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太后,就是皇上的妈。中国古代的帝位,一般都是等先皇死后才传给后代(儿子)的。那就是说既然是皇上,那就是没有父亲的,那她的母亲就是寡妇了,也就是说,皇后一定要等死了丈夫以后才能成为太后。所以,太后自称是哀家。
“哀”隐含先帝去世之意,称“哀家”的只能是太后、太妃。
分类: 文化/艺术 >> 历史话题
解析:
这些称呼有些混乱啊,毕竟不是在同一个时代会出现的。
寡人的作为皇帝的自谦称谓,历史是最为久远的,到秦国统一六国以后,这个称呼就逐渐被“孤”所取代;
“孤”持续到南北朝时期,因为民族大融合以及中央集权的进一步加强,逐渐被“朕”所替代,一直沿用至清。
综上,以上三者都是古代帝王的自谦用语。
哀家是皇后或皇太后的自称,由来在下并没有详细考证过。
本宫,至少也得是拥有一定封号的妃子才能使用的自称,比如东宫皇太后、西宫皇太后,没有一定地位的妃子是没有资格如此自称的,否则就是一个死字。
杂家似乎是清朝太监特有的自称。
哀家一词应该是太后用的,而且是皇帝已死情况下,其皇后也就是后来的皇太后用的,意思是未亡人,哀痛先皇。
皇后自称哀家应该是个笑话,否则岂不是诅咒皇帝那可是死罪。
“哀”隐含先帝去世之意,称“哀家”的只能是太后、太妃,电视里的玩意儿不能够当真的。
2、皇帝为何自称“朕”
在秦始皇以前,朕只是一个普通的字,谁都可以用的,并非国君专有。
此前国君专有的是孤和寡人,意思是寡德之人,谦称。
自秦始皇开始,只有皇帝才可以用朕。
孤归了王爷以下的贵族,例如侯爵,孙权致书曹操,“足下不死,孤不得安”,当时他只是吴侯。寡人就没人用了,反正也不需要再谦虚了。
3、皇帝为何自称“寡人”
寡人,寡德之人。
这个词的用法比“孤”复杂些。古代王侯可自谦为寡人,《左传》:“请子奉之以主社稷,寡人虽死亦无悔焉。”
《廉颇蔺相如列传》:“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邹忌讽齐王纳谏》:“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古代士大夫也有自称为“寡人”的。
《世说新语》:“晋王衍诸婿大会,郭家与衍婿裴遐谈,衍谓诸人曰:‘君辈勿为尔,将受困寡人女婿。’”
古代诸侯夫人也有自称寡人的,“先君之恩,以勖寡人。”
这是卫庄公夫人庄姜自称。唐以后唯皇帝得称寡人。
现如今,无论影视还是戏曲,随便蹦出来一个不管是皇后还是皇太后的奇女子,秉持着只要我不尴尬尴尬的就是你的原则,张口闭口就是哀家如何。其实,“哀家”这个词是近代才发明创造出来的,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从来没有任何一条河沟里的皇后或皇太后曾自称为哀家,所以哀家这个词也仅仅是戏曲影视中的一种称呼。
“哀家”一词,最早出现在清朝后期的小说中,一开始是公主自称哀家,即公主死了驸马后对自己的一种称呼。
西汉时期成书的《礼记杂记上》有记:祭称孝子孝孙,丧称哀子哀孙。
古人在父母去世时自称哀子,写小说的人就根据哀子一词创造出来了哀家,这一称谓也就在后来的戏曲当中被借用了过来。受戏曲影响,起初的影视剧中并非所有太后和皇后都自称哀家,只有死了丈夫后才如此称呼。一是对先皇的缅怀,二是说明自身的处境,自称可怜之人,无夫可哀。
然而,宫斗剧和穿越剧的大火让后来的古装剧彻底放飞了自我,管她丈夫是生是死,皇后和皇太后张口闭口都成了哀家哀家。既然历史上皇后和太后不称哀家,那如何自称呢?反正不是“俺”。如何称呼其实还要视情况而定,历史上有一些皇太后,虽然已经到了广场上蹦迪的年纪,却由于种种原因依然不能在后宫享清福,还要临朝听政,这样的皇太后、太皇太后一般和皇帝一样,自称为朕。
如西汉孝元王皇后、东汉熹邓皇后、北魏冯太后、唐武则天都是一代“女朕”。当然,大多数的皇太后、太皇太后是用不着临朝听政的,拥有广场舞自由的她们自称“予”。老佛爷慈禧很霸道,算是极为强势的皇太后,然而她也只是垂帘听政并没有走到台前,所以也只能自称为“予”。影视剧毕竟只是逢场作戏缺乏历史严谨性,但图一乐较真就输了。
1《现代汉语词典》解释“朕”,说:“秦以前指‘我的’或‘我’,自秦始皇起专用做皇帝自称。”
2哀家,是古时候的戏曲里,死了丈夫的皇后自称。只有在丈夫去世以后,皇后或太后才可以“哀家”自称。其含义是自称可怜之人,无夫之哀。古人妇女以夫为纲。
3太监”和“宦官”在清朝以前不是相同的概念。宦官早在战国时期就有,不过那时的宦官并非全是阉人,“悉用庵人”是东汉以后的事情 。“太监”一词,辽代才出现,明代,太监和宦官才发生联系;太监是宦官的上司,是高级宦官;充任太监的必须是宦官,而宦官却不都是太监。到了清朝,太监才成为宦官的同义语。
以上就是关于太后为什么自称哀家 是谁先使用的全部的内容,包括:太后为什么自称哀家 是谁先使用的、朕、孤、寡人、哀家、杂家、本宫都是什么人对自己的称呼、中国古代皇后为什么自称“哀家”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