知错即改的精神可贵。
CCTV播出的《汉武大帝》片头是这么评价汉武帝的:
他建立了一个国家前所未有的尊严
他给了一个族群挺立千秋的自信
他的国号成了一个伟大民族永远的名字
这样高的评价在中国的历史剧中是很少见的
汉武帝是第一个用“罪己诏”进行自我批评的皇帝
征和四年(公元前89年),汉武帝向天下人昭告:自己给百姓造成了痛苦,从此不再穷兵黩武、劳民伤财,甚至表白内心悔意这就是《轮台罪己诏》这份诏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份帝王罪己诏敢于罪己,置自己过失于天下舆论中心,汉武帝无疑是第一人!至此,后代皇帝犯了大错,也会下“罪己诏”,公开认错,展示明君姿态
直言敢谏的汲黯曾批评汉武帝:皇上杀人太多,即使平日信任的人,也不予宽恕,这样搞下去,天下人才早晚都会被杀光汉武帝不为所动,漠然一笑:何世无才,只是人主没有识得人才的慧眼,如果能够辨明人才,何必担心天下无才(上招延士大夫,常如不足然性严峻,群臣虽素所爱信者,或小有犯法,或欺罔,辄按诛之,无所宽假汲黯谏曰:陛下求贤甚劳,未尽其用,辄已杀之以有限之士,恣无已之诛,臣恐天下贤才将尽,陛下谁与共为治乎黯言之甚怒上笑而谕之曰:何世无才患人不能识之耳苟能识之,何患无人夫所谓才者,犹有用之器也,有才而不肯尽用与无才同,不杀何施)
就是这样一位视人才如草芥的汉武帝,一方面又极端地爱才、惜才
封建专制体制下,人才使用有两大陋习:一是任人唯亲,只用自己熟悉亲信的人;二是论资排辈,必须按“三十九级台阶”,一级一级往上爬,不能“乱”了规矩而汉武帝一不会因言废人:只要有才华,主父偃持不同政见,汉武帝照样求贤若渴;二是敢于破格提拔:因为有能力,卫青家奴出身,汉武帝竟然破格提拔
不仅如此,汉武帝甚至摈弃正统,容纳异类,慧眼发现东方朔,将庄严的朝堂变成一个充满温情和快乐的休息室,君臣之间宛如玩伴;同时,他不以狎亵而丧失原则,对东方朔的诤言击节赞叹,言听计从
他初读《子虚赋》,即大为倾慕;得见作者司马相如,如获至宝,让他享受与自己同等的写作待遇能识人、能容人、能用人,汉武帝千古无二秦始皇、汉高祖视文人为腐儒,唐太宗、清高宗或能知人,终究雅量阙如
汉武帝备受误解和争议的,就是阉割了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史家——司马迁司马迁在《史记》中对他褒有贬,班固的《汉书·武帝纪》对他的文治大加赞扬:
班固赞曰:孝武初立,卓然罢黜百家,表章六经,遂畴咨海内,举其俊茂,与之立功兴太学,修郊祀,改正朔,定历数,协音律,作诗乐,建封禅,礼百神,绍周后,号令文章,焕然可述,后嗣得遵洪业,而有三代之风如武帝之雄材大略,不改文景之恭俭以济斯民,虽诗书所称,何有加焉
班固绝口不提汉武帝的武功,表明对汉武帝的武功是有保留的
到了司马光的《资治通鉴》,也是表扬、批评兼而有之:
臣光曰:孝武穷奢极欲,繁刑重敛,内侈宫室,外事四夷信惑神怪,巡游无度使百姓疲敝起为盗贼,其所以异于秦始皇者无几矣然秦以之亡,汉以之兴者,孝武能尊先王之道,知所统守,受忠直之言恶人欺蔽,好贤不倦,诛赏严明晚而改过,顾托得人此其所以有亡秦之失而免亡秦之祸乎
但在晚年,刘彻却因巫蛊之祸滥杀大臣王子,引得后世非议相较于一生从未滥杀一位大臣的秦始皇,这无疑是刘彻的不及
1、汉武帝是中国封建王朝中最杰出的君主之一,奠定了汉王朝强盛的局面,成为中国封建王朝第一个发展高峰,还开辟了辽阔的疆域,奠定了汉地的基本范围。
2、汉武帝摈弃正统,容纳异类,慧眼发现东方朔,将庄严的朝堂变成一个充满温情和快乐的休息室,君臣之间宛如玩伴。
3、同时,他不以狎亵而丧失原则,对东方朔的诤言击节赞叹,适者听从。他初读《子虚赋》,即大为倾慕。
4、得见作者司马相如,如获至宝,让他享受与自己同等的写作待遇。能识人、能容人、能用人。
5、汉武帝开创了空前的丰功伟绩,但晚年的穷兵黩武和巫蛊之祸为其留下负面的污点,不过之后敢于直面自已的过失。
6、重拾汉初的息兵养民、轻徭薄赋的国策,为之后西汉极盛之世的孝宣中兴奠定了基础,可谓善始善终。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汉武帝,有哪些功与过?根据史料分析,我们不难发现,汉武帝的功与过还是很分明的。先说他的功劳:首先,据史料记载,他在地方上实行刺史制度,利于对地方的管辖,同时又加强了中央集权,维护了国家统一。其次,汉武帝颁布“推恩令”和“附益之法”,进一步削弱王国势力,巩固了国家的统一。第三,他推行察举制,利于选拔人才,扩大统治基础。
还有,在经济方面,汉武帝把地方的盐铁经营权和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发五铢钱,同时又平定物价、征收工商者的营业税和财产税,增加了国家财政收入。还有,他重视兴修水利,治理黄河,为汉朝的富强奠定了扎实的基础。在思想方面,汉武帝采纳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而且,他还在长安创办中央太学和地方郡国学两级官学。这些措施都极大地提高了儒学的地位,使儒家从此成为封建统治的正统思想。
