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走神经简介

聚好看2023-05-06  39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概述 4 迷走神经纤维成分 5 迷走神经的分布 1 拼音

mí zǒu shén jīng

2 英文参考

vagus nerve

3 概述

迷走神经(vagus nerve)是第10对脑神经,为混合性神经。在人体是脑神经中行程最长、分布范围最广的脑神经,含有副交感纤维、一般内脏感觉纤维、一般躯体感觉纤维、特殊内脏运动纤维四种纤维成分。迷走神经自延髓发出,在颈部走行于颈内动脉、颈内静脉之后,在胸腔走行于肺根之后,然后随食道穿过膈肌到达腹部。迷走神经在颈、胸、腹部都发出许多分支,分布于呼吸道、心、肺、脾、肾、胰、肝及胃肠道等处。这些分支中有副交感神经成分,控制内脏活动;也有感觉纤维控制内脏的感觉。还有喉上神经和喉返神经,分布于喉粘膜及喉肌,控制发音。迷走神经损伤后,表现出许多生理功能失调,尤其对发音、舌咽和心跳影响更为显著。

4 迷走神经纤维成分

迷走神经含有四种纤维成分:

①副交感纤维,起于迷走神经背核,主要分布到颈、胸和腹部的多种脏器,控制平滑肌、心肌和腺体的活动;

②一般内脏感觉纤维,其胞 于下神经节(结状神经节)inferior ganglion内,中枢突终于孤束核,周围突分布于颈、胸和腹部的脏器;

③一般躯体感觉纤维,其胞 于上神经节superior ganglion内,其中枢突止于三叉神经脊束核,周围突主要分布于耳郭、外耳道的皮肤和硬脑膜;

④特殊内脏运动纤维,起于疑核,支配咽喉肌。

迷走神经纤维成份及分布

5 迷走神经的分布

舌咽、迷走、副神经

迷走神经以根丝自橄榄后沟后部出脑,经颈静脉孔出颅,在此处有膨大的上、下神经节。迷走神经干在颈部位于颈动脉鞘内,在颈内静脉与颈内动脉或颈总动脉之间的后方下行达颈根部,由此向下,左、右迷走神经的行程略有差异。左迷走神经在颈总动脉与左锁骨下动脉间,越过主动脉弓的前方,经左肺根的后方至食管前面分散成若干细支,构成左肺丛和食管前丛,在食管下端延续为迷走神经前于anterior vagal trunk。右迷走神经过锁骨下动脉前方,沿气管右侧下行,经右肺根后方达食管后面,分支构成右肺丛和食管后丛,向下延为迷走后干posterior vagal trunk。迷走前、后干再向下与食管一起穿膈肌的食管裂孔进入腹腔,分布于胃前、后壁,其终支为腹腔支,参加腹腔丛。

迷走神经在颅、胸和腹部发出许多分支,其中较重要的分支有:

(一)颈剖的分支

1喉上神经superior laryngeal nerve起自下神经节,在颈内动脉内侧下行,在舌骨大角处分内、外支。外植支配环甲肌。内支与喉上动脉一同穿甲状舌骨膜入喉,分布于声门裂以上的喉粘膜以及会厌、舌根等。

2颈心支有上、下两支,下行入胸腔与交感神经一起构成心丛。上支有一支称主动脉神经或减压神经,分布至主动脉弓壁内,感受压力和化学 。

(二)胸部的分支

l喉返神经 recurrent laryngeal nerve右喉返神经在右迷走神经经过右锁骨下动脉前方处发出,并勾绕此动脉,返回至颈部。左喉返神经在左迷走神经经过主动脉弓前方处发出,并绕主动脉弓下方,返回至颈部。在颈部,两侧的喉返神经均上行于气管与食管之间的沟内,至甲状腺侧叶深面、环甲关节后方进入喉内称为喉下神经inferior laryngeal nerve,分数支分布于喉。其运动纤维支配除环甲肌以外所有的喉肌,感觉纤维分布至声门裂以下的喉粘膜。喉返神经在行程中发出心支、支气管支和食管支,分别参加心丛、肺丛和食管丛。

