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河为什么没有自己的入海口


河道被黄河反复侵夺,导致水系紊乱,失去入海口,成为长江的支流。

淮河本来属于外流河,即淮河水最终将由陆地流入海洋,淮河原本也有自己的入海水道。是一条独流入海的河流。

但由于淮河流域水系地貌的原因,历史上黄河中下游河道多次出现改道,特别是黄河的夺淮夺泗入海,淤塞了下游入海通道(即今废黄河),洪水排泄不畅,四处泛滥。侵占了淮河的入海河道,使得原本成形的淮河水系出现紊乱。

黄河带来的大量泥沙使得河床淤塞,行洪不畅,在河的下游,今淮安、宿迁两市境内,诸多中小湖泊渐渐被阻塞的洪水连接起来,形成了一片千余平方公里的广阔水域——洪泽湖。

扩展资料:

历史上的淮水是一条独流入海的河流。在商代的甲骨文和西周的钟鼎文里就有“淮”字出现,历史上,淮河与长江、黄河、济水并称四渎,是独流入海的四条大河之一。

淮河发源于河南省南阳市桐柏山老鸦叉,东流经河南,安徽,江苏三省,在三江营入长江,全长1000公里,总落差200米。

受黄河长期侵淮夺淮的影响,地形和水系发生了很大变化,古济河、钜野泽和梁山泊已消失;河床普遍淤高.且留下了废黄河河床;形成新的湖泊如洪泽湖、南四湖和骆马湖。

因此,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淮河水系紊乱,排水不畅或水无出路,造成了“小雨小灾、大雨大灾,无雨旱灾”的局面。中游的水下不来,下游的水又流不出,是一条难治之河。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淮河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夺淮入海

1194年至1855年间。

关于入海口,我们现在看到的文献上很多都记载,淮河,并没有入海口。但是最初,淮河是有入海口的,淮河从发源地到穿过黄河、长江,一路奔向的地方是响水县云梯关。虽然这一路还是挺蜿蜒曲折的,但淮河最后还是根据自己的路数一步步流到了终点,可是在多年后,由于黄河、长江还有人为的破坏,在这三者因素困扰下,淮河告别了昔日的宁静、独立,最终掀起了波浪。

淮河最后流到了黄海,有属于自己的入海口。淮河西起桐柏山、伏牛山,东临黄海,南以大别山、江淮丘陵、通扬运河和如泰运河南堤与长江流域分界,北以黄河南堤和沂蒙山脉与黄河流域毗邻,流域面积27万平方公里。

淮河发源于河南省桐柏山区,由西向东,流经河南、安徽、江苏三省,干流在江苏扬州三江营入长江,全长约1000公里。淮河下游主要有入江水道、入海水道、苏北灌溉总渠和分淮入沂四条出路。沂沭泗河水系位于淮河东北部,由沂河、沭河、泗河组成,均发源于沂蒙山区,主要流经山东、江苏两省,经新沭河、新沂河东流入海。

淮河自古即是一条益河,少有泛滥决溢之灾,史称“淮流顺轨,畅出云梯,南北支川纲纪井然”。1194年黄河决口改道,以淮河的河道作为出海口直至1855年,横跨了宋、元、明、清四朝,史称“黄河夺淮”。此后黄河大致以山东大清河河道为入海口至今。但淮河也失去了入海口,因此经常发生洪涝灾害。

[ 淮河入海水道是扩大淮河洪水出路,提高洪泽湖防洪标准,确保淮河下游地区2000万人口、3000万亩耕地防洪安全的战略性骨干工程。2006年10月,淮河入海水道工程全面建成。淮河入海水道位于江苏省淮安市、盐城市境内,经过清浦、楚州、阜宁、滨海4县(区)。淮河入海水道与苏北灌溉总渠平行,紧靠其北侧,西起洪泽湖二河闸,东至滨海县扁担港注入黄海,全长163.5公里。工程分两期实施,工程设计排洪流量2270立方米每秒,使洪泽湖防洪标准从50年一遇提高到100年一遇,远期(二期)工程设计排洪流量7000立方米每秒,洪泽湖防洪标准可进一步提高到300年一遇。淮河入海水道南北堤距750米,工程中间挖两道偏泓,工程再将滩面全部挖成深泓。入海水道分别在楚州区境内与京杭大运河、在滨海县境内与通榆河立体交叉。淮河入海水道工程建成后,洪泽湖及淮河下游地区防洪标准由50年一遇提高到100年一遇,同时将苏北灌溉总渠渠北地区1700多平方公里的排涝标准由3年一遇提高到5年一遇以上。

