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公主是极大的荣耀,为何唐代没有多少人家愿意尚公主呢

尚公主是极大的荣耀,为何唐代没有多少人家愿意尚公主呢,第1张

在古代很多人都想娶到公主,之后就可以一步登天了,但是在唐朝的时候,很多人却不愿意娶公主,这是为什么呢?

唐朝的公主多半品德不佳,即便大唐风气开放,很多名门望族也不愿意家里有一个私德败坏的儿媳妇,如永嘉公主嫁给了窦奉节,却跟有妇之夫*乱,合浦公主嫁给了房遗爱,偷偷和一位和尚僧私通,荒唐行径极其夸张,因此,名门望族都不愿意娶公主。

公主出嫁后设有公主府,唐代普通的公主封邑千户,都送给公主花费,公主府里面有下属官吏归她指挥,公主有很多陪嫁的仆人与财货,驸马一般住在公主府里,公主府里的财富都属于公主,驸马在公主府中完全没有主权。若公主死亡,驸马还要为公主守丧三年,驸马在家中缺少男性的尊严。

唐代的驸马一般都有“驸马都尉”的官衔,但是没有实权、没有薪俸,也不能到朝中任职,因此有能力有抱负的人,都不愿意娶公主,这样会让自己在政治上难以大展拳脚。因此在唐代,娶公主的人都是一些没有真才实学的人。

除此之外,唐朝的公主一般脾气都不太好,跟驸马发生争吵之后,没准还会得罪皇帝,这就让人恐慌了,伴君如伴虎,公主也不例外。因此唐朝的公主一般都嫁给家世不好的男子。如果你生在大唐,你愿意娶公主吗?

习以为常的意思是常常如此成了习惯,就当作应该的事情了。

拼音:xí yǐ wéi cháng。

出处:《魏书·太武五王传》:将相多尚公主,王侯亦娶后族,故无妾媵,习以为常

近义词:不足为奇、司空见惯、置若罔闻、不以为奇、多如牛毛。

反义词:少见多怪、与众不同、千岁一时、闻所未闻、触目惊心。

用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用于人或事。

习以为常的造句:

1、李明早上不洗脸已习以为常了。

2、科学家对科研道路上的各种困难早就习以为常了。

3、帮助同学对小兵来说已经是习以为常的事了。

4、骇人听闻的利益冲突变得习以为常。

5、对于这个心直口快的朋友,我们都已经习以为常。

6、他每天早上坚持跑3000米,风雨无阻习以为常。

7、她对整天坐在电脑旁工作已经习以为常了。

8、光明一直在我们身边,我们却司空见惯习以为常。

各位书友好,相信大家对古言小说一定不陌生,这类小说在网文中占比很大,本期我要花点时间为大家整理一些精品古言小说,文笔佳剧情赞,一口气看完真的很过瘾哦!

好看的古言小说清单:

强烈推荐的古言小说清单:

文字版(强烈推荐版)

目录:

1、《尚公主》作者:伊人睽睽

2、《我同夫君琴瑟和鸣》作者:秋风外

3、《臣领旨》作者:求之不得

4、《世无双》作者:大姑娘浪

5、《认错未婚夫之后》作者:蓝艾草

详情:

1、《尚公主》作者:伊人睽睽

小说简介:

小说讲的是岭南寒门子弟言尚,与曾和过亲的丹阳公主暮晚摇在岭南相遇的故事。

特点:

偏群像,宰相情商在线,智斗坏脾气公主,已完结。

阅读体验:

寒门少年野心勃勃、八面玲珑,遇到骄纵贵女大家猜猜会怎么样,像是现在版的PUA套路,编制了一张温柔的网,借贵人平上青云,真正的心机腹黑男啊。

作者刻画的这种男主形象非常生动,与女主之间形成了明显的张力,两人也有很多交锋试的场景,非常有意思。

总体来说,人物性格非常鲜明,特别是男主这种,以妻发家的男人,在现实中可以找到很多案例,不过仅仅是一种手段,这是我推荐本小说的最主要原因。

2、《我同夫君琴瑟和鸣》作者:秋风外

小说简介:

两人机缘巧合相遇并成亲,实际上暗藏玄机。等真相揭开,两个已经有了感情的人该何去何从?

