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钻木取火”是什么意思

红竹石2023-05-05  35

钻木取火的字面意思为: 硬木(石)棒对着木头摩擦或钻进去,靠摩擦取火。

钻木取火的传说:最早的原始人,还不知道利用火,东西都是生吃的,生吃植物果实还不算,就是打来的野兽,也是生吞活剥,连毛带血的吃了。后来,才发明了用火(在周口店的北京人遗址上,已发现用火的痕迹,说明那时候已经知道利用火)。

火的现象,自然界早就有了,火山爆发,有火;打雷闪电的时候,树林里也会起火。可是原始人开始看到火,不会利用,反而怕得要命。后来偶尔捡到被火烧死的野兽,拿来一尝,味道挺香。经过多少次的试验,人们渐渐学会用火烧东西吃,并且想法子把火种保存下来,使它常年不灭。

又过了相当长的时期,人们把坚硬而尖锐的木头,在另一块硬木头上使劲地钻,钻出火星来;也有的把燧石(燧音suì)敲敲打打,敲出火来。这就懂得了工人能够取火(从考古材料发现,山顶洞人已经懂得人工取火)。是谁发明的呢?当然是劳动人民,但是传说中又说成是一个人,叫做“燧人氏”。

原文 燧人钻木取火

遂明国①不识四时昼夜,有火树名遂木,屈盘万顷②。后世有圣人,游日月之外,至於③其国,息此树下。有鸟若鴞④,啄树则灿然火出。圣人感焉,因用小枝钻火,号燧⑤人。

注释

①遂明国:传说中的国家名。②屈盘万顷:屈盘起来,占的面积有一万顷。③於:同“于”。④鸹:鸱鴞(ch xi o),鸟类的一科,头大,嘴短而弯曲,吃鼠、兔、昆虫等小动物,对农业有益。⑤燧:读作su 。

遂明国。可是这里没有阳光,不分昼夜,四处一片黑暗,根本没有火。年轻人非常失望,就坐在一棵叫“遂木”的大树下休息。突然,年轻人眼前有亮光一闪,又一闪,把周围照得很明亮。年轻人立刻站起来,四处寻找光源。这时候他发现就在遂木树上,有几只大鸟正在用短而硬的喙啄树上的虫子。只要它们一啄,树上就闪出明亮的火花。年轻人看到这种情景,脑子里灵光一闪。他立刻折了一些遂木的树枝,用小树枝去钻大树枝,树枝上果然闪出火光,可是却着不起火来。年轻人不灰心,他找来各种树枝,耐心地用不同的树枝进行摩擦。终于,树枝上冒烟了,然后出火了。年轻人高兴地流下了眼泪。

年轻人回到了家乡,为人们带来了永远不会熄灭的火种--钻木取火的办法,从此人们再也不用生活在寒冷和恐惧中了。人们被这个年轻人的勇气和智慧折服,推举他做首领,并称他为“燧人”,也就是取火者的意思。

道理:大自然是最好的老师,燧人钻木取火教给的许多道理与生存的本领,故事中的圣人就是被“有鸟若鴞 ,啄树则灿然火出。”这一自然现象所启发,悟出了钻木取火的道理。

翻译为有一个圣人,漫游到了日月所照以外的远方,来到此国,在这棵大树下休息。忽然看见许多象鸮样的鸟,在大树的枝叶间用嘴啄木,每啄一下,就有灿然的火光发出。

钻木取火的办法,从此人们再也不用生活在寒冷和恐惧中了。人们被这个年轻人的勇气和智慧折服,推举他做首领,并称他为“燧人”,也就是取火者的意思。

扩展资料:

智者认识了火,知道了火的广泛用途。但自然界中的火并不是到处都有,随时存在的,再大的森林大火总有熄灭的时候。

为了使人类时时处处都能找到火与用上火,智者开始了艰难地人工取火方法的探索,经过千百次试验,终于找到了钻木取火与点石击火两种方法,使中华民族的先人掌握了用火与取火技术。

由于钻木取火中大多使用的是燧木,于是人们便把发明人工取火技术之人尊之为“燧”,称为“燧人氏”。远古人相信燧,跟随燧,很快便形成了以燧为首的远古人类氏族部落,这个氏族部落被后世形象地称为“燧明国”。

中华民族素有崇拜“鼻祖”的传统,对火的发现者并教会人类使用取火技术的人尊之为“燧皇”与“火神”或“火祖”。

第一种:古典式钻木取火法这是被了解得最广泛,但同时也是最困难的一种方法。

首先,找到合适的木材做钻板,干燥的白杨、柳树等等会是不错的选择,因为它们的质地较软。再找到合适的树枝做钻头,相对较硬一些就可以,条件不像钻板一般苛刻。然后,把钻板边缘钻出倒“V”形的小槽。

最后,在钻板下放入一个易燃的火绒或者枯树叶,然后双手用力钻动,直到钻出火来为止。

第二种:双人经典钻木法其他步骤跟第一种方法相同,不同的是这次是两个人合作。一个人用带凹槽的木头盖子把钻轴固定在钻板上,另一个人用摩擦力较大的绳子或藤条在钻轴上缠几圈,然后快速来回拉动。这种双人合作的效率比第一种强得多。