2支气管支和食管支 是左、右迷走神经在胸部分出的一些小支,与交感神经的分支共同构成肺丛和食管丛,自丛发细支至气管、肺及食管,除支配平滑肌和腺体外,也传导脏器和胸膜的感觉。

(三)腹韶的分支

l胃前支anterior gastric branches和肝支hepatic branches在贲门附近发自迷走前干。胃前支沿胃小弯向右,沿途发出4~6个小支,分布到胃前壁,其终支以“鸦爪”形的分支分布于幽门部前壁。肝支有1~3条,参加肝丛,随肝固有动脉分支分布于肝、胆囊等处。

2 胃后支 posterior gastric branches在贲门附近发自迷走后干,沿胃小弯深部走行,沿途发支至胃后壁。终支与胃前支同样以“鸦爪”形分支,分布于幽门窦及幽门管的后壁。

迷走神经胃部分支图解

迷走神经的分支如下。

1

颈部的分支

(1)

喉上神经

始于下神经节,沿颈内动脉与咽侧壁之间下行,在平舌骨大角处分为内、外二支。内支含一般内脏感觉纤维,穿甲状舌骨膜入喉,分支分布于声门裂以上的喉粘膜;外支细小,含特殊内脏运动纤维,支配环甲肌。

(2)

颈心支

一般有上、下两支,下降入胸腔参加心丛的组成。

(3)

咽支

主含特殊内脏运动纤维,常为两支,起自下神经节,参加咽丛的组成。

(4)

耳支

含一般躯体感觉纤维,发自上神经节,向后外分布于耳廓后面及外耳道的皮肤。

(5)

脑膜支

含一般躯体感觉纤维,发自上神经节,分布于颅后窝硬脑膜。

2

胸部的分支

(1)

喉返神经

发自迷走神经的胸段,但立即向上返至颈部,左右两侧的返回部位有所不同。左喉返神经发出的位置较低,从前向后绕过主动脉弓返至颈部。右喉返神经发出的位置略高,从前向后绕过右锁骨下动脉返至颈部。在颈部,喉返神经于气管与食管之间的沟内上行,经环甲关节的后方入喉,支配除环甲肌以外的全部喉肌并分布于声门裂以下的喉粘膜

。喉返神经的末支称喉下神经。

喉返神经含特殊内脏运动纤维和一般内脏感觉纤维,是喉肌的重要运动神经,在其入喉前与甲状腺下动脉的终支互相交错,神经多数经过动脉后方,但也有经过动脉前方的,所以在甲状腺手术结扎动脉或用止血钳夹血管时,应注意避免损伤此神经。

(2)

支气管支、食管支和胸心支

是迷走神经在胸部发出的数条小支,分别加入肺丛、食管丛和心丛。

华语T2,质量音域一个八度加两度,偏窄,偏小嗓,存在高喉位和支撑漏气。

徐佳莹,这位出现在《我是歌手》和金曲奖舞台上的女歌手。总体能力而言,创作能力是强于声乐能力的,在声乐上徐佳莹显得过于缺乏体系架构的知识和训练方式。早期徐佳莹成名的原因,全靠个人作曲天赋,比如第一首打出名声的歌曲《一样的月光》,第二首成名歌曲《身骑白马》直接将个人风格拉满。作曲不像声乐,无法具有同样的作曲起点,也无法瞬间追赶。

声乐总体上,徐佳莹的核心问题在于质量音域过窄。在各大网站上的Up主总结徐佳莹的音域时,是简单粗暴的将徐佳莹出现过的最低音和最高音列出,就形成了看似极为恐怖的音域广度:D3-E6;足足三个八度的音域,这在华语音乐之中全然是顶级T0的水准。但实际上这种做法是极为不负责任的统计。