特点:

武侠,群像,相爱相杀,女主和男主演技在线,目前连载中。

阅读体验:

男女主感情像拉锯条一样,逐渐变得非常自然!正直善良的刀客女主、表面温雅实则深沉的男主,真的是天生一对!

两人演技真的在线,女主拿着刀还能扮成柔弱女,温良体贴,每天雷打不动地在男主床头祈福念经。小说中你能切身感受到什么叫作命里克星,男女主角完美体现,两人是棋逢对手、互相博弈,不过也是一对欢喜冤家,是一对默契的拍档!

整部小说的剧情线很稳,女主为了寻找父亲去世的真相,一路探索,期间有很多有意思的小故事。当然了,配角也不差,形象非常生动!非常不错。

3、《臣领旨》作者:求之不得

小说简介:

讲述女主穿越朝中都晓元帝袒护前相爷的一系列故事。

特点:

甜文,女扮男穿越,男主是事业型,权谋,轻松,目前已完结。

阅读体验:

可以用荡气回肠来形容这篇佳作,大家应该能看到很多用小说改变的古装电视剧吧,这部小说完全可以。

很多古言小说感性线占比很大,但这部小说不是,权和情占比相当,文笔、剧情、人设都非常出彩。

故事从女主成为相爷多年,对政事已经了然于心开始,男女主在携手共创,但路途中有很多艰难险阻,家国情怀之外,开始了感情线。里面虽然了写了大量的权谋篇幅,但整部小说的调性还是很轻松高甜的。

在逻辑方面,作者也是很强的,很多事情都会有一个过程,男女主在处理感情和事业过程中真的可以用“牛”来形容。

如果你喜欢古言,一定要看看这篇。

4、《世无双》作者:大姑娘浪

小说简介:

五年前,京城中的富商潘家老小一夜之间神秘消失。五年后,常二爷从边关平乱回京,惊觉族谱中的那条诅咒应验了。

这时候的他已是平国公府的最后王孙。既然肩扛传宗接代的重任,他不放弃任何可能。

而此时,冯春牵着小妹的手正去往兰若寺烧香的路上。

特点:

灵异神怪,双重生,配角穿越,男主位高权重,女主妖媚动人,目前已经完结。

阅读体验:

个人非常喜欢此类题材的小说,灵异探案题材,里面的配角重生穿越很有意思。整篇小说的明清话本味很重,悄悄地告诉大家,本小说福利很多哦,哈哈哈,女主和男主被写得让人浮想联翩。

感情线到位,而剧情线也很有意思。男女主两人一步步寻找事情的真相,全家灭门、女主身死等,路上也碰到很多有意思的事,捉妖破案斗嘴,挺有趣的,看着很轻松。

开头提到了配角,还要说一下配角,很出彩,女主弟弟是纨绔子弟,因喝花酒没钱被打死,前朝掌印太监借尸还魂,借他的身体发奋读书,想弥补前世遗憾,达到权力巅峰。虽然是副本,但和主线剧情密切相关,是揭晓主线背后真相的一条重要线索。作者逻辑还是很强的。

一部市井志怪小说,一部剧情流畅小说,一部文风古韵小说,推荐给大家!

5、《认错未婚夫之后》作者:蓝艾草

小说简介:

女主陆微和男主沈肇相识于年幼时,那年局势动荡,年幼的女主被继母抛弃,年少的男主被异母兄长丢下,同命相连的两人,挺过了疾病与饥饿,跋山涉水一路乞讨到了女主外祖父家。多年后,女主家乱成一锅粥,父亲入狱,为了救父亲,随后发生了一系列故事。

特点:

甜宠,认错,女主双重性格,男主大理寺卿,目前已经完结。

阅读体验:

