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星球会有多少寿命

一个星球会有多少寿命,第1张

不同质量和体积的星球其寿命是不一样的,恒星质量越大,寿命就越短。反之,恒星质量越小,寿命越长:

例如我们的太阳在宇宙里是一颗很普通很普通的恒星,它的寿命是100亿年左右。

超过太阳质量120倍的恒星在强烈的核聚变下,寿命只有270万年左右

质量是太阳05倍的恒星寿命就有500亿年左右

希望对你有帮助

宇宙的年龄有多大。这个问题所谈论的是可见的宇宙,也就是以我们所在的地球为一个球体,其半径是自大爆炸以来,即宇宙作为一个点诞生,开始向外迅速膨胀以来光所通过的空间。从整体上看,宇宙很可能比这个可见的宇宙大得多。 就测定所能提供的东西来说,天文学家们显然并不知道,至少不是确切地知道大爆炸是何时发生的。他们只是非常笼统地说,大爆炸可能发生在100亿年前,也可能发生在200亿年前,或者是发生在100亿年前到200亿年前之间的某个时刻。 对我们常人来说,浩瀚无垠的宇宙几乎是不可度量的。而对天文学家来说,精确地测绘宇宙天体不仅是必要的,而且也是可能的。天文学采用的计量单位是“光年”,即光在一年里所走的距离。光的前进速度约为每秒30万公里,一光年大约是 97万亿公里。银河系的直径约为10万光年。而在银河系之外还有别的星系,距离我们有数十亿光年。最新发现的类星体位于我们目前所能观测到的宇宙边缘,与地球相隔约100亿~200亿光年,是迄今所知的最遥远的天体。 如此遥远的距离简直令人难以想象。要测量太阳系的其他行星或附近的恒星的距离,可以采用由古希腊人发明的视差计算法。所谓视差,是指从两个观察位置观察同一物体时两道视线所形成的夹角。在天文学中,测定视差的方法就是把两个观测点与被观测的天体构成一个三角形,已知两个观测点连线(即基线)的长度,再从这两个观测点测出天体的方位(即三角形的顶角),就能求出天体与地球的距离。基线越长,求得的结果就越精确。通常,在测量离地球较近的天体如月亮的距离时,可以用地球的半径作基线,所测定的视差则称为“周日视差”。如果要测定太阳系以外天体的距离,一般都以地球与太阳的距离为基线,所测定的视差称为“周年视差”。用这种视差法测量相距86光年以内的天体非常准确,测量远至1000光年的天体也能做到大体准确。 另一种测量恒星距离的方法是亮度测定法。一颗恒星可能因体积大、运动活跃或距离地球较近而显得很光亮。只要分清星球的实际亮度和视觉亮度,就能从光亮度上准确测出恒星与地球之间的距离。本世纪初,天文学家按波长区分星球光亮,制成了光谱。他们发现,不同的恒星有不同的光谱特性。用分光镜研究恒星的光谱,就能判断该星的冷热程度。这有助于天文学家辨别貌似暗淡的小星是否遥远的活跃的巨星。只要把一颗星的光与另一颗已知距离、活跃程度相似的星进行比较,就能测量出这颗星与地球之间的距离。 80多年前,大多数天文学家都认为银河系就是整个宇宙,银河系之外什么也没有。可是,当精确度更高的天文望远镜诞生以后,这种看法便被证明是错误的。过去观测到的那些暗淡模糊的斑点,其实是其他的星系,有的与银河系不相上下,有的则更庞大。20世纪20年代,美国天文学家埃德温·哈勃在加利福尼亚州的威尔逊山用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反射式望远镜研究银河系外星系,他分析了这些星系的光谱,发现各种谱线的波长都移向红色一端。这种现象叫做红移,说明那些星系正在向远处飞离。波长的改变是多普勒效应的作用,与疾驶而去的汽车喇叭声调的变化同样道理。由于宇宙在不断膨胀,星系距我们越远,红移就越大。换而言之,越远的星系,其飞离我们的速度也越快。哈勃据此提出了“哈勃定律”,确定了计算行星运行速度的天文学计量单位——“哈勃常数”。但是,用哈勃常数作为测量尺度存在一个问题,即无人知道它有多长。 关于宇宙膨胀的速率,天文学家们的看法并不一致。最保守的估计是,距离增加百万光年,则速度每秒钟约增加16公里,即一个距我们5亿光年的星系将以每秒约8047公里的速度远离地球。有些天文学家估计的速率比这个数字还要大一倍。按照第一种估计,宇宙中最遥远的天体距离地球约有100亿光年。而按第二种速率计算,则宇宙边缘距离地球达200亿光年之遥。 “哈勃常数”只能在太阳系以外的太空里测定。在那里,膨胀速度非常大,任何局部影响都变得微不足道。 如果天文学家能够找到一支“标准蜡烛”,即某个类星体,其亮度稳定,非常明亮,横跨半个宇宙都可以看到,那么这个问题便可迎刃而解。但是迄今为止,大家公认可通用于整个宇宙的“标准蜡烛”尚未找到。因此,天文学家运用这一基本方法时往往采取一种分步方式,这就是设立一系列“标准蜡烛”,每一步只起测,定下一步的作用。 近年来,3种不同的“标准蜡烛”,即近红外线观测造父变星、行星状星云和麻省理工学院的约翰·托里的成片星系,都使人趋向于认为宇宙很年轻,有110亿~120亿年。 但是,还不能说这便是标准答案,至少有另外3个天文学家小组得出了不同的结果。其中的一个小组是以哈佛大学天文学系主任罗伯特·柯什纳为首,他们得出的结论是,宇宙并不是那么年轻,可能有150亿年。 而杰奎琳·休特和她的学生们以及普林斯顿大学的埃德·特纳则测定宇宙有240亿年。 总而言之,时至今日,宇宙有多大这个问题还远远未能解决。