音域的有效性是根据表达 情感 程度的质量单音来确定的,而不是单纯的最高音最低音。徐佳莹的D3-A3之间的低音区,基本上都是处于毫无支撑和咽喉部咬字情况,音量小、共鸣弱、气声大。A3以下的音高,徐佳莹都是不具备较高质量表达。而在高音区之中,徐佳莹的D5之后的音区,都是以弱混都称不上的假声作为核心音色,存在高喉位、点触无法维持长音、甲杓肌参与度接近于无的情况。同样质量不适合纳入质量音区。

而如果对徐佳莹的Live演唱曲调做出统计,是很容易得到徐佳莹的质量音域:A3-C#5,D5弱混和音。总体算A3-D5,这个音区跨度是一个八度加两度半。这也是徐佳莹表现最好的音区,而一个八度加两度半的音域在华语歌手之中是极低的质量音域,林俊杰、邓紫棋、黄绮珊等人的质量音域足足有两个八度+四度,几乎是徐佳莹的两倍。

音域窄会造成音乐张力较低,Live同质化音区的系列问题。 徐佳莹也认知到这一点,所以实际上他有意识的使用不擅长的低音区D3-A3,这就是徐佳莹唱功最大的短板。因为基本上Live之中所有歌曲的低音表达,徐佳莹都是缺乏共鸣导致的音量过小 ,音量过小导致过于依赖麦克风帖嘴收音。麦克风帖嘴的问题又会导致口水声过大,气息瑕疵放大。本质上是腹腔支撑和胸声共鸣能力的匮乏。

所以实际上,徐佳莹的CD效果要远远大于Live效果。以下简单以音色、腔体能力两个方面来简单阐释:

1:音色;

从音色角度上切入,徐佳莹常用的音色技巧有声带边缘化、假声、强混三个技巧。但是这三个技巧的完成度都不是很高。总体上还是呈现出较大程度的小嗓,口腔打开度和支撑强度都偏低。

在声带边缘化上,徐佳莹的问题体现在气声过大, 气息无法稳定支撑达到旋律包容感。咬字口水声过大,整体咬字过重,而尾音处理缺乏共鸣延音。声带边缘化的核心效果是使得声线柔化,让气声在声韧带的边缘震动频率增大,而这一切的前提是腹腔的气息稳定支撑。通常情况下,声带边缘化的音域应该在中音区, 因为太低了腹腔支撑的效果不如胸声点缀来的富有低音情绪感。徐佳莹的声带边缘化基本上就是从E3开始,作为她个人低音的音色修饰。

从E3开始用声带边缘化,本身就是一个比较冒险收益较低的决策。加上她本人在低音区的能力就属于比较匮乏缺乏训练的状态,最终就形成了徐佳莹的干声发音和部分声带摩擦的低音区气声。存在较大程度地支撑漏气。

第二个音色技巧是假声。在假声上徐佳莹达到普通T2女歌手水准,是她个人的主要音色技巧之一,在Live演唱之中属于一个比较稳定的加花音色。这里我个人认为她的假声完成度不高的原因在于D5的和音效果。这里需要点明一个本质性区别:弱混和假声的区别;

假声本质上是换声区以下的音色技巧, 在真声逐渐卡壳高喉位的情况下,假声是最好的选择。这部分徐佳莹是没有问题的。但是在换声区以上,就不是假声应该出现的舞台而是混音的舞台。混声的概念是一种复合态,他需要一定的甲杓肌参与度维持音色的真声强度,同时有需要环甲肌提供一定的假声紧张度来提供频率和泛音的高共鸣 。所以本质上,混声混声,就是真假声混合的发音状态。可以有效防止甲杓肌或环甲肌任意一方处于过载损伤的状态。

而徐佳莹的问题就是甲杓肌的参与度很低,对于假声的认知依旧处于真声唱不上去就用假声顶的状态。这样唱的最大问题就在于,D5的咬字比较虚浮、音高维持程度很低、音量偏小。总体声线对于 情感 的表达缺乏了真声的厚重感和力量感。

