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模式和意义模式的区别

classin2023-05-06  19

思维形式,思维借以实现的形式。概念、判断、推理、证明是不同的思维形式。具有不同结构的判断形式、推理形式、证明形式也是不同的思维形式。在具体思维中,思维形式和思维内容总是结合在一起的,既不存在没有思维形式的思维内容,也不存在没有思维内容的思维形式。但是思维形式对于思维内容具有相对的独立性,所以逻辑学可以把思维形式抽出来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

意义建构模式,即词义建构模式,由尹铂淳于《汉语词意义建构模式及意义演变机制的认知研究》一文中提出。 该模式基于概念层面,对词的意义建构过程进行了微观上地描写和阐述。 该模式的发现解决了诸如“词如何获得意义”等一系列棘手的问题。

1、归纳与演绎:归纳:从多个个别的事物中获得普遍的规则。例如:黑马、白马,可以归纳为马。演绎:与归纳相反,演绎是从普遍性规则推导出个别性规则。例如:马可以演绎为黑马、白马等。

2、分析与综合:分析:分析是把事物分解为各个部分、侧面、属性,分别加以研究。是认识事物整体的必要阶段。综合:综合是把事物各个部分、侧面、属性按内在联系有机地统一为整体,以掌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3、抽象与概括:抽象:抽象是从众多的事物中抽取出共同的、本质性的特征,而舍弃其非本质的特征。具体地说,科学抽象就是人们在实践的基础上,对于丰富的感性材料通过“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加工制作,形成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以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4、比较思维法:按照对象,比较分为同类事物之间的比较和不同类事物之间的比较。按照形式,比较分为求同比较和求异比较。在相似中,求不同处。

一、终点思维

在我所知道的各种方法中,提醒自己即将死去是避免掉入畏惧失去这个陷阱的最好办法。既然你赤裸裸的身无一物,还有什么理由不去追随你的内心?

《高效能人士的7个习惯》这本书告诉了我们“以终为始”的重要性,而“终点思维”则是将“以终为始”里的那个“终”直接拉到了最后的终点,即人生的终结之处,然后再以那个终点做为起始进行思考。

这种思维之所以与众不同,最关键的原因在于它打破了我们平时观察和思考的狭窄维度。

只有站在了那个特别的时间节点上,我们才能清晰的看到,哪些事物是我们真正珍视的?哪些事物是我们真正在意的?没做什么会让我们感到特别遗憾?做了什么能让我们感到由衷满足?或者觉得此生没有虚度?

二、战略思维

战略的本质是什么呢?

是取舍,是聚焦,是确定要做什么以及不要做什么。

乔布斯说:“决定不做什么跟决定做什么同样重要。”

之前有一本书,名叫《最重要的事, 只有一件》,作者加里凯勒(Gary Keller) 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给出了一条非常实用的建议,那就是“重要的事只有一件”。在他看来,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想要取得最好的结果,就要尽量缩小目标。

这种思维方式的本质也是“战略思维”,通过不断收缩自己的目标与工作任务,直到它剩下最重要的一件或几件,然后将所有的时间和精力投入进去。

三、跨界思维

如果一个人只有商业视野,你做出的产品就会特别局限,所以一定要有跨学科视野。

创造力从本质上说就是“想法的连接”。因此,跨界的幅度越大,跨界的维度越多,创造力就必然会越强。

真格基金的创始人王强曾说,思维就像洋葱,一共有四个圈层。最顶层的是人文思维,再往下一次是科学思维、技术思维、商业思维。

所以说,如果想要做好商业,跨界思维是需要的,而人文思维也是不可或缺的部分。

四、升维思维

跳出眼前的问题,通过确认更高一层的问题是什么,从而找到解决方法的思维方式。

第一种:只有跳到更高一个层级上才能看到的问题。

比如:在我们遇到关于自我“身份”的问题时,可以跳到比“身份”更高一层的“愿景”层去看看,当我们站在更高一层去看问题的时候,我们常常能看到不一样的东西,从而轻易就解决掉“身份”层面上的那个问题。当我们遇到“能力”问题的时候,也可以试着跳到比“能力”更高一层的“价值观”层级去看看,从而让“能力”层级上的问题迎刃而解。

第二种:只有跳到更高一个维度才能看到的问题。

比如:眼前的问题是一个关于“点”的问题,通过升维思考可以将其升高一个维度,即跳到“线”这个一维维度,从“线”的维度去思考解决方法。

就像我们在换工作时,考虑的大多都是“点”的问题,即这个工作薪资如何,离家近不近。但如果应用升维思维,就应该在“线”这个一维,甚至在“面”这个二维上去进行思考。而这些就意味着还得去思考企业、行业和趋势。

一个人之所以能成为伟大的人,其背后一定有着使其伟大的思维方式。

而如果我们只看表面故事,就会错过了蕴藏在故事背后的逻辑与思维方式,因此也就错过了让我们得以思考与成长的阶梯。

人常常在思维模式方面有自己的惯性,所以训练有助于不被固有的思维模式牵制。

训练建议分享:

每周至少要有两次,每次两个小时,一个人独处进行深度思考。可能只有一张纸一支笔,没有书没有微信地进行深度思考。

漫谈:

有一位心理学家也是一个诺贝尔奖获得者卡尼曼,他写了一本书叫《快思考和慢思考》,书里面讲到一个重要的概念,系统一思考和系统二思考。

系统一思考大部分是本能的直觉的,不太烧脑,不太需要消耗很多大脑的能量,好像是处于自动驾驶模式。

我们用很多本能和直觉来思考,当然我们的直觉也不错。但是问题在哪里呢?系统一思考常常会受自己的错觉所影响,会被错觉带到沟里去。

而系统二思考虽然很烧脑,需要刻意努力,但有可能获得更多更广的神经链接,以产生更好的更入木三分的洞见。

我最近听麦肯锡的董事长在一个演讲中说,一个高层领导者每周至少要有两次,每次两个小时,一个人独处进行深度思考。可能只有一张纸一支笔,没有书没有微信地进行深度思考。

以上就是关于思维模式和意义模式的区别全部的内容,包括:思维模式和意义模式的区别、思维方式有哪些、四种思维模式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3813958.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