女主叫陆微,从小跟着父亲,表兄弟们教授其武艺。父亲之后被调到某地,女主想着去和父亲会合,但后来父亲被冤枉关进大牢了,于是女主决定上京申冤。爷爷奶奶不管父亲,女主直接找到和自己有娃娃亲的沈家三公子,求他帮忙。而大理寺卿沈三叔对女主有感觉,竟然抢了侄子的婚约,把自己包装成沈三郎,而且配合女主的一系列行动,最后救出女主父亲。

小说是从女主小时候开始的,男主和女主的各种事迹都写的合情合理,女主是一种反差萌性格,很是可爱。而男主开始隐瞒身份,后来火葬场追妻也得非常棒。

这本小说非常有特色,因为很短,差不多几个小说就能食用完毕,哈哈哈,属于短篇古言小甜文,行文非常流畅,带着一种救赎性质,这种爱情小甜文非常适合打工仔放松心情。

以上就是本期所有内容,本回答只推荐小说哦,不提供资源,请大家多支持正版。觉得不错的书友一定要点赞支持一下,毕竟我整理了很长时间,我们下期见喽~

习以为常:常做某种事情或常见某种现象,成了习惯,就觉得很平常了。

习以为常,汉语成语,拼音:xí yǐ wéi cháng,意思是指某种事情经常去做,或某种现象经常看到,也就觉得很平常了。出自《逸周书·常训解》。

例句:

1、《魏书·太武五王传》:“将相多尚公主,王侯亦娶后族,故无妾媵,习以为常。”

2、宋 田况 《儒林公议》:“陛下自专政以来,三逐言事者矣,若习以为常,不甚重惜,则恐书於卷册,亏玷太平之治。”

3、宋 司马光 《乞罢保甲状》:“自上世相承,习以为常,民不惊扰。”

4、明 谢肇淛 《五杂俎·事部一》:“初若令人怒发冲冠,不可忍耐,久亦习以为常矣。”

5、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四十八回:“余大先生在虞府坐馆,早去晚归,习以为常。”

6、清·李汝珍《镜花缘》:“三十余年,习以为常,朕待此花,可谓深仁厚泽。”

习:习惯;常:平常。指某种事情经常去做;或某种现象经常看到;也就觉得平常了。

余大先生在虞府坐馆,早去晚归,习以为常。(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四十八回)

近义词:司空见惯、屡见不鲜、家常便饭、不足为奇、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多如牛毛、数见不鲜、无独有偶、层见迭出

反义词:千载难逢、少见多怪、大惊小怪

语法:习以为常主谓式;作谓语、定语;用于人或事。

公主,是中国古代对皇女、王女、宗女的称号,简称为主,与公主对应的男性称号为王。

起源,《公羊传》曰‘天子嫁女子于诸侯,必使诸侯同姓者主之’,故谓之公主。”西周春秋爵称,可大致分为王、公、侯、伯、子、男六级。

而在王即周天子以下就是公侯伯子男五等,周天子把女儿嫁给诸侯时,不亲自主持婚礼,让同为姬姓公爵级别的诸侯主婚,这便是“公主”的由来。

并且因为周王室姓姬,所以周天子的女儿也称“王姬”,《诗经·召南·何彼襛矣》就写到:“何彼襛矣,美王姬也。”此后“王姬”也成为帝王的女儿的代称。

扩展资料:

公主如未年幼夭折而是顺利活到成年,大多数情况下会下嫁臣子。在汉代及三国时期,公主或直接下嫁列侯,或下嫁臣子的同时臣子被给予列侯的爵位,如陆景就因尚公主而获封毗陵侯。

由于公主的丈夫基本是列侯出身,公主也可以丈夫的爵位改称。如汉景帝女阳信公主,下嫁平阳侯曹时后又称平阳公主。

晋代以后,因爵位改制,公主丈夫不再封侯爵而是多拜为驸马都尉。驸马都尉在汉代本是指掌副车之马的官职,多授予功臣或皇帝的外戚一族,后来逐渐成为迎娶公主者的专属官职。后世因此多称公主之夫为驸马。