长江、黄河、淮河和济水并称“四渎”,这是我国古代四条拥有独自入海口的河流,“两条龙”长江、黄河自不必说,气势雄浑,一路浩荡入海所向披靡。而淮河和济水则比较悲催,被任性的黄河随时摆布,济水距离黄河太近,被侵了河道,已经消失。淮河的境况相对好点儿,只是一度被黄河夺了入海口。

淮河,古称淮水,是我国七大水系之一,发源于河南省南阳市桐柏县桐柏山,流经河南、安徽、江苏三省,全长约1000公里。从源头至信阳市淮滨县洪河口以上为淮河上游,长360公里。洪河口以下至洪泽湖出口中渡为淮河中游,长490公里。中渡以下至三江营(江苏扬州市江都区东南大江北岸)为淮河下游,长150公里。

淮河之所以成为四渎之一,主要因为其流域非常广,介于长江、黄河之间,地跨豫、鄂、皖、苏、鲁五省,流域面积约27万平方公里。另外,淮河的重要性也体现在它是我国中东部地区南北地理分界线,中原王朝一旦出现南北对峙的情况下,淮河也成了南北势力的对峙线,如北魏与南朝齐,金与南宋等莫不如此。守江必守淮,这是古人用生命和鲜血总结出来的,也是为世人所公认的。

就是这么一条重要的河流,历史上却屡次被黄河侵夺河道,造成整个淮河下游地区的水系紊乱,灾害频发。1128年,金兵南侵,东京(开封)留守企图决黄河,以水代兵阻止金兵南下,宋将杜充掘滑州黄河堤防,黄河改道南流。黄河改道后,入淮通道漂浮不定,或泗水、或涡水、或颍水……整个淮河流域被搅得一团糟。宋金对峙时,整天忙着打仗,金国根本就不关心修堤治水的事,1194年黄河在阳武(今河南新乡市原阳县)决口,黄河夺泗入淮,霸占了淮河下游入海水道。生命总会自己找到出路,河流也一样。淮河被夺入海水道后,被迫从洪泽湖南下,在江苏扬州汇入长江,借道长江入海。

1855年,黄河在铜瓦厢(今河南兰考县境内东坝头附近)决口北流,在山东东营入渤海。黄河这次改道后,长达700多年的黄河夺淮历史宣告结束。原来那段被侵占的淮河入海河道因为泥沙淤积,成了地上悬河,时断时续,我们称之“废黄河”,也叫黄河故道。

黄河任性夺淮,挥一挥衣袖又走了,却留下一个烂摊子。据相关数据统计,从16世纪至新中国初期的450年中,平均每百年发生水灾94次,水灾非常严重。新中国成立后,淮河治理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经过几十年的不懈努力,如今淮河拥有五条河道可以入海。

第一条:入江水道

从洪泽湖三河闸(位于淮安市洪泽区蒋坝镇南)流出,向东南流至高邮湖、邵泊湖,南下至扬州三江营汇入长江,一起流入大海。入江水道长约158公里,设计泄洪能力为12000立方米每秒,是淮河水下泄的最大通道,可将淮河上中游70%以上的洪水汇入长江。

第二条:苏北灌溉总渠

从洪泽湖东边的高良涧闸(位于淮安市洪泽区高良涧镇)流出,向东流经淮安市洪泽区、淮安市淮安区、盐城市阜宁县、盐城市滨海县、盐城市射阳县,在扁担港入海,全长约168公里,泄洪能力为800立方米每秒。