第三种:简易刨子取火法将软质木板挖一长槽,槽的前方放置易燃火绒,用较硬木条向前推动,直到火星将火绒点燃。

第四种:易洛魁族式取火法由易洛魁族发明的这个装置取火效率相当高。钻轴的一端用两根绳子缠绕,绳子的另一端分固定在一个硬质横板上。钻轴的中间部位用一个硬质木轮做加速器。

当把绳子缠好后用力向下压横板,就能使钻轴产生极快的转速,然后钻出火花。

第五种:弓弦钻木法同第二种双人钻木法类似,只不过可由一人完成。

钻轴上方同样覆盖一个有凹槽的盖子,然后用弓弦样子的工具快速拉动。

第六种:穴居时代的经典火种保留法无论是用钻木取火还是其他的什么方法,都需要一个适当的介质配合火的燃烧。当周围环境非常潮湿时,一般的材料很难燃着。

用干燥的材料盘成鸟巢形状,中间部分掏空,尽量保持松软,然后垫上一层火绒。这样即使在潮湿的天气也能让它遇火星便燃着。

第七种:火石取火法这种就没什么科技含量了,用打火石打击硬质的材料,比如钢刀、花岗岩等等。

火石的上面垫上易燃的火绒或是已烧焦的布料,打击便燃着。这里有一点需要注意:越是有棱角的石头打击火石效果越好,当一块硬石边缘太圆滑时,需要把它在大石上摔碎,这样就能现出尖锐的棱角。

钻的读音是zuān,声母是z,韵母是uan。

一、钻的释义

[ zuàn ]

1、打眼儿的工具。

2、钻石。

[ zuān ]

1、用钻子一类的尖物穿孔。

2、穿过;进入。

3、钻研。

4、为了私利而想方设法找门路。

二、笔顺

撇、横、横、横、竖提、竖、横、竖、横折、横。

三、组词

钻探、钻研、钻石、钻床、刁钻等。

扩展资料:

一、钻探 [ zuān tàn ]

指用钻机向地下钻孔(井),从不同深度取出岩石及矿石样品(通称岩心或矿心,石油勘探时取出的是岩屑),或用仪器在孔(井)内进行观测,为地质和矿产的研究提供必要的资料。

二、钻研 [ zuān yán ]

深入研究。

三、钻石 [ zuàn shí ]

1、经过琢磨的金刚石,是贵重的宝石。

2、指硬度较高的人造宝石,可用来做精密仪器、仪表的轴承或装饰品。

四、钻床 [ zuàn chuáng ]

金属切削机床,用来加工工件上的圆孔。加工时工件固定在工作台上,钻头一面旋转,一面推进切削。

五、刁钻 [ diāo zuān ]

狡猾;奸诈。

燧人氏

在远古时,商丘一带是一片山林。在山林中居住的燧人氏,经常捕食野兽,当击打野兽的石块与山石相碰时往往产生火花。燧人氏从这裏受到启发,就以石击石,用产生的火花引燃火绒,生出火来。这种取火法在三十年前的商丘农村还有人在使用。当时,有一位圣人从鸟啄燧木出现火花而受到启示,就折下燧木枝,钻木取火。他把这种方法教给了人们,人类从此学会了人工取火,用火烤制食物、照明、取暖、冶炼等,人类的生活进人了一个新的阶段。人们称这位圣人为燧人氏,奉他为「三皇之首」。

《韩非子·五蠹》中说:「上古之世,民食果窳蚌蛤,腥臊恶臭,而伤肠胃,民多疾病,有圣人作,钻燧取火,以化腥臊,而民悦之,使王天下,号之燧人氏」。由於此时禽兽多而人少,於是原始汉人巢居以避之,昼拾橡栗,暮栖木上,这时的首领被称为有巢氏。之后原始汉人发明钻燧取火,这时的首领称为燧人氏

由通古斯和百越混合而成的原始东夷强大起来,挡住了原始汉人继续东进的道路,东夷的首领华胥氏居住在今天的曲阜。经过多年的征战和文化交融,华胥氏的后裔在中原地区逐渐与原始汉人混同。华胥氏后裔一支后来移居汉人故里甘肃天水成纪(今秦安县),与当地汉人某男交婚,生下太昊,后来,由於母系氏族社会不知父亲在何处,太昊率领族人奔向母系故里,到达宛丘(今河南省淮阳县)时,发现该地适合居住,於是定都於此。在宛丘太昊创建了八卦、结网捕鱼,由於他特殊的出身,被华北平原西部的原始汉族和华北平原东部的东夷尊为共同的首领。太昊娶西华县的氏族首领女娲为妻,开创了一夫一妻\近亲不通婚的先河,摈弃了原始的群婚制。太昊文化是仰韶文化与海岱文化的融合,所以太昊被公推为黄河流域上中游和下游所有居民一致认同的人文始祖。太昊时代由於发展了人工饲养家禽、家畜,取代了以往的渔猎生产,所以首领太昊又被称为伏牺氏(伏羲氏)。

以上就是关于“钻木取火”是什么意思全部的内容,包括:“钻木取火”是什么意思、文言文《燧人钻木取火》的意思是什么、我听了钻木取火这个故事有什么启发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juke.outofmemory.cn/read/3810609.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