第三个音色是强混。这一点算是徐佳莹表达的最好的音色,她的核心代表作都是以C5强混作为核心副歌音高,比如《身骑白马》、《一样的月光》等等歌曲都是以C5作为核心音高。这是非常正确的音区表达。但徐佳莹的最好的音色技巧依旧存在很大的提升空间——真声力量感。

我个人认为徐佳莹最好的音乐还是《身骑白马》,这首歌是徐佳莹早期的作品,那个时期徐佳莹的演唱比较朴素,没有如今那么多的加花技巧。技巧越多音乐反而不走心,缺乏了早期的真声朴素力量感。中国通俗声乐学院派的核心就是真声质量表达,这是具有很大意义的,因为声乐的目的在于表达 情感 。而在 情感 表达上真声永远比假声更具有真挚感。

徐佳莹的早期强混具有质感和甲杓肌厚度,如今则是因为演唱次数过多导致了一定程度的倒嗓和声韧带机能下降。实际上去听徐佳莹的《身骑白马》会发现在早期的Live更好听,而《我是歌手》之中,徐佳莹的底层音色基本上和CD有了极大的出入。

总体上,音色技巧上如今的徐佳莹缺乏了较大的真声参与度。

2:腔体能力;

在腔体能力上,徐佳莹的问题以周深作为参考就可以很好地看出问题。同样是《身骑白马》,周深的处理和能力表达和徐佳莹如今的状态相比,就显得更为具有深度理解。

声带边缘化:首先是A段声带边缘化上, 周深的尾音处理是一个气声延续的状态,而徐佳莹是一个中断式断流。这两个的内在能力实际上是腹腔支撑的能力展示。声带边缘化的气声效果,本质上是有一定的主动半漏气,半漏气状态下的支撑难度更高,而低音区的难度又是难上加难。而声带边缘化的目的是柔化,气声仅仅是柔化效果的附庸产物 。而徐佳莹的声带边缘化就有点过于缺乏柔化,显得口水声过硬。底层上声带边缘化的问题还是徐佳莹腹腔支撑能力不足,声线下潜的深度不够。

胸声点缀:这个能力是徐佳莹不断消失的腔体能力,也是她唱功下降的原因。以周深为例,周深的核心实际上是美声,而美声的胸腔能力则是核心之中的核心,他可以早副歌高潮处完成较为厚重极为真挚的呐喊式 情感 ,底色都是以甲杓肌为核心的真声力量感,而不是高音就需要切换为假声的纤弱感。本质上胸声点缀的是强混能力的底色。

喉位问题:徐佳莹的真声厚度在不断减少,同时她的高音假声的次数太多了,这对于声韧带和环甲肌都是严重的负荷。

除此之外,头声能力和弱混、平衡混能力徐佳莹也是比较缺乏的。徐佳莹可以完成D4的头声哼鸣,但是对于头声而言基本上E5才是起点。而且是较高质量的共鸣泛音听觉。

总体上,徐佳莹的唱功我个人认为是一个下降趋势,她的高喉位问题需要解决,学习各种音色技巧并不能解决喉位问题。

2018年6月23日,第29届金曲奖在台北小巨蛋举行,徐佳莹打败劲敌张惠妹、彭佳慧等歌后拿下最佳国语女歌手,首度封后,并以《心里学》专辑同时获得最佳国语专辑奖,手捧两座金曲奖杯,真是好不风光好不得意。

对于广大内地观众,徐佳莹是通过2006年的《我是歌手》第四季走入大家的视线的,一首《失落沙洲》一登场就拿到了第一名的好成绩。《失落沙洲》这首歌,徐佳莹一开始将歌曲设定为一首关于“失去”的歌曲,最初谈的是初恋,但后来因为探访癌症病童,她将这首歌曲的格局扩大,变成一首珍惜告别的歌。

相信夺得金曲歌后之后的徐佳莹会给我们带来更多更好听的作品,让我们再一次的恭喜拉拉吧!