其一:原始群婚阶段

中国近现代学者研究上古时代的婚姻制度时,基本受到马克思、恩格斯以及作为他们重要理论来源的摩尔根的影响。马克思在其,《摩尔根<古代社会>一书摘要》中说:最古是过着群团的生活,实行杂乱的性交。中国学者一般也认同这个观点,认为两性关系应该带有刚从猿类脱胎过来的习惯,以小群体方式生活,无所谓婚姻家庭,有着毫无节制的性交关系,处于杂乱无序的群婚状态之中。当然,所有这些观点都基于这样一个前提-达尔文的进化论,即人类是从猿转变过来的。

中国古代学者无从知道达尔文和他的进化论,但某些记载却与西方学者的研究结果不谋而合。<淮南子本经训>:男女群居杂处无二别。<列子汤问>:男女杂游,不聘不媒。游,乃是男女两性间的自由结合,媒,乃是婚姻的中介人角色,聘,则是两性结合所经过的社会程序。根据类似的表述,学者们推测说:原始群婚之早期阶段,兄弟姐妹、上下辈之间的婚配是毫无限制的。但是,这只是一种推测,或者说想象。<吕氏春秋>云:昔太古无尝君矣,其民聚生群处,知母不知父,无亲戚兄弟夫妻男女之别,无上下长幼之道。<管子君巨篇>也云:古者未有夫妻匹配之道。

这一点,在神话故事里也有踪迹可寻。有人说,夏娃是从亚当身上抽出的肋骨所成,那么,亚当与夏娃应该也是上下辈关系。同时,希腊神话中,俄狄浦斯杀父娶母,还与其母合伙生了四子,应该也是远古时期上下辈无序的一种记忆遗留。

其二:血缘婚

它是人类婚姻史上第二种婚姻制度类型,也叫班辈婚,兄妹婚。恩格斯说:在这里,婚姻集团是按辈份来划分的,在家族范围以内的所有祖父与祖母,都互为夫妻。他们的子女,即父亲和母亲,也是如此;同样的,后者的子女,构成第三个共同夫妻圈子。

中国古代神话中有一个典型的例子-伏羲、女娲传说。他们本是兄妹俩个,可是不知怎么搞的,人类遭遇灭顶之灾,世界上只剩下他们两个人。为延续人类种族,兄妹两个不得不结合。这一神话在唐朝李冗的<独异志>里有完整的描述:昔宇宙初开之时,只有女娲兄妹二人在昆仑山(象所有的神话故事一样,顾了这头顾不了那头,这个传说,交待不出伏羲女娲是怎么来的),而天下未有人民,议以为夫妻,以自羞耻。兄即与妹上昆仑山。咒曰:天若遣我兄妹二人为夫妻,而烟悉合,若不,使烟散。于烟即合,其妹即来就兄,妹以扇蔽面(也不知是妹妹害羞,还是后世说故事的人害羞,仰或是说故事的人替 妹妹害羞,总之,妹妹用扇子盖住了脸)。

伏羲、女娲的兄妹婚,汉代画像中也有所反映,二人皆人首蛇身,缠在一起。山东沂南县北寨村汉墓出土,墓门东侧支柱顶上有燧人氏、伏羲、女娲三人合抱图。燧人氏是伏羲、女娲的爹,学者郑慧生先生认为,燧人是第三者,呵呵,也就是说,这种情况恰好反映了原始群婚上下无序的特征。而山东费县南武阳东厥画像,燧人端坐中间,两手扶着伏羲、女娲,只玉成二人,自己不再申办奥运-重在掺乎了。南阳画像石中也有发现,伏羲、女娲站在燧人的肩膀头上,应该是燧人退出的意思。总之,伏羲、女娲的故事是原始群婚向班辈婚的过渡。

东汉梁武祠石室里,有这样一幅画像:伏羲、女娲蛇尾相交,两人上方,尚有两小儿,也在相交,他们应该是伏羲、女娲的后代。同时,伏羲下方一男子正在扯伏羲的袖子,女娲下方一女子也在扯女娲的裙子。形象地反映了班辈婚的特征:同辈通婚,而且,同辈之间,不分你我。你的是我的,我的是你的。共妻共夫。曾有人戏问:上帝创造了亚当和夏娃,这没错;亚当和夏娃成亲,这也没错,但是,亚当和夏娃的亲家是谁?对啊,诸位有兴趣,就研究一下。