当然,说到汉武帝的功劳,咱就不得不提他在军事外交方面的那些措施:据史料记载,汉武帝曾派卫青、霍去病率兵与匈奴进行3次大战,重创匈奴。同时,他又派张骞出使西域,带回了前所未闻的西域资料,密切了和西域的关系,促进了西域社会的进步,丰富了中原的物质生活,为后来丝绸之路的开辟奠定基础。然后,汉武帝先后在西南夷地区设郡,加强对西南夷边疆地区的管辖;在南越(两广地区)设南海等九郡,进行有效的管辖。
综上所述,汉武帝可谓居功至伟。但不可否认,他也有很多的弊端:在用人方面,他不求无功,绝不能有过(李广乃最大的受害者)而且穷兵黩武,好大喜功,独断专行,虽然强汉之名远扬,但把文景二帝的家底也耗得差不多了。最后,汉武帝废黜百家,独尊儒术,虽然对封建统治的稳定起到积极作用,但对整个中国历史而言,是有争议的,春秋战国时期,百家齐放,是中国思想和文化大跃进时期,后来再也没有这么灿烂的文化了。
汉武帝简介:
汉武帝是一位雄才大略的皇帝,也是历史上早期最为有名的皇帝,他用仁政治国而被广为传颂。汉武帝统治时期,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以及军事等方面都是最为强盛的时期。在汉朝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大一统,将西汉王朝推到了最为鼎盛的时期。
采纳主父偃的建议,颁布“推恩令”解决诸侯国问题,加强中央权威。破格录用有真才实学的人如董仲舒、桑弘羊等,辅佐朝政。任用“酷吏”,严厉打击地方豪强。
将煮盐铸铁造钱权利收归于国家,统一铸造五铢钱,抑制了大商人牟取暴利。打击大商人和高利贷者,增加中央政府的财政收入。
汉武帝在其执政后期犯了很多的过错,但是他所做的成就要远比过错多得多,总体而言是功大于过。也因为这样,历朝历代皇帝都以汉武帝为楷模,真相效仿,想要做一个像汉武帝一样的仁君。
扩展资料:
汉武帝的显赫战功:
1、出兵救援东瓯,闽越国闻汉军出动后不战而退。
建元三年(前138年),汉朝东南边的闽越国(大致为今天福建)围困东瓯国(大致为今天浙江南部),东瓯国向汉朝求援。
太尉田蚡等人以路途遥远艰险为由反对出兵救援。汉武帝力排众议,派遣中大夫严助持节发动会稽郡兵马,跨海进军闽越。闽越国听闻汉军大举出动后不战而退,东瓯之围得解。
2、出兵闽越,闽越国人杀其国王请降。
建元六年(前135年),闽越王郢攻南越。汉武帝派遣大行王恢出豫章、大司农韩安国出会稽讨伐闽越。汉军未至闽越,越人杀国王向汉军请降,汉军方归。
3、四路骑兵北击匈奴,汉朝正式向匈奴亮剑。
元光六年(前129年),汉武帝派遣车骑将军卫青出上谷,骑将军公孙敖出代,轻车将军公孙贺出云中,骁骑将军李广出雁门。卫青部到达龙城,斩获匈奴七百级。
此战标志着汉朝结束和亲政策,拉开与匈奴决战序幕。对中华民族来说,汉武帝“寇可为,我复亦为;寇可往,我复亦往”的强势宣告,无异于铸就了民族魂魄,从此这个民族以汉族自称,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汉武帝
汉武帝刘彻是中国古代非常著名和典型的一个皇帝,人们评价说“秦皇汉武,唐宗宋祖”,说明汉武帝的地位在古代是非常高的。汉武帝是中国在位第三长的皇帝(第一第二分别是清朝的康熙和乾隆),他在位长达五十四年,在这五十四年里,汉武帝做过许多轰轰烈烈的大事情。
汉武帝一生的功过可以用十六个字来形容“内强皇权,外服四夷。迷信神仙,晚年改辙。”
这十六个字完整的概括了汉武帝平生的文治武功、内心世界和自我判断。他做过许多轰轰烈烈的大事情,晚年也犯了一些错误。所以怎么评价他,意见就大不相同,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因此,汉武帝也是我国历史上争议最大的皇帝之一。
汉武帝在统治时期,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以及军事等方面实现了大一统,将西汉王朝推到了最为鼎盛的时期。政治上:为削弱诸侯国的势力,推行“推恩令”;经济上,统一货币权和盐铁经营权,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思想文化上,接受董仲舒的建议,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将儒家学说确立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军事上,派卫青、霍去病反击匈奴,同时开发南疆,开拓疆土。这一系列的措施都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国家的统一。
两次派张骞出使西域,加强了西域各民族和中原汉族的经济文化的交流,也促使了陆上丝绸之路的开通,促进了中西方之间的经济、文化的交流。
但是,在他统治的后期,连年征战,使得国库空虚,经济衰退,不得民心;到了晚年,为追求长生不老,信奉谶纬之学,迷信方士之言;听信谗言。
虽然在统治的后期犯了一过错,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汉武帝是一位雄才大略的皇帝,总体而言是功大于过。
以上就是关于如何评价汉武帝全部的内容,包括:如何评价汉武帝、怎样评价汉武帝、评价汉武帝 如何评价汉武帝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