我是觉得徐佳莹是有唱商的人,虽然唱功比起唱商差了一大截。如果是唱功再往上提高一个level应该会更好吧,歌路也能更宽一些。 唱功比起普通人来说应该也算是不错的。在弱声上和假声上都还好,真声有些不足。 在中音上还是不错的,但在高音上还不太够。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概述 4 疾病名称 5 英文名称 6 分类 7 ICD号 8 喉上神经解剖 9 喉上神经损伤的病因 10 喉上神经损伤的临床表现 101 单侧喉上神经损伤 102 双侧喉上神经损伤 11 检查 12 喉上神经损伤的诊断 13 喉上神经损伤的治疗 附: 1 治疗喉上神经损伤的穴位 1 拼音

hóu shàng shén jīng sǔn shāng

2 英文参考

injury of superior laryngeal nerve

3 概述

由于解剖关系,颈部神经损伤常和血管伤同时发生。损伤位置愈高,多个神经损伤亦愈多;颈中、下段损伤,以单一神经损伤较多。在面颈部合并伤中,神经损伤占10%~15%。而其中又以臂丛、脊髓、喉返神经及迷走神经等损伤较常见。喉上神经损伤常由颈部外伤、手术引起,患者讲话频率范围缩小,不能发高音,但不致发生呼吸困难及吞咽困难。一般情况下不需特殊治疗,可进行发声训练。如果症状严重,可采用手术方法使环甲间隙缩小。

4 疾病名称

喉上神经损伤

5 英文名称

injury of superior laryngeal nerve

6 分类

普通外科 > 颈部疾病 > 颈部损伤 > 颈部神经损伤

7 ICD号

S146

8 喉上神经解剖

喉上神经来自迷走神经的结状神经节,其位置靠近颈静脉孔,在舌骨平面上分为内支及外支。外支在下行途中常与甲状腺上动脉紧密伴行,一般位于甲状腺上动脉的前面(图1,2)。根据Moo an 200例的尸体解剖,外支有21%行走方向不定,15%位于甲状腺鞘内,6%位于甲状腺上动脉分支之间。据孟昭辉等(1976)对喉神经解剖的观察,喉上神经与甲状腺上动脉均紧密伴行,其中神经行走在甲状腺上动脉之后内者占893%,在动脉之前者占67%,在动脉分支之间者占4%。

其次喉上神经在下行途中,先位于咽下缩肌的上面,以后位于胸骨舌骨肌及甲状软骨下面支配环甲肌,同时咽下缩肌也接受外支的一部分运动纤维。因此,外支在进入环甲肌之前被咽下缩肌的筋膜所覆盖。喉上神经的外支主要为运动支,支配环甲肌,尚有分支到咽下缩肌、甲状腺。另外,外支进入环甲肌之前,分出一支经甲状软骨下缘入喉,并与喉返神经前支一同至甲杓肌和环杓侧肌。

喉上神经的内支92%穿过甲状舌骨膜后分为前后两支;8%穿过该膜之前分支。前支位于甲状软骨内面喉前庭外侧壁的软组织内,14%的分支至甲杓肌,10%分支经甲状软骨孔与喉上神经的外支相交通。后支分布在会厌,咽会厌襞及杓状软骨处黏膜层,且有分支至杓状肌(10%)和环杓后肌(5%)。后支的降支与喉返神经的后支相吻合。Siegelman指出,喉上神经有分支支配杓状肌群。Negus也证明喉上神经的内支发出运动纤维支配杓状肌群。另外Katly及Hangen在人的喉切除时, 喉上神经的内支,可引起杓状肌收缩, 喉上神经也有同样的结果,可见喉上神经有分支支配杓状肌群。