其三:抢亲婚

两性关系被限制在家族内部班辈之间的同时,家族之外又有抢亲制作为补充。女子在古代,可能也是被视作财产的,部落战争,家族械斗,导致女人被抢来抢去。按现在的眼光看,抢亲肯定是不文明的,但是学者们认为,可不能小看这一抢,这一抢,抢出了文明,抢出了优生优育。看看自己内部人生出来的畸形、弱智婴儿,再看看抢来的女子生出来的白胖孩子,古人终于悟出:男女同姓,其生不蕃。直到如今,偏僻的乡下仍有同姓不婚的所谓族规。

《易经》爻辞里有一段,被学者认为是反映抢亲现象的。云:屯如邅如,乘马班如,匪寇,婚媾。翻译过来即是:一群人乘马飞速而来,不是来抢财产的,是来抢亲婚配的呀。还有一段:乘马班如,泣血涟如。也被学者认为是抢亲过后的情形:抢亲的人骑着马儿飞速而去,山路上留下一串可怜的哭声。

有学者认为,中国旧制婚俗里,仍有抢亲的遗留。比如男方迎娶女方,女方要蒙红盖头,据说原始意思是为了防止女子半路伺机出逃,或者,妨止她们记下回家的路。这一手,跟土匪绑人,用黑布蒙其眼一个道理。学者们这样一推测,叫我看来,婚姻仪式里好多勾当都象抢亲了,比如,乡下迎亲仪式中,前有火铳开路,紧随其后的是十几个半大小子,手举各色小旗招摇,新郎身后更有众多的弟侄等青壮年护卫,咋看咋觉得象抢。而女人臂弯上所戴手镯,我们不妨把它想象成手铐。至于某些山区的哭嫁习俗,更是让人怀疑,新娘子是被人抢走的。到后来,抢亲成为一种仪式。广西云南傈僳族,娶亲时,双方约好地点,抢那么一番。男方结伴持刀,女方假装呼救,女伴亲属佯救,男方扔钱财,女方亲属拾钱归。这个,估计就是现在乡下迎亲时,新郞所扔的红包。至于河南西南的某些落后山区,直到解放前,仍有抢寡妇的习俗。这可是真的抢,没有事先的约定,谁抢到手算谁的。而寡妇也不是那么好抢的,她们也有武器,那就是月经裤头,月经带之类的,中国社会看不起女人,认为这些东西比较晦气,所以,这些东西是寡妇们保护自己的最佳生化武器。鸦片战争时,广州将军杨芳也用这一手对付过英国侵略者,只是效用不大。

还有好事者,证明《关睢》也是首抢亲诗: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求之不得,辗转反侧。想媳妇想得晚上睡不着,怎么办?王振择先生说,那就只好抢啦。李长之在自己的<诗经试译>中如此解释:好逑,等于配偶,逑,即仇,相当于我们现在所谓的冤家。冤家,仇逑,不是抢亲又是什么?

另从辞源的角度,有人开玩笑,说,婚,就是人发昏后的一种行为。但<说文解字>是这样解释的:娶妇以昏时。想象力比较丰富的学者马上据此断定:天黑才敢结婚,肯定是抢婚了。否则,为什么不放在白天呢?

其四:族外婚

研究中国婚姻制度的学者根据考古学资料推论,族外婚是母系社会的一个标志。根据恩格斯的论述,学者想像母系氏族的婚姻情况是这样的:氏族禁止族内通婚,须到其它氏族部落寻求女子;同时,把本族女子嫁给外族。而中国许多上古圣人出生的神话传说,如“附宝感北斗而生黄帝”、“庆都与赤龙合婚生尧”、“握登见大虹意感而生舜”等等,正好被学者认为是族外婚的一种折射。

