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谋道不谋富。
唐·柳宗元《吏商》。君子:道德高尚的人。道:指合于道义的善事。本句大意是:君子致力于谋求道义而不致力于谋求财富。这句话的意思并不是说“君子”就不应该追求自身合理的利益,而是强调在追求自身利益的时候,要遵循一定的社会道德规范,不能利欲薰心,不择手段,损人利己。本名句可供阐述人活在世上,应不断地追求自身道德品质的完善,而不应终日汲汲于富贵利禄,也可供赞美那些修身洁行、不谋求个人私利的人。
唐朝文学家 柳宗元 《吏商》
义人在上,天下必治。 道义名言
战国·墨子《墨子·非命上》有道义的人在上位,天下一定能太平安定。说明在上位的国君应实行“义政”,所作所为要符合“道义”,这样国家才能安定。义人:主持道义的人。
墨翟,战国时期思想家,教育家,军事家 墨子 《墨子·非命上》
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李大钊
仁也者,人也。合而言之,道也。
所谓仁,意思就是人。人和仁结合起来,就是所说的道。
孟轲,战国时期思想家,教育家,儒家代表人物 孟子 《孟子·尽心下》
宁为义死,不苟幸生,而视之如归。北宋文学家,史学家 欧阳修
义,小为之则小有福,大为之则大有福。 关于道义的名言战国末期商人,政治家 吕不韦 《吕氏春秋》
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以知古始,是谓道纪。
春秋·老子《道德经·道经第十四章》“持守“道”,就能治理好万事万物,就能统御好家国天下。据其‘有’而察其‘无’,得以知晓远古及其初始情况,这样就明了了“道”的整个体系。
又称老聃、李耳,我国古代春秋后期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 老子 《道德经·道经第十四章》
势利之交出乎情,道义之交出乎理,情易变,理难忘。西晋初年文学家、思想家 傅玄
勤于道义,则刚健而日新;勤于利欲,则放肆而日怠。宋代文学家 胡宏
精于义者,眼界大心地平;徇于利者,眼界小心地险。 道义名言清朝学士 胡达源
吹牛撒谎是道义上的灭亡,它势必引向政治上的灭亡。列宁
在科学上进步而道义上落后的人,不是前进,而是后退。古希腊哲学家 科学家 亚里士多德
孟子曰:“身不行道,不行于妻子;使人不以道,不能行于妻子。”
孟子说:“自己不按道行动,道在他妻子儿女身上也实行不了;不按道去使唤人,那就连妻子儿女也使唤不了。”
孟轲,战国时期思想家,教育家,儒家代表人物 孟子 《孟子·尽心下》
搏弈之交不终日,饱食之交不终月;势力之交不终年,惟道义之交可以终身。 关于道义的名言清代学者 山阴金先生 《格言联璧》
诚然,作为一个人,要负道义的责任,憋不住就得说,这就是我写杂文的动机。中国当代作家 王小波
好利者,逸出于道义之外,其害显而浅;好名者,窜入于道义之中,其害隐而深。洪应明,明朝道人 洪自诚
一个合格军人的五种境界:知识,智慧,责任,意志,道义。现在大部分都在知识这一层面上!军事战略专家 戴旭
道义相砥,过失相规,畏友也;缓急可共,死生可托,密友也;甘言如始,游戏征逐,呢友也;利则相攘,患则相倾,贼友也。 道义名言苏浚 《鸡鸣偶记》
道义之交是纯洁的;利益之交,有时虽然给人小恩惠,其目的总是以利为主的。正如猎人给禽兽的食物一样,他并不是施恩,而是意在取利。波斯籍阿拉伯散文大师 伊本·穆加发
武林中的道义,只不过是少数人的专用品而已,若有十个武林英雄认为你是恶人,那么你便注定成为一个恶人,因为你无论做什么事,你都是错的。武侠小说家 古龙 《护花铃》
立身不求无患,身无患则贪欲易生。学问以勤学为入门,孝养以竭力为真情。处世不求无难,世无难则骄奢必起。处世以立德为事业,执事以尽心为有功。究心不求无碍,心无碍则所学蹋等。精进以律己为第一,长幼以慈和为进德。行道不求无魔,道无魔则誓愿不坚。行持以观心为稳当,因果以明白无过。谋事不求易成,事易成则志存轻慢。治事以精严为切实,老死以无常为警策。居众以谦恭为有理,语言以减少为直截。交情不求益吾,交益吾则亏损道义。于人不求顺适,人顺适则心必自矜。待人以至诚为供养,长老以耆旧为庄严。施德不求望报,德望报则意有所图。济物以慈悲为根本,疾病以减食为汤药。见利以预立为不劳,遇险以不乱为定力。被抑不求急明,抑急明则怨恨滋生。是非以不辩为解脱,烦恼以忍辱为菩提。国学大师,诗人 南怀瑾