9 喉上神经损伤的病因

1颈部外伤(刀伤、枪伤等)。

2继发于甲状腺手术,甲状腺上动脉与神经紧密伴行,因此结扎甲状腺上动脉时,可误将神经一并结扎。

3上喉切除,易损伤喉上神经。

10 喉上神经损伤的临床表现 101 单侧喉上神经损伤

喉上神经由迷走神经分出后,在颈部行程较短,损伤较喉返神经少,且一般多为单侧,易伤及其外支。

(1)症状:讲话的频率范围缩小,不能发高音。

(2)体检:患侧声带边缘不整齐,呈弓形。由于发声时健侧环甲肌收缩将甲状软骨向健侧扭转,环状软骨的健侧一半向上提起所致。

Guttman试验:正常人从前面加压于甲状软骨时,声音变低;如果从侧面加压,则声音变高,环甲肌瘫痪时,对侧有上述体征。

102 双侧喉上神经损伤

(1)症状:不能发高音,声音单调。

(2)体检:声带由于甲杓肌的作用出现皱纹。手指置于环甲膜上触诊,发声时患侧环甲肌失去收缩或牵引感。

单侧或双侧喉上神经受损伤时,不致发生呼吸困难及吞咽困难。

11 检查

喉镜检查,单侧损伤可见声门呈斜形,患侧声带低于健侧;双侧损伤声带纵形拉力消失,出现皱纹。

12 喉上神经损伤的诊断

1病史  有颈部外伤史或甲状腺手术史。

2临床表现  高音缺如。体检可见声门形态异常。

13 喉上神经损伤的治疗

喉上神经损伤一般不需特殊治疗,可进行发声训练。如果症状严重,可采用手术方法使环甲间隙缩小。

治疗喉上神经损伤的穴位 舌本

休,及狂走欲自杀,及目妄见,刺风府。暴喑不能言,喉嗌痛,刺风府。《针灸甲乙经》:督脉、阳维之会。《

四渎

拼音:sìdú英文:SìdúTE9;sìdú;TE9;SJ9概述:四渎为经穴名(SìdúTE9)。出

鬼枕

;深层有枕大神经和枕动脉分布;再深层可穿透被膜,损伤脊髓。布有第三枕神经与枕大神经分支,枕动脉分支。

惺惺

;深层有枕大神经和枕动脉分布;再深层可穿透被膜,损伤脊髓。布有第三枕神经与枕大神经分支,枕动脉分支。

鬼穴

T2,特地找了他的一些演唱会素材,看了一小时。

得出结论如下:

林宥嘉在内地的音乐演唱次数并不多,也仅能通过演唱会音频进行简单分析。以下简单从音色、音域、腔体三个方面进行拓展讲解:

1:音色

结论:

声带底色: 忧郁青年听觉质感,泛音区间具有冷色调暗示。

唱法点缀:中低音真声点缀,高音发音点集中,在弱混和真声之间切换。C4之后具有大量鼻音延音共鸣,部分面罩共鸣倾向。

总体而言,林宥嘉的音色是具有唯一性辨识度的。因为他的声带底色很好,本身是具有一个明亮集中的基本发音点。而泛音区间给与的冷色调质感,是主要的忧郁质感源头。

在不同音区之间,音色变化程度不大,具有高度统一性。但是从中音区迈入高音区有一个明显的喉位提升。

这种喉位,给与了林宥嘉部分的声带压缩支撑难度降低,但也加大了声带紧张感。他在鼻腔共鸣增加,这一点和王菲有一点异曲同工之妙。都是有一个鼻腔为主的哭腔音色。同时两人的发音点位置都十分高。

过高的发音点位置,具有十分完美的声线颗粒度和针刺感。但是不可避免的会走向小嗓的类型,因为声压是需要在发音点集中过度的时候做减法,释放更多的共鸣区间,给与声压整体性。

总体而言,林宥嘉的音色十分不错,有个人的方向选择:强化情绪感,迈向小嗓之路。优化音色的同时,小嗓造成了部分的腔体紧张,整体共鸣强度声压能力降低。

音域:A2-G4。

质量音高:A2-G4;