恒星是会死亡的,由于质量很大,是一般行星不能比的,晚期能量逐步耗尽坍塌,或者变成黑洞,或者成为中子星、白矮星、黑矮星和红矮星之类的,由它们自身的质量决定它们的归宿,大质量的会变为黑洞中子星那些,而低质量的恒星会成为红矮星之类的,慢慢冷却下去,不再发光。

如果是石头的话,仅仅是放在一个地方没有外部干扰,也就是说无任何外界化学或物理干扰,那石头永远都是石头,等宇宙坍塌之后,一切物质都结束了。

在宇宙之中,无论是恒星还是行星,都存在寿命的限制,就算是宇宙也不例外。

随着暗能量不断提供斥力,宇宙不断加速膨胀,最终宇宙各个星系的距离将原来越远,这些星系的物质和能量,最终都会被黑洞所吞噬,而黑洞也会因为霍金辐射而蒸发,最终宇宙会成为一片虚无,不再拥有任何天体,只有无穷的黑暗和空洞。

当然,宇宙演化到“虚空”需要漫长的时间,现在的宇宙,就连婴儿也算不上。

人类的生存,离不开太阳、离不开宇宙,如果人类侥幸躲过了太阳的死亡,移居到其他星球继续生存,那么未来人类应该如何面对宇宙的消亡呢。

首先可以想到的解决方案,就是移居到其他宇宙,目前受到越来越多科学家认同的平行宇宙理论,就为人类提供了其他宇宙进行移居,从而帮助人类在宇宙化为“虚空”之前,移居到其他宇宙之中。

但是平行宇宙理论终究只是猜想,而且平行宇宙往往带有不同的物理法则,凭借人类 科技 或许很难突破进入。

如果平行宇宙根本不存在,或者人类无法突破宇宙界限,进入到其他宇宙,那么人类想要继续繁衍生息,就不能依靠移居其他宇宙,而必须创造出自己的“子宇宙”。

人类想要创造宇宙,首先需要了解宇宙的组成——25%的暗物质、70%的暗能量、5%的常规物质。可惜的是,人类对暗物质和暗能量几乎一无所知,没有人知道暗能量和暗物质是由什么构成,也不知道这些物质是否遵守人类物理学法则。