族外婚,又称普那路亚。但不可否认的是,其中仍保留有班辈婚的习惯,兄弟共妻,姐妹共夫。孩子,称所有的男人为父亲,称所有的女人为母亲。比如,商代仍保留有上古时代的称谓习惯,商代卜辞中,武丁称他的父亲为父甲、父乙(这个才是武丁的生父)、父丙、父丁、父戊,是为多父;称他的母亲为母甲、母丙、母庚(这个才是他的生母),现代社会,许昌地区的称谓也值得研究,称父亲为爹,父亲之兄为大爹,父亲之弟为小爹。总之,很有意思。而中国旧的婚俗,兄终弟及,姐死妹继,甚至姐妹二人同嫁一人,比如尧女,娥皇女英同嫁舜,大周后小周后同嫁李煜,从上古到新中国新婚姻法执行之前,这些旧俗也一直被社会道义所认可。前几年流行的一个民歌,大坂城的姑娘,歌词里有一句我始终不明白:带着你的嫁妆,带着你的妹妹,赶着那马车来。你说新娘子为什么要带着妹妹来呢?现在我才明白,估计是妹妹是陪嫁的,实乃班辈婚遗留。刘心武做《人民日报》总编时,刊发一篇小说,《伸出你的舌苔或者空空荡荡》,里面也触及了西藏地区的这种民族风情,遭到中央民族大学藏族大学生的抗议,导致刘心武下岗。总之,不管是做学术,还是做文学艺术,都得讲政治。否则,政治找你的事儿。

这里想说些多余的话,随着人类对自身认识能力的提高,春秋以后,“天神感应”说也不再有市场。可是到了西汉,人们为了拍刘邦的马屁,不惜给刘邦他爹戴个大绿帽:刘媪刘大妈在山坡上睡觉,龙附其身,已而有身,遂产高祖。嗨,都什么时候了,还玩这一手,自污!族外婚还有一些变种,比如有关女儿国、丈夫国的故事。1981年<哈尔滨日报>报道,南美洲巴西边界,有一个女儿国,全国没一个男人。每年到一定的日期,从另一个哈姆诺族过来一批男人,和她们配合成婚。男子离去后,女方生子。来年再相会,女孩子被留下,男孩子被抱走。另,我国古文献有关记载也比较多,<山海经海外西经>载:女子国在巫咸北,两女子居。<大荒西经>载:大荒之中…有女子之国。<三国志><后汉书>等载:海中有女国,无男人。或传其国有神井,窥之辄生子云。但这个解决不了生男咋办的问题,所以郭璞注<山海经>,云:有黄池,妇人入浴,出即怀妊矣,若生男子,三岁辄死。至于<西游记>里,大家都知道老猪同志进了女儿国,喝了人家女儿河里的水,怀了胎,最后又做了人流。至于丈夫国,<山海经>与<淮南子>都提及过,既然女儿国都是自力更生,自己生孩子,那丈夫国怎么解决子嗣问题呢?<太平御览>卷361引<玄中记>:丈夫民,殷帝大戊使王英采药于西王母,至此绝粮,不能进,乃食木实,衣以木皮,终身无妻,产子二人,从背肋间出(我估计跟金蝉脱壳差不多),产子二人,其父则死,是为丈夫民,去玉门二万里。这些天方讲夜谭式的故事,应该是族外婚的变种吧。

其五:对偶婚

马克思说:在普那路亚家族制下,便多少有了一男一女结成配偶过同居生活的事实,而这是社会状况的诸条件引起的,每个男子在其若干妻子中,有一个是主妻,反过来说女子也是如此,因而有了向对偶婚过渡的倾向。

这个我信,人是感情动物,这就决定了他(她)在众多可能的对象中,会有所偏好,有所选择。选择的结果,便是对偶婚的产生,它是普那路亚向一夫一妻制的过渡形式。

对偶婚分两个阶段或两种方式,第一,望门居制,据说大禹和涂山氏就是这样搞的;第二,居妇家制,<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书中的易洛魁人。

其六:一夫一妻制

郭暖尚公主:父贤传子子传孙,衣禄丰盈富在天,金马玉堂人快乐,饥餐渴饮困时眠”

解意为“此签接竹引泉之像,凡事营谋吉利,祖宗积德,福禄后昆,荣禄并耀,光裕门庭”