道义论,是具有“道义”色彩理论的统称,也译作“务本论”、“义务论”或“非结果论”等,“在西方现代伦理学中,指人的行为必须遵照某种道德原则或按照某种正当性去行为的道德理论。”
该理论体系侧重的是道德行为动机,不注重行为的后果,而诉诸一定的行为规则、规范及标准,其理论的核心是义务和责任。也就是说,一个行为的正确与否,并不由这个行为的后果来决定的,而是由这个行为的动机和标准来决定的,注重的是这个行为的动机是否是“善”的,行为的本身是否体现了预设的道德的标准,这样就突出了道义理性的地位,把道义行为的内在本质认定为是预设的和普遍的。中国春秋时期的儒家伦理思想是中国道义论思想的典型代表,这一时期的“道义”指的是对封建礼教道德原则和规范的遵守。“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君子以义为上”
道义论”形成的内在根据,即为了个体实践行为的有效实现和社会秩序的良性运行。一个行为的结果在我们行为之前已经以意识的形式表现出来了,也就是说“善”或者是“恶”成为了既定的,在这个前提下,行为的动机、手段、正当性等则成为了我们实践活动中最应该考虑的内容。人类永远都在追求着最大幸福,但实现这个追求的过程则要采用“道义”的手段。
因为孟子认为生命有道义才有意义。志于道 《孟子·尽心上》中讲:“流水之为物也,不盈科不行;君子之志于道也,不成章不达。”在孟子眼里,君子是“志于道”的人,即追求道义的人。毛泽东很喜欢孟子的这段话,从长沙求学时起就重视“志于道”,重视知识和德才的积累。他在《讲堂录》中写道:“孟子曰:流水之为物也,不盈科不行;君子之志于道也,不成章不达。浅薄者流,亦知省哉。”道义决定生死 孟子所讲的道,有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意思;有时讲的是方法;更多的从人类社会角度讲道义。孟子认为道义决定生死,决定治乱。道义决定胜负 从军事角度看,孟子认为得道才能得到胜利。《孟子·公孙丑下》有这样一段话:“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来源:新传奇
信仰即是众生自己观念目的想法,是众生自己行为的目的方向,信仰有善有恶,有正有邪,善意智慧正道信仰,培养众生能力福报,引导众生归向福慧之道,而邪恶魔道信仰,却是诱导众生作恶造业,祸害自己他人社会世界,是一切众生自己祸害苦海根源。道义本身就是信仰的一种,即正道正信正行信念之意,具有培养智慧善德造福自己他人社会众生的功能目的愿望意义。有钱是一种福报能力,有钱有智慧遵循因果广行正道造福众生,即是阴德善心善行,是培养智慧福报的基础方式条件。如果有钱缺乏智慧,不明因果作恶众生,即是损自阴德福报,成为众生自己一切祸害恶业循环依据。因此,信仰、有钱、道义含义互为包容、互为条件,各具相应的作用意义。
通俗讲,就是在江湖上行走,其行为必须中规中矩,不能心生邪念,要坚守重情重义的原则,要救济弱小,不畏强权,讲求江湖规矩,这就是江湖道义。
义是一切追求的最高原则。在义的指导下,人类从产生追求生命的延续和发展,进而升华为追求精神的延续和发展。如果不讲江湖道义,那就没法在江湖上行走。所以人应秉持仁心仁爱、利人利己的原则,不损人利己、害人害己。所以义是最高人类追求。
江湖道义是社会根本伦理法则。因为情感只是不得已的遵守,法律只是最终的勉强。所以江湖道义才是个人的最高法律,江湖道义涵盖了并高于情感和法律的原则。
扩展资料
武侠小说中江湖的解释
武侠小说中的江湖,其实就是以小说中的有武功的人以及与他们相关的人所组成的关系网,一个小型社会,在这个社会里,人们不必担心衣食住行,不必担心法律制裁,可以说是一个完全以实力(主要是武功强弱)说话的世界。
如同脱去了恶人身上的枷锁一般,同样也解放了正义之士思想的束缚,使之可以快意恩仇,以暴制暴,在这个设定之下,反面角色虽多,但侠义之士出现的概率也要远大于现实社会。
以上就是关于关于道义的语段全部的内容,包括:关于道义的语段、对道义论分析正确的是、为什么孟子在生命与道义中选择道义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