如果人类无法逃脱暗物质带来的虚空未来,并且也无法逃离到其他宇宙,那么人类就需要考虑一种全新的可能性——创造出“子宇宙”。

以人类目前的科学理论,想要创造一个事物,首先需要彻底了解这个事物。

就像一块手表,需要了解手表的每一个齿轮、每一个指针,才能创造出来一块可用的手表。然而对于宇宙,科学家了解的信息非常有限,其中最为关键的暗物质和暗能量,几乎是一无所知的状态。

虽然如此,人类还是有机会创造出宇宙的,因为宇宙起源于大爆炸,之后基本处于完全自由的状态,如果能够在实验室中重现宇宙大爆炸,或许就可以创造出一个“子宇宙”。

宇宙大爆炸的基础,就是一个带有宇宙能量的奇点。

如果科学家能够将宇宙级别的能量聚集到一个奇点上,再诱发宇宙大爆炸,就可以在实验室中创造出子宇宙。

虽然没有任何人知道宇宙的成分,也没有人知道暗物质和暗能量究竟是什么,但是只要重现宇宙大爆炸,或许就可以自然形成另一个宇宙。

单纯的能量聚集、重现宇宙大爆炸,依旧存在一定的“疑点”,比如反物质的去向。

按照电荷守恒,宇宙中的正反物质应该相等,反物质应该也能形成星系,产生独特的天体系统。但是在目前的宇宙中,基本看不到任何反物质,更不用说反物质星系。

这意味着在宇宙大爆炸期间,反物质可能受到了独特的作用力效果,进而导致反物质全部消失,或者全部聚集到远离正物质的地方。这个过程很难是天然形成的,或许存在高级文明的干涉。

如果反物质需要进行干涉,才能创造出稳定的宇宙,那么目前的人类 科技 就无法创造出“子宇宙”。

宇宙并非永恒不灭,当宇宙的恒星全部死亡,物质能量都被黑洞吞噬时,宇宙就会变成黑暗而寒冷的空间。

当宇宙失去光明之前,生命需要找到合适的栖息地,这个栖息地可能是“人造恒星”,也有可能是“人造宇宙”,如果生命 科技 无法满足条件,那么就只能期待其他高级文明可以伸出援手~

宇宙的寿命到底有多久没有人清楚,因为宇宙大爆炸大概是在138亿年前,那个时候有了宇宙的雏形,后来逐渐演化,138亿年对于人类来说非常非常漫长,因为地球现在的生命不过是46亿年而已。人类的生命不过几十年,上百年就算是比较长的了。

宇宙的寿命可能还有几十亿年几百亿年,这是没问题的,但是宇宙的寿命并不等于地球的寿命,地球的寿命,也不等于人类存在的时间,因为这是存在很大的时间差的,宇宙存在了13821年,地球存在了46亿年,人类存在不过几百万年,这中间巨大的时间差意味着宇宙地球完全有可能存在其他的生命,只不过这些生命在发展的过程中走向了一条不太正确的道路,最终他们消失了,或者说他们发展的很好,他们从我们现有的可视宇宙中消失了。

宇宙的生命到底有多久,它要取决于宇宙的短板,也就是说到底是什么东西会把宇宙毁灭,这是一个非常让人感到疑惑的问题。因为人类可以享受到地球会怎么毁灭,比如说受到其他的行星撞击地球能量太大,地球承受不了固体消失恒星会怎么毁灭,最终能量消失逐渐退化成褐矮星,但是宇宙这么大,到底会怎么消失?并没有人清楚,那可能需要更高等级的生命,甚至说是神级文明才有可能对宇宙施加一定的影响。

宇宙的寿命其实并不是人类应该关心的问题,人类应该关心的是人类文明的寿命,而不是宇宙的生命,宇宙的生命非常长,但是它并不等于人类能存在的时间,人类受到病毒的影响,受到细菌的影响,受到大自然环境变化的影响,这些都有可能影响人类文明存在的时间。

以上就是关于一个星球会有多少寿命全部的内容,包括:一个星球会有多少寿命、宇宙的寿命是多少年、宇宙中所有的星球都有寿命吗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life/3812010.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06
下一篇 2023-05-0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