郭暧,字暧。汾阳王郭子仪第六子。郭暧在官位为太常主簿的时候娶唐代宗第四女升平公主。郭暧年与公主年龄相近,十余岁许婚。拜驸马都尉,试殿中监,封清源县侯,宠冠外戚。大历末年,郭暧任检校左散骑常侍。建中时,公主坐事,留在禁中。朱泚叛乱,逼郭暧出任官职。郭暧辞以居丧被疾,既而与公主逃到奉天。唐德宗嘉奖他们,赦免了公主的罪,进升郭暧为金紫光禄大夫,赐实封五十户。寻迁太常卿。贞元三年,袭代国公。郭暧逝世时,年四十八,赠尚书左仆射。

编辑本段子孙后代

郭暧和升平公主有四子一女,女儿郭氏为广陵郡王妃子即懿安郭皇后。广陵王李纯即位,是为唐宪宗。郭氏被封为贵妃。郭贵妃生唐穆宗李恒、岐阳庄淑公主(岐阳公主)。唐穆宗登基后,尊郭贵妃为皇太后,赠郭暧为太傅。 郭氏四子:郭铸、郭钊、郭鏦、郭銛。 郭铸袭封。 郭钊,妻沈氏,沈氏母为唐代宗女长林公主。五子郭仲文、郭仲恭、郭仲词、 郭仲学、郭仲斌 。仲文之子曰湖,迁南丰双井,传至金龙,遂迁临川 之茶溪而家焉。郭仲词娶唐穆宗女饶阳公主为妻。 郭仲恭娶唐穆宗女金堂公主为妻,历詹事府丞。生子曰翟爵国子祭酒,银青光禄大夫,上柱国将军。唐僖宗中和元年避乱,由金陵而迁吉州太和墨溪,生 四子:长延嵩、次延升、三延暹、幼延勃。 郭鏦,娶唐顺宗女汉阳公主李畅,赠尚书左仆射。鏦生三子:郭仲宣、郭仲武、郭仲翊。 郭銛,娶唐顺宗女西河公主,无嗣,以公主前夫沈翚子为嗣。