差不多两个八度的宽度,对于职业歌手而言是合格的。但是并非是强大的。

在G4以上,林宥嘉经常使用弱混。他使用弱混的次数远超过强混。弱混能力,会造成纤柔感,力量感会极度匮乏,导致歌曲的 情感 表达过于约束。

同时在C5以上,林宥嘉的核心高音能力是头声尖叫。这种单音尖叫是不具备太多的唱功表达力,适用于Live氛围营造。

在G4-G3阶段,算是林宥嘉个人能力的最佳阶段。这个阶段,演唱音色不局促,声线颗粒感和声压居中,具有真声质感给与的强大共鸣 情感 。同时,他的乐感表现,也集中于这个优势阶段。

在A2-G3阶段,这个阶段,我个人认为 林宥嘉是比较吃设备的。因为要保证统一性,所以林宥嘉的高发音点必须在低音区也保持住。低音区,过高发音点这是十分难受的一件事。

因为对于音域过窄的歌手而言,他们不具备声带压缩能力和喉位对抗能力,自然也无法意识到喉位统一性。在这个前提之下,低音会造成压低喉头,而不是增加甲杓肌环甲肌的肌肉拉动,这种控制能力不足导致的状况,就形成了,发音点极高、喉位极低的拉扯感。

拉扯感之下,胸腔和腹腔的声压就难以维持。造成了低音过分依赖设备。

腔体:不具备科班能力;

在具体腔体上,林宥嘉的能力还是比较局限的。如果单纯作为T2歌手的能力表现的话,他是合格的。但是相比于T1,林宥嘉缺乏的技术能力,还是比较多的。

1:声带压缩;

在T1级别歌手的标配之中,核心一点便是声带压缩。声带压缩主要是解决换声区过度的问题,和高音音域拓展,赋于歌手高音舞台表现力。

林宥嘉的G4严格说具有部分高音能力,但是对于A4、B4、C5的男歌手黄金音高,林宥嘉是残缺的。核心就在于林宥嘉的声带压缩并不具备运用阶段。

2:喉位提高。

林宥嘉最大的问题应该是F4-G4的喉位提高,这也是他个人的换声点。

在临近换声点的音高时,人的本能是从真声转变为假声,舍弃真声质感给与声带更高频率的震动,就形成了我们认知的假声。在这个过程之中,要想让假声具有较高的可听性质感。那就需要控制喉位,释放声带的紧张度,具体的做法就是通过开嗓训练, 增加歌手对于甲杓肌环甲肌的意识和控制力。

这一步过程是十分漫长而且艰难的,环甲肌和甲杓肌只是一块很小很小的肌肉,感受他们和控制他们是需要经过长达数年的声乐基础才能满满去控制,进而减少自身的喉位过高和过低的问题。

喉位过高是造成声带倒嗓、乃至于王杰那种废嗓的核心关键。

林宥嘉的主要问题就在于这里,如果能建立声乐训练,增加喉位对抗意识,就能知道高音是向下至腹腔,而是向上。

3:腹腔存在感过低;

林宥嘉的腹腔还是具有一点纰漏的,在G4和F4的真声听觉上,可以明显感觉的林宥嘉的核心支撑是在于胸腔,并没有下潜至腹腔。这也是他个人高音过于针刺感的原因之一。

高音以胸腔支撑,和喉位提高是具有关联性的。因为喉位提升,造成了紧张感,所以无法下潜至腹腔。又因为腹腔支撑存在过弱,胸腔不可避免的增加,因为胸腔支撑增加,加大了咽喉肌肉的紧张。两者是相互干扰的。

造成这种局面的核心,是林宥嘉不具备一个科班的声乐意识和开嗓练习。

如果林宥嘉一直没有意识和更改,那么他的倒嗓会比普通歌手来的更快。

总体而言,林宥嘉具有职业歌手的能力,而且拥有个人的辨识度。但是缺乏声乐系统。希望他的倒嗓能来得慢一点吧。

唱的可好听了,我就 说谎了

以上就是关于迷走神经简介全部的内容,包括:迷走神经简介、人脑有哪些神经,迷走神经起什么作用、如何评价徐佳莹的唱功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3815526.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