第三条:淮河入海水道

在苏北灌溉总渠高良涧闸的北边,紧挨着的不远处就是洪泽湖二河闸,在二河闸东北约三公里处,二河水分两流两处,一处向北,一处经过二河新闸流入与苏北灌溉总渠平行的淮河入海水道。淮河入海水道是泄洪备用水道,位于苏北灌溉总渠北边,也是在扁担港入海,全长1623公里。

淮河入海水道一期工程设计泄洪能力2270立方米每秒,校核流量(强迫行洪)2890立方米每秒,2006年已经全面建成通过验收。入海水道的建成,具有特殊意义,标志着淮河终于有了自己独立的入海水道。二期工程设计泄洪能力将达到7000立方米每秒,校核流量7920立方米每秒,先期工程已于2019年展开。

第四条:淮沭新河-新沂河

这条水道是淮水北调,分淮入沂工程,洪泽湖水自二河闸流出后,沿二河向东北方向流去,在淮安市淮阴区杨庄分流成四股,一股流入里运河,一股入黄河故道,一股入盐河,一股入淮沭河。淮沭河向北流至江苏省宿迁市沭阳县后,转向东流入新沂河,再流经灌南、灌云两县至张店北面穿盐河,在燕尾港入海。

第五条:黄河故道

二河在杨庄有一股流入黄河故道,经淮安市淮阴区、过涟水县南,滨海县北,由响水县套子口(废黄河口)入黄海。虽然黄河故道也能排水入海,但是杨庄以下废黄河排洪能力只占现有入江、入海总泄量的2%左右,且河床淤积严重。如果要改造废黄河河道,以便扩大泄水能力,工程成本太高,一般情况下不再用来行洪,只做排灌河道。

图-淮河入海水道、苏北灌溉总渠与京杭大运河在淮安交汇

目前这几条入海河道泄洪能力总体上可抵御百年一遇的大洪水,淮河入海水道二期工程完工后,整体的防洪标准能提高到三百年一遇,淮河流域的防洪能力将得到极大加强。

淮河本来属于外流河,即淮河水最终将由陆地流入海洋,淮河原本也有自己的入海水道。是一条独流入海的河 流。但由于淮河流域水系地貌的原因,历史上黄河中下游河道多次出现改道,特别是黄河的夺淮夺泗入海,淤塞了下游入海通道(即今废黄河),洪水排泄不畅,四处泛滥。侵占了淮河的入海河道,使得原本成形的淮河水系出现紊乱,从而导致自然灾害频繁发生,或涝或旱。淮河自此步入多事之秋。

黄河夺淮入海是指裹挟着大量泥沙的黄河,从汉武帝时代就开始侵入淮河。最严重的一次,是公元1194年,黄河在阳武(今河南原阳县)决口,占据那里的金统治者,希望以水代兵,

借黄河的洪水侵扰南宋,致使暴虐的黄河在无遮无挡的淮北大平原,一泻千里,抢去淮河入海的水道,自此,黄河开始了长达七百多年的夺淮历史。

挟带一万多亿吨泥沙的黄水,使鲁南的沂、沐、泅河不能入淮;苏北淮阴以下入海河道被夷为平地,逼淮从洪泽湖南决入江;无数支流和湖泊被淤浅或被荒废,整个淮河水系遭到彻底破坏。黄河使淮河环境的变迁,成了世界河道史上罕见的变化最激烈的河道之一。

1546年后,人为地把黄河引入泗水南流,和淮河一起入海而言。由于黄强淮弱,淮河下游积沙渐高,形成地上河。淮河不再成为一条畅通的水道,而在淮河较低地方,即在淮泗汇口以上的洪泽湖区,首先积水成一湖泊,把宋代以前各小湖连起来,成为洪泽湖。

黄河夺淮以前的淮河

古代淮河水系,大体上是独流入海的淮河干流以及干流南北的许多支流。淮北支流主要是洪汝河、颍河、涡河和汴泗河、沂沭河等。其中支流水系变化最大的是泗水水系。古泗水源出蒙山,经曲阜、兖州、沛县至徐州东北角会汴水;又在邳县的下邳会沂水、沭水,在宿迁以南会濉水。至今淮阴与淮河会流。古泗水的上游部分与现在的泗河相似,下游部分由于黄河夺淮,已被南四湖和中运河所代替。古泗水流域面积比现今骆马湖以上沂沭泗水系面积要大,当时是淮河最大的支流。