编辑本段相关史料

《旧唐书 代宗本纪》 甲午,升平公主出降驸马都尉郭暧。庚子,雨。时久旱,京师米斗一千四百,他谷食称是。 《旧唐书 德宗本纪》 秋七月,湖南观察使吕渭卒。八月癸酉,以河中尹王囗为潭州刺史、湖南观察使。九月,宥吴少诚。驸马都尉郭暧卒。 《旧唐书 穆宗本纪》 三月癸卯朔,赠皇太后父郭暧太傅,母虢国大长公主赠齐国大长公主。壬子,召侍讲学士韦处厚、路随于太液亭讲《毛诗关雎》、《尚书洪范》等篇。 《新唐书 列传第八》 齐国昭懿公主,崔贵妃所生。始封升平。下嫁郭暧。大历末,寰内民诉泾水为硙壅不得溉田,京兆尹黎干以请,诏撤硙以水与民。时主及暧家皆有硙,丐留,帝曰:「吾为苍生,若可为诸戚唱!」即日毁,由是废者八十所。宪宗即位,献女伎,帝曰:「太上皇不受献,朕何敢违?」还之。薨元和时,赠号国,赐谥。穆宗立,复赠封。 《旧唐书 列传第七十》 暧,子仪第六子。年十余岁,尚代宗第四女升平公主,时升平年亦与暖相类。大历中,恩宠冠于戚里,岁时锡赉珍玩,不可胜纪。大历十三年,有诏毁除白渠水支流碾硙,以妨民溉田。升平有脂粉硙两轮,郭子仪私硙两轮,所司未敢毁彻。公主见代宗诉之,帝谓公主曰:「吾行此诏,盖为苍生,尔岂不识我意耶?可为众率先。」公主即日命毁。由是势门碾硙八十余所,皆毁之。暧检校左散骑常侍。建中末,公主坐事,留之禁中,暧亦不令出入。既而朱泚之乱,不知车驾幸奉天,为贼所逼,欲授伪官,暧辞以居丧被疾。既而与兄晞、弟曙及升平公主皆奔奉天,德宗喜,并释前咎,待之如初,复银青光禄大夫、检校左散骑常侍。从驾至山南,改太常卿同正员。 贞元中,帝为皇孙广陵郡王纳暧女为妃。暧,贞元十六年七月卒,赠尚书左仆射。升平公主,元和五年十月薨,赠虢国大长公主,谥曰懿。广陵王即位,为宪宗皇帝,妃生穆宗皇帝。元和十五年,穆宗即位,尊郭妃为皇太后,诏曰:「追远饰终,先王令典。况积仁累义,事已显于身前;祥会庆传,福遂流于天下。式光盛德,爰举徽章,尊尊亲亲,于是乎在。皇太后父赠尚书左仆射暧,克荷崇构,有劳王家,孝友本于生知,英华发于事任,实修一德,历仕三朝。建中末年,属有大难,毕力扈驾,忘躯即戎,忠贞之节,国史明备。才高望洽,是膺沁水之祥;德厚流光,乃启涂山之祚。肆予小子,获缵大业,未展定申之命,敢缘褒纪之恩,俾继维师,用不缛礼。可赠太傅。」暧子钊、鏦、銛。 《旧唐书 列传第一百一十三》 李虞仲,字见之,赵郡人。祖震,大理丞。父端,登进士第,工诗。大历中,与韩翃、钱起、卢纶等文咏唱和,驰名都下,号「大历十才子」。时郭尚父少子暧尚代宗女升平公主,贤明有才思,尤喜诗人,而端等十人,多在暧之门下。每宴集赋诗,公主坐视帘中,诗之美者,赏百缣。暧因拜官,会十子曰:「诗先成者赏。」时端先献,警句云:「薰香荀令偏怜小,傅粉何郎不解愁。」主即以百缣赏之。钱起曰:「李校书诚有才,此篇宿构也。愿赋一韵正之,请以起姓为韵。」端即襞笺而献曰:「方塘似镜草芊芊,初月如钩未上弦。新开金埒教调马,旧赐铜山许铸钱。」暧曰:「此愈工也。」起等始服。端自校书郎移疾江南,授杭州司马而卒。 《新唐书 列传第六十二》 暧,字暧,以太常主簿尚升平公主。暧年与公主侔,十馀岁许昏。拜驸马都尉,试殿中监,封清源县侯,宠冠戚里。大历末,检校左散骑常侍。建中时,主坐事,留禁中。朱泚乱,逼署暧官,辞以居丧被疾。既而与公主奔奉天。德宗嘉之,释主罪,进暧金紫光禄大夫,赐实封五十户。寻迁太常卿。贞元三年,袭代国公。卒,年四十八,赠尚书左仆射,初,暧女为广陵郡王妃。王即位,是为宪宗。妃生穆宗。穆宗立,尊妃为皇太后,赠暧太傅。四子:铸、钊、鏦、銛。铸袭封。 《资治通鉴 卷第二百二十四》 郭暧尝与升平公主争言,暧曰:“汝倚乃父为天子邪?我父薄天子不为!”公主恚,奔车奏之。上曰:“此非汝所知。彼诚如是,使彼欲为天子,天下岂汝家所有邪?”慰谕令归。子仪闻之,囚暧,入待罪。上曰:“鄙谚有之:‘不痴不聋,不作家翁。’儿女子闺房之言,何足听也!”子仪归,杖暧数十。

编辑本段《打金枝》

郭暧和升平公主的婚姻故事,被好事的后人编成了戏剧,到处传唱。剧名就是《打金枝》。 后世也衍生出一系列故事,又称醉打金枝。

以上就是关于尚公主是极大的荣耀,为何唐代没有多少人家愿意尚公主呢全部的内容,包括:尚公主是极大的荣耀,为何唐代没有多少人家愿意尚公主呢、习以为常是什么意思、公认最好看的古言小说都有哪些等相关内容解答,如果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关注我们,你们的支持是我们更新的动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聚客百科

原文地址: https://juke.outofmemory.cn/life/3809969.html

()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5-05
下一篇 2023-05-0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