黄河夺淮使淮河流域产生重大变化

1、淮河入海故道被黄河淤废,从此淮河不能直接入海,被迫从洪泽湖以下的三河改流入江。

2、由于黄河夺淮,洪泽湖大堤不断延长、加高、加固,形成了现在浩瀚的洪泽湖。

3、由于黄河夺泗夺淮,使泗、沂、沭河洪水无出路,并在泗、运、沂的中下游形成南四湖和骆马湖。

4、豫东、皖北和鲁西南等平原地区的大小河流,都遭到黄河洪水的袭扰和破坏,造成排水不畅,水无出路。其中以濉河变化最大。濉河原是发源豫东,中经皖北,至江苏宿迁小河口汇入泗河的一条大支流。经黄河多年的决口和分洪,终被淤废,下游不得不改入洪泽湖。

5、洪泽湖以下的入江水道逐步形成,高邮宝应水位抬高,面积扩大,在自然水力冲刷和人工疏导之下,入江水道的泄水能力不断扩大,而淮河下游运西运东地区的水灾也日益加重。

6、留下从兰考,经徐州、淮阴到云梯关入海口的一条高出地面十数米的黄河故道,将原本统一的淮河水系划为淮河水系和沂沭泗水系。

7、将鲁西的原属济水水系淤塞,后经治理现统属南四湖水系。

8、由于抬高洪泽湖水位和抬高干流中游河床,使原来畅流入淮的支流,形成背河洼地,新产生出如城西湖、城东湖、瓦埠湖等湖泊。

蓄滞洪区主要是指河堤外洪水临时贮存的低洼地区及湖泊等,其中多数历史上就是江河洪水淹没和蓄洪的场所。

蓄滞洪区包括行洪区、分洪区、蓄洪区和滞洪区。

行洪区:是指天然河道及其两侧或河岸大堤之间,在大洪水时用以渲泄洪水的区域;它的主要作用是在河道泄洪能力不足时用于扩大淮河的泄洪断面,增加泄洪能力。

分洪区:是利用平原区湖泊、洼地、淀泊修筑围堤,或利用原有低洼圩垸分泄河段超额洪水的区域。

蓄洪区:是分洪区发挥调洪性能的一种,它是指用于暂时蓄存河段分泄的超额洪水,待防洪情况许可时,再向区外排泄的区域。主要起存蓄洪水削减洪峰的作用,以减低洪水对河道两岸堤防的压力。

滞洪区:也是分洪区起调洪性能的一种,这种区域具有“上吞下吐”的能力,其容量只能对河段分泄的洪水起到削减洪峰,或短期阻滞洪水作用。

参考资料:

>

淮河一部分注入黄海,一部分通过大运河注入长江。主要应该还是注入黄海。

清朝咸丰以前黄河是从淮河入黄海的,后来由于黄河泥沙大量淤积,导致淮河入海口堵塞不通,淮河水被迫从京杭大运河在扬州汇入长江。但由于大运河较狭窄,流量有限,过去淮河两岸经常发生洪水。

建国后,为了解决淮河水患,修建了苏北灌溉总渠,引道淮河水沿灌溉总渠流入黄海。同时便于两岸农业区的灌溉。

目前来说,淮河水主要还是流入黄海,有一部分通过大运河流入长江。

历史上的淮河是注入黄海的,现在的淮河,洪泽湖以下为淮河下游,有三个入海口。主流通过三河闸,经宝应湖、高邮湖在三江营入长江,是为入江水道,至此全长约1,000公里,注入东海;另一路在洪泽湖东岸出高良涧闸,经苏北灌溉总渠在扁担港入黄海;第三路在洪泽湖东北岸出二河闸,经淮沭河,在临洪口注入海州湾(黄海)

以上就是关于淮河为什么没有自己的入海口全部的内容,包括:淮河为什么没有自己的入海口、淮河入海口什么时候消失的、淮河最后流入哪里